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教师版—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句子(修辞、病句、转换、缩写)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句子(修辞、病句、转换、缩写)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1题;共2分)1.(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A.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远方。
B.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过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C.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D.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
【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远方”这是比喻的手法;B项中“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这是比喻的手法;C项中“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这也是比喻的手法;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要查对不同修辞手法的辨析和使用。
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掌握和理解,对句子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二、判断题(共3题;共32分)2.(10分)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
(1)(2分)“金玉良缘”的典故出自中国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
(2)(2分)《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末年。
(3)(2分)“他不但向对方道歉,而且还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这句话是病句。
(4)(2分)“漠北之战”的战争细节在《三国演义》中有具体描写。
(5)(2分)《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答案】(1)正(2)错误(3)正(4)错误(5)错误【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正确。
(2)错误,改:《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北宋末年。
(3)正确。
(4)错误,“漠北之战”的战争细节在《史记》中有具体描写。
(5)错误,《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萧红。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等差数列练习题(教师版,附详细答案)

等差数列练习题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例1.根据数列前4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1)1,3,5,7……;(2)2212-,2313-,2414-,2515-;(3)11*2-,12*3,13*4-,14*5。
解析:(1)n a =21n -; (2)n a = 2(1)11n n +-+; (3)n a = (1)(1)nn n -+。
点评: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到另一个数集的对应关系,这对考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如(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 ;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2、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11(2)n n n n a a a a n +--=-≥。
例2.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 2,则{a n }是(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 答案:B ; 解法一:a n =⎩⎨⎧≥-==⇒⎩⎨⎧≥-=-)2( 12)1( 1)2( )1( 11n n n a n S S n S n n n∴a n =2n -1(n ∈N ) 又a n+1-a n =2为常数,12121-+=+n n a a n n ≠常数 ∴{a n }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解法二:如果一个数列的和是一个没有常数项的关于n 的二次函数,则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过秦论》练习题教师版

《过秦论》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2.加横线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仓皇东出B.逸豫可以亡身李牧连却之会盟而谋弱秦C.函梁君臣之首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满招损、谦受益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4.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5.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怎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不知东方之既.白既:已经C.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士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D.前太守巨逵察.臣孝廉察:观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阻塞7.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①项庄素善.留侯张良。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范曾数目.项王。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⑨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B.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⑦⑨/⑥⑧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8.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9.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以弱天下之民D.南取百越之地二、主观题11.《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练习题(含答案,教师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练习题(含答案,教师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合练习题1.如图,以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坐标原点,直线A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P为BC上一点,点P坐标为(a,b),则点P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D)A.(a-b,a) B.(b,a) C.(a-b,0) D.(b,0)2.如图,菱形ABCD边长为6,∠BAD=120°,点E,F分别在AB,AD上且BE=AF,则EF的最小值为(A).A.B..D3.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的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4.如图,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将△ABD沿射线BD的方向平移得到△A′B′D′,分别连接A′C,A′D,B′C,则A′C+B′C5.菱形O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两边OA ,O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并且OA =5,OC =3.若把矩形OABC 绕着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A 1处,则点C 的对应点C 1的坐标为(-95,125).7.如图,∠MON =90°,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矩形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 =4,BC =1,在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8.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8,BC =6,点E 是AD 的中点,点F 是AB 上一动点.将△AEF 沿直线EF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在EF 上任取一点G ,连接GC ,GA ′,CA ′,则△CGA ′周长的最小值为9.如图,在△ABC 中,∠ABC =90°,BD 为AC 的中线,过点C 作CE ⊥BD 于点E ,过点A 作BD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在AF 的延长线上截取FG =BD ,连接BG ,DF.(1)求证:四边形BDFG 为菱形;(2)若AG =13,CF =6,则四边形BDFG 的周长为20.证明:∵∠ABC =90°,BD 为AC 的中线,∴BD =12AC.∵AG ∥BD ,BD =FG ,∴四边形BDFG 是平行四边形.∵CF ⊥BD ,∴CF ⊥AG.又∵点D 是AC 中点,∴DF =12AC.∴BD =DF.∴四边形BDFG 是菱形.10.如图,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AD ,AB 上的点,EF =EC ,且EF ⊥EC. (1)求证:AE =DC ; (2)若DC =2,则BE =2.证明:在矩形ABCD 中,∠A =∠D =90°,∴∠EFA +∠AEF =90°. ∵EF ⊥EC ,∴∠FEC =90°. ∴∠AEF +∠CED =90°. ∴∠EFA =∠CED. 在△AEF 和△DCE 中,∠A =∠D ,∠EFA =∠CED ,EF =CE ,∴△AEF ≌△DCE(AAS).∴AE =DC.11.已知:在矩形ABCD 中,BD 是对角线,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1)如图1,求证:AE =CF ;(2)如图2,当∠ADB =30°时,连接AF ,CE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三角形,使写出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矩形ABCD 面积的18.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AB ∥CD ,AD ∥BC. ∴∠ABE =∠CDF. ∵AE ⊥BD ,CF ⊥BD ,∴∠AEB =∠CFD =90°.在△ABE 和△CDF 中,∠ABE =∠CDF ,∠AEB =∠CFD ,AB =CD ,∴△ABE ≌△CDF(AAS).∴AE =CF. (2)S △ABE =S △CDF =S △BCE =S △ADF =18S 矩形ABCD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AD ,BC =12AD ,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为AE 的中点,AC⊥CD ,连接BE ,CE ,CF.(1)判断四边形ABC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果AB =4,∠D =30°,点P 为BE 上的动点,求△PAF 周长的最小值.解:(1)四边形ABCE 是菱形,理由如下:∵点E 是AD 的中点,∴AE =12AD.∵BC =12AD ,∴AE =BC.∵BC ∥AD ,∴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AC ⊥CD ,点E 是AD 的中点,∴CE =AE =DE. ∴四边形ABCE 是菱形.(2)∵四边形ABCE 是菱形.∴AE =EC =AB =4,点A ,C 关于BE 对称.2AE=2.∴当PA+PF最小时,△PAF的周长最小,即点P为CF与BE的交点时,△PAF的周长最小.此时△PAF的周长为PA+PF+AF=CF+AF.∵CE=DE,∴∠ECD=∠D=30°,∠ACE=90°-30°=60°.∴△ACE是等边三角形.∴AC=AE=CE=4.∵AF=EF,∴CF⊥AE.∴CF=AC2-AF2=2 3.△PAF周长的最小值为CF+AF=23+2.13.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 作DE⊥BC,垂足为F,交直线MN于点E,连接CD,BE.(1)求证:CE=AD;(2)当D为AB的中点时,四边形CDBE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3)若D为AB的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CDBE是正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解:(1)证明:∵DE⊥BC,∴∠DFB=90°.∵∠ACB=90°,∴∠ACB=∠DFB.∴AC∥DE.∵MN∥AB,即CE∥AD,∴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CE=AD.(2)四边形CDBE是菱形.理由:∵CE=AD,∴BD=CE.∵BD∥CE,∴四边形CDBE是平行四边形.∵∠ACB=90°,D为AB的中点,∴CD=BD.∴四边形CDBE是菱形.(3)当∠A=45°时,四边形CDBE是正方形.理由:∵∠ACB=90°,∠A=45°,∴∠ABC=∠A=45°.∴AC=BC.∵D为AB的中点,∴CD⊥AB.∴∠CDB=90°.又∵四边形CDBE是菱形,∴四边形CDBE是正方形.14.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接EC,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F,连接BP,交CE于点H.(1)若∠PBA∶∠PBC=1∶2,判断△P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解:(1)△P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在矩形ABCD中,∠ABC=90°,∵∠PBA∶∠PBC=1∶2,∴∠PBC=60°.由折叠的性质,得PC=BC.∴△PBC是等边三角形.(2)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得△EBC≌△EPC.∴BE=PE.∴∠EBP=∠EPB.∵E为AB的中点,∴BE=AE.∴AE=PE.∴∠EPA=∠EAP.∵∠EBP +∠EPB +∠EPA +∠EAP =180°,∴∠EPB +∠EPA =90°. ∴∠BPA =90°,即BP ⊥AF.由折叠的性质,得BP ⊥CE ,∴AF ∥CE.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E ∥CF. ∴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15.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直线MN 折叠,使点C 落在点A 处,点D 落在点E 处,直线MN 交BC 于点M ,交AD 于点N.(1)求证:CM =CN ;(2)若△CMN 的面积与△CDN 的面积比为3∶1,求MNDN的值.解:(1)证明:由折叠的性质,得∠ENM =∠DNM ,又∵∠ANE =∠CND ,∴∠ANM =∠CNM.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NM =∠CMN. ∴∠CMN =∠CNM. ∴CM =CN.(2)过点N 作NH ⊥BC 于点H ,则四边形NHCD 是矩形,∴HC =DN ,NH =DC. ∵S △CMN S △CDN =12MC ·NH12ND ·NH =MC ND=3,∴MC =3ND =3HC.∴MH =2HC.设DN =x ,则HC =x ,MH =2x. ∴CM =CN =3x.在Rt △CDN 中,DC =CN 2-DN 2=22x. 在Rt △MNH 中,MN =MH 2+HN 2=23x. ∴MN DN =23x x=2 3. 16.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AD 上,DE =EF ,过点D 作DG ⊥EF 于点H ,交AB 边于点G.(1)如图1,求证:DE =DG ;(2)如图2,将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EK ,点F 对应点K ,连接KG ,EG.若H 为DG 的中点,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及字母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EG 长度相等的线段(不包括EG).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DC ,AD ∥BC ,∠DAG =∠DCE =90°. ∴∠DEC =∠EDF.∵DE =EF ,∴∠EFD =∠EDF. ∴∠EFD =∠DEC.∵DG ⊥EF ,∴∠GHF =90°. ∴∠DGA +∠AFH =180°. ∵∠AFH +∠EFD =180°,∴∠DGA =∠EFD =∠DEC. 在△DAG 和△DCE 中,∠DGA =∠DEC ,∠DAG =∠DCE ,DA =DC ,∴△DAG ≌△DCE(AAS).∴DG =DE.(2)与线段EG 相等的线段有:DE ,DG ,GK ,KE ,EF.17.如图,BD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线段BC 在其所在的直线上平移,将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PQ ,连接PA ,过点Q 作QO ⊥BD ,垂足为O ,连接OA ,OP.(1)如图1所示,求证:AP =2OA ;(2)如图2所示,PQ 在BC 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PQ 在BC 的反向延长线上,猜想线段AP ,OA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ABD =∠CBD =45°. ∵QO ⊥BD ,∴∠BOQ =90°. ∴∠BQO =∠CBD =45°.∴OB =OQ. ∵PQ =BC ,∴AB =PQ.在△ABO 和△PQO 中,OB =OQ ,∠ABO =∠PQO ,AB =PQ ,∴△ABO ≌△PQO(SAS).∴OA =OP ,∠AOB =∠POQ. ∵∠BOP +∠POQ =90°,∴∠BOP +∠AOB =90,即∠AOP =90°. ∴△AO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 =2OA.(2)当PQ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P ,OA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 =2OA ;当PQ 在BC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线段AP ,OA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P =2OA.。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练习题附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练习题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理想的教学计划要处理好诸多关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B.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C.处理好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关系D.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答案】 C2.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反映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B.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C.难度适中D.便于检测【答案】 C3. ()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A.学生学业评价B.教师评价C.教学评价D.教学测量【答案】 D4. 主张高校课程内容应是经典学科,教材以古典名著为主的课程理论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 A5. 下列教学管理制度目前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
A.完全学分制B.学年制C.学年学分制D.美国学分制【答案】 C6. 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A.教育性B.组织性C.合法性D.自主性【答案】 C7.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答案】 A8. 在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内部,存在两种主要权利,即()。
A.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B.教师权利与学生权利C.政党权利与学术权利D.教授权利与学生权利【答案】 A9. 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
A.个人本位论B.形式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D.社会本位论【答案】 C10.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还容易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A.学年制B.学分制C.传统教学媒体D.计算机教学【答案】 A11.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高校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该模式属于()。
A.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B.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C.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D.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答案】 B12. 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综合练习题附详细答案教师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方程x2−2021x+1=0的两根分别为m、n,则m2−2021n的值为()A.1B.−1C.2021D.−2021【答案】B【解析】【解答】解:∵方程x2﹣2021x+1=0的两根分别为m,n,∴mn=1,m2﹣2021m+1=0,∴m2=2021m-1,m=1 n∴m2﹣2021n=2021m-1-2021m=-1.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可得m2-021m+1=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mn=1,则m2=2021m-1,m=1n,接下来代入待求式中计算即可.2.一学生推铅球,铅球行进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为y=−112x2+23x+53,则学生推铅球的距离为()A.35m B.3m C.10m D.12m 【答案】C【解析】【解答】令函数式y=−112x2+23x+53中,y=0,即−112x2+23x+53=0,解得x1=10,x2=−2(舍去),即铅球推出的距离是10m.故答案为:C.【分析】求学生推铅球的水平距离,就是求y=0的时候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将y=0代入解析式,解方程,再根据实际情况检验即可得出结论。
3.下列各式中,y是x的二次函数的是()A.B.C.D.【答案】B【解析】【解答】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可以化为关于的最高次数为2次的整式方程,B项可化为,故选B.【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来进行解答。
4.二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ax+a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一次函数y=ax+a可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1,0),排除A、B;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一次函数经过一、三、四象限,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一次函数经过二、三、四象限,排除C;故答案为:D.【分析】由一次函数y=ax+a可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1,0),排除A、B;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一次函数经过一、三、四象限,当a<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一次函数经过二、三、四象限,排除C;即可得出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教师版)

《论语》十二章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B.论语(lún) 传不习乎(chuán)C.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吾日三省吾身(shěnɡ)D.博学而笃志(dǔ) 思而不学则殆(dài) 答案 C 省 xǐnɡ。
2.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C.学而不思则罔罔:疑惑D.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优点答案 C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友人惭,下车引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C A.代词,指代元方。
B.代词,指代学问和事业。
C.助词,的。
D.代词,指代“不善者”。
故选 C。
4.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1)人不堪其忧()择其善者而从之()仁在其中矣()(2)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答案(1)这样的代词,他们的这(2)表示顺承关系,并且表示转折关系,却解析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往往不同。
因此要结合句意确定其用法,并准确解释词义。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 A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
D.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时期的刘义庆组织编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著作。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练习试题(6套)附带详细答案---教师版

练习题一一、选择题:6.若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56,则它们的和是( ) A.11 B.15 C.-15 D.±157.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中无实数根的是( )A.-x 2=2x-1 B.4x 2+4x+54=0; C. 20x --= D.(x+2)(x-3)==-5二、填空题:9.方程2(1)5322x x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它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 12.如果2x 2+1与4x 2-2x-5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为________.13.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kx-4)-x 2+6=0没有实数根,那么k 的最小整数值是__________. 14.如果关于x 的方程4mx 2-mx+1=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那么它的根是___ ___. 15.若一元二次方程(k-1)x 2-4x-5=0 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三、解答题(2分)17.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a)2=1-2a+a 2(a 是常数)18.(7分)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n=0的一个解是2,另一个解是正数, 而且也是方程(x+4)2-52=3x 的解,你能求出m 和n 的值吗?19.(10分)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kx+12k 2-2=0. (1)求证:不论k 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不相等实数根.(2)设x 1,x 2是方程的根,且 x 12-2kx 1+2x 1x 2=5,求k 的值.四、列方程解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20.某电视机厂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把某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成本降低36%, 若每年下降的百分数相同,求这个百分数.21.某商场今年1月份销售额为100万元,2月份销售额下降了10%, 该商场马上采取措施,改进经营管理,使月销售额大幅上升,4月份的销售额达到129.6万元,求3, 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额增长的百分率. 答案一、DAABC,DBD二、 9.x 2+4x-4=0,4 10. 240b c -≥ 11.因式分解法12.1或23 13.2 14.18 15.115k >≠且k 16.30% 三、17.(1)3,25-;(2(3)1,2a-1 18.m=-6,n=819.(1)Δ=2k 2+8>0, ∴不论k 为何值,方程总有两不相等实数根.(2) k =四、 20.20% 21.20%练习二一、选择题 (共8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2013年)第一专题: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人文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C)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D、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4、以下哪位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D)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亚当·斯密5、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实现共产主义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与时俱进D、实现共产主义13、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B)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1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发现是(A)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法和唯物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1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7、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C)A、达尔文B、爱因斯坦C、马克思D、牛顿1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B)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实事求是第二专题: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原是什么?19、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D)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时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划分为(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2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2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A、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B、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精致的辩证法2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C)A、矛盾B、静止C、运动D、联系2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持续广延性B、主观能动性C、运动发展性D、客观实在性2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B)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28、鲁讯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C)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C、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D、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29、下列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叙述,错误的观点是(D)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30、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3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A、精神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会导致(C)A、唯心主义B、辩证法C、形而上学D、诡辨论33、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设想无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辩证法D、诡辨论3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A)A、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B、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D、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5、时间和空间是 (B)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6、空间是指 (B)A、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37、空间的特性是 (C)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别状态D、静止是物质运动的常态39、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40、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表明:(D)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B、人大意识具有主观性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4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42、马克思认为,实践是(D)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4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A、农民收割庄稼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C、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4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第三专题: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世界的状态是什么?4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C)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C、静中有动,动中有静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46、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4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8、辩证联系的含义是(A)A、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B、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49、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存在于(C)A、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B、各事物之间C、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D、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50、辩证矛盾的含义是(A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51、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D)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52、“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D)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5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5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A、发展和实践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联系和物质的观点D、实践和运动的观点55、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不属于其特点的是(C)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随意性D、联系具有多样性56、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关于发展叙述错误的是(D)A、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发展是新旧事物同时灭亡5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A、质量互变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58、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5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0、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61、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B)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B、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C、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D、失败和成功是一致的6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D)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63、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质量互变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6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观察实践法B、逻辑推理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6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66、“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67、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是要说明(C)A、可能离不开现实B、结果离不开原因C、部分离不开整体D、现实离不开本质68、有关规律的叙述,观点错误的是(B)A、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B、人们可以创造、改变和废除规律C、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D、自然规律是自发的,社会规律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69、规律的根本属性是(A)A、客观性B、本质性C、必然性D、稳定性7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7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