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5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4高考历史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提能专训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分)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解析:第(1)问,越南战争使美国损失惨重,“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是指美国在海湾战争打赢了。
由材料一可知,鉴于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美国政界、军界高层确定了战争决策的原则.联系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参加者、战争概况和战争特点等知识分析即可。
第(2)问,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越南战争后,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同苏联争夺的同时,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与“对话”。
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回答越南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和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等角度回答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4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提能专训: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提能专训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分)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解析:第(1)问,越南战争使美国损失惨重,“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是指美国在海湾战争打赢了。
由材料一可知,鉴于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美国政界、军界高层确定了战争决策的原则。
联系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参加者、战争概况和战争特点等知识分析即可。
第(2)问,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越南战争后,美国政府调整政策,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同苏联争夺的同时,美国开始更多地谋求“缓和”与“对话”。
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变化,回答越南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和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等角度回答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题分类汇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二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2.(2012·高考山东文综卷)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3.(2012·高考浙江文综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4.(2012·高考浙江文综卷)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5.(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201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五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解析]
第(1)问结合1938年的国际局势分析依据,此时处
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将战略 重心放在欧洲,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国联不能有效阻止法 西斯的侵略行为。第(2)问从其对中国及远东局势的影响方面分 析。
[答案]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
在欧洲。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 绥靖政策。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 政策。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 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中的任一角 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英法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野 心,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3)20世纪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未能遏止大战 的爆发。
2.过程 (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 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二战全面结束。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 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 免。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4高考历史考前押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X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X?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X针对哪一国际问题?(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X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解析:第(1)问,材料的核心“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体现了材料的“主X”;结合演说的时间,可以判断该演说主要针对一战后国际关系问题,即战胜国需要处置战败国、重建世界秩序的问题。
第(2)问结合史实可知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威尔逊的主X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联盟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30年代国联盟约多次被德国日本破坏,二战中国联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没有起到“和平委托人”的作用。
答案:(1)主X:建立单一的强大的国家集团。
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需要处置战败国、重建世界秩序。
(2)史实:巴黎和会上各国接受建立国际联盟的主X,制定国联盟约,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威尔逊的主X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联盟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30年代国联盟约多次为德国、日本所破坏,二战中国联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没有起到“和平委托人”的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材料二“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检测(五)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模块检测(五)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
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
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
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
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
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材料二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
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
(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可以看出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一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一战的社会背景分析原因即可。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原因:19世纪后半叶,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强大的军国主义传统,为对外扩张埋下了隐患;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相对实力发生变化,政治与经济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激化;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1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2

1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1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2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对这段历史不熟悉。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初步了解相关知识,课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与教师的讲述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突破难点。
21教育网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4教学过程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教师讲述:鸽子是和平的使者。
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
代表了世界人民的永恒的愿望。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教师提问: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它们之间关系怎么样呢?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教师讲述: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是那两个国家呢?教师回答:分别是德国和英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教师讲述:当时在欧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因为利益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产生了很多矛盾。
其中最核心的是哪一个矛盾呢?学生参看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核心矛盾。
2014届高考历史(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第16单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 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 保护了人权。
返回目录
退出
考点剖析: “反思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因此考查 战争的目的在于宣传珍爱和平。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但局部战争不断,强权政治仍在,因此很多高考试题通过提供大量描 写战争残酷性的材料,引导考生形成“反思战争、 珍爱和平”的价值观, 从而体现本专题的教育意义。 备考建议:①识记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战事、 会议等)。②从 整体上把握战争爆发的原因、 影响等,尤其是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第 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将“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与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相联系等。
第 16 单元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返回目录
退出
返回目录
退出
一、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 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 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 展不平衡加剧。②欧洲 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 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 三国协约的对峙。③萨 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 机: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国际关系日渐紧张,德、意、日三国 选择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③ 各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1938 年的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 峰。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促使了 世界大战的爆发
的目的和立场等去分析;战争的影响或评价,要学会一分为二,并要有 侧重。 (2)影响战争成败的一般因素:双方实力(主要为经济)、 领导者素 质、战略战术、群众基础、战争性质、国际环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名师点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
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 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这个体系的建立又具有明显的“分赃”性 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许多矛盾、 隐患,为后来的二战爆发埋下了祸根。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模块五
选修部分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是高考的重点,近几年全 考点 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大部分出自本部分;其次,凡尔赛— 分布 华盛顿体系考查也较多;第一次世界大战、烽火连绵的
局部战争、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则考查较少
(2)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影响: ①有效遏止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②促使美苏两国在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3.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1)赫鲁晓夫上台,争霸斗争愈演愈烈。 (2)古巴导弹危机。 (3)尼克松对苏联推行“缓和”政策。 (4)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致使美苏关系 重新紧张。 (5)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得到美国 响应。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2.战争进程 阶段 爆发 时间 1914年7月 主要战役(事件)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 亚宣战,德、法、 英相继投入战争 影响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 “施里芬计划”破 产
第一阶段 1914年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 1915~1916 第二阶段 河战役、日德兰海 年 战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4.联合国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 效。 (2)成就: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 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名师点睛]
二战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1)全人类的共同
利益高于一切;(2)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 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3)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4)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 求;(5)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爱好和平的各国政 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社会才能发 展。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特点
概况
“冷” 朝鲜战争:二战后首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中的热 越南战争:二战后美国付出代价最大、持续时间最
战 大国插
手下 的战争
长、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
中东战争:以色列在西方大国支持下与阿拉伯国家 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名师点睛]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间所使用的除战争以外
的所有对抗手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 态各个领域。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 平与安全;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导致了世界局部地区冲突不 断;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由此 也可说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2.过程 (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 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二战全面结束。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3.影响 (1)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 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2)深刻影响了战后的世界局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 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超出一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917~1918 美对德宣战,中国 第三阶段 年 对同盟国宣战
历 史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 协约国一方
同盟国相继投降, 一战结束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 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 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 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名师点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
和心灵创伤,使人们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破坏是巨大的, 要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 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应充分发挥其进步性。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 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 免。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特点
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
概况
印巴战争、两伊战争:给战争双方都造成了灾难 性后果的战争
战争
高科技下 的局部战 争
海湾战争:“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
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考查 内容
历 史
两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国联与联合国、战后的重
建与反思、大国关系等都是命题的重点,尤以“反思战 争、维护和平”为出发点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①很多高考试题提供大量描写战争残酷性的材料,其出发点就
在于引导考生形成“反思战争、珍爱和平”的价值观,体现本 模块的教育意义。如2013年重庆文综第11题考查第二届保卫和
2.《非战公约》 (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2)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 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局限性:列强借助“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 笔。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2.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④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平大会;2013年课标全国卷Ⅱ第47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后对
战犯的惩处
考查
角度
②高考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考查战争过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如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7题,考查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2013年山东文综第37题考查中国抗战面临的国际形势 ③很多省份将必修内容与本模块综合考查,特别是将中国的抗 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 平”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相联系,高考考查相对较多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 构成 条约》《纳伊条约》《特里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 《九国公约》 《洛桑条约》 实质 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 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 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华盛顿体系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
本模块与当今国际局势、地区热点问题紧密相连,
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局势、日本极右势力抬头、中东
命题 和平进程的艰难历程、东南亚动荡局面等重大国际 热点 热点问题,可与本模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雅 尔塔体系”“联合国的作用”“烽火连绵的局部战 争”等历史问题链接,显性或隐性考查
历 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16讲
战争风云,历史启迪——20世 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