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核舟记(测)-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上册)(原卷版)
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23 核舟记一、基础知识检测1.给以下字注音。
罔()袒()矫()髻()戌()糁()髯()诎()2.解说以下通假字的含义。
诎:衡:简:有:3.依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余诗词中与船相关的语句。
二、课内阅读检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若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牵挂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说下边的词语。
峨冠:髯:袒:历历:2.翻译下边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绘苏东坡外形特点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绘佛印外形特点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三、拓展阅读检测东坡画扇(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报告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
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
”须臾扇至。
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瞬间而尽。
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说明】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报告: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姑且。
⑥发市:开张。
⑦就判笔:随手拿起判笔。
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踰:走出。
⑨逋(bū):拖欠。
1.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 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恨不胜而去2.对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成心)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此中)D、即以付之曰(把)3.借助文后说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核舟记》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衣褶()诎()楫()椎髻()壬戌()虞山()篆章()矫()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3 核舟记(讲)(提升版,教师版) 新

【学习要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手法。
☆课堂探讨☆要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手法。
【探究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手法。
【教师释疑】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准确的翻译课文,在掌握句子的现在汉语意思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的描写对象,分析作者采用的说明结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记”这种体裁出现的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
在写法上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文体跟现在的说明文相似。
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主要运用列数字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依次说明了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等部分。
【课堂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8分)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清·陈善《扪虱新话》【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2、翻译下面句子。
(2分)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分)【答案】1.于是,就但是2.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3.示例: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
(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
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
读书只有熟读牢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益。
)【解析】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专题27 短文两篇(练)-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上册)(解析版)

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芦花荡》——孙犁——孙树勋——《孙犁文集》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周树人——《朝花夕拾》C.《桃花源记》——陶渊明——元亮——《陶渊明集》D.《核舟记》——张潮——子敬——《虞初新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识记文学常识,《核舟记》作者是魏学洢,所以D错误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古诗文默写(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2)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__。
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6)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啼一何苦。
(8)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10)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每空1分)(1)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5)会当凌绝顶(6)各具情态(7)吏呼一何怒(8)老大徒伤悲(9)欲济无舟楫(10)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
既有理解性默写又有记忆性默写。
小题1注意“儒”的写法.小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课堂回顾体会两篇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案】《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专题12 文言文八上《核舟记》(讲练)-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课课通(原卷版)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上—《核舟记》一、文学常识《核舟记》是明朝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
出自清朝人张潮《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径寸:直径一寸的木头。
径:直径。
器皿(mǐn):器具。
以至:连词,“以至于”,“直到”。
罔(wǎng)不:无不。
罔:否定副词。
象:动词,模拟。
情态:神情姿态。
贻(yí):赠送。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大苏:即苏轼。
泛:动词,坐船游览。
有(yîu):“又”表示后面是一个尾数。
奇(jī):零头,零数。
可:大约。
许:表示约计数量。
中:中间。
轩敞:高起宽敞。
箬(ruî)篷: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启:动词,打开。
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相望:相对称。
徐:缓缓地。
兴:起。
糁(sǎn):这里是涂染的意思。
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
髯(rán):胡须,这里泛指两腮的胡须。
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微侧:(身子)略微侧转。
比,靠近。
绝类:极像。
矫(jiǎo)首昂视:抬头仰望。
不属(zhǔ):不相类似。
属,类似。
诎(qū):同“屈”,弯曲。
倚(yǏ)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椎髻(jì):椎形发髻。
衡:同“横”,横着。
攀(pān):扳着。
视端容寂:眼光正视,神色平静。
夷,平。
了了:清楚明白。
丹:朱红色。
通:全。
有(yîu):同“又”。
曾:尚、还。
盈:满。
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详瞩:细看。
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舟上五人,须眉比见,其他如篛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了了,真可谓巧夺天工。
第06单元 测试题-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上册)(原卷版)

第六单元则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一)根据文学常识填空(1-3题共11分每空1分)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本诗共________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2.《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务观,自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现存诗________首。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本诗选自《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B.复兴端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C.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我市寻找“最美少年”活动于5月启动,将一直持续到10月份。
5.情景说话。
(6分)某单位正在召开总结大会,牛厂长表彰了厂里的科技人员。
他说:“我厂的科技人员研制的新的照明系统,能节约电费将近65%以上,这项成果将为我厂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牛厂长讲完后,大会主持人接着说:“下面欢送领导下台,请受表彰的科技人员上台。
”牛厂长听了,很不自在。
①牛厂长的话里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应改为:②牛厂长听了会议主持人的话,为什么“很不自在”?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2分)《扬子晚报》6 月1日消息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
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从诗境变为现实。
标题:7.如果说母爱是细腻的,那么父爱则是厚重的。
岁月的沧桑,家庭的重荷,父亲的脸上过早地刻上了衰老的印痕,面对父亲脸上的风景,你也许会情愫哀哀,这时候你最想对父亲说什么?(3分)二阅读(54分)(一)渔王的儿子(15分)王晔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722136

23.核舟记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衣褶.()诎.()楫.()椎髻..()虞.山()篆.章()..()壬戌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因.势象.形( )()()..人( ) 2.罔不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7.箬篷..( )()() 8.雕栏相望.焉( ) ..覆之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 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仰面( ) ..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19.其人视.端容.寂()() 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专题26 三峡(测)-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上册)(原卷版)

第六单元第二十六课三峡(30分30分钟)一、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③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④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元结《右溪①记》)【注释】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②合:汇入。
③敧:倾斜。
嵌:张开。
④置州:设置州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皆若空.游无所依()(3)南.流数十步()(4)两岸悉.皆怪石()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B.为之.怅然C.遂命之.曰“ 右溪”D.如鸣佩环,心乐之.3.翻译句子。
(6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甲】【乙】所选文段中作者赏景时的心情有何不同?(2分)二、阅读《三峡》,完成下题。
(15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第二十三课 核舟记
(30分 30分钟)
一、阅读甲乙两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题。(22分)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
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荀巨伯探
刘义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
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
而还。一郡并获全。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正确的停顿。(划两处)(4分)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1)语时了.不悲( ) (2)弦既.不调( )
(3)值.胡贼攻郡( ) (4)一.郡并获全(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4.荀巨伯和王子猷你更欣赏哪一个人,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二、阅读古文,完成后面小题。(8分)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
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
“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
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④于干
隧⑤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罢:通“疲”,疲乏。④殁:死。⑤干隧:地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古之君民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B.忠信.以导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C.魏武侯之.居中山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D.恣则.极物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4.选文通过魏武侯与李克的对话,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