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故事

合集下载

六个道德故事

六个道德故事

六个道德故事
1. 狐狸和鸡:狐狸和鸡被困在一个井里,狐狸提出让鸡让它先跳出井口,鸡可以在它落到地上之后再跳出,但当鸡准备跳出时,狐狸却改变心意,不让鸡跳出。

2. 蜜蜂和狗:一只狗咬住一只蜜蜂,蜜蜂非常害怕,但它发现自己想要逃跑必须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它用自己的蜜来贿赂,狗高兴地放开了它。

3. 雨禾和狗:雨禾正在收割庄稼,而一只狗正在他身边玩耍,他不停地把玩具掷向雨禾,雨禾坚定地继续工作。

最后,狗得出结论,雨禾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自律,并提出友好建议,让雨禾和他继续一起玩耍。

4. 熊猫和乌鸦:乌鸦偶然看到一只熊猫在森林里不断地闻花,它想要盗取熊猫的香气,但熊猫知道乌鸦的计划,它立即警告乌鸦说:“如果你继续想偷窃,会对童子和童女有副损害,他
们会得不到花的香气,因此不要再欺骗别人了”。

5. 财主和恶狐:一个财主正在山上散步,突然被一只恶狐叫唤,恶狐向他要求帮助,说它的宝藏被一头老虎所偷,他想让财主帮忙将宝藏拿回来。

财主虽然发现恶狐在欺骗他,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去帮助恶狐,以证明帮助他人毋庸置疑,而不是因为贪婪而行动。

6. 光明使者:光明使者是一个王子,受命去拯救一个被邪恶的巫师囚禁的王国。

他以勇敢和正义的态度来拯救这个王国,他鼓励所有的人以善良和正义来抵抗邪恶,最终他成功地拯救了这个王国,并宣告它是一个和平地方。

中华传统道德故事

中华传统道德故事

中华传统道德故事
卖身葬父
汉。

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

令织缣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

归至槐荫会所,遂辞而去。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心动苍穹。

典故翻译
汉代。

董永家里很贫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

去财主家做工抵债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仙女化身),主动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

夫妇一同到了财主家。

主人要求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以抵债。

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

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会的那株槐树下,女子辞别而去。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锦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锦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锦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锦包括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篮子新鲜的梨子,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说要把最大的留给哥哥们。

这个故事传达了尊敬和谦让的道德品质。

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宠,经常被派去打柴。

继母朱氏时常抱病,她怕冷,王祥心系母亲,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求福,忽然间身边出现一双鲤鱼,王祥喜出望外,把鲤鱼放入桶中,抱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大汗淋漓,进屋后将鲤鱼放入水中,水突然腾沸而出,鲤鱼一摆尾巴就跳了出来,王祥以为这是孝感所致,因此格外孝顺继母。

这则故事展现了孝顺和忠诚的道德品质。

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这则故事展现了坚韧不拔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名动一时。

有个游牧出身、不识字钱的人来找他求画一只逼真的龙。

张僧繇当即挥毫作画,在墙壁上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龙,可是却没有画眼睛。

游牧人见了很奇怪地问他原因,张僧繇说:“你若画上眼睛的话,它就会飞走的!”游牧人不信,坚持要他画上眼睛。

张僧繇只好依言画上两只龙的眼睛。

刚画完最后一笔,“轰隆隆”一声巨响,墙壁裂开了,两条龙穿破墙壁飞上天空去了!过路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有一次他在放牛时坐在牛背上读书入了迷,一不小心让牛落到了人迹罕至的山崖里。

李密凭着精湛的武艺躲避了野兽的追击,终于在三天后被一个砍柴的老人救出。

这个故事展现了李密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这些故事都是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集锦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在社会中穿梭忙碌的人们,身上一定要需要两种最重要的东西,一种是知识,而另一种是道德。

如果说知识是进入社会,贡献社会的法宝,那么,道德就是立足于社会的身份证。

没有道德,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道德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人道德的小故事篇一:吴隐之的节俭故事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古人道德的小故事篇二:始终的古希腊的大者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

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

屋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

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一栋大楼里。

这栋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

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子,也感到高兴吗?”“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

有关道德的故事

有关道德的故事

有关道德的故事1.列宁的家庭俭朴得象普通工人的家庭,当他离开幕尼黑时,变卖家具,总共才值十二马克。

他甚至有病也不去医治,不愿多花党的-分钱,列宁对穿着从来不讲究,他的一件大衣,曾留有一九一八年遇刺的弹痕,但仍然缝缝补补一直穿到逝世。

2.明朝陈寿,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有一次他拾了财物,却坐在那里守到深夜,忍饥挨饿等待失主来找。

失主来了,他就把财物还给了人家。

3.周总理只身访问京剧著名演员盖叫天,盖叫天后来感慨地说:"从前宰相出门,前呼后拥,新中国'宰相'却没一点儿架子。

"4.罗瑞卿同志是我国第一任公安部长。

有一次罗瑞卿去火车站接客人.因为时间紧,随行人员没来得及买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处后,罗瑞卿知道了这件事,对随行人员说:"马上到车站去补交三张站台票钱,公安大员应当做守法的模范。

古人有一句话:"'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防微杜渐嘛!"5.东晋孝武帝时,郗超与谢玄合不来,但当秦王持坚率兵攻晋时,都超推荐谢玄,他认为对人才当做到人尽其用,此次出征,必然能够建立功勋。

结果,谢玄果然在淝水之战中一举获全胜。

6.孙中山是人们所敬仰的革命家,也曾担任革命政府首脑,但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亲友谋私利。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建议要求孙中山委任抚养他成人,又支持了革命的哥哥孙眉接任广东都督,孙中山坚决拒绝了。

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他的同乡密友杨鹤年几次要求委以重任,均遭拒绝。

7.春秋战国时代的晋国有个大臣祁黄羊,晋国公叫他推举一个人去当县官。

他就举荐了同自己有私仇的解狐。

后来晋国公又要他推举一个去当法官,他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这两个人到任后都很称职。

晋国公问他为什么不避仇,他说:'您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谁是我的亲人,您只要我举荐能够当官办事的贤人,我认为他们有才能,所以推荐了他们。

"8.邓中夏同志因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打击,失去了工作,只靠妻子李瑛当学徒工挣的一点工资度日,常常连吃饭的钱都要借,但他有时还把失去职业的同志带到家里来居住。

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大全

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大全

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大全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

特别是那些跟道德有关的故事,那么古代有哪些道德的小故事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篇一:李积焚须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积,表字懋功。

原来他本是姓徐,太宗皇帝爱惜他,所以赐给他也姓了李。

并且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所以把他封做了英国公。

当李积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姐姐偶然生起病来,李积就亲自替他姐姐烧着火去煮粥。

哪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积的胡须烧着了。

他的姐姐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用人多得很,为什么要你自己辛苦得这个地步呢。

李积回答他姐姐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

我是因为现在姐姐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姐姐煮着粥,哪里能够呢。

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篇二:文本乞恩唐朝时候。

有一个大臣姓岑。

名叫文本。

做了右丞相的官。

他的弟弟岑文昭。

做了校书郎。

可是岑文昭来往的朋友。

多是些轻薄的人。

太宗皇帝心里很不高兴。

就对岑文本说道。

你的弟弟事故很多。

我要把他调到外边去。

岑文本就叩着头。

回对太宗皇帝说。

我的弟弟。

因为从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

所以我的老母非常的宠爱他。

现在皇上要叫他出外。

那末我的母亲一定是要忧愁劳瘁的。

倘若没有了这个弟弟。

就等于没有了我的老年母亲了。

让我回到家里。

竭力的去劝诫他。

岑文本说完话。

就流着眼泪。

呜呜咽咽哭起来了。

太宗皇帝很可怜他爱惜弟弟的情谊。

也就不调他的弟弟外出了。

古代有关道德的故事篇三:公艺百忍唐朝时候,有个姓张名叫公艺的,他家里竟有九代,同住在一块儿不分家了。

高宗皇帝就叫了张公艺来问他道,你们能够使得族中这样的和睦,究竟是用的什么法子呢。

张公艺就请求用了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

张公艺提起笔来,竟接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进到皇帝那里。

照张公艺的意思,以为大凡一家人家,宗族间的所以不和睦,每每由于尊长的衣食,或者有了不平均,卑幼的礼节,或者有了不完备。

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

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

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道德是立足社会的身份证,任何人都不应该丢失这一珍贵的东西。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个人心中的高尚的观念。

没有道德的人,是绝(决)对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篇一:杨瞻诚信无私明朝名臣杨博的父亲杨瞻做过商人,曾经在淮扬地方经商,当时有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一千金的钱寄放在杨家,请杨瞻暂时代为保管。

不料那盐商离开以后,竟然一去不回,杨瞻不知如何才好,便将那一千金埋藏在花盆中,上面种植花卉,并派人到关中去寻找,后来找到了盐商家,不料那盐商已经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个儿子。

杨瞻得知消息后,便邀请那商人儿子到杨家来,指着花盆说:“这是你父亲生前所寄托的金钱,现在就交由你带回去吧!”那商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惊奇,不敢收取。

杨瞻说:“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原由,那商人的儿子非常感动,于是叩谢携带那笔金钱回去。

后来杨瞻生了儿子杨博,中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中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

杨瞻受人之托,自始至终忠人之事,虽然托寄人发生变故,不来取回,可是杨瞻不为钱财所动,不但一介不苟贪,而且千里迢迢,寻访其人,并将财物交还遗孤,具有可以托孤寄命的人格操持,难怪终得贤德子孙,世代贵显。

足证天报厚德,丝毫不爽。

(《明史》)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把诚信作为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古语云:“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只有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而诚信一旦缺失,就失去立身之本,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

古人崇尚道德的故事篇二:宋濂谨守诚信宋濂,明初文学家,官居学士,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风格要与道德内涵一致。

他自幼守信好学,一生勤学不辍,“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我小的时候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

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道德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朱德给教官让座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

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

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二、孔子尊师的故事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三、张良拜师的故事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复中原志难酬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立下大志。

他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叫,就把刘琨踢醒,说“这是好的声音啊”。

于是起床舞剑。

逢战乱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任命他为军姿祭酒。

祖逖居住在京口,聚集骁勇强壮的勇士,意图北伐。

司马睿毫无北伐之志,他听闻祖逖意图北伐,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但是只给他一千人的口粮,三千布匹,不供给兵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一百户人家,到江心的时候,他击浆言誓说“我如果不能廓清中
原,再渡江回来,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兵器,又招募了三千士兵。

然后继续前进。

当初,流民张平和樊雅在谯地聚集了几百人,自认坞堡堡主,司马睿曾经派殷义前去拜会,但殷义傲慢无礼,被张平、樊雅所杀。

祖逖奉命攻打坞堡,诱杀了张平,劝降了樊雅。

晋大兴三年,祖逖的部将韩潜与后赵将领桃豹分别占据陈川旧城。

桃豹占领西台,韩潜占领东台。

双方互相攻打四十余天。

后来,祖逖用疑兵之计惊吓桃豹,桃豹败逃至东燕城一带,祖逖命令韩潜驻扎在封丘,以威胁桃豹,自己镇守雍
丘。

后赵的军队时常被祖逖的士兵截击。

后赵镇守边界的士兵很多都归降,其领土日渐缩小。

七日,司马睿吓着加授祖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军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严于律己,鼓励农业生产,安抚新归附的士兵,即使关系疏远,身份低贱的人,他也用恩惠和礼貌结交。

黄河流域的许多人们对祖逖感恩戴德,只要后赵有何特殊举动就秘密报告祖逖,因此祖逖时常打胜仗。

黄河以南的地区多背叛后赵而归附东晋。

晋太兴四年,司马睿任命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大将军,统辖豫州在内的六州军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