财货交换与经济学

合集下载

1财政学与经济学

1财政学与经济学
Public Finance
财政学无疑是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 高深的讨论。没有比财政学更好的学 校教育课程了。
——捷克前总理 瓦茨拉夫·克劳斯 (Vaclav Klaus)
公元前1030年,犹太部落长期以来一直在没有中央政府的 状态下生活。《圣经》里有这样的记载,人们要求先知塞缪 尔(Samuel)‚像所有的国家一样,给我们一个能统治我们 的君主吧‛。塞缪尔描述了在君主统治下的生活情况,试图 以此打消犹太人的念头:在国王统治你们的时候,事态就会 这样:他会夺走你们的儿子,安排在他的身边,做他战车的 马车夫,跑在战车的前面。……他会夺走你们的女儿,替他 喷香水、做厨娘、烤面包。他会夺走你们的土地、你们的葡 萄园和你们的橄榄园,甚至夺走你们最好的园地,去赏赐给 他的仆人……他会强征你们十分之一的羊群:你们将沦为他 的奴仆。那时,你们将为自己有了国王而痛哭不已。 然而,犹太人没有被这令人沮丧的言语所震慑,‚人们 拒绝倾听塞缪尔的劝告,他们说:‘不,我们应该有一个国 王,那样我们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国王会统治我们,走在 我们前面,带我们去战斗’。
经济制度
分配 交换 消费
非经济 制度
经济目标 公平 效率
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活动 经济学 资源配置
稀缺
有效 配置
市场
政府财 政系统
价值规律 无效 资金的 变有 筹集与 效 分配
财政现象 (Fiscal Phenomena)
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财政的存在。 在公立医院出生 接受疫苗接种 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在公园里游玩 在公路上行走 领取失业救济金 领取养老保险
第一章 财政学与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研究的基本要素与框架
一、经济人 (Economic people) 二、经济制度 (Economic System) 三、经济决策 (Economic Decision) 四、经济目标与经济结果 (Economic Target and Economic Outcome) 五、经济评价 (Economic Evaluation)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经济学原理是指在经济学范围内,对人类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经济规律、解释经济现象的一般性原则和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指对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的总体分析、研究和预测。

以下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下原理:一、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的过程。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和资本积累。

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指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数量增加,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资本积累是指企业和个人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增加生产资本的数量,从而增加生产规模和产出量。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力。

二、货币原理货币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储存器。

货币在经济中的发挥效用是在于货币的增长速度要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相匹配,因为货币的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的增长速度过慢则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控制以及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经济原则。

三、失业原理经济稳定增长不仅涉及到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还需要解决人民就业的问题。

失业原理是针对宏观经济中劳动力的失业现象的解释。

它分为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对应的是经济结构变化的改变,原职业岗位的消失、替代或改变,而没有相应的新的工种可以提供让失业的劳动力重新就业的机会;摩擦性失业则是就业空缺和求职工人之间信息沟通的问题,导致就业岗位需要的人员和找到工作的人员的时间、地域等方面上的错配。

减轻失业需要政府有针对性推出减税、扩大公共支出以及资本市场政策等多种措施。

四、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的过程。

通货膨胀来源主要是货币过量发行而货币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膨胀和供需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第四讲-阿尔弗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第四讲-阿尔弗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经典著作
精彩语录
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世 界的历史是由宗教和经济的力量所形成的。
2.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 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 部分。
3. 政治经济学,或称经济学,是对一般经济生活中的人类进行研究 的一门学问;它所考察的是个人行动和社会行动的一部分,是同安居 乐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获得和利用最紧密相关的那一部分。如此看 来,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 面,它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对人的特征产 生最多影响的,就是人的日常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物质资源。
消费可以被看作是负的生产。正如人所能生产的只是效用一样,人 所能消费的也只是效用而已。
我们可以对劳动下这样的定义: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 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 获得愉快为目的。如果我们必须重新开始的话,除了那种不能有助于 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不生产效用的劳动之外,我们最好将一切劳动都 看作是生产的。
价值的概念与财富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 因此,价值这个名词是相对 的,表示在某一地点和时间的两样东西之间的关系。
经典著作
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
人类所能生产和消费的只是效用,而不是物质本身。
人类不能创造物质的东西。诚然,在精神和道德的领域内人可以产 生新的思想;但是,当我们说他生产物质的东西时,他实在只是生产 效用而已;或换句话说,他的努力和牺牲结果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 或排列,使它能较好地适合于欲望的满足。
但是,经济学却避免讨论有实际经验的人所不能忽视的许多政治问 题:所以,它是一种纯粹的和实用的科学,而不是一种科学和方法。 所以,用“经济学”这个有广泛意义的名词来说明它,比用“政治经 济学”这个意义较狭的名词更好。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4
3、 两个货币需求方程式的比较 首先,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
桥方程式中的Y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 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 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 M =KPY,同时MV=PT,所以有K=1/V。剑桥方程式中 的K不过是费雪方程式中V的倒数,即人们所保持的现金占 整个交易的比例。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7
(三)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货币数量说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特别是近代的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影响 巨大,它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四个崭新视角: 第一,从货币对其持有者的效用来说,发展了研究经济主体
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第二,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角度,发展了货币需求决定与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20188222返回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论述的是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和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物价和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 额数量说的内容和比较。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3
二、货币的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 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其一般形式为:
Md= fX 1,X2, X ,n其中 X1,X2,X代n 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对货币的起源和性质缺乏深刻认识,也片面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出现和数学方法的兴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初。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它对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

4、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主义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所得以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规律来表述的体系。

5、古典经济学派: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6、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7、新历史学派: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观点:继续宣扬经济发展阶段论、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有重大的制约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货币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二者都作为主币流通,可以自由铸造、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复本位制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照各自的市场价值所确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在双本位制下,国家以法律规定金银之间的固定比价,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出现“格雷欣法则”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跛行本位制:金银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金本位制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 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特征: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是为了保证金币价值与黄金价格的一致性;其次,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以保持国内的黄金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维持同一水平,有助于保持货币汇率稳定。

2)金币本位制的优缺点①优点: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币行市的相对稳定,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

②缺点: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运行困难,主要表现在:返回首先,黄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这是金币本位制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其次,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因为磨损而使重量减轻,从而浪费大量黄金;最后,贸易管制以及外汇管制的实施,使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受到削弱。

微观经济学交换理论

微观经济学交换理论

22
交易成本
• 交换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分工与专业化所产生的 生产率和交易成本的制约的
• 而生产的分工与专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以 及新的交易成本更低的交换机制和经济组织的出 现与更替又推动着交换的不断发展
•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就在这样的不断过程 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23
作为基准的完美市场理论
微观经济学交换理论
2
本章概要
• 自愿交换的利益 • 单纯交换——埃奇沃斯方框图 • 帕累托效率 • 核和竞争均衡 • 交易成本 •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
3
自愿交换的利益
• 交换的好处:
▫ 促进和改善资源配置(消费资源的配置和生产资源 的配置)效率;
▫ 促进和发展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提高经济活动的效 率;
▫ 斯密式增长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
自愿交换的利益
• P. 145图8.1(a)没有交换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 差异曲线
• P. 145图8.1(b)有了交换和货币,先是收入,然后 是预算线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自愿交换的利益
• P. 147图8.2(a)和(b) • 如果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货币和交换将使得总产
10
Efficie1n0Fcy in ExchangeKaren’s Food 6C
James’s Clothing
A: UJ1 = UK1, but the MRS is not equal. All combinations in the shaded
area are preferred to A.
▫ 图中的每一点代表社会财富在两个成员之间的某一 种配置
单纯交10换F ——埃奇沃斯4F方凯3伦框F的食图物

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

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
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动态效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个社会无法拥有他想要
生产可能性边界
拥有的一切东西,这要受 到资源及可利用的技术的
制约。☺当社会生产效率的充
Y E
分就业状态,当处在生产可
C●
能性边界以内时,表示社会 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
闲置资源,也就是存在失业.
实证分析:研究经济运行过程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 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它通过 研究要回答“it is…”.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 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 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it should be…”.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经济学1第一章经济学导言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一章 导 言
一、经济学的对象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象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因。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的联系
1.整体与整体由以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2.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3.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边际分析 (三)均衡分析 (四)经济模型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关于理性人的假设
广义而言理性指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他同 在给定条件或约束下最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相 关。具体地讲,理性大致有以下三项内容: (1)存在一组可供选择的备选或替代方案; (2)每一种方案均对应着某种特定的预期净 收益或满足程度或目标实现程度; (3)人们总是选择那个能够带来最大预期净 收益的方案。 (西蒙,196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銀行需要流動性的原因有三,其一為因應 中央銀行法定準備率的規定,第二是應付 客戶存款提現需求的波動,其三則為季節 性、臨時性貸款的增加。 商業銀行的徵信原則 ◆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以前,各國銀行對借款 人的評估標準是以三C為主,也就是所謂的 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及 資本(capital),這三者後來又再加上了 擔保品(collateral)及經濟狀況 (condition)成為五C。
10-1 商業銀行 (5/13)
◆準備貨幣方程式(reserve money equation)為:資產=準備貨幣+其他負債+ 其他項目淨額因而準備貨幣=資產-其他負 債-其他項目淨額。 ◆準備貨幣方程式若由資產與負債兩個層面 來討論,可表示如下: ◆準備貨幣=資產(A)負債(B) ◆A: ◆ 國外資產 ◆ 對政府債權
10-1 商業銀行 (6/13)
◆ 對金融機構債權 ◆ 對公民營事業債權 ◆B: ◆ 政府存款 ◆ 央行票券餘額 ◆ 金融機構轉存款 ◆ 國庫存款轉存款 ◆ 外幣存款轉存款 ◆ 其他項目淨額
10-1 商業銀行 (7/13)
10-1 商業銀行 (8/13)
◆M=H.m(貨幣供給量=準備貨幣乘上貨幣 乘數) ◆貨幣乘數(money multiplier)可表示成: ◆m=(C+D)/(C+E+RD+RT) ◆即m=(k+l)/(k+e+rD+rT.T)。其中k=C/D= 通貨對活期性存款比率;e=E/D=超額準備 對活期性存款比率;rD=RD/D=活期性存款 之法定準備率;t=T/D=定期性款對活期性 存款比率。即M1B=(k+1)/(k+e+rD+rT*t)
第十章 銀行與生活
本章大綱
10-1 商業銀行 10-2 中央銀行 10-3 貨幣數量學說
10-1 商業銀行
10-1 商業銀行 (1/13)
問題討論
金融業的發展與什麼因素迫切攸關?它反映 出了什麼樣的經濟現象。 我國金融機構目前遭遇到什麼樣的瓶頸?金 融控股法的實質意義為何?
解說
信用創造 ◆貨幣供給是一種透過金融仲介機構,將貨 幣以槓桿的方式進行擴張之過程,其牽涉 到存款貨幣與存款貨幣機構之間的關連。
10-1 商業銀行 (3/13)
◆指超額準備扣除借入準備後的剩餘部分。 若自由準備金為正數,則可稱為「淨超額 準備」;若自由準備金為負數,即稱之為 「淨準備不足」。 ◆茲將上述整理為下列公式: ◆實際準備=庫存現金+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超額準備=實際準備-應提準備 ◆自由準備=超額準備-借入準備
10-1 商業銀行 (4/13)
10-1 商業銀行 (2/13)
◆現代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中,包含了第一 準備金、第二準備金、放款及投資長期證 券等。 ◆這些準備金依其實際需要,分為以下幾種 「準備」: ◆一、實際準備(actual reserves) ◆二、應提準備(required reserves) ◆三、超額準備(excess reserves) ◆四、借入準備(borrowed reserves) ◆五、自由準備(free reserves)
10-1 商業銀行 (10/13)
◆政府存款 ◆準貨幣性存款 ◆郵政儲金 ◆其他項目淨額 銀行資金管理 ◆銀行資金管理約略可分成三種: ◆一、負債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簡稱ALM)乃主張在資產與負 債之間妥善配置,以兼顧流動性與獲利性。 其重要之方法有二,即資產分配法與資金 轉換法。
10-1 商業銀行 (13/13)
◆一、何謂三C? ◆品德(character) ◆能力(capacity) ◆資本(capital) ◆二、何謂五P? ◆借款者(people) ◆資金用途(purpose) ◆還款財源(payment) ◆債權確保(protection) ◆借戶展望(perspective)
10-1 商業銀行 (11/13)
◆1.資產分配法(Asset Allocation Method) ◆2.資金轉換法(Conversion of Funds Method) ◆二、資產負債管理 ◆最後我們再簡述一下所謂流動性 (Liquidity)乃是指要在短期內以低廉成 本取得現金的能力。
10-1 商業銀行 (12/13)
10-2 中央行
10-2 中央銀行 (1/14)
解說
中央銀行的主要功能在做為銀行的銀行,提 供各商業銀行的資金融通,故中央銀行又可 稱為「最後貸款者」(lender of last resort)。 其次為負責發行國幣,其所鑄造的國幣或通 貨都為境內法償,人民必須使用,故衍生出 中央銀行的第三項功能就是控制適當的貨幣 數量。
10-1 商業銀行 (9/13)
◆倘若我們將貨幣定義擴大為M2=C+D+T,則 M2可表示成: ◆M2=(k+l+t)/(k+e+rD+rT.T).H ◆影響貨幣供給額M1B的因素,可由下式求 得:M1B=資產(A)負債(B),其中 ◆資產A: ◆國外資產淨額 ◆對政府債券 ◆對公民營事業債權 ◆負債B:
◆第二準備金的主要特性是具有迅速的變現 性、較少的損益性,通常具備這二項特性的 金融資產,常是票面利率與期限固定不變。 準備貨幣 ◆銀行創造信用的過程,主要來自於準備貨 幣之數量。此處所指之準備貨幣(reserve money),又稱為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基礎貨幣(base money)或強力貨 幣(high powered money),係由存款貨幣 機構及郵匯局的準備金與貨幣機構(及郵匯 局)以外各部門持有通貨(currency in circulation)的合計數。
10-2 中央銀行 (2/14)
央行的第四項及第五項功能分別為管制銀行 業務及作為政府的銀行 中央銀行的其他功能還有監督國內各種銀行 的業務,並經管外匯準備,調節國際收支。 外匯準備就是清償國際債務所需要的外國貨 幣及其他國際支付工具。 國際收支則包括以對外貿易為主的經常帳收 支,以及表現長短期資金流動的資本帳收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