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2)
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案

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案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品质、作用及其表现;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高扬民族精神【教学难点】构筑中国价值【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电影《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教师点拨:《万里长城永不倒》唱出了国人的爱国情怀,讴歌了勇赴国难、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社会如何进步,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都要继承和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
二、探究新知(一)高扬民族精神活动1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问题:(1)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故事加以说明。
(2)“中国的脊梁”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有哪些作用?要求:师生一起朗读材料,略作停顿引发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凝聚价值追求》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论述,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其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意义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2.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确定教学流程。
3.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素材。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火炸药大王”,他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火炸药资源化治理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更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
思考:“王泽山为我国武器装备和火炸药产品更新换代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杰出贡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共同总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
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民族精神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与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一课开启初中生活第1课时奏响中学序曲1.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和独特的价值?(1)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也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
(2)初中阶段的人生旅程给了每个人自我发展的无限可能。
(3)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4)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这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2.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什么新要求?(1)越来越上进,志存高远,追梦远航。
(2)越来越踏实,努力学习,勤于思考。
(3)越来越包含,尊重他人,学会合作。
(4)越来越坚强,能坚持,有韧劲。
3.不负美好初中时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1)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
(2)要始终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3)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中学生。
第2课时规划初中生活1.为什么要规划好我们的初中生活?(1)没有规划容易让我们陷入盲目和无序。
(2)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2.我们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初中生活?(1)应当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结合社会需要和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2)还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实施细节,列出时间表,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3)有了规划,我们更应当持之以恒,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3.“努力”的方法:(1)分清主次,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2)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5)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1课时认识自己1.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1)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民族精神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
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特点,体会其伟大作用;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
”本课作为第五课的第二框,在了解了中华文脉的作用与发展,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
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教学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深入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
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对青少年而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过程导入:【崇尚英雄】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提问:结合你看过的文艺作品,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的英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教师归纳:古往今来的民族英雄是无比珍贵的富矿,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
5.2 凝聚价值追求 课件(16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一、高扬民族精神
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精神 爱国主义的本质: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 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一、高扬民族精神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做法)?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构筑中国价值 价值观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二、构筑中国价值
④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随堂练习
【学党史,跟党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 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 命史母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百年风华,红船精神昭示着永不褪 色的精神丰碑。
④要热爱伟大祖国,不断奉献祖国和人民。
⑤学习科学知识,实干报效祖国等。
知识链接:红帮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 斗精神,主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班级举行“弘扬红船精神,献礼建党百年”的主题班会,请你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列出两个
发言要点。
①弘扬核心价值观,牢记为国为民。
②要树立远大理想,以高远之志激发奋进潜力。
③要锤炼品德修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为什么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价值观基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不够熟悉,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愿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学会在生活中践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中受到启发。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
5.2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P67 abcd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设问: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吗?◆填一填,知民族精神之特点——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知识归纳总结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A、特点B?P67-68 A内涵: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B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视频播放:中国女排——“低谷期”设问:1.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礼,女排精神还存在吗?2.她们在面对低估到最终逆袭成功的过程,给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3.结合教材P67-69和女排的故事,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知识归纳总结2: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7+69(1)(2)(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P69观情景——知“高扬民族精神”之途径知识归纳总结3.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ABCDA.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B.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C.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D.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
◆图片对比思考:面对灾情,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归纳总结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P71ABCA.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