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自燃位置的分析与查找

合集下载

煤矿煤炭自燃经常发生的地点有哪些?

煤矿煤炭自燃经常发生的地点有哪些?

煤矿煤炭自燃经常发生的地点有哪些?完整的煤体只能在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氧化生成的热量少且不易积聚,所以不会自燃。

相反,煤受压时引起煤分子结构的变化,游离基增加;另外,破碎程度越大,氧化表面积就越大,也就越容易自燃。

因此,煤炭自燃经常发生的地点有:1)密闭墙处煤体破碎,漏风供氧好,易自燃;2)综放面“开切眼”顶煤易破碎自燃;3)架棚支护的喷浆巷道顶煤最易发生自燃;4)综放面巷道掘进时的自燃危险性大于生产时期;5)采空区“两道两线”丢煤量大,漏风通道畅,易自燃;6)顺槽锚网支护强度大,采空区两端不易跨落,漏风严重;7)无煤柱开采邻近采空区二次氧化,自燃危险性大;8)综放工作面初采和停采时期的自然发火危险性大;9)顶板工艺巷、瓦斯尾巷形成采空区通风;10)采空区瓦斯抽放增大漏风;11)瓦斯燃烧和爆炸促进煤层火灾的发展;12)浅埋煤层开采形成地表裂隙漏风后,易发生自燃;13)大面积采空区漏风形成的自燃可能引发气体爆炸;14)高瓦斯矿井火区启封或灭火时,危险程度大;15)火区周边采掘活动增加;16)受露头和老空火区入侵影响。

为预防煤炭自燃,可以向有自燃倾向的煤层中注入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防灭火材料。

普瑞特防灭火材料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

一方面,水浆生成泡沫之后,缓慢形成凝胶,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采空区里的滞留率;另一方面,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中、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且能固结90%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防止火区复燃。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高温环境会加速煤炭的氧化反应,提高自 燃的风险。
积煤堆积
不当储存
长时间堆积的煤炭容易发生自燃,因为堆 积内部的煤炭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 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
如果煤炭储存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或者受 到阳光长时间暴晒,都有可能提高自燃的 风险。
02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
热力分析
热量积聚
煤炭自燃火灾通常起源于煤炭内 部热量的积聚。在适宜的条件下 ,煤炭内部的热量逐渐积累,达 到煤炭的自燃温度,引发火灾。
微生物分析
1. 控制煤炭堆存环境
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热量积聚 ,降低自燃风险。
2. 合理配煤
控制煤炭的水分含量,通过合理配煤 ,降低自燃的可能性。
3. 微生物防控
定期检测煤炭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和活动。
4. 温度监控
定期对煤炭堆存区域进行温度监测, 及时发现潜在的自燃风险。
灭火器材配备
在储煤场、输送带等关键部位配 备适量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 灭火沙箱等,确保在发现火情时
能够迅速进行初期扑救。
消防设施
设立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消防 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
供足够的消防用水。
员工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提高 员工的火灾应对能力,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使用
后期处理与调查
火场清理:在灭火救援行动 结束后,对火场进行清理, 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次生事 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组 ,对火灾事故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火灾原因、 责任追究、改进措施等,为 后续防范类似事故提供经验 教训。
恢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 提下,逐步恢复生产活动。 对受损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或 更换,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 行。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煤堆自燃原因分析煤堆自燃是由于煤堆内部温度升高达到点火温度,引发燃烧而产生的一种火灾。

在煤炭储存过程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火灾形式,由多种因素引起。

煤堆自然发热煤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燃特性,当煤存放在封闭的情况下,由于内部氧气和外部的空气难以交换,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便会自发地发生燃烧,从而引起火灾。

煤堆内自然发热的原因包括氧化、吸放热、化热、压力效应、生物作用等,其中氧化是主要原因。

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煤堆自燃,如高温、干燥的天气容易使煤体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自燃。

此外,强风、高温、干燥等因素还会使得火灾扩散速度加快。

煤堆堆积方式不同的煤堆堆积方式也会影响煤堆自燃的发生。

比如,煤堆的高度、形状、密度等都会对煤堆内部的温度、氧气、空气流动等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煤堆的自燃概率。

煤炭质量煤炭质量是影响煤堆自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含挥发分高、易吸潮、颗粒细小、杂质含量高的煤炭容易自燃。

此外,煤炭质量不良可能增加煤堆内部的氧化速度,从而促进煤堆的自燃。

煤堆自燃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堆自燃的发生,需要采取下列防治措施:加强监测加强对煤堆温度和烟气的监测,一旦监测到超过规定温度或者出现异常的烟气,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监测措施可以包括使用自动报警装置、摄像头监控和卫星监测等。

堆积方式合理布局合理的煤堆布局和堆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煤堆自燃。

一般而言,应注意煤堆的高度不要过高,煤堆的形状要有利于空气流通,密度要适宜。

定期施工维护煤堆的施工维护是预防煤堆自燃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的维护可以包括测量煤堆内部温度、改变煤堆的密度、对煤堆内部进行通风换气等。

使用防护材料可在煤堆表面、挡墙和地面覆盖一定厚度的耐高温的防护材料,能够有效防止煤堆与周围物品相互在一定温度下燃烧,从而预防煤堆自燃的发生。

加强员工培训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和防火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火灾应急处理能力,有助于有效预防煤堆自燃的发生。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概述燃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煤,作为一种常见的燃料,往往在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自燃事故,这是因为煤堆中存在一定的自发燃烧的可能。

因此,对煤堆的自燃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防止自燃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对煤堆自燃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煤质的影响煤质是煤炭自燃的主要因素之一。

煤的自燃性受煤种、灰分、揭露程度、孔隙度及煤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煤种越储存越容易自燃。

同时,灰分含量高的煤也更容易自燃。

煤堆堆叠结构一些煤堆的自燃事故也可能与煤堆堆叠结构相关。

煤在运输和堆放中,由于振动和外部输入,会产生断层、裂缝和孔隙,从而便于氧气进入到煤堆内部,热量难以释放,从而引起自燃。

煤堆堆积方式煤堆的堆积方式不当也有可能造成自燃事故。

比如,密度过高容易促进内部煤块的氧化发热,而煤堆表面过于松散则会增大暴露面积和氧气供应,从而助长自燃的发生。

环境温度煤堆自燃的发生和环境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若煤堆内部秩序松散,煤堆表面又不完全密封,容易吸收大量的水份,同时遇高温又过于干燥。

这时的煤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很可能因为氧气和水份的露头就会发生爆炸自燃的事故。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通风是对抗煤堆自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科学合理的通风可以将内部的热气、湿气和烟雾导出煤堆之外,从而保证煤的堆存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保持煤堆湿度煤堆内部保持湿度是防止煤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湿度的控制一般采取全年手工洒水、自动喷雾、壁泉喷淋等方式,主要以增加煤堆的湿度,降低煤内部温度和氧气含量,防止自燃反应的发生。

煤堆表面覆盖材料为了进一步降低煤堆自燃的风险,可以在煤堆表面覆盖覆盖材料,比如塑料薄膜等。

这种材料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有效防止杂物进入煤堆,同时保持煤堆表面相对湿度,增强煤堆的密闭性。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防止煤堆自燃的另外一种常用方法。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煤炭自燃的危害 及防范知识。
加强员工培训
对煤炭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防 范意识和技能。
提高防范意识
定期检查
对煤炭堆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火源管理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煤炭堆场吸烟、动火等行 为。
警惕异常现象
关注煤堆温度变化、气味等异常现象,及时采取 措施处理。
煤炭自燃的外因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煤的氧化和自燃;而湿度过大则会使煤的表面形成水膜,阻碍了氧气的扩散和吸附,从 而延缓了煤的自燃过程。
通风条件
通风条件对煤的自燃也有很大的影响。当通风条件较好时,氧气能够充分接触煤的表面,加速了煤的氧化过程; 而当通风条件较差时,煤的氧化过程会减缓。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 的安全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煤炭自燃火灾概述 • 煤炭自燃火灾原因分析 • 煤炭自燃火灾预防措施 • 煤炭自燃火灾应急措施 • 煤炭自燃火灾的教训与启示 • 相关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煤炭自燃火灾概述
煤炭自燃的定义
煤炭自燃是指煤在无外界明火点燃条件下,由煤自身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煤缓慢氧 化,并逐渐积聚热量,使温度升高到煤的着火点而引起自燃。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强。例如,褐煤和长焰煤等低变质程度的 煤,自燃倾向性较低;而烟煤和无烟煤等高变质程度的煤,自燃倾向性较高。
煤的含水量
煤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有利于煤的自燃。因为水分可以促进煤中有机质的分解 和氧化,同时水分还能吸附和溶解一些易燃气体,如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 气体在煤的氧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从而加剧煤的自燃。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概述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煤炭的储存和运输却面临着不安全和高消耗的问题。

其中,煤堆自燃是煤炭储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煤堆自燃往往是因为煤堆中的煤质过差,储存条件不当以及储存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

本文将针对煤堆自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煤堆自燃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煤质过差煤的品质是影响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如果煤中含有过多的杂质和水分,就容易导致自燃。

同时,如果煤中含有硫、磷等物质,还会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硫酸和磷酸等化合物,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体健康。

储存条件不当煤的储存条件也是影响自燃的重要因素。

煤堆的堆积过高或密度不当,会导致煤堆内部的通风不良,难以散发热量,从而引发煤堆自燃。

此外,如果储存场地地面陡峭,自然排水不畅,也会给自燃造成隐患。

储存时间较长煤的反应性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储存时间有关。

长时间的储存,容易使煤质老化、降低燃点,从而增加了自燃的危险性。

外来因素某些情况下,煤堆自燃的原因也可能与外来因素有关。

例如,局部天气情况异常,暴雨等气候灾害造成的关门堵塞等。

此外,如果煤堆附近存在高热源或者火源,也会给煤堆自燃带来隐患。

防治措施针对煤堆自燃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煤堆自燃的发生。

煤质控制煤堆内部的煤质控制是预防煤堆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采购优质煤炭,防止煤质低劣的煤炭影响整个堆场的品质。

其次,在储存期间,要经常检查煤堆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环境控制储存环境的控制也是防治煤堆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煤堆的堆积要避免过于密集,保证煤堆内部的通风良好。

同时要保持储存地面的平整,以免堆积高地点产生自然排水不良的问题。

对于堆场排水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

安全管理煤堆自燃的预防和治理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安全措施。

例如,加强安全巡检,及时发现隐患,加大检查力度;设置避雷装置,减少雷击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损失;强化消防设施,及时出动消防车辆和人员开展抢救。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煤炭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自燃的危险性。

煤炭自燃火灾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煤炭质量、储存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微生物、发热自燃物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对煤炭自燃火灾进行分析,并介绍采取的安全措施。

一、煤炭自燃火灾的成因1.煤炭自身属性煤炭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体,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挥发分、水分和氧化物。

这些物质在空气的存在下,通过氧化反应会产生热量,若处理不当会导致煤炭质量下降和引发自燃。

2.储存环境煤炭在储存时将收到一系列的环境影响,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湿度、温度等。

湿煤的水分与煤的内在热能反应相结合,造成了进一步的热量释放。

若存放环境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煤炭内的氧气也会过度消耗,因此难以维持内部平衡。

当煤堆内温度升高时,煤炭内的水分将开始蒸发,进一步加剧煤体内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自燃火灾的产生。

3.微生物煤堆中会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对煤炭的分解产物活跃和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和茁壮的煤。

微生物分解的成分包括仍未分解的有机分子、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物质。

当煤堆处于适温和适湿度的情境下,会给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这将产生进一步热能,造成煤的自燃。

二、采取的安全措施1.定期检查煤堆的评价和检查将有助于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的产生。

为了避免自燃火灾,需要通过视察、观察、有针对性的检测,进行煤堆的检查。

如发现发热的煤,应及时清理和处理。

2.加强通风通过对煤堆进行通风,有助于煤堆内外环境空气的交换,促进水分和紫外线的清除,平衡煤堆内部环境。

应适当调节通风风量,控制通风时间,保证煤堆内部空气流动,消除堆内吸附的湿气和挥发物。

3.储存温湿度控制煤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将影响煤的自燃。

应保持储存地点通风,环境干燥,温度控制在20℃以下。

在储存煤炭过程中,必须将煤质分界、保持检定数据、记录储存时间等信息。

4.消防设施煤炭自燃火灾的应急处理必须是消防和安全管理的责任所在。

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监测方法

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监测方法

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监测方法井下煤炭自燃发火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轻者烧毁煤炭资源、重者造成人员伤亡。

多年来,由于井下特殊的开采环境,使得人们难以预知井下煤炭什么时间可能自燃发火,难以实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火灾的措施,致使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气体分析法是预测自然发火的最常用手段,检测煤矿井下煤自燃标志性气体,发现有自然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其中,标志气体是指由于自然发火而产生或因自然发火而变化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自然发火状态和发展趋势的火灾气体,主要包括CO、烷烃气体、烯烃气体和炔烃气体等。

自然发火监测工作,是指以连续自动或人工采样方式监测取自采空区、密闭区、巷道高冒区等危险区域内的气体浓度或温度,定期为矿井提供相关地点自然发火过程的动态信息。

常见的检测标志气体的方法有矿井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等方法。

目前煤矿井下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检测手段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地面束管系统抽气管路长,气样纯度无法保证,束管采样点与人工采样点无法准确对应,人工取样检测又无法实时监控。

针对上述缺点,徐州吉安矿业科技自主研制了ZQC3/6井下束管气体采样装置及监测系统。

主要由井下气体采样装置、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显示系统三部分组成。

该产品实现了在井下近距离采样、即时显著特点分析、实时监测、准确预警的功能,为煤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具有如下特点:(1)更快开机三分钟出结果,便于决策部门及时掌握监控区域气体实况,想要就要,拒绝数据延误;(2)更准近距离采集,智能采样,现场分析,拒绝干扰。

避免气体长距离输送带来的不确定性,可以多种分析结果相互验证;(3)更省一台设备代替一个系统,既节省了硬件采购成本,又避免了布置长距离管路的烦恼,既降低了使用成本,又降低了管理维护成本;(4)更稳全系统结构紧凑,维护简单,运行更加平稳;(5)让决策更科学近距离实时监测,数据及时存储,可以方便准确获取目标区域气体变化的详情,让气体变化趋势尽收眼底,为决策提供更接近事实的数据,让决策更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自燃位置的分析与
查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煤炭自燃位置的分析与查找摘要从分析煤炭自燃的条件出发,提出了火源点的分析原则,并应用这些原则对兴隆庄煤矿的煤炭自燃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

1火源点分析的原则
只有具备一定的浮煤条件、漏风条件、聚热环境和持续时间,煤炭才会产生自然发火。

所以,发现自然征兆后,也应该从这4个条件出发,对自然火源点或自然隐患的氧化高温点进行分析,弄清火源点(高温点)的具体位置、火区的范围以及所处的自然阶段或火势的大小。

对于发生在巷道高冒区等处的自燃隐患或自然发火,根据CO等指标气体出现的位置、浓度以及隐患点(火源点)附近的煤炭破碎状况和近期通风系统状况,很容易确定隐患点(火源点)的准确位置及火势状况。

对于发生在采空区中,特别是封闭采空区中或与之相邻的煤柱中的自燃隐患和自然发火,则很难对其位置和范围等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时,就需要根据火源点的分析原则,有步骤地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

火源点的分析原则是根据煤炭自然的4个条件产生的,发现自然征兆后,首先应根据煤层的自然倾向性,划定可能自燃的煤层及其范围,将不会发生自然的煤层或不会发生自燃的区域排除;然后,根据煤层被揭露的时间并考虑其自然发火期大小,找出自燃可能性大的煤层及其区域;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对丢煤情况进行分析,对漏风情况进行考察,并综合考虑CO等指标气体出现的位置和涌出量大小等因素,确定火源点(高温点)的位置和范围,并对火势作出判断。

2丢煤分析
丢失的煤炭是自然发火的“物质基础”,即丢煤是引起自然的最基本条件,因此也是分析自燃火源点(高温点)位置和范围的最关健因素。

所以,为了防灭火工作的需要,在掘进和回采的全过程中,要随时将丢煤标在采掘工程平面上(称之为“丢煤示意图”),作为分析火源的基础资料。

图中要详细标注丢煤块段的准确位置和范围大小,以及丢煤的厚度和丢煤数量等。

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都可能因断层影响而造成丢煤,回采过程中可能因分层开采留护顶煤皮而丢煤,正常回采时也会有一定数量的丢煤。

不同类型的丢煤对自然发火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2.1断层造成的丢煤
如果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落差大于1m的断层时,都将丢失一定数量的煤炭,形成一个丢煤带。

断层丢煤带在采空区中所处位置不同时,对煤炭自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根据兴隆庄煤矿的经验,在距工作面开
切眼、停采线、运输顺槽和轨道顺槽各30m范围内的采空区中(即距工作面四周30m范围内的采空区中),因为易于漏入新鲜空气,所以容易发生煤炭自燃,可称为易自燃带。

如果在易自燃带中存在丢煤,则极易造成自然发火;而被易自燃带包围的采空区内部,由于易于被冒落矸石压实,漏风很少到达,这些地点的漏风风流中的氧含量很低,所以不易产生自然发火。

因此,采空区深部的丢煤造成自然的可能性极小。

处于采空区四周的易自燃带可分别看作四个易自燃矩形带,如图1所示。

断层丢煤带大体分为5种情况(见图1),一是与工作面运输顺槽或轨道顺槽相交(正交或斜交,如图中仯跋斓搅教趸蚱渲械囊惶跛巢郏欢怯牍ぷ髅嫱平较虼筇逡恢虑铱拷惶跛巢郏ㄍ贾),断层丢煤带有很长一段处于易燃矩形带内;三是处于易燃矩形带之外的工作面内部采空区中(图中);四是与停采线相交(图中);五是基本处于易燃矩形带之内(图中…)。

由上面分析可知,当断层丢煤带部分或全部处于易燃矩形带中时,容易引起自然发火,所以仯,,,…四种断层丢煤带容易造成煤炭自燃。

特别是与停采线相交的断层丢煤带,如图中的和…,更容易引起自然发火;当断层丢煤带远离易燃矩形带而处于采空区的深部时,如断层丢煤带,则一般不会引起自然发火。

2.2留护顶煤皮丢煤
采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时,为了保持顶板或人工假顶的完整性,有时采用留护顶煤皮的方法回采。

工作面推过以后,护顶煤就冒落在采空区中,形成大量碎煤,对防止自然发火极为不利。

与上面的分析相同,若留护顶灯皮造成的丢煤处于易燃矩形带中,极易造成自然发火;若远离易燃矩形带而处于采空区深部,则一般不会发生自燃。

2.3正常回采时的丢煤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丢失一定数量的浮煤。

分层开采时回采率比较高,丢失的浮煤又比较分散,且厚度较小,所以自然发火的危险性相对较小;放顶煤开采过程中,丢煤多而集中,其初采损失、终采损失和工作面两端端头损失,又恰恰处于易燃矩形带之内,所以比
较容易造成煤炭自燃。

放顶煤开采的采放工艺损失中的大部分将处于远离易燃矩形带的采空区深部,一般不会造成煤炭自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