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新品种黄软秀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优质软性籼稻品种固广油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软性籼稻品种固广油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软性籼稻品种固广油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GAO Yun;JIANG Yijun;LIN Qingshan;LIU Zhixia;HU Wei;FENG Daoji【摘要】软性品种选育是水稻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稻米市场的现实需要.固广油占是采用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软性常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和广东省标优质2级,直链淀粉含量14.7%~16.5%,高产稳产,平均单产超过446 kg/667 m2,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全生育期112~113 d,株高101.8~103.0 cm.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软性籼稻品种;固广油占;选育【作者】GAO Yun;JIANG Yijun;LIN Qingshan;LIU Zhixia;HU Wei;FENG Daoji 【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2+1近年,消费者越来越青睐软性优质稻米。

选育优质软米品种是水稻食味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固广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14年早季育成的品质达国标优质2级和广东省标优质2级的软性常规籼稻品种。

该品种蒸煮品质甚佳,米饭软滑,饭味浓郁,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70046)。

1 选育过程2010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白云试验基地,采用“温汤杀雄”的水稻经典杂交育种技术,以固广占为母体、黄广油占为父本进行杂交。

母本固广占产量高,品质达国标2级、广东省省标2级,品质软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穗大粒密,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熟色好;父本黄广油占产量高,品质未达优质标准,软性品种,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抗倒力和耐寒性中强。

固广占和黄广油占均为感温型常规籼稻品种,适应性广。

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常规稻黄广油占是一种优质稻种,其种性表现稳定且具有较高的产量。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黄广油占稻种可以实现高产的栽培,为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

下面将针对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性表现1. 生长期短,早稻适应性强黄广油占是一种生长期较短的稻种,由于其早熟的特性,适应性非常强,可以栽培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这也使得黄广油占成为了很多地区的主要稻种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宜。

2. 抗倒伏性强在生长过程中,黄广油占稻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够很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样一来,即使遭遇风灾和雨灾等恶劣天气,也能够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及产量的稳定。

3. 产量高,米质好黄广油占稻种的产量属于较高水平,平均每亩产量可达到500公斤以上。

它的米质优良,米粒饱满、色泽艳丽,口感细腻,风味独特。

黄广油占稻种深受市场欢迎,备受农民青睐。

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首先要对黄广油占稻种进行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病害抗性。

可以将种子浸泡在0.1%的硫酸亚铁溶液中,每公斤种子需添加0.5~1升溶液,浸泡时间为12小时。

然后将其晒干备用。

2.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土壤,并进行良好的耕作,翻耕深度控制在10~15厘米左右。

在犁地的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以提供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3. 种植密度黄广油占稻种具有较强的穗数和分蘖能力,因此适合采用直播方式进行栽培。

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6~8万株左右,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4.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内,定期施入适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及时的追肥,尤其是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要加强氮肥和钾肥的补充。

5. 病虫害防治在黄广油占稻种的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优质稻中浙优8号在浙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优质稻中浙优8号在浙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优质稻中浙优8号在浙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临安市于2003年引进试种,经过3年试种、示范,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是目前我市继中浙优1号大面积推广后的又一个优质超级稻新品种。

1 产量表现2003年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单产7102.5kg/hm2,比对照汕优63减产0.9%,不显著;2004年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单产7771.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两年平均单产7437kg/hm2,比对照增产2.3%。

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046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

2003~2005年临安市连续3年对比试验,平均单产7764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2005年在临安市龙岗娘娘畈连片示范种植0.853hm2,平均单产8427kg/hm2,其中龙岗镇姜水莲户0.073hm2中浙优8号,平均单产9415.5kg/hm2。

2 主要特征特性2.1 主要农艺经济性状中浙优8号植株紧凑、株叶形态好、叶色翠绿、剑叶挺笃,长相清秀,分蘖率中等偏上,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强,主茎叶片17~18叶,穗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

平均有效穗225~240万/hm2,成穗率60%左右,株高120cm,穗长25~26cm,每穗总粒数165.8粒,实粒数144.5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6g左右。

2.2 生育期据200342005年临安市单季杂交稻评比试验结果,平均全生育期141.3d,比对照汕优63长6.2d。

适宜在临安市海拔350m以下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2.3 抗性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与微生物研究所2004年抗性鉴定结果,叶瘟3.2级,穗瘟1.0级,穗瘟损失率0.52;白叶枯病7.0级;褐稻虱9.0级。

2.4 米质香、优据200342004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米质检测结果,中浙优8号糙米率82.2%,精米率74.7%,整精米率57.0%,粒长6.8mm,长宽比3.2,垩白米率9.0%,恶白度1.9%,透明度1.0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63mm,直链淀粉含量14.5%,蛋白质含量9.0%。

优质稻黄华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稻黄华占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稻专 用 肥 6 0 g 0 k ,也 可选 用碳 铵 5 5 g加过 磷 酸钙 2k 35g 栽 后 7 7k 。 d追 施 尿 素 125 gh 氯 化 钾 1 .k/m 、
10gh 分 蘖 肥 。孕 穗 期 视 苗情 追 施 尿 素 4 ~ 5k/m 作 5
7 k /m 。 口至 齐穗前 叶 面追施 喷施宝 1 2次 , 5 gh 破 - 每 次 1 6 7 照 水稻 强化 栽 培技 术进 行水 分管 支/6 m 。按
23 米 质分 析 .
黄 华 占米质 优 良,0 6年农 业 部稻 米及 制 品质 20
量监 督测 试 中心 米质 检测 结果 为 : 糙米 率 8 .%, 11 精 米率 7 .%,整 精米 率 6 . ,粒长 6 35 91 % mm,长宽 比 35 垩 白粒 率 4 垩 度 0 %, 明度 1 碱 消值 ., %, . 透 4 %, 65 胶 稠 度 7 mm, 链 淀 粉 含 量 1 . , 白质 含 ., 9 直 60 蛋 % 量 8 %, . 稻米 外观 品质 好 , 0 整精 米率 高 , 米质 主要 指 标 均 达到部 颁一 等优质 米标 准 ,全部标 准 均达到 部 颁 三 等优质 米标 准 以上 。基 地示 范黄华 占稻 谷均 为 订 单生 产 ,平 均单 价 36 /g . 元 k ,而普 通 品种单 价 为 2 . k, 5元,g黄华 占稻谷单价 比普通品种 高 1 元/g加 . k, 1
7 m /gp 9 gk ,H值 55 偏 酸性 。 产示 范 由珏 塘粮 油专 ., 高 业 合作 社 统一 管理 , 用 统一 育 秧 、 一 机械 插秧 、 采 统 统一 田问管理 、 病虫 害统 防统治 、 统一 机 收和统 一烘
干等 统一 服务 。

水稻新品种黄广太占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黄广太占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第9期农艺学摘要2021年早造在梅州市种植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广太占,表现出很大的高产潜力,具有穗数多、抗倒力强、生育期适中、米质优、食味好、高产、抗病等特点。

本文总结了黄广太占在梅州市的种植表现,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黄广太占;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9-0020-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9.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水稻新品种黄广太占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苏彬峰巫志坚吴亚辉叶菊华郭樱花黄愉光(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广东梅州514071)黄广太占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丰产性突出,区域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平均增产11.44%,生产试验产量较对照增产14.33%。

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植株较矮,抗倒伏力强,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粤审稻20200056)[1]。

据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黄广太占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糙米率为81.3%~82.4%,整精米率61.8%~64.1%,垩白度为0.3%~0.8%,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66~70mm ,直链淀粉16.7%~17.5%,长宽比3.0~3.1。

从黄广太占的衍生系谱来看,黄广太占为十一级核心种质,是六级核心种质黄华占的改良品种。

黄华占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33.33万hm 2以上。

黄广太占与黄华占相比,稻瘟病抗性基本保持不变;黄广太占的稻米品质更优,达部标优质1级。

黄华占的穗数多,是穗数型品种;黄广太占穗大粒多,是大穗型品种;黄广太占的千粒重较黄华占重10%左右。

黄广太占是在黄华占基础上,经过充分利用有利基因群的累加、重组和交换创造出来的新品种,产量较黄华占更高,并且创广东省常规优质稻产量的新高。

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常规稻黄广油占是一种优质的稻种,在种植过程中有着良好的种性表现,同时通过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获得丰收。

本文将对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种性表现1. 生长特性常规稻黄广油占生长期较短,成熟期较早,适应性强。

它的生长周期主要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这些生长期的表现都非常良好,使得黄广油占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常规稻品种。

2. 抗病性黄广油占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强,能够有效抵抗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等,有着良好的抗病能力。

这使得种植者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化学残留对环境的影响。

3. 产量表现常规稻黄广油占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产量非常可观。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适当的施肥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收成。

黄广油占的种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二、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法,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精细化的耕作技术,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常规稻黄广油占的直播高产栽培技术:1. 圈地育秧选种优质的稻种进行圈地育秧,确保育秧的数量和质量。

尽量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稻苗,提前浸泡、浸种,保证育秧的顺利生长。

2. 圈地施肥在圈地的过程中,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

特别是施用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3. 直播栽种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土壤湿度进行直播栽种。

采用密植、整齐、匀齐的方式进行播种,以提高稻谷的穗数和产量。

4. 精细化管理在生长期间,通过及时的灌溉、施肥、防病、防虫等管理措施,确保稻谷的正常生长。

特别是在抽穗期和灌浆期的管理,对提高稻谷产量非常重要。

5. 收获后期管理在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的肥力,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合理的收割方式和保管储存措施,保证稻谷的品质和产量。

在实施这些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保持田间水分平衡、控制病虫害发生、合理施肥、科学排水等。

优质稻黄华占在桐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稻黄华占在桐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5 8 8 . 1 k g , 最 高 亩产 量达 到 6 6 3 . 1 k g ( 见表 2 ) ; 2 0 1 3年 2个示 范 田平均 亩 产 5 6 8 . 5 k g , 与 桐城 市 同期 种 植 的
于2 0 1 2年 5月 1 5 日、 5月 2 7日和 6月 2 0 日分 杂交 稻产 量水 平相 近 。 . 4 抗性 表现 别 播种 , 其始 穗 期分 别 为 8月 6日、 8月 1 3日和 9月 1 8日 , 成 熟 日期 分 别是 9月 1 4 日、 9月 2 8日和 l O月 黄 华 占植 株 较 矮 , 2年 示 范 结 果 为 株 高 1 0 0 c m 见表 2 ) , 显 著 低 于 同期 种 植 的杂 交稻 品种 , 茎 2 4 日。2 0 1 2年种 植 , 播始 历 期 8 0 ~ 8 3 d , 平均 8 1 . 0 d , 左右( 2年试 验 和示 范 全生育 期 1 2 2 ~ 1 2 6 d , 平均 1 2 4 d , 为一 季稻早 熟 品种 ; 秆 弹性好 .因而表 现较 强 的抗 倒性 。
粮食作 物2 0 1 4 . 9
摩 业 j j 地
优 质稻 黄华 占在 桐城 种 植 表现及 高产 栽培技术
蒋 云 鹏
( 安 徽 省桐城 市 种植 业管 理局 桐 城 2 3 1 4 0 0 )
摘要 : 黄 华 占是 广 东省 农科 院水稻 研 究所 选 育 的感 温 型优 质 常规 籼 稻 品 种 , 以其 产 量 高 、 食味佳、
( 7 ) : 3 O - 3 1 .

【 1 】 王志东 , 周, b J I I , 赖穗 春 , 等. 优 质 常 规 稻 新 品种 黄 银 占的 选 育 叨. 广 东 农业 科 学 , 2 0 1 4 ( 5 ) : 6 3 - 6 5 .

优质稻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育种体会

优质稻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育种体会

西 省 南 昌市 和 上 饶 市 引 种 许 可 ;0 0年 通 过 浙 江 21 省 品种 审 定 , 西省 宜 春 市 引种 许 可 ;0 1 通 过 江 21年
重庆市 品种审定 ; 1 申报 国家晚籼 和陕西省 2 2年 0
审 定 ;06 2 1 20 ~ 02年 成 为 广 东 省 农 业 主 导 品 种 ; 2 0~ 0 2年成 为湖 北 省农业 主 导 品种 ;02年成 0921 21
(. 东 省农 业科 学 院水稻 研 究所 , 东 广 州 50 4 ; 1广 广 160
在湖南的表现 、 黄华 占的培育及育种体会进行 了总结 。
关键词 : ; 水稻 核心种质 ; ; 占 选育 黄华 中 图分 类 号 :5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00 (020 —010 10—6X 2 1 ) 00 —3 9
湖南农 业科 学
2 1 (9 :- , 0 2,0 ) 1 34
Hu a iutrl cecs n nA r l a S ine gc u
优质稻 品种 黄华 占的选育及 育种体会
周 少川 一 李 , 宏 李康 活 黄道 强 卢德城 赖穗春 王志 东 周德贵 , , , , , ,
Ke y wor :fe ; oeg r ls sre ig Hu n h a h n ds l e c r empam; ce nn ; a g u z a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为适 应城 乡 人 民 日益提 高 的生 活 水 平 和社 会需 求 , 东率 先启 动 了规模 化 优 质稻 广 育 种 , 后育 成 了七 桂早 2 、 山 占 、 籼 8 、 先 5七 粳 9 粤香 占、 华 占等 优 质 稻 品种 , 些 品种 在 广 东 省 内种 丰 这 植 面积 大 , 在 广 东 省外 种 植 面积 较 小 , 黄华 占 但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 G B / T 1 7 8 9 1 — 1 9 9 9《 优质稻谷标 准 》 和D B 4 4 / 1 8 1 —
中, 叶色青绿 , 叶姿中等 , 抗倒力和耐寒性均中等 , 后期 熟 色好 。早 造米 质鉴定 为省 标优质 3 级, 抗稻瘟 病 ,
中抗 白叶枯病 , 比对 照 种 粤香 占增产 均达 极显 著 水 平 。 父 本 是 丰 秀 占和 新 华 占杂 交 育 成 的一 个 中间 材 料 , 其 株 型较 矮 , 穗长粒多 , 结实 率 高 且 配合 力 好 。双 亲 在米
左右 , 田间 编号 4 9 3 8区 , 白叶枯 病鉴 定 为 5级 , 剑 叶直 , 穗大 , 结 实好 , 人 选 1株 , 全 收 。2 0 0 9年 早 造 F , 每 个 株系种植 3 0 0株 左 右 , 田间 编号 凡 2 3区 , 白叶 枯 病 鉴 定为 4 ~ 5级 , 大穗, 人 选 4株 , 全 收 。2 0 0 9年 晚 造 F ,
黄软秀 占是广东省农科 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 心种质育种理论 , 育成 的早 晚 兼 用 型 优 质 、 丰产 、 抗 病 水 稻新 品种 。该 品种 2 0 1 1 年 晚造 广 东省 区试 , 比对 照 种优优 1 2 2 增 产极显著 ; 2 0 1 2 年晚造复试 , 比对 照种 深优 9 7 1 2 5 增产不显著。米质鉴定为国标、 省标优质 3 级 。株 型 好 , 抗倒力 强 , 中抗 稻 瘟 病 和 白 叶枯 病 , 后 期 熟 色 好 。2 0 1 3年 通 过 广 东 省 农 作 物 品 种 审定 , 审 定 编
7 0 . 8 %~ 7 2 . 2 %, 垩 白粒率 5 %~ 1 1 %, 垩 白度 0 . 6 %~ 0 . 9 %, 长宽 比 3 . 2 ~ 3 . 4 , 直链 淀 粉 1 5 . 1 %, 胶 稠度 6 0 — 6 8 a r m, 食 味 品质 8 2分 。 2 . 3 抗 病 和抗 逆性 黄 软 秀 占参 加 广东 省 晚季 常规水
质和丰产性方面具 选 育 出综合 性状 优 于双 亲 的品种 。 1 . 2 选 育思路和 过程 针 对 黄 软 占稳 产 , 抗性 强 , 对
2 0 0 4《 广东省优质籼稻谷》 标 准进 行 鉴 定 , 黄 软 秀 占晚造米 质鉴定 为 国标 和省标优质 3 级。整精米率
环 境适应性好 , 但穗长较短 , 每穗总粒数较少的特性 , 2 0 0 7年早 造 在本 所 以黄 软 占为母 本 , 选 取株 型好 , 穗 长 粒多, 结实率高且配合力好 的中间材料 ( 丰秀 占/ 新华 占) 为父本配 制杂交组合 , 采用 系谱 法选育 。2 0 0 7 年 晚造 F , 种植 l 2株 ( 田间编号 4 4 0 8) , 全部收取 种子。 2 0 0 8年 早 造 F , , 种植 1 0 0 0株 左 右 的 群 体 , 田 间 编 号 E 2 2 7 , 入 选 4株 。2 0 0 8年 晚造 F , 每 个 株 系 种植 8 5株
2014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专家组成编写组借鉴国内相关技术规范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普适性的原则归纳整理了银川综合试验站的研究成果编制了宁夏灌区西瓜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规程k经过专家组审定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2014年11月2413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批成为推荐性的宁夏地方标准标准编号
6 6 7 m 产4 5 6 . 6 7 k g , 比C K粳 籼 8 9增 产 2 . 3 9 %; 高抗 稻
瘟病 , 中感 白叶枯病。2 0 1 1 年 、2 0 1 2年晚造参加广东 省 区试 , 平 均产量 4 5 1 . 4 3 k  ̄6 6 7 m , 定 名为 黄软 秀 占。
寸 回 舯业
良 种 良 法五
优质稻新品种黄软秀 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赖穗春 周 少川 1 , 2 李 宏 黄道 强 王志东 周德贵 王重荣 李康活
( 广东省农科 院水稻所 / 广东省水稻 育种 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州 5 1 0 6 4 0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长沙 4 1 0 1 2 8 )
号 为 粤审 稻 2 0 1 3 0 2 3 。
为4 ~ 5级 , 剑 叶直 , 大穗 , 入选 1 株, 全 收 。2 0 1 0年 早 造 , 每 个 株 系种 植 3 0 0株左 右 , 田间 编号 凡 2 6区 , 白
叶枯病鉴定 为 3 ~ 5 级, 剑 叶直 , 大穗 , 全 收。2 0 1 0 年晚 造参加水稻所 品比, 穗型较大 , 着粒密, 结实率较高 , 每
均产 4 3 6 . 6 k g , 比对 照 种 优 优 1 2 2增 产 1 0 . 8 6 %, 增 产 极
显著 ; 2 0 1 2 年晚造复试 , 平均产 4 6 6 . 2 6 k g , 比对照种深 优9 7 1 2 5 增产 2 . 4 3 %, 增 产 不 显 著 。2 0 1 2年 晚 造 参 加 省生产试验 , 每6 6 7 m 平均产 4 4 7 . O O k g , 比对照种深优 9 7 1 2 5 减产 2 . 7 4 %。 日 产量 3 . 9 3 ~ 4 . 1 3 k g 。 2 . 2 品 质 性 状 经 广 东 省 粮 油 产 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站
1 选 育经过
1 . 1 亲本来 源 黄 软 秀 占 的父 本 和母 本 均 为 本 所 育 成 的水 稻 品 种 和 品 系 。母 本 黄 软 占 2 0 1 1 年 通 过 广 东 省 农 作 物 品种 审 定 委员 会 审定 , 其 分 蘖 力 较强 , 株 型 适
2 区试 及 生产 试 验 结 果 2 . 1 产量表现 2 0 1 1 年 晚造参加省 区试 , 每6 6 7 m 平
稻 区试 , 表现 中抗稻瘟病 , 中B 、 中 c群 和总抗性 频率 分 别为 9 1 . 6 7 %~ 1 0 0 % 、1 0 0 %、9 5 . 7 4 %~ 1 0 0 %, 病 圃 鉴 定 穗瘟 5 ~ 5 . 5级 , 叶瘟 2 - 3级 ; 中感 白叶枯病( I V型 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