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6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练习 湘教版必修2(20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练习湘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练习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练习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4。
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遵义市很多乡镇挂着这么一幅标语:“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蕴含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
人定胜天 B.依赖自然 C.人地协调 D. 神灵主宰2.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3~4题.3.该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4.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5~7题。
5.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6.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的( )A.质量 B.数量 C.类型 D.区位7。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A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2、“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江堰”工程、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分别 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4、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日
资源短缺 问题 益
环境污染
突
生态破坏
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相关论】
征服自然
谋求 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高中地理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 中图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解决好环境问题,首先必须处理好发展问题,发展问题处理好了,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而要认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本节教材首先从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导入。
简述各个历史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
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继而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材讲述了三个历史阶段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后果。
说明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与必然。
第四阶段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群众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
7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
传统的发展模式,使人类逐步走上与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时代,造成人地矛盾激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发展实际对照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
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2.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地关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世界环境问题”,思考视频的内容反映了什么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地理问题?【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系列环境问题陆续产生,这些都是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引致的。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湘教版必修2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主题二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我国 1958 年“大跃进”时期,有报道称“人有多大 胆,地有多大产”。
材料三: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目前已由“速度深圳”向 “效益深圳”转变。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发现这些企业 有什么共同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对基点础练训练习
主题一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1)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提示: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的企业。为了获 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什么思 想?
提示:人定胜天思想。
(3)你认为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的原因是 什么?
提示: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转变,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居我国各地区经济发 展的前列,这种发展多是以消耗大量原料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 长期发展加剧了该地区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问题,也带来了严重 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因此深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阶段史前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人类适应环境自然时期,人与环境就是一种倚赖的关系人类利用、改建自然时期,人地关系不协同,但存有了科学的原始社会人地矛盾日益锋利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出不协同,人地矛盾快速加剧二、寻求人地关系协同,跑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明确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2)内容: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刊登了名叫《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纲领,表示化解环境问题必须发生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必须满足用户当代人发展的市场需求,又不侵害后代人满足用户其市场需求的能力。
(2)内容:(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考虑环境保护。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念“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提问1~3题。
1.图中反映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d)a.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b.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之间没因果关系d.相同发展阶段,经济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相同解析:图中曲线的变化说明了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①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程度低;②阶段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程度加深;③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降低;④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所以选项d正确。
2.人地关系全面呈现出不协同,人地矛盾快速加剧的阶段就是(b)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④阶段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②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迅速扩大加深,该阶段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湘教版必修2

二、教材第97页 活动探究 提示: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古 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该阶段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 胜天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的变化。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则是以工业革命为背景,重点阐 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地矛 盾的日益突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变 化,出现了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谐论(人地协调 论)→可持续发展论的演进。
平
科 技 突 飞 猛 生产力继续以
不断提高 进,生产力迅 惊人的速度向
速提高
前发展
人类 活动
处于采猎文 明时期,以 动、植物为 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 明,开发利 用土地、 水、气候等 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 时期,人类试 图主宰自然 界,牺牲自 然,积累财富
重新审视自己 的经济行为, 关注环境和发 展问题
项目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第1~2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可能论
C.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论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答案】1.A 2.C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于人们风俗习惯和民性特 点的影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形成 于人类社会早期。
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 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 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3.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 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作用 范围小,强度小,若干年后出现的环境问题还能恢复。工业社 会由于生产方式是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范围广,强度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湘教版必修2

探究点一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 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类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人 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期
采猎 文明 时期
农业 社会 时期
生产力 对人地关系 水平 的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思想
被动地适应 极为低 环境,对人
[应用体验]
如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 斯。据此完成 1~2 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四个阶段中的( A ) A.采集渔猎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现代文明时代 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明确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过程。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 3.了解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概 况。
知识导引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__生__产__力__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依靠 _采__集_和_狩__猎_为生,处于_被__动__地___适应环境的境地。 2.农业革命发生以后,以_畜__力_和_金__属__工__具_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 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 展是由地__理__环__境__决定的。
想
特别提醒
(1)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狩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 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那 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 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 自然力量的作用。
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湘教版必修2

解析: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 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A 项正确;B 项体现的是人定胜天思 想,C 项体现的是天人相关的思想,D 项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 思想。
答案:A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 A.地球上的所有纬度都适合人类居住 B.热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C.温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D.寒带最适合人类居住 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上的各种可居 住区与不同的纬度有关,他认为热带、寒带不适宜人类居住, 只有温带是地球上适宜的居住区。 答案:C
4.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 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 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睛,
6.(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期中)“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
自《论语·述而》)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可持续发展
解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说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
个钩的鱼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反映了古代朴素
的可持续发展思想,D 项正确。
答案:D
答案:D
8.生产力以畜力和金属工具为代表的社会发展阶段( ) A.人类被动适应环境 B.环境问题开始出现 C.人与环境和谐协调 D.环境问题日益尖锐 解析:农业革命发生以后,以畜力和金属工具为代表的社 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食物的供给更多、更稳定,人口也 逐渐增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 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16
阅读分析下面三幅图,回答1~3题。
1.甲图中“先民拜虎为神”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解析】 远古时期,人们对老虎产生崇拜,说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
【答案】 A
2.乙图中人们的行为所导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遭到破坏 B.自然资源面临枯竭
C.环境污染 D.生物多样性受损
【解析】 人们大规模射杀老虎,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其所导致的主要问题是老
虎这一物种的濒临灭绝。
【答案】 D
3.丙图中人们的行为目的与下列人们的行为目的一致的是( )
A.进行垃圾分类 B.进行伏季休渔
C.建设水土保持林 D.设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保护老虎,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一致;进行垃
圾分类,目的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进行伏季休渔,目的是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水土
保持林,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D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
4.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
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A
5.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解析】 ②阶段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
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
【答案】 D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回答
6~7题。
6.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B.平坦肥沃的平原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解析】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野果和野兽提供的食物,结合图示石器
时代活动遗址的分布判断,人类活动只适于分布在山麓和丘陵地带。
【答案】 A
7.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较好的地区
【解析】 在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故A、
B、C项说法正确;大江大河的源头一般位于山区,不会成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分布区,D项符
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8~
9题。
8.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解析】 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
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
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
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
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
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
【答案】 A
9.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解析】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
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答案】 C
读图“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创新与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
【解析】 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很大提升,导
致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
【答案】 C
11.在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资源质量的高低
B.资源数量的多少
C.资源类型的齐全
D.资源区位的优越性
【解析】 在工业文明阶段,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区位的优越性。
【答案】 D
12.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 )
A.狩猎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B.生态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C.生态文明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
【解析】 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
为工业文明时代。
【答案】 B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解析】 比较分析这三幅图,①图中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是开发,而自然环境没有对
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说明此时期,人地关系是以人类社会为主,征服自然。
【答案】 C
14.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 ①图表示人类社会征服地理环境;②图表示人类社会完全依附地理环境;③
图表示人地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故三者排序为②①③。
【答案】 B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我国1958年大跃进时期,有报道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材料三 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目前已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共同特点?该幅漫
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了人地关系的什么思想?
(3)你认为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材料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的界
定。材料一反映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20世纪50
年代对人地关系的错误认识。材料三提出“效益深圳”这一决策正是谋求人地协调的体现。
【答案】 (1)这三家企业均属于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
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定胜天论。
(3)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的转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圳经济的
发展速度一直居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发展多是以消耗大量原料为代价的传统
发展模式,长期发展加剧了该地区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问题,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
别是环境污染,因此深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6.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
A.a—科技 B.b—土地
C.c—劳动力 D.d—资本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________阶段。试分析该阶
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特点。
【解析】 第(1)、(2)题,影响狩猎文明时期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b);土地(a)是农业
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资本(d)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
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科技(c)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要素。
第(3)题,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
源,使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第(4)题,狩猎文明为崇拜自然;农业文明为适应
自然;工业文明为征服自然;环境文明为守护自然。
【答案】 (1)D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
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
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在下降,但工业文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
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狩猎文明);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农业文明);开发自然,征
服自然(工业文明);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环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