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课件

执行措施和执行救济
要点一
执行措施
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一 系列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变卖、限制出境 等。这些措施旨在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保护申请执行 人的合法权益。
要点二
执行救济
当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 救济措施。例如,当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时,申请执行 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转移行为;当被执行人拒不 履行义务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等。
现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法的理念和制度也在 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 法权益,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民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民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诉讼程序和制度。
性质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是公法的一 种,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 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民事诉讼法
在古代,民事诉讼法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民事诉讼程序通常包含
在民法等实体法中。
02 03
近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事诉讼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民事诉讼 法。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 。
法院调解原则
总结词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解决纠纷。
《民事诉讼法》课件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非诉讼解决机制
包括调解、仲裁等方式,通过协商、 妥协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不经过法 院审判程序。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选择因素
选择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时,需要考虑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当事人的意愿和能力等因素 。
诉讼与非诉讼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非诉讼解决机制,而复杂的民事纠纷则可能需要通 过诉讼解决。
损害司法权威:如果民事纠纷不 能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有效解决, 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不信 任,损害司法权威。
影响社会稳定:民事纠纷如果得 不到妥善解决,可能激化矛盾,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耗费社会资源:解决民事纠纷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等社会资源。
因此,建立健全民事纠纷解决机 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 济发展、节约社会资源以及树立 司法权威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诉讼制度是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是由国家司法机 关序 进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权威性:由国家司法机关主导,其判决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
特点
公正性:诉讼制度以法律为基础,确保 纠纷的解决是公正、公平的。
05
仲裁制度
仲裁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仲裁制度是指当事人通过协议,将民事纠纷 提交给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 和仲裁规则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特点
仲裁制度具有自愿性、民间性、专业性和一 裁终局性等特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解决 纠纷,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组织,仲裁员具 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并且一裁终局。
执行力:判决生效后,被判决人应当履行判决,如果被判决人不自觉履行,当事人可以向司 法机关申请强制执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非诉讼解决机制
包括调解、仲裁等方式,通过协商、 妥协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不经过法 院审判程序。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选择
选择因素
选择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时,需要考虑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当事人的意愿和能力等因素 。
诉讼与非诉讼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非诉讼解决机制,而复杂的民事纠纷则可能需要通 过诉讼解决。
损害司法权威:如果民事纠纷不 能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有效解决, 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制度的不信 任,损害司法权威。
影响社会稳定:民事纠纷如果得 不到妥善解决,可能激化矛盾,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耗费社会资源:解决民事纠纷需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等社会资源。
因此,建立健全民事纠纷解决机 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 济发展、节约社会资源以及树立 司法权威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诉讼制度是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是由国家司法机 关序 进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权威性:由国家司法机关主导,其判决 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
特点
公正性:诉讼制度以法律为基础,确保 纠纷的解决是公正、公平的。
05
仲裁制度
仲裁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仲裁制度是指当事人通过协议,将民事纠纷 提交给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 和仲裁规则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特点
仲裁制度具有自愿性、民间性、专业性和一 裁终局性等特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解决 纠纷,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组织,仲裁员具 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并且一裁终局。
执行力:判决生效后,被判决人应当履行判决,如果被判决人不自觉履行,当事人可以向司 法机关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课件(PPT53页)

行为(动词)
开始并影响诉讼程序 (起诉、应诉、反诉、上诉等)
请求
愿望或想法 (名词)
提出实体请求 (诉讼请求、和解等)
• 几个概念的区别 • 1、诉与诉讼 • 2、诉与起诉 • 3、诉与诉讼请求
• (二)诉的特征 • 1、主体特定
诉是发生在争议当事人之间的。因此任何人(包括组 织和法人)都有可能成为诉的主体
A、甲的主张是诉讼标的的变更
B、甲的主张是诉讼请求的变更
C、甲的主张是诉讼理由的变更
D、甲的主张是原因事实的变更
• 例题3
张兰起诉陈刚要求解除双方的婚姻 关系,并平均分割双方的财产(房屋 一套、存款10万)。本案中诉的主体、 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诉讼请求分 别是什么?
• (四)诉的种类
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的不同,可以把诉分为三种
民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目录
•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日)谷口安平 王 亚新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当代法学名著译丛),(日) 棚濑孝雄 著,王亚新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范愉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民事裁判方法》,杨立新 著,法律出版社 • 《诉讼外纠纷解决法》(民事诉讼法学精粹译丛),(日)
2、诉的标的(注意:它与诉讼标的物的区别) 诉的标的是指存在于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请求法院
予以裁决的民事法律关系。即要求法院裁决的对象(诉的 标的也叫诉的客体,就是双方是基于什么而发生争议的)
3、诉的理由 诉的理由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依据,
包括事实理由和法律理由。
• 诉的标的与诉的标的物的区别
变更之诉与确认之诉和给付之诉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

完整版ppt
9
(一)级别管辖
❖ 案例2:原告李某于1991年6月10日向某市中级人民 法院递交起诉状称:被告宋某于1986年11月租用原 告房屋二间,每月租金200元,租期3年。现租期已 过,原告要求被告迁出,收回房屋自用。中级人民 法院告知原告本院对本案无管辖权,没有受理原告 的起诉,让其到区人民法院起诉。王某想不通,认 为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水平高,更能公正审理案 件,区法院的审判员水平不高,不愿去区法院起诉。
老同事、老朋友或者与当事人有某些恩
怨关系的人员等。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
是当事人申请回避。这须在案件的辩论
结束以前提出,包括口头方式和书面方
式。二是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其他人
员自行回避。法律对自行回避无时间限
制。但依诉讼法理,自行回避须在判决
作出以前。
完整版ppt
8
四、管辖
❖ (一)级别管辖 ❖ (二)地域管辖 ❖ (三)移送管辖 ❖ (四)指定管辖
❖ 问题:本案应由哪级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对 级别管辖是如何划分的?
❖ 小结]管辖权的规定,其完整依版p据pt 是审判权合理分工,充10 分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级别管辖的划分,就
分析与答案
❖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我国人民法院的设
置分为四级,即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
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这四级人民法院都有
❖ 1、保障平等诉讼权利 ❖ 2、自愿合法调解 ❖ 3、辩论 ❖ 4、处分 ❖ 5、支持起诉
完整版ppt
3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 1、两审终审
❖ 2、合议
❖ 3、 回避
❖ 所谓“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 公正审理的”包括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或者与
民事诉讼法学讲座精品课件

李先生由于胃部不适,在北京一家超市购买了“江中猴姑饼干”,食用 后发现其与普通饼干无异,李先生认为该产品不是保健品也不是药品, 宣传上属于误导消费者,故起诉销售者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者江西食方食坊中药食品公司、广告代言人徐静蕾等被告要求十倍 赔偿货款共计7830元并在中央电视台8套、腾讯视频、超市发厢红旗店大 屏幕等广告发布载体上公开道歉。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其次,告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明确的被告"是 指:一是被告的基本情况要清楚,如公民的姓名、性别、 年龄、民族、工作单位、住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 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要明确、 具体。二是指控对象要实际存在,已死亡的公民或已注销 的法人单位不能作为当事人。
作为原告应注意事项有:
法院和仲裁委员会的关系 a、对于民事纠纷案件可以或裁或审。 b、一裁终局: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c、仲裁裁决有效,法院不受理。
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选择的 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的,可以起 诉,法院有权受理。 d、仲裁协议失效,法院有管辖权: 1)当事人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 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2)一方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 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e、管辖权异议满足条件: 1)必须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 2)仲裁协议的效力必须是有效的
有争议,可以就人民调解协议起诉,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 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一方可起诉。
无争议,双方可以申请司法确认: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 内。 d、法院处理的效力
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 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其次,告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明确的被告"是 指:一是被告的基本情况要清楚,如公民的姓名、性别、 年龄、民族、工作单位、住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 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要明确、 具体。二是指控对象要实际存在,已死亡的公民或已注销 的法人单位不能作为当事人。
作为原告应注意事项有:
法院和仲裁委员会的关系 a、对于民事纠纷案件可以或裁或审。 b、一裁终局: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c、仲裁裁决有效,法院不受理。
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选择的 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的,可以起 诉,法院有权受理。 d、仲裁协议失效,法院有管辖权: 1)当事人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 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2)一方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 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e、管辖权异议满足条件: 1)必须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 2)仲裁协议的效力必须是有效的
有争议,可以就人民调解协议起诉,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 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一方可起诉。
无争议,双方可以申请司法确认: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 内。 d、法院处理的效力
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 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课件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
证明对象
指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实体法律关系和程序法律关系 的事实。
证明责任
指当事人对证明对象承担的提供证据的责任,如果无法提供 证据,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证据的收集
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或律师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证据的行为。
证据保全
指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对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进行固定和保护的方法,如进行公证、申请法院保全等 。
《民事诉讼法》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民事诉讼概述 •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 民事诉讼的程序 • 民事诉讼的证据与证明 • 民事诉讼的管辖与当事人 • 民事诉讼的特殊问题
01
CATALOGUE
民事诉讼概述
民事诉讼的定义
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法院的主持下,以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 纷的活动。
要点三
仲裁制度的适用范围
仲裁制度适用于各类民事案件,包括 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海事纠纷 等。
执行制度
01
02
03
执行制度的概念
执行制度是指法院根据生 效判决或裁定,强制执行 当事人义务的一种诉讼制 度。
执行制度的程序
执行制度包括申请执行、 移送执行、执行措施、执 行中止、执行终结等程序 。
执行制度的措施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诉讼义务,否则将承 担法律责任。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
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保 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直接言词原则
法院应当独立、公正、廉洁地行使审判权 ,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 干涉。
民事诉讼法讲座课件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 • • • (1)理念传播功能 (2)立法导引功能 (3)司法适用功能 (4)制度解读和评价功能
返回上一页
首页
(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 等原则
• • • • 法条根据 理论根据 内容 根据本原则应当改进的制度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民诉法》第8条
•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 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问题及参考资料 本周作业
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 • • • • • • • • (一)图示 (二)概述 (三)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四)处分原则 (五)辩论原则 (六)法院调解原则 (七)诚实信用原则 (八)检察监督原则 (九)直接言辞原则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民诉法》第13条
•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 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返回上一页
首页
处分原则的理论根据
• 一是私权自治; • 二是程序主体性原理。
返回上一页
首页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处 分权主要包含两项内容
• 对民事实体权利的处分:(1)当事人享有实体保护选 择权,即有权选择司法保护的范围和保护的方法。 (2)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原告诉 讼请求。(3)双方当事人可以达成调解协议、诉讼 和解、执行和解。 • 对民事诉讼权利的处分:(1)诉讼启动选择权。(2) 攻防手段选择权。(3)程序终结选择权。请求撤诉、 调解、判决结案。(4)后续程序选择权。是否提出 上诉、申请再审、申请强制执行。
我国辩论原则的内容
• (1)当事人可以通过辩论权的行使实现程序 利益和实体利益。 • (2)辩论原则适用于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 • (3)辩论权可以围绕实体和程序两方面问题 行使。 • (4)辩论的方式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的。
民事诉讼法PPT课件

1. 合议制度 2. 回避制度 3. 公开审判制度 4. 两审终审制度。
16
四、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一切 根据和方法。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三 个特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证人证 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七种 形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简言之,就是“谁 主张,谁举证”。
5
[引例点评]
(略)p301-302
6
讲授与训练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再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7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 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 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有关民商法、经 济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实体法的纠纷都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
27
•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事实清楚、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审 判程序。它是一种与普通程序并列而独立存在的第一审程 序,与普通程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起诉方式简便; • ·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 • ·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简便; • ·实行独任制审判; • ·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 ·举证期限和审结案件的期限较短。
17
六、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P293-295
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一般表现为当事人的起
诉和应诉、举证、辩论,法院的受理、审理、职权 调查核实证据和裁判等环节,一审、二审和再审程 序都是如此。但程序进行过程中,常常还需要其他 一些制度作为保障,使程序顺利启动和顺利进行, 这就是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16
四、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诉讼案件事实的一切 根据和方法。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三 个特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证人证 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七种 形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 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简言之,就是“谁 主张,谁举证”。
5
[引例点评]
(略)p301-302
6
讲授与训练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再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7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 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 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有关民商法、经 济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实体法的纠纷都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
27
•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与特点
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事实清楚、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审 判程序。它是一种与普通程序并列而独立存在的第一审程 序,与普通程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起诉方式简便; • ·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 • ·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方式简便; • ·实行独任制审判; • ·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 ·举证期限和审结案件的期限较短。
17
六、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P293-295
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一般表现为当事人的起
诉和应诉、举证、辩论,法院的受理、审理、职权 调查核实证据和裁判等环节,一审、二审和再审程 序都是如此。但程序进行过程中,常常还需要其他 一些制度作为保障,使程序顺利启动和顺利进行, 这就是民事诉讼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公开审判制度 • 1、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 2、公开的例外。 • 3、公开审判与司法独立问题。
• 八、审级制度 • 中国实行两审终审制 • 关于审级制度的改革争议
第三讲 管辖
• 管辖即为各法院的分工和权限 • • 纵向分工——级别管辖 • 横向分工——地域管辖
•
一、级别管辖。 指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 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第一讲 民事诉讼法概述
• 一、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 (一)自决(私力救济) • (二)调解、仲裁(社会救济) • (三)诉讼(公力救济)
• 对三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评析: • 各自的优点; • 各自的弊端;
• 二、诉讼法的独立价值——程序公正
1、不完善的程序公正—重实体轻程序; 2、完善的程序公正—兼顾实体与程序公正 3、纯粹的程序公正—关注过程公正
•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 1、书证 • 2、物证 • 3、视听资料 • 4、证人证言 • 5、当事人的陈述 • 6、鉴定结论 • 7、勘验笔录
• 关于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
法性问题。
• 证据的合法性:取证方式合法
• 二、关于证人出庭的问题 • 1、证人出庭率低 • 2、未成年人能否作证
• 另一方面,中国法院不是万能的;中国 司法资源紧张;诉讼费用下调又可能导致 法院案件激增。
•
• 二、开庭审理的程序: • (一)开庭准备。 • (二)法庭调查。 • (三)法庭辩论。 • (四)合议庭评议和宣告判决。
第七讲 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
一、二审程序(普通救济程序) • 一审尚未生效、上诉期内提起上诉; • 二审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即生效。 •
•
• 正义先于真实 • 程序先于权利
•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 对人的效力 • 时间效力 • 空间效力 • 对事的效力 (法院受案范围)
第二讲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二、辩论原则(书面和口头) •
• 三、处分原则 • 四、调解原则 • 1、调解与判决同为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方式 • 2、调解自愿 • 3、调解签收即生效 • 4、法院调解的司法功能与政治功能
• 一、当事人的分类 • 1、狭义的当事人:原告、被告。 • 2、广义的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 诉讼人、诉讼代表人和第三人。 •
• 二、代表人诉讼程序 • (一)受理 • (二)公告 • (三)登记 • (四)选举代表人 • 代表人诉讼裁判的效力具有扩张性
• 三、公益诉讼的当事人,谁是合格的原告? • 1、个人 • 2、社团 • 3、检察院 • 案例:民政局能否成涉及流浪汉权益案
• 五、合议制度 • 1、特征:多人组成、平等参与、共同决策、
独立审判。
• 2、组成:法官和陪审员(混合合议庭); 法官(职业合议庭)。
• 3、中国合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 关于陪审制度: • 1、英美法的陪审团制度 • 2、欧陆法的参审制度 • 人数;权力行使。 • 关于陪审员的挑选
• 六、回避制度——有因回避
二、再审程序(特殊救济程序) • (一)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
• (二)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 (三)当事人申请再审(两年内)
• 关于再审程序的思考。
• 司法权不同于行政权的特殊性: 中立、消极、终局性
第八讲 执行程序
一、执行根据:
(一)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执行内容的法律文 书:民事、刑事裁判文书等。
件的当事人?
•
• 四、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 • 1、法定诉讼代理人——监护人 • 2、指定诉讼代理人 • 3、委托诉讼代理人
• 委托代理人的范围: • 1、律师。 • 2、当事人的近亲属。 • 3、社会团体推荐的人。 • 4、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 5、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第 五讲 民事诉讼证据
(二)其他机关制作的已生效的由人民法院执行 的法律文书:公证机关、仲裁机构、行政处罚决定 书等。
(三)人民法院制作的承认并同意协助执行外国 法院判决、裁定或外国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书和执 行令。
• 二、执行的原则
(一)执行标的(执行对象)有限原则: • 1、仅限于财产或行为,不包括人身; • 2、执行财产的范围有限。
• 三、证明责任的分配 •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 谁主张,谁举证。
(二)证明责任倒置
• 1、专利侵权纠纷; • 2、高度危险作业侵权纠纷; • 3、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 • 4、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侵权诉讼; • 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 • 6、产品质量侵权诉讼; • 7、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诉讼; • 8、医疗行为侵权诉讼; • 9、其他法律规定。
• (二)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三)人民法院执行与有关单位、 个人协助执行相结合的原则。
• 三、主要执行措施 • 1、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 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 3、查封、扣押、拍卖被执行人财产
• 四、对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 • 1、拘留 • 院 3、高级人民法院 4、最高人民法院
• 二、地域管辖
• 指按照人民法院的不同辖区, 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 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 1、 一般地域管辖: • 通常情况“原告就被告原则”;
• 例外情况“被告就原告原则”。
• 2、特殊地域管辖。
第四讲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六讲 一审程序
一审程序包括: • 1、普通程序(合议制) • 2、简易程序(独任制)
• 一、起诉和受理
• 只有当原告的起诉行为与法院的受理行 为相结合,起诉才能真正成立,民事诉讼 程序才能发生。
• 关于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问题
• 一方面,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实 现实体权利的保障;而且法治发达国家通 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