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同步教案2
作为偶像(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为偶像(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为偶像(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偶像(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高中一年级的英语必修课,是第五个单元的阅读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和外部环境中,对于偶像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们对于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转变有着基础的认知。
但是由于年龄、社会经验和认知层次的不同,学生的思考深度不一,因此,本节阅读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偶像文化,并以此为示例,引领学生思考文化差异以及价值观的转变。
二、教学目标1.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需求,通过无障碍地、流畅地阅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2.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文化差异和价值观转变的真实感受,理解和感受文化多样性。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读单词、词汇、语法结构、篇章结构和作者意图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文化多样性和价值传承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偶像文化,理解文化差异和价值观转变,并以此为基础,教授阅读中的分析和解读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偶像文化涉及学生的客观认知、主观看法、文化价值观等认知层面,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尊重不同、宽容包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放一段偶像舞蹈,引导学生认知偶像文化,并简单介绍相关背景。
2.教师问学生对偶像文化的了解、看法和评价,引导学生讨论。
Step 2: 阅读1. 老师分发原文,并点出关键单词、生词等。
2. 老师朗读篇章,带领学生体会作者思想和表达方式,然后鼓励学生大声朗读。
3. 学生自主阅读并在文中划出重要词句、段落和篇章结构。
4. 与此同时,老师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并及时给予帮助。
5. 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水平和理解程度,逐句逐行分析、提问和解读文本。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IV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同步教案《作为偶像》教案2设计指导思想“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是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设置的。
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充分体现出教材的编写意图——强调实践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技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养成训练离不开口语表达实践,因此,本专题教学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现场”,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听,开口说,借鉴、感悟、提高。
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一是教师的角色,课堂应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活动的场所,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是活动的召集人,而不是中心发言人,教师应是教练(或陪练),是场外指导,而不是场上的主力;二是教材的功用,教材在这里只是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供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一个活动使用材料,而不是供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文本。
教材分析《作为偶像》是一篇电视访谈实录。
教材将它安排在“问答之间”这一板块中,主要是想为学生开展问答交际活动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因此,这篇教材的使用,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1)如何选择恰当的角度,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问题;(2)如何听出别人提问的主要意图,从而简明、得体地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准确把握三个采访片段中各个具体问题所围绕的中心话题;2.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具体评说记者采访中提到的几个细节,指出优点和还可进一步改进之处;3.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简要分析杨利伟的答话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访谈中记者提问角度的把握和对杨利伟回答问题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的分析。
难点:对访谈片段中几个具体细节的评价。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人物访谈”节目的特点。
1、导入语: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语言活动现场,先请看一段电视录像。
(播放“神五成功发射”视频录像剪辑,长度应控制在30秒左右,从倒计时开始到发射即可)2003年10月15日,是中国人难忘的一天。
《作为偶像》教案

偶像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提升实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提 升唱跳实力和演技水平, 增强自身竞争力。
拓展领域
尝试跨界发展,如参演影 视剧、主持综艺节目等, 拓宽事业领域。
塑造个人品牌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积 极与粉丝互动,塑造个人 品牌形象。
娱乐圈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蔡徐坤
王一博
通过参加选秀节目出道,凭借出色的 唱跳实力和个人魅力赢得大量粉丝, 成功转型为全能艺人。
自己的内涵和表现力。
创新精神
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我, 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团队协作
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合作项目 ,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和进步
。
04
偶像的职业道德与规范
遵守法律法规,传递正能量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作为公众人物,偶像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为粉丝树 立良好的榜样。
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挑战
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
当偶像犯错或失误时,应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积极采 取措施加以改正和补救。
积极面对挑战和压力
偶像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应积极面对并寻求 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关注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பைடு நூலக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偶像应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
扎实的才艺基础
歌唱技巧
掌握基本歌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方法、音 准节奏等。
乐器演奏
学习至少一种乐器,提升音乐素养和舞台表现力 。
舞蹈能力
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能够熟练演绎多种舞蹈 风格。
表演技能
语文第四专题作为偶像-第2课时 课件(苏教版必修.ppt共39页PPT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语文第四专题作为偶像-第2 课时 课件(苏教版必修.ppt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作为偶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为偶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理解偶像的定义及其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
2.分析偶像的正面作用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偶像的态度,学会理性追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偶像的定义,分析偶像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偶像,理性追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青少年追星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偶像?为什么喜欢他们?2.新课内容(1)讲解偶像的定义及分类偶像:指在某一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和崇拜的人物。
分类:明星、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
(2)分析偶像的正面作用①激发青少年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②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激励青少年追求卓越,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3)讨论偶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①过度追星,影响学习和生活。
②盲目崇拜,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③追捧偶像,忽视自己的成长。
(4)案例分析分析明星偶像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如:TFBOYS、蔡徐坤等。
3.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偶像?(2)分享自己的偶像故事,交流偶像对自己的影响。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正确对待偶像的感悟文章。
四、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你所喜欢的偶像,分析他们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
2.写一篇关于正确对待偶像的感悟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反思1.对于一些学生对偶像的盲目崇拜现象,要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偶像并非完美无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2.在分析偶像的正面作用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偶像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关注外在形象。
3.在布置作业时,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出真实感悟,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讲解偶像的定义及分类(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聊聊“偶像”这个词。
《作为偶像》导学案2

《作为偶像》导学案教学目标:1、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2、掌握采访中问答的技巧。
3、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采访中问答的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偶像”原本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出来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从这个层面上看,似乎它的贬义成分比较多。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概念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同学们,在你们心中偶像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会说男的要像刘德华那样帅,女的要像林志玲那样漂亮,但现在,这个答案显然已经与时代脱节了。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偶像的定义也日益多元化了。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
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的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2)接下来观看神州五号发射视频(约四分钟)。
二、授课过程○1同学们看到课文,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采访录,是杨利伟凯旋之后东方卫视记者采访他的实录。
从电视采访的类型来看,次采访应该属于“人物专访”。
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不是和聊天一样,就好象俩老太太或两老爷们没事闲聊?央视的焦点访谈打架都看过吧,我觉得它有时候就跟聊天似的。
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2那么,本文记者专访的目的是什么?本文是在杨利伟邀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
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3大家预习过课文都知道,本文人物专访的对象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应该算是新闻人物了,那么,一般地说,人物专访的对象什么?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内容呢?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语文ⅳ苏版第四专项版块二(作为偶像)资料

二者都是名词,都指“标明某种事物的记号”。“标记” 多用于具体事物。“标志”多用于抽象的、重大的事物。 此外,“标志”还可作动词用,有“表明、显示”的意 思,而“标记”无动词用法。“控制”、“把持”和“操 纵”三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把某一对象掌握在自己 手里随意支配”的意思。“控制”表示掌握住不使任意 活动或越出范围,用某种方法把人或事物置于自己的 支配范围内。它是一个中性词,使用对象主要是数量、 速度、交通、思想感情等。“把持”指具体占据某一位 置或掌握某种权力,不让别人参与。涉及对象主要是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 可开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 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 __________。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 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4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 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我强调 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前》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 想当自己”。
16
12.采访中提到的几个细节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答案 以细节引出话题,可以使访谈比较自然、亲切, 也可以使访谈更实在,不空洞,以吸引听众。
17
13.在对话中,记者有一句“那时,很多结果悬而未 决,那一段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你在想些什 么?”其中“悬而未决”指什么?这种提问方式 有何好处?(3 分) 答案 “悬而未决”指的是“成功失败还不定”,但 对于“失败”这个字眼,记者又不好说出口,故用这 四个字。对有些敏感或对方忌讳的问题,记者用婉转 的方式提问,这也是一种技巧。这种方式能避免尴尬, 使提问顺利进行下去。
9
D.这样的偶像至少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成为一个民 族实力和精神的标志,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振奋精 神,二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从此投身科技,为 中国的未来积蓄力量。
语文iv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教案2

语文iv人版第四专项版块二(作为偶像)最新教案2《作为偶像》教案2设计指导思想“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是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设置的。
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充分表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强调实践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表达技能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的养成训练离不开口语表达实践,因此,本专题教学中教师的全然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现场”,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听,开口说,借鉴、感悟、提高。
为了特别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一是教师的角色,课堂应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活动的场所,在那个地方教师的角色应是活动的召集人,而不是中心发言人,教师应是教练〔或陪练〕,是场外指导,而不是场上的主力;二是教材的功用,教材在那个地方只是为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供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一个活动使用材料,而不是供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文本。
教材分析《作为偶像》是一篇电视访谈实录。
教材将它安排在“问答之间”这一板块中,要紧是想为学生开展问答交际活动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因此,这篇教材的使用,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1〕如何选择恰当的角度,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问题;〔2〕如何听出别人提问的要紧意图,从而简明、得体地回答以下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准确把握三个采访片段中各个具体问题所围绕的中心话题;2、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具体评说记者采访中提到的几个细节,指出优点和还可进一步改进之处;3、通过观看电视录像剪辑,能简要分析杨利伟的答话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访谈中记者提问角度的把握和对杨利伟回答以下问题中所反映的思维方式、语言技巧和个性特点的分析。
难点:对访谈片段中几个具体细节的评价。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人物访谈”节目的特点。
1、导入语: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语言活动现场,先请看一段电视录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四专题四版块二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
《作为偶像》最新同步教案2
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界定“偶像”。
2、收集不同角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收集来自报刊杂志的关于“偶像”的报道文章。
4、收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5、收集身边同学“偶像崇拜”的事实及对此的看法。
6、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二、研究阶段。
1、研究前四种资料,总结并评价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观。
2、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观点和后两种资料中的事实,重新确定你的“偶像崇拜”观。
三、表达阶段。
请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新观点。
案例评析:本次活动能从学生的兴趣切入,引生活活水入学习领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和眼了解生活现象,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丰富个性,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