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doc

合集下载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这本书全面的表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教育问题,为我们做教育,又有些困惑的教师指明了方向。

作者认为教师应当在同学生的的交谈中解释社会活动目的,怎样做才是为理想而奋斗,什么是爱国主义、公民的世界观、掌握知识、创作,探讨诸如家庭欢乐与忧愁、友谊、生活欢乐这类有意义的问题。

他深信不疑的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生活本身,在它正确的理解和正确的组织之中在社会与个人目的的相吻合之中,也就是在为祖国、学校、亲人、父母履行义务,在做好事、取得个人幸福、生活的欢乐之中。

就像他说的那样:“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应有登上高尚道德精神高峰的决心,应有自己的腾飞、自己的高度激情,应有像丹柯那样火热的心。

使每个人拥有这一切,便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恪守从年龄的角度来看问题。

交谈的目的性、人的个性和精神需要。

如:从孩子意识到“自我”、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觉的公民觉悟感。

所以本书中,爱的教育问题、对亲人的尊重和忠实、人需要人的教育、富有怜悯感、共同感受、同情、理解别人的不幸、敏锐、富有同情心等占了很大的篇幅。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既是培养正在成长的一代具有良心、忠实和忠诚、谦虚、无私、不想邪恶妥协、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摒弃假仁假义、伪善、背叛、冷酷无情、卑鄙行为等有违道德标准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和实践着他的教育思想,他为教育事业燃烧奉献了一生,他能够放弃高官不做,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几十年,本身就体现了他伟大和崇高的精神。

他之所以成为能够为人仰慕的教育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专注与执着。

这本书在他生前很早就在着手编写了,其实一定意义上理解这本书也是他一生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追求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手稿中论述了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样,涉及了情感、思想、幸福、奉献、义务、敏锐、痛苦、死亡、理解、感恩、忠诚、善良、谦虚、理想、劳动、责任感、友谊、荣誉、良心、自由和尊严等问题。

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作者:(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翻译:蔡汀 1992年5月1、你周围的人们,包括你的亲人、亲近的人,甚至完全不相识的人,他们都在品评着你的行为举止,你的整个道德面貌是善还是恶,他们都在看着你身上好的,或者不好的东西。

那些比较好的东西往往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可是,这一点常常不被察觉。

然而坏的东西却往往在周围的人中引起注意。

永远要考虑到:你周围的人比你有修养,这样,你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就比较好处。

这样做,就要培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督、对自己的坏毛病不妥协的品格。

P2022、惩罚可以使用道德标准,也可以使用法律武器。

任何一种责备、惩罚,既是为了社会的福利,也是为大家惩罚的那个人的福利。

大家是一边惩罚你,一边希望你好。

不过,惩罚是一种激烈的责备,它不可能叫人愉快。

P2033、一个人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责备,这能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素养。

要善于理解和感受到在对你的行为进行责备中,会有一种正义感的流露,没有这种正义感就不可能有一般的幸福。

谴责不会给你带来欢乐,但是你应该去感谢它,原因是它可以救你,使你不至于堕落。

P2034、听到指责之后,也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们在教你像个人那样去生活。

P2035、一个最大的简直难以忍受的不幸,就在于老师在于同学谈话时常常先带情绪。

这样一来,老师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老师的个性不招人喜欢,学生还会觉得,除了他个人的行为本质之外一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促使老师找他谈话,因而这种谈话会使学生感到委屈,也会使老师不信任学生。

凡是委屈和不信任相冲突的地方,那里必然产生对立情绪;老师本想制止学生的坏毛病,而结果适得其反。

P2046、善于培养自己的学生能以明晰的态度对待我的批评和责备……。

P2057、如果你伸手去拿属于你同学的面包,那你就玷污了自己的良心,你就企图扼杀人的高尚品格;也许你会说,我们周围是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是属于人的,而不是我们属于它们,它们是为我们所用;人又支配物的权利。

2021年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021年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今天中午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古语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今天又把教师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

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甘愿为人梯,甘当铺路石.”向来是广大教师的座右铭,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21世纪,幼儿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强有力的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

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如要求孩子懂礼貌,教师的言谈举止切不可粗鲁,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正说明这个道理,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幼儿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孩子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还应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应该不折不扣的完成园内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够百折不挠,知难而进,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他们,不能动粗,以及侮辱他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幸福感,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

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平常的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参考范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参考范文:《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读后,颇有感触,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从教以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

,期待着爱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学生,期待着爱的教育布满整个校园,期待着我们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都是真。

【读书笔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读书笔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三一文库()/其他范文/读书笔记〔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

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最近,我读了他晚年的封笔之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这本书凝聚着老人一生执着于教育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读来耐人寻味。

其中有一篇*《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读后感触特别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

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

”他还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最精细的范围之一就是人对人信守义务。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少年、青年不愿意为他人的欢乐而奉献出自己精力的人,那他就谈不上爱国者,也谈不上对信念和理想的忠诚。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他的学生能在童年获得个人与他人深交之中的那种奉献的道德经验。

”他指出:“道德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小公民厌恶并不去跨越侮辱人格的那个界限。

应该说,对他人的生活采取冷漠的态度,这对少年的纯洁心灵来说,如同娇弱的身体组织经受不住烧红的铁那样,是格格不入的。

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欢乐才会是童年变得高尚起来。

”现在的孩子大都不懂奉献,只知道向别人索取,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自己却不为别人做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上有垃圾,没人主动捡起,扔进纸篓;公共汽车上没人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不光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善于同孩子谈奉献,使他们养成奉献的习惯,这意味着首先要教会孩子观察生活、观察人们、观察你周围的一切,不仅要理解,还要用心灵去感受,使他们具有关心他人、疼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老师和孩子虽然天天在一起,似乎说的话很多,但是仔细想想,你一天中有多少语言是属于和孩子近距离沟通的语言,有哪些机会是留给孩子向你倾诉,又有多少时光向孩子诉说呢?因此,我在平时十分注重和孩子心灵和情感的沟通。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曾丽当我的目光触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①时,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满怀着崇敬与爱戴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

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

”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

而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

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

“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

要让孩子创设这样的感受:在他周围没有任何人监看,而是他自己善于扪心自问,让“自我”的声音在“人”的身上说话,也就是练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摘抄培养真正的人,不仅需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真正的人的摘抄,希望对您有所启发:1.品德篇:"真正的人,不仅在成功时昂首挺胸,更在失败时咬紧牙关。

品德决定高度,高度决定命运。

""善待人,是修炼心灵的高境界;对待困境,是品格的磨砺。

真正的人,以善待他人,宽容自己,书写出人生的高贵。

"2.学识篇:"学无止境,真正的人持续不断地学习进取。

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通往更高层次的智慧之门。

""真正的人懂得学会学习,不仅追求专业知识,更注重广泛涉猎各种领域,拓展自己的视野。

"3.责任篇:"真正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对社会、对家人负责。

责任感是一种担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生活中,真正的人心怀责任,勇于承担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对社会的责任感。

"4.仁爱篇:"真正的人不仅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关心他人的幸福。

仁爱之心,使人生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在与他人交往中,真正的人用仁爱之心待人,懂得分享快乐,扶持他人,共同创造温暖的人际关系。

"5.坚韧篇:"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不言弃,而是百折不挠。

坚韧不拔的品质,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人生的旅途中,真正的人懂得面对挫折时保持坚韧,用勇气和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6.感恩篇:"真正的人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感恩之心,使生命充满美好。

""在成功的时候,真正的人怀揣感恩之心;在困境中,也学会感激,因为这一切都是成长的经历。

"7.梦想篇:"真正的人有明确的梦想,不仅梦想着自己的成功,更梦想着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在梦想的引领下,真正的人努力奋斗,为梦想而拼搏,成为梦想的追随者与实现者。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书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假期我通过空余时间读了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许多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也让我从内心真正理解到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在第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就“真正的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展开了思考,从他的思考中我发现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追求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奋斗方面表现出来。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学习的奴隶。

人是不断发展的,在阅读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进步与发展,让人的各个发展得到全面的发展,拥有自由意志。

之后苏霍姆林斯基围绕着教育心理学开展讨论,从“怎样培养人的需要的情感?”“何谓珍惜生活的幸福?”“何种见解能培养出成熟的思想?”“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等。

让人思考沉思。

不论社会怎么的发展与改革,我想这种教育思想是不会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观点让我们值得深思。

时间有限,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简单的翻阅就可以深深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让人沉思,仍人回味,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意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且从书中找到了解决方法。

希望以后可以从书中获取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一篇:《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又好又快的成长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老师》一书,感受颇深。

本书是由三名著名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编著,主要从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提供有效的帮助、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反思、敬业等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所在的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在幼儿园教学生活中会面临很多问题,而在面对各种不同生源素质表现的幼儿时,应该怎样去面对,并且排除相关的干扰因素让自己在教学岗位上更快的成长,这些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些新的认识,同时也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作者在书中指出:成为最优秀教师的要素,不是教学中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能有效地赢得学生注意、尊重、倾心的人品。

正是这种独特的人力资源,有着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能激励学生超越个人所认定的极限,帮助他们寻求人生的重大意义。

这相对于此前在教育界注重教材与教法的钻研的一些教师而言,是一个崭新而又睿智的话题。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品质呢?作者在书中也进行了阐述,告诉我们理想教师的素质依次是:交谈和理解的能力;严格而公正地执行纪律的能力;启发和引发动机的能力;高尚的品德;爱护和关心儿童;对专门职业的献身和热诚;友善的个性;端正洁净的仪表。

具备了理想教师的素质,我们才能去谈所谓"优秀",而要达到所谓"优秀",绝非易事,作者在书中也做了详实地阐述。

在读后,我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

我要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并把这种激情传递给同事和幼儿,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

在班级教学和生活中,在处理班级事情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待每个幼儿,要尽可能地做到公正、公平,无论他来自哪里,无论他长得是否可爱、聪明伶俐、讨人喜欢。

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就是教师必须敬业,有育人教书的激情;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有爱心,大爱无声,师德千秋;并以积极的心态为人处世。

此外,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爱学、善学的人,只有终身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补充自己的知识,保持与时代同步伐,不至于落后于当今时代的要求。

第二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读书笔记摘抄(三)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1生的心。

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

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读《书籍是长生果》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

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

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读《文化苦旅》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

……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

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

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

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

但愿“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3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读《爱》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

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同等重要。

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

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摘抄、感想)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

在快节奏工作的时代,对我们教师来说,耐心确实是一道考验我们素质的关卡。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与他们共同对付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才有可能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树立起信心,转化他们才有可能性。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

指导需要时间,所以对工作繁忙的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很多时候,说实话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班额太大,需要我们照顾的学生太多,每天批阅、订正、上课占去了很多时间,而真正花在后进生上的时间很少,多数时候,都是一带而过。

其实要让后进生真正得到进步,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

所以今后我在辅导后 5进生的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充分。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

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

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

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

转化后进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后进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

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

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学会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重学生,教师必须端正认识,从我做起,必须着手实践、立言立行,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必须着眼发展、面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