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方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前预习学案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前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四、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区域概述【自主学习】读课本P1,完成1.你能总结出区域的概念吗?2.区域特征【合作学习】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各有何特点?学习活动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自主学习】读课本第P2-P3,完成1.你知道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区域发展的哪些方面吗?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3.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合作学习】造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试牛刀】人类活动的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有关吗?为什么?五、应用学习探究一 、区域的特征探究向导:区域特征有整体性、可变性、差异性和层次性。
其中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区域突出的特征。
案例分析: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地理差异的客观性、划分过程的主观性、区域特征的明确性、组成等级的层次性、地理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及面积、形状、边界的特征。
探究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向导: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案例分析:下图是长江三角洲(A )与松嫩平原(B )地理位置的比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有何不同?气候类型和特点有何不同?气候差异影响农业生产哪些方面?(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土地条件有何差异?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何?(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矿产资源条件有何差异?对本区工业的发展有何响?(4)根据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不同,分析两区商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归纳总结: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思路(如下图):六、当堂检测.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三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 30ºN附近,东部沿 ❖ 43ºN—48ºN,
海地域中部长江入海 地处东北地域中
口
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 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
分布
集中分布
矿产资源贫乏
伴随工商业旳发展
当代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造成农业生产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商品率低,粮棉生产在全国旳地位下降。
❖ 有较丰富旳石油 等矿产资源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旳影响
水热
长
江
三 角
好
洲
松
农 作物
业 熟制
备注
工 业 商业
水稻 油菜
一年两 熟或至
河湖水 面广
❖ 是我国
商业 贸易
棉花 三熟 水产发 主要旳 发达
达
综合性
工业基
地(运
入矿产
)
西部降
交通
沿海航线中枢,长 江入海口,水运交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旳影响
一、有关区域
1.什么是区域?
范围 松嫩平原位于东
○
北腹地,东靠长白 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
北枕大小兴安岭,
区域是地球表面旳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旳基础上,南黑至龙辽江河、干吉流林以、北辽,跨
○ 按一定旳指标和措施划分出来旳。 层次性
宁三省,共辖53个县 (市)。土地总面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详析

2各 版本 知 识 结构 ( . 以人教 版 、 湘教版 、 中图版 为例 , 见
图 12 3 、、 )
三、 重难 疑点
长 江 三 角 洲 不 同 的 阶 段
裹裘曩磊砉 作发缓 壶莲譬 耕业展慢
’
1 学重点分析 . 教
根据 高 中地理课 程标 准 ,无 论是 哪个 版本 的 教材对 该 课程标 准 的阐释都 离不 开 区域发 展 的阶段 和环境 产生 的影 响 。本节课 有两个 学习 的重 点 : 区域发 展阶段 的划 分和各 ① 阶段 的 自然 与人 文环境 特征 ;② 不 同阶段环 境对 人类 活 动
\
课文 和地 图材料 , 通过 分析 得知 : 江 中下游 平原 在农 业发 长
同阶段环境对 人类 活动 的影 响
} 达成教 学 目标 , 需要
。
展 的初 期 , 重 的土壤 和稠 密 的水系 成为农 业 发展 的障 碍 ; 粘 随着船 的使 用 , 流反 而成 为重要 的交 通通 道 , 加上 人们 河 再 利用农 业技 术 改 良了土壤 , 以出现 了 “ 所 湖广 熟 , 天下 足 ” 的 景象 ; 随着城 市化 和工业 化 , 江 中下游 平原 的耕 地面 积减 长
比较 不 同发 展 阶 段 地 理环 境 对 人 类 生 产 和生 活 方 式 的影 响 。从 课程 标准 来说 , 教 学 内容要求 师生 在教 学 时 , 要 该 需 结合 具体 的 区域 , 通过 比较 的方 法 , 学会 分析 不 同的 区域发 展 阶段 地理环 境对人类 生产 和生活方式 的影 响。 高中地理各 版本教材都针对该课程标准选取了不同的案例 , 通过 比较 的方 法分析 了不同的历史 阶段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 各版本教材
高中地理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讲解PPT课件

A 组·基础夯实练
(2019·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大熊湖位于加拿大西北部(65°N~
67°N,118°W~123°W),湖面海拔不足 200 米。20 世纪初,湖泊东岸地区发
现沥青铀矿,1930 年开始开采,从矿砂中提炼镭、铀等物质,但近年来仅
开采银矿。埃科贝为采矿中心,也是湖区最大居民点。据此回答 1~2 题。
答案 B
(2019·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三三模)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据此完成 5~6 题。
5.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黄土高原 土层深厚,地形平坦 B.乙—内蒙古高原 草原广布,夏季多暴雨 C.丙—华北平原 地面坦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丁—南方地区 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答案 D
6.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 A.家家打稻趁霜晴 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梨花淡白柳深青 解析 从图可知,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为华北平原。清明时节在春季。 “家家打稻趁霜晴”意思为家家户户在秋季打稻。水稻为中国南方的产物, 打稻在秋季进行而非春季。“新雨山头荔枝熟”意思为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 成熟。荔枝主要产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小麦登场雨熟梅”意思 为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催熟了梅子。梅雨发生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梨花 淡白柳深青”意思为梨树开了白色的花,柳树发新芽。梨树及柳树对环境的 适应性强,适宜生长于华北平原。且二者在春季开花发芽,清明节在春季。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 2012 年至 2014 年海洋产业比重变化。
海洋产业 产业类别
2012 年产 2014 年产 业比例(%) 业比例(%)
海洋第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课件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人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类
活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动
畜牧业
差
异 其他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生产 活动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 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图1.2 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 13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长江三角 松嫩平原 洲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14
(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南京
无堪
镇月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29
活动2: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 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 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
东 北 大 平 原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教学目的
●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 2. 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
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以某个区域为例, 比较分析区域不同
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教学重点
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

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2023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区域的含义;2.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3. 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 利用地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存在哪些差异,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 结合教材内容,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明确千差玩别的地理环境,就会造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2. 养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区域的特征;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课的类型授新课四、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鲁文化区等地理名词。
你了解什么事区域吗?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又有哪些特征呢?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主题。
【板书】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讲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降水量<400mm,效果差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黄土高原
北斗P75
树长势不良:"小老树","衰弱树","旺长树","烂脚树"
水资源紧张
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 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 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 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
植树造 林--树
加剧水资源紧张 干旱加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降水量>400mm,效果好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 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 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 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域的内涵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具有面积、形状、边界 • 区域划分基础——地理差异 • 区域划分体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 •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
一、区域
2、区域的特点
(1)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 理 环 境差 异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主要粮食作物 水田耕作业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农业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其他 生产 活动 作物熟制
备注 工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ºC) 七月平均气温(ºC) 甲 102ºE,25ºN 1891 7.7 19.8 乙 113ºE,28ºN 68 4 32
3.乙地所在的省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南 方
太阳高度大,光照强。 降水多。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响 屋顶坡度大,房檐 小,进深和高度大且 宽 楼间距小
气温高,季节变化 小。 墙体轻薄,建筑成 本低
冰 雕
雾 凇
龙塔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ºC) 七月平均气温(ºC) 甲 102ºE,25ºN 1891 7.7 19.8 乙 113ºE,28ºN 68 4 32
练
习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3题。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长江中下游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 了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粮食、桑蚕、棉花基地
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练习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 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粘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北 方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商业
练
习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差 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的北部 B.松嫩平原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部 C.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流域 D.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部
练
习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 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 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 长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生产、生活特点的差异
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差异
长江三角洲 共性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 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一、区域
(2)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 地区。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整体性)
一、区域
(4)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区域大多可分
三江平原 属于 东北地区 东北平原 包括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练习
有关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A. 区域是地理整体性的客观反映 B. 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限 C.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 D. 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下图为某区城模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字序号与文化 景观的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5.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碱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