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苦丁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3.2 降压作用:冬青科苦灯茶的提取物对正常血压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产生显著的降压作用,对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2KICH)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灌胃均产生显著的降压作用[9]。2KICH大鼠血压升高,以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占主要地位,肾型高血压与临床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改变多半相同,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是研究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不可缺少的动物模型,SHR与人类高血压十分类似[10]。苦丁茶对这两种动物模型经灌胃给药,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有可能以此研制出一种有希望的降压新药。
2.3 木樨科女贞属紫茎女贞(Ligustrum purpurascens Y.C.Yang):将苦丁茶叶的乙醇浸膏用石油醚脱脂后,再用适量丙酮溶解,加乙醚沉淀,沉淀物经聚酰胺柱层析,得到三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甘露醇(mannitol,mp168~169℃)、acteoside 和一种7碳醇化合物[7]。
Hale Waihona Puke 3.5 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木樨科女贞属日本毛女贞(Ligusturm japonicum Thunb,var.pubescens Kokdz),饲喂家兔60天,出现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即间质水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浊肿,上皮细胞脱落等。苦丁茶和抗生素类药一样,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而排出,所以在间质和肾小管中药物浓度最高,而且,在药物所致间质性肾炎中,少数病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关于药物所致间质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认为并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而是由变态反应所引起。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无剂量增大和病变加重的倾向。所以以苦丁茶长期饲喂家兔出现间质性肾炎,是否因苦丁茶某种成分或多种成分所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
2.2 冬青科苦灯茶(Ilex kudincha C.J,Tseng):苦丁茶叶的乙醇提取液,经浓缩后的残渣,混悬于水中,其中油醚萃取部分经硅胶柱层析,氯仿:乙酸乙酯(4∶1)洗脱,依次得到三个化合物,经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鉴定,分别为α-香树脂(α-amyrin,mp185~186℃)、β-谷甾醇(β-sitosterol,mp135~136℃)、乌索酸(ursolic acid,mp229~231℃);将上述石油醚萃取后的水液,再经乙酸乙酯:乙醇(3∶1)萃取,水层以10%HCI调节pH3~4,有沉淀析出,抽滤,烘干,得灰白色无定形粉末,经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五环三萜内酯,命名为苦丁茶甙元(kudinchagenin,mp249~250℃)[6]。

苦丁茶对五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苦丁茶对五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摘 要 :目的 探讨苦丁茶对五种常见细菌 的体外抑菌效果 。方法 用琼脂扩散法和试 管稀释 法测定苦 丁茶汤 剂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 、 皮葡萄球菌、 表 பைடு நூலகம்形杆菌 、 白色念珠 菌、 新生隐球菌五种 病原 菌的体 外抑菌作用 。结果 苦丁茶对 所测病 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C 为 : MI )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10 n,表皮 葡萄球菌 5 mg柚 , 0 mgkl 0 变形杆 菌 10 0 mg钿l白色念珠 菌 、 , 新生 隐球菌均 >1 0 l 0 mg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 苦丁茶均 呈 中度敏 感, 皮葡 萄球 菌对苦 丁茶 呈高度敏 感 , 表 变形 杆菌对苦丁茶呈低度敏感 , 白色念珠菌、 生隐球菌对苦丁茶均呈耐药。 新 关键 词 :苦 丁 茶 ; 菌 ; 生 物 敏 感 性 试 验 细 微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4 4 6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5 1 (0 90 —0 2 —0 0 1 87 2 0 )1 0 0 2
水 1 0 ml 00 。
表 1 苦丁茶对 五种细菌的抑菌情况
4 讨 论
本实验用琼脂扩散法对苦丁茶 的抑菌作 用作 了定性检 定 , 然后用试管稀释法对其药理活性进行 定量分 析 , 苦丁茶 对五种 细菌的抑菌作用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 稀释法 得到 的结果相 符 。 以对表皮葡萄球 菌 的抑菌作 用最 强 , 对金 黄色 葡 萄球 菌 、 变形
腔炎 、 牙龈 炎 、 秘 等疾 病 效果 显 著 J但 其 药理 学 研究 不 便 】 , 多, 我们研究 了苦丁茶的抗菌作用 , 现报告如下 。
l 实 验 材 料
2 5m, ( .c 记 +++) , 号 为高度敏感 。本 实验琼脂扩散 法测得苦 丁茶对五种细菌的抑菌圈及敏感度见表 l 。 3 2 试管稀释法实验结果 苦丁茶对所测病原菌 的 MI . C见表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发现苦丁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中的抗氧化能力被认为是
其最重要的功效之一。

事实上,苦丁茶中的多种成分,如茶多酚、黄酮类、生物碱等都具
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这些成分对于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苦丁茶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采用了不同提取物来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采取了水提取和乙醇提取的方法来制备苦丁茶的不同提取物,并进一步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来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结果表明,苦丁茶的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了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3.82 mg/mL,而水提取物的IC50
值为9.81 mg/mL。

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索苦丁茶提取物中的成分,我们采用了GC-MS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苯乙醇、咖啡因、橙皮苷、山柰酚等。

其中,
咖啡因和橙皮苷是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这也与前面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的结
果相符合。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苦丁茶中的乙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
中咖啡因和橙皮苷可能是其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这些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苦丁茶对人
体健康的保护作用,并为其开发更具有价值的保健食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几种中药提取液对常见的致病菌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中药提取液对常见的致病菌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中药提取液对常见的致病菌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历雪;夏青;李艳;赵凤胜;何秀霞【摘要】测试了四种中草药对4种常见的病原菌的单独、联合抑菌效果,旨在找到能够作为防腐剂、抗菌药膏有效的中草药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利用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通过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独角莲对全部的病原菌无抑菌作用,而黄连、迷迭香、大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只有黄连对粘质沙雷氏菌有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迷迭香、黄连、大蒜的MIC值依次为1.95mg/mL,3.9mg/mL、50mg/mL,同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迷迭香>黄连>独角莲>大蒜.说明这3种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抗氧化作用,药物两两混合后,独角莲对迷迭香和黄连的抑菌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联合.【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1【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中药提取液;病原菌;抑菌作用;抗氧化活性【作者】历雪;夏青;李艳;赵凤胜;何秀霞【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校医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食源性疾病[1-2]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3],而全世界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中,有60%以上为细菌性致病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品的细菌污染是指暴露于环境中的食品通过不同途径被细菌污染,在细菌作用下腐败变质,失去其应有的营养成分,从而影响其食用性和安全性的现象。

人们在食用了被有害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会发生各种中毒现象,同时细菌污染是最常见的食品污染之一。

苦丁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苦丁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6卷第2期 JOURNAL OF GUANGX I UN IVERSIT Y F OR NATI ONAL ITIES Vol.6No.2 2000年5月(Na tura l Sc ience Ed ition) M ay.2000文章编号:1007-0311(2000)02-0108-03苦丁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Ξ杨 彪1,龙盛京2,覃振江3,周江道3(11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药学系,广西南宁 530021;21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021;31广西中医学院药学系,广西南宁 530002)摘 要:通过实验,观察两广地区民间习用的苦丁茶对大鼠离体组织的抗氧化作用.用TBA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确定样品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苦丁茶提取物的不同试验浓度都表现出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关键词:苦丁茶;脂质过氧化;抗氧化作用中图分类号:R28216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广西、广东地区习用的苦丁茶,是冬青科苦丁茶(Ilex kudincha C.J.T seng),别名叫苦灯茶、苦登茶、大叶茶.它主要分布于广西的大新、武鸣、天峨、宾阳等县以及广东部分地区的一个品种.两广民间喜欢用其叶泡茶饮用,是传统中成药“甘和茶”的原料之一.对本品种的苦丁茶已有人作过一些研究,有报导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了Α-香树脂、Β-甾醇、乌索酸和一种五环三萜内酯苦丁茶甙元[3].但至今未见有关于苦丁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报导.苦丁茶可用于治疗炎症,而自由基学总认为,炎症是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所致.如此,苦丁茶应具有清除自由基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观察苦丁茶提取物对体外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以探讨其治疗炎症可能的依据.1 实验部分111 材料实验动物是昆明种大白鼠.苦丁茶购自南宁市茶叶店,产地为广西大新县溢江林场.样品已经水蒸气“杀青”、晾干,并经鉴定确认为冬青科苦丁茶(Ilex kudincha C.J.T seng).112 主要仪器及药品721A型分光光度计(四川分析仪器厂)、旋转蒸馏器(上海医械专机厂)、SH Z-C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高速离心机、电热恒温水箱、匀浆机、混匀器等.所用药品有硫代巴比妥酸(TBA)(F luka公司)、1・1・3・3-四乙氧基丙烷(T EP)(SiG M A公司生产,配成浓度为50nm o l m l溶液作标准液)、三氯醋酸、L-半胱氨酸、硫酸亚铁、磷酸盐缓冲溶液(PB S) (由N a2H PO4、KH2PO4、N aC l和KC l配成,PH7.5),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或由分析纯试剂配成,除注明Ξ收稿日期:2000204205.作者简介:杨彪(19442),男,广西桂平人,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保健食品1外,均为国产.硅胶H (浙江黄岩砖硅胶厂,粒度100目以上,活度 - ).113 实验原理肝组织体外在诱导剂的诱导下,组织发生脂质过氧化而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其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 DA )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反应显色,在532nm 处有最大吸收值.通过分析含有诱导剂的肝匀浆与样品作用后,生成丙二醛含量的高低来衡量样品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从而计算样品对脂质过氧化(L PO )的抑制率.L PO 抑制率(%)=对照组-样品组对照组×100114 实验步骤11411 苦丁茶的水提取苦丁茶叶称量后粉碎成粗粉,然后分别以原料质量的10倍、8倍、8倍和6倍双蒸水4次煮沸提取.将各次水提取液合并,于旋转蒸馏器中减压浓缩,最后低温烘干得深褐色固体.称取这种水提取物20克上柱层析、依次以浓度为94%(V V )、77%(V V )、55%(V V )和26%(V V )的乙醇洗脱.各洗脱液分别减压浓缩至得干燥固体.分别称量并瓶装备用.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 图1 苦丁茶的水提取的工艺流程11412 肝匀浆的制备大鼠称重得20610g ,断头处死,立即取肝,并用缓冲溶液将肝冲洗3次,再用滤纸将肝吸干水分,称重得7128g ,剪碎后分两批移入匀浆机,每批加入3614m l 缓冲溶液在冰水浴中匀浆1肝匀浆在离心机上3000r m in 离心15m in ,吸取上清液,用PB S 配成浓度为10%的肝匀浆贮备液1用考马斯亮蓝法测10%肝匀浆蛋白含量,然后冰箱中保存,用时以PB S稀释成4m g m l 应用液111413 苦丁茶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测定设计有标准组、对照组和工作浓度分别为01006g l 、01028g l 、0156g l 、01555g l 和01833g l的样品组,以及对应浓度的样品作空白组.对照组、各种浓度的样品组中,每管加入1m l 的4m g m l 肝匀浆1不同浓度的样品组和样品空白组中,每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样品01025m l .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样品组中,每管加入0105m l 的1m m o l l FeSO 4溶液和0102m l 的0101m o l l —半胱氨酸溶液.在标准组中每管加入011m l T EP 标准液.最后每组各管均用PB S 补够115m l .各管混匀后置于37℃恒温水浴中温育30m in .取出后各管立即加入2m l 浓度为20%的三氯醋酸溶液和1m l 浓度为01067%的TBA 溶液,混匀后于沸水浴中煮10m in ,取出冷却,3000r m in 离心10m in ,取上清液于532nm 处以样品空白调零.测各样品管的光吸收值.苦于茶水提取物A 、77%乙醇洗脱段固体物C 和55%乙醇洗脱段固体物D 均按上述操作做了测量.将测量的M DA 光吸收度换算为M DA 的浓度后,分别制成表1、表2、表3.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1 苦丁茶水提取物对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表1 苦丁茶水提取物对肝脂过氧化的影响组别n M DA (mmo l l )S 抑制率(%)对照组42146201085-样品组(g l )010064211910110811101010284114930114339136010564110520104657127012784017360111670100015554013090107887145212 77%(v v )乙醇流分对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表2 77%(v v )乙醇流分对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组别n M DA (mmo l l )S 抑制率(%)对照组42115001069-样品组(g l )0100641191701084101840102841118801070441740105640182001079601230127840184101172601880155540183701118611070183340189301171581472000年第2期 ●杨 彪,等 苦丁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213 55%(v v)乙醇流分对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表3 55%(v v)乙醇流分对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组别n M DA(mmo l l)S抑制率(%)对照组41188901115-样品组(g l)010064116530111312149 010284111950107836174 010564019060111852104 012784017570111959193 015554017150107062115 018334015240114772126实验结果表明,苦丁茶提取物在各种试验浓度时,对大鼠肝体外脂质过氧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乙醇流分则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其抑制曲线趋于平缓,呈现“天花板”效应.把各实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从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各样品抑制率为50%时,所需样品的m g数(C I50)是:水提取物C I50=21532×10-4、77%乙醇流分C I50=31871×10-4、55%乙醇流分C I50= 41967×10-4.从C I50看,水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提示以水浸泡苦丁茶饮用是科学的服用方法.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炎症、缺血组织再灌注时均可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而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很强的活性氧,可与生物膜的不饱和脂肪酸作用生成过氧化脂质,从而使生物膜遭破坏,而且脂质过氧化物中的丙二醛(M DA)可引起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并导致DNA断裂、染色体畸变,在体内有直接的促癌或转癌作用.M DA又可与细胞膜上的磷酸酰胆碱、磷酸酰乙胺、蛋白质末端氨基酸交联形成大分子不溶物——脂褐素.该物质沉积在脑神经上可诱发老年痴呆症;沉积在心血管上会影响心血管功能;沉积在皮肤上即为老年斑,加速衰老过程.苦丁茶提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体外试验表明其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其有治疗炎症的医疗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癌、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本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做样品的动物组织体外试验,也对样品作了初步的定性测定.在苦丁茶总水提取物中,检出糖、多糖、甙类、皂甙、多肽、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和鞣质等;在77%乙醇流分中检出糖、多糖、甙类、皂甙、氨基酸、蛋白质和鞣质;在55%乙杯醇流分中检出糖、多糖、甙类、皂甙、氨基酸、有机酸和鞣质.94%和26%乙醇流分因得量太少而未做测试.后期工作是进行样品的动物体内试验和成分的分离,进一步确定其抗氧化作用和有效成分.[参 考 文 献][1]赵学敏1本草纲目拾遗(第二版)[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2261[2]张灿神1苦丁茶原植物及商品调查[J]1中药材,1994,17(3):141[3]文永新1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J]1广西植物,1990,10(4):3641[4]李八方1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M]1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1124-1471[责任编辑 黄祖宾][责任校对 黄世杰]Research i n to An tiox idation of llex Kud i ncha Extracts YAN G B iao1ΜLON G Sheng2jing2ΜQ I N Zheng2jiang3ΚZHOU J iang2dao3≅11D ep a rt m en t of P ha r m acology of Guang x i H ea lth A dm in istra tors Cad res’Colleg eΨN ann ing530021ΨCh ina[21E le m en ta ry M ed ica l Colleg e of Guang x i M ed ica l S cience U n iversityΨN ann ing530021ΨCh ina[ 31D ep a rt m en t of P ha r m acology of Guang x i Colleg e of T rad itiona l Ch inese M ed icineΨN ann ing530022ΨCh inaΣAbstractΠH ab itually u sed by the p eop le in tw o regi on s of Guangx i and GuangdongΚthe llex Kudincha has the an ti ox idati on to ob served by u s.To determ ine the sp eci m en inh ib iti on to the li p id p erox ide;L POΓthe m ethods of TBA and sp ectrop to to w ere u sed in determ ing the con ten ts of M alon ic dialdehyde;M DAΓof li p id p erox ide;L POΓp roducts.T he exp erience has indicated that the llex kudincha ex tracts w ith differen t test concen trati on s p resen ted som e inh ib iti on to the li p id p erox ide;L POΓ.Key W ordsΠIlex KudinchaΜL i p id p erox iedΜA n ti ox idati on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5月 第6卷。

苦丁茶不同产地及采收部位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苦丁茶不同产地及采收部位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苦丁茶不同产地及采收部位抗菌活性成分研究黄敏桃;吴尤娇;蔡鹃;黄云峰;赖茂祥;黄庶识;刘华钢【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及采收部位的苦丁茶抗菌活性及其与5种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苦丁茶商品化采摘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不同产地的、加工及未加工的苦丁茶叶子,采用热水提取苦丁茶;使用杯碟法测定苦丁茶水提物的抑菌活性;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苦丁茶中槲皮素、山萘酚、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将测得的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抑菌活性进行双变量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同产地苦丁茶水提物的总体抗菌强弱为广西>广东>海南,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最强,大肠杆菌最弱;加工的>未加工的.除山萘酚外,其余4种成分与3种细菌均呈显著性相关(R<0.01).[结论]不同苦丁茶样品的抗菌活性与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苦丁茶水提物中槲皮素、多糖、熊果酸、齐墩果酸与抑菌活性有显著相关性.【期刊名称】《广西科学》【年(卷),期】2016(023)001【总页数】8页(P72-78,85)【关键词】苦丁茶;抗菌活性;成分;相关性【作者】黄敏桃;吴尤娇;蔡鹃;黄云峰;赖茂祥;黄庶识;刘华钢【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4;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研究意义】近年来,由于具有极佳的药用功效和较高的饮用价值,苦丁茶成为仅次于茶叶在我国广泛应用的代茶饮品。

《中华本草》上记载,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属于正品苦丁茶的一种。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比较及其GC-MS分析作者:朱科学刀春丽顾文亮徐飞谭乐和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利用氣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苦丁茶超声辅助不同有机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苦丁茶不同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超声乙醇提取物>超声乙酸乙酯提取物>超临界CO2萃取物>超声石油醚提取物。

GC-MS结果显示,苦丁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有5类物质,共有49种化学成分,7种共有成分。

关键词:苦丁茶;提取物;超临界CO2;体外抗氧化活性;气相色谱-质谱中图分类号:R284.1;Q946.91 文献标识码:A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GC-MS Analysis of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Extracts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ZHU Kexue1,2, DAO Chunli1,3, GU Wenliang1, XU Fei1, TAN Lehe1,2*1. Spice and Beverag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nning, Hainan 571533, China;2. Hain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Tropical Spice and Beverage Crops, Wanning, Hainan 571533, China;3.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 Scienc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u’er, Yunnan 665000, China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of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with different organic solvents (ethanol, ethyl acetate, petroleum ether) assisted by ultrasound and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against oxidation activities (DPPH·) scavenging activity, hydroxyl radical (·OH) elimination activity,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O2·)scavenging activity and ABTS+· radical elimination ability), and component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DPPH· and O2· scavenging abilities were as follows: ultrasound-ethanol extract >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 > ultrasound-ethyl acetate > ultrasound-petroleum ether extract. The OH· and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ies were as follows: ultrasound-ethanol extract > ultrasound-ethyl acetate extract >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 > ultrasound-petroleum ether extract. GC-M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ive main types of substances in the four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seven common components.Keywords: Ilex kudingcha C.J. Tseng; extracts; supercritical CO2;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GC-M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03.022苦丁茶(Ilex kudingcha C.J. Tseng)又称皋卢茶,是冬青科常绿乔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饮用历史,为我国民间重要的“特色茶”、“代用茶”,是我国南方常饮茶叶之一[1]。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吕平;黄强【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年(卷),期】2009(010)006【摘要】[目的]研究苦丁茶不同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3种苦丁苯粗提物.粗提物1:称取苦丁茶50 g,加500 ml去离子水浸泡10 h,加热至沸腾,文火2 h,过滤.药渣再加3~5倍去离子水煎煮,方法同上,重复3次.合并3次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50 ml,即每1 ml相当于含生药1.0 g.粗提物2:称取50 g.干粉(用中药粉碎机粉碎后过80目),加500 ml去离子水,水浴80℃恒温振荡3 h,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加3倍体积无水乙醇,离心取沉淀,用去离子水配成50 ml溶液.粗提物3:称取50 g干粉,加500 ml 90%乙醇,采用回流提取法,回流时间3 h,回流次数3次,合并3次提取液,过滤,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成50 ml.粗提物1、粗提物2、粗提物3分装于棕色试剂瓶,封口,于-20℃冰箱中保存,使用前121℃高压灭菌20 min.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粗提物1抑菌效果较强,高于粗提物2和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3.91 mg/ml和31.25 mg/ml.粗提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最好,抑菌能力最强,抑菌作用为高敏,抑菌环直径达(17.46±0.40)mm,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为中敏,但比粗提物2、粗提物3好;粗提物2对这2种菌的抑菌能力都较差,均为低敏,特别是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环直径只有(6.30±0.16)mm.粗提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相差不大,都为中敏.粗提物1不但抑菌效果好,且其提取方法、步骤简单,仪器设备价格低,同时不产生废气,可为临床应用上提供支持并带来方便.粗提物3需使用有机溶剂,大量使用容易产生三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考虑到抑菌能力及成本、环保和简便等因素,采用提取粗提物1的方法在生产上比较实用.[结论]苦丁茶的不同粗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苦丁茶开发成新型、安全的抑菌剂提供了参考.【总页数】3页(P125-127)【作者】吕平;黄强【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活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

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和空斑减数实验(Plaque reduction assay) 测定不同苦丁茶提取物抗HSV-1活性,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并从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3个方面初步探索苦丁茶提取物抗HSV-1病毒活性的机理。

结果苦丁茶水提物能明显抑制HSV-1 的致病变作用,IC50为μg/ml,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及对病毒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活性。

结论苦丁茶水提物具有显着的抗HSV-1活性,且初步推测其抗病毒活性是作用在病毒和
受体结合,侵入Vero细胞阶段。

【关键词】苦丁茶细胞病变效应法空斑减数实验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ctivities of anti- HSV-1 of crude
extracts from Ilex Kudmcha Tseng. MethodsCPE observation and plaque reduction assay were used to test the
J. Tseng on cell level in three aspects:cell p
proliferation and synthesis effect on
study results in vitro
showed that aqueous extract from Ilex Kudmcha C. J. Tseng could inhibit HSV-1 and its IC50 was μg/ml. Crude extract had antivirus activities in the drug protective action and the drug synthesis action on virus, however, it had no influence on virus proliferation. ConclusionAqueous extract from Ilex Kudmcha C. J. Tseng has anti-HSV-1 activity, and the activity happens in the stage of HSV-1 binding and adsorpting with Vero cell.
Key words:Ilex Kudmcha C. J. Tseng; CPE; Plaque reduction assay
苦丁茶Ilex Kudmcha C. J. Tseng是
我国南部及西南部民间传统的药用植物,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在我国民间应用历史悠久。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苦、平、无毒,南人
取作茗,煮饮,止渴明目,消炎利便、通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丁茶能双向调节机体
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清咽利喉、清热解毒、护肝解酒、消炎利便等功效;还对高血压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肥胖症、结肠炎、便秘、痔疮和各类口腔炎症等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用其煮水外洗可杀菌、消炎,防治红眼病、粉刺、暗疮、痱子等多种疾患。


年饮用可以保健身体、延年益寿,被誉为“长寿茶”、“美容茶”,是一种纯天然多功能保健珍品[1~4]。

但是对其抗病毒功
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实验就由不同溶剂提取物得到的苦丁茶粗提物,以Vero细胞作
为体外筛选细胞模型检测其对单纯疱疹病
毒1型的抑制作用,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
的研发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1 材料
无环鸟苷(ACV)购于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单纯疱疹病毒1型F株购自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Vero细胞购于美国ATCC 公司,由本室保存。

Vero细胞用含10%胎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连续传代3次保持对数生长期供实验用。

实验样品由昆明植物所通过以下提取
流程获得:收集广西苦丁茶样品→ 粉碎→ 醋酸乙酯提取→ 甲醇提取→ 热水提取
→ 得到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物。

2 方法
病毒滴度测定将毒株作10倍系列稀释,常规方法感染单层Vero细胞,37℃,5%CO2培养3d,CPE法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按Reed Muench[5]方法计算TCID50。

细胞毒性测定Vero细胞经胰酶消化后,以×105个/孔的密度加入9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长成单层后弃生长液,用维持液分别将将F1,F3稀释成7个系列浓度,每孔加
入100μl,每个稀释度设4个复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置5%CO2培养箱中37℃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的变化,计算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TC0。

药物抗病毒的药效学实验Vero细胞在24孔板上培养至单层,弃液,PBS洗涤一遍,分别将不同浓度的F1,F3和病毒稀释液各100 μl混合后加入细胞中,每个浓度设3个复孔,设病毒对照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5%CO2培养箱孵育 h,弃上清液,加入由2倍的DMEM维持液和1%羧甲基纤维素以1∶1的比例配成的完全覆盖液1 ml,观察72 h 后,10%甲醛固定10 min,1% 结晶紫染色30 min,清水漂洗、晾干,参照Nitta[6]的方法空斑计数,计算空斑抑制率。

空斑抑制率=(病毒对照组空斑数-药物处理组
空斑数)/×100%,以药物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空斑抑制率为纵坐标,根据空斑抑制率结果做出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曲线,由此得出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

实验重复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