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空气的污染和保护4

合集下载

初中空气环保教案

初中空气环保教案

初中空气环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讨论、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

2. 利用资料,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空气的意识。

2.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参与到空气环保活动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图片,如雾霾、工业排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污染等。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气候变化等。

4. 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气球模拟空气污染,观察气球的颜色变化,从而理解空气污染的程度。

5. 资料分析: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分析其来源和危害。

6. 防治措施: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如减少汽车使用、加强工业排放管理等。

7.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空气环保的作文,或进行一次家庭空气污染调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通过图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作为本章的主题,空气是多么的重要。

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还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章主要涉及人类与空气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资源。

一、空气的组成与性质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的杂质气体占1%。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备气体,它可以被人体吸入并与食物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来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二、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分为四层。

靠近地球表面的低空层是对人类最为重要的层。

天气现象、气温、气压、风速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最高处的电离层在通讯与定位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污染物对空气的危害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与化学工业等人类活动不仅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还使天然要素形成了新的化学反应物。

空气污染不仅危及人类健康,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气候变化。

四、空气净化与保护空气净化是保护空气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代社会已有多种方法用于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

建立更多的空气污染状况监测站,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技术等均是有效的空气保护方法。

五、人类如何保护空气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我们需要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首先,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其次,生活垃圾需要妥善处理。

最后,通过提高环保意识,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保护环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六、结语空气资源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我们不仅需要保护空气资源,还需要更加重视它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保护和维护我们所拥有的空气资源,让我们与这个世界和谐共生。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全章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全章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一、教学目标第 1 节空气〔第四册第十四个教案〕1、认知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的利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背后原因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与测定氧气的实验。

难点:测定氧气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演示空成份和测定氧气体积的实验相关仪器。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空气在周围,我们可以通过风吹、打气等感受到。

那么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二〕新课教学 1、空气里有什么? 实验 1: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准备-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正放在桌面上。

〔注:演示时多说明操作要领〕 再准备两个集气瓶,内盛洁净的空气。

〔思考:若想到树林里收集一瓶空气,该如何操作?〕 ⑴比较线香在两瓶内燃烧的时间。

⑵分别通过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2:空气中氧气比例的测定。

按如图的装置操作,点燃红磷,燃烧完毕,打开夹子,观察水进入的体积数。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 左右。

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得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后来又进..一步发现了其它的气体,包括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2、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老师作补充。

助燃:利用氢氧焰或乙炔+氧焰完成切割或焊接金属。

供给呼吸:航空与航天、抢救病人、潜水。

〔2〕氮气的用途:作保护气、食品保鲜、冷藏与冷冻。

〔3〕二氧化碳用途:作致冷剂,用于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还可用于化工和汽水、灭火。

〔4〕稀有气体的用途:不活泼,用作保护气,也可制成各种用途的光源等。

〔三〕板书设计〔一〕空气的成份 〔二〕空气的用途第 1 节空气六、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第 2 节氧气和氧化第 1 课时〔第四册第十五个教案〕1、认知目标: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保护空气知识点总结

保护空气知识点总结

保护空气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1. 工业化和交通排放: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工厂的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和火力发电站的排放都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

2. 生活垃圾焚烧:垃圾焚烧是另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

焚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会严重影响周围空气的质量。

3. 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加剧空气污染。

4. 建筑施工和土地开发:建筑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化学物质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二、空气污染的影响1. 健康问题:空气污染是导致许多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例如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肺部疾病等。

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会增加患病风险。

2. 生态问题:空气污染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破坏植被、土壤和水体的健康,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经济问题:空气污染还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医疗费用、降低劳动生产力和损害旅游业等。

三、保护空气的知识点1. 减少汽车和机动车的使用: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3. 减少工业排放:完善工业排放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4. 提倡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增加垃圾的再利用率。

5.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空气污染。

6.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大家种植绿植,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700万人。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健康问题。

因此,保护空气,减少空气污染,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希望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增加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认识,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空气。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总复习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8空气污染与保护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8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8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学生用书A48]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C)A.CO B.NO2C.CO2D.SO22.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的是(C)A.臭氧空洞——氧气B.雾霾——氮气C.温室效应——二氧化碳D.酸雨——甲烷3.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B) A.积极参加有氧运动B.控制污染物的任意排放C.植树造林D.开展戒烟的教育活动4.[2019·湘潭模拟]下列选项属于大气污染的是(B) A.酸雨、温室效应、赤潮B.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C.温室效应、水华、臭氧层空洞D.臭氧层空洞、废电池的污染、酸雨5.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D)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6.[2019·安吉模拟]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7.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用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图3­8­1A.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B.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C.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腊梅D.长期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8.[2018·济南莱芜区校级期末]为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小组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图3­8­2A.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B.为减少实验误差,实验数据应取平均值C.该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D.计数时,若把压边的颗粒忽略,则统计结果会变大9.某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C)A.露天焚烧垃圾B.用煤作燃料C.用氢气作燃料D.用洒水车洒水10.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保护空气教案

保护空气教案

保护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引导学生提出保护空气的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作用。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3. 保护空气的措施。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为空气污染而引发的灾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作用及空气污染的概念,让学生对空气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原因及危害分析: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及危害(如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4. 保护空气措施介绍:介绍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如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减少空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是没有空气呢? 能活多久呢?
研究表明: 但只要五分钟沒空气,就活不了, 空气一旦被污染,影响所有的人, 使人生病,甚至死亡。
2006年03月24空气质量
站点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 首要污染物 况
安阳路
万松东路 万松西路
33
51 105

可吸入颗粒 物 可吸入颗粒 物
全市平均
63
“地球之肺”——森林
依法治理
空气污染与保护
科学监控
植树造林 讲究卫生
含义: 原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 炉灶…… 危害:人类疾病、森林毁坏……
The End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 天然的吸尘器——能吸收大量的烟尘和粉 尘; • 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 樟树、橡树等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 松树等树木能分泌杀菌素,杀死病菌;
保护空气
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 使用清洁生产工艺, 减少污染物排放;
发展“绿色工业”,植树造林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和预报 控制污染源,治理老的污染源 颁布空气保护法
城市民谣之 空气污染
最想的是上岗, 最怕的是离厂, 太阳和月亮一个样, 晴天和阴天一个样, 鼻孔和烟囱一个样, 楼房高, 马路平, 人在雾(烟雾)中行…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烟尘、悬浮颗粒、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有关资料显示:一辆轿车每年排 出的有害废气比轿车自重大三倍, 并且其中含有100多种有害物质。 这些被污染的空气正在危害着城 有什么办法 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医学研究表 可以减少尾 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大 气污染呢? 气污染成正比,城市的肺癌发病 率大于近郊,近郊区大于远郊区, 其比率约为150:16:1。
酸雨的危害
一、对水生系统的危害,有毒物进入
食物链,使鱼类和其它生物物种减少 和生产力下降。
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
现在土壤和植物。
三、对人体的影响。如酸雾
四、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我们真的不想 生活在酸湖中
一个健康的成人大约 每天要吃一、二公斤的食物, 喝二公斤的水, 每分钟卻需十三公升的空气, 因此若不吃饭微米, 不易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地面, 而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
生活中常见的 有哪些属于可 吸入颗粒物呢?
植物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的图象
摄于1908
摄于1968
酸 雨 的 形 成
酸雨的形成
天然降水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 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 水,称酸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