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二、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药物名称
X
R1
R2
R3
甲芬那酸
Mefenamic Acid
CH
CH3
CH3
H
氟芬那酸
Flufenamic Acid
CH
H
CF3
H
甲氯芬酸 Meclofenamic Acid CH
Cl
CH3
Cl
单氯那芬那酸 Chlofenamic Acid
尼氟酸 Niflumic Acid
1.羟布宗的代谢
一、3,5-吡唑烷二酮类
1.羟布宗的合成
二、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
此类药物又称为灭酸类药物。邻氨基苯甲酸类衍生 物都具有较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 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 主要是胃肠道障碍,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 振等,亦能引起粒性白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等
如过量服用Paracetamol,使肝脏中贮存的谷胱甘肽 大部分被消耗,毒性代谢物可与肝蛋白质形成共价加成物 ,导致肝坏死。此时,可服用解毒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来对抗。N-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类似谷 胱甘肽,可与活性代谢物轭合,使之失活。轭合物溶于水 ,可从肾脏排除。
三、吡唑酮类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
二、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杂质
阿司匹林化学稳定性
阿司匹林的代谢
阿司匹林的作用
本品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和消炎抗风湿作用。临 床上用于感冒发烧、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和痛经 等,是风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本品是 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结构中的乙酰基能 使环氧合酶活动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从而阻断了酶的催 化作用,乙酰基难以脱落,酶活性不能恢复,进而抑制了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本品对血小板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 ,可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的合成。而TXA2具有 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引起血管收缩形成血栓,因此,本 品还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图文

96
六 、
97
98
非甾体抗炎药
吡罗昔康(piroxicam) 炎痛昔康
结构与命名
43 2
1 4H-1,4-噻嗪 2H-1,2-噻嗪
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 -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代表药物
64
非甾体抗炎药
结构和命名
1
2
1
23
2-[(2,3-二甲基苯基)氨基]-苯甲酸
2-[(2,3-dimethylphenyl)amino]benzoic acid
65
非甾体抗炎药
理化性质
1、其氯仿溶液在紫外灯下呈强烈的绿色荧 光; 2、其硫酸溶液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
66
27
对乙酰氨基酚 (1893)
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其毒性低于 phenacetin。在paracetamol上市50 年后,才发现它是phenacetin和 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它的 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但 无抗炎作用。
代表药物
解热镇痛药
salicylic acid和胆碱成 盐后,加速salicylic acid的吸收,口服后血 药浓度在痛药
阿司匹林铝
aspirin的盐类衍生物 ,在胃内不分解,因 此对胃无刺激。
赖氨匹林
对胃刺激小,水溶 性好,可制成注射 剂,起效快。
14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8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9
解热镇痛药
1875年Buss(巴斯)
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
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
六 、
97
98
非甾体抗炎药
吡罗昔康(piroxicam) 炎痛昔康
结构与命名
43 2
1 4H-1,4-噻嗪 2H-1,2-噻嗪
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 -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代表药物
64
非甾体抗炎药
结构和命名
1
2
1
23
2-[(2,3-二甲基苯基)氨基]-苯甲酸
2-[(2,3-dimethylphenyl)amino]benzoic acid
65
非甾体抗炎药
理化性质
1、其氯仿溶液在紫外灯下呈强烈的绿色荧 光; 2、其硫酸溶液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
66
27
对乙酰氨基酚 (1893)
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其毒性低于 phenacetin。在paracetamol上市50 年后,才发现它是phenacetin和 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它的 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但 无抗炎作用。
代表药物
解热镇痛药
salicylic acid和胆碱成 盐后,加速salicylic acid的吸收,口服后血 药浓度在痛药
阿司匹林铝
aspirin的盐类衍生物 ,在胃内不分解,因 此对胃无刺激。
赖氨匹林
对胃刺激小,水溶 性好,可制成注射 剂,起效快。
14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8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9
解热镇痛药
1875年Buss(巴斯)
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
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PPT课件

空气中稳定 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与 溶液的pH值有关
28
水解性
对氨基酚
29
鉴别反应
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 呈蓝紫色
30
鉴别反应
芳伯胺特征反应 – 其稀盐酸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
后,再与碱性β-萘酚反应,呈红色
31
代谢
32
代谢与不良反应
3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9
合成
10
杂质
1.水杨酸 ——未反应的原料 ——药品贮存水解 2.乙酰水杨酸酐
3.碳酸钠中不溶物
11
3.碳酸钠中不溶物
水杨酸苯酯
12
乙酸苯酯 乙酰水杨酸苯酯
理化性质——水解
13
理化性质
14
鉴别反应
15
代谢
16
作用
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 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 痛及类风湿痛等。
药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物
化
学
E-mail:
1
药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物
化
学Hale Waihona Puke 主讲人:隋国哲 E-mail: 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教研室
2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部位
❖ 解热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外周作用
❖ 镇痛作用于外周环氧化酶
3
作用的靶点——环氧化酶
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 腺素的生物合成
两个实验:
6
乙酰水杨酸
28
水解性
对氨基酚
29
鉴别反应
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 呈蓝紫色
30
鉴别反应
芳伯胺特征反应 – 其稀盐酸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
后,再与碱性β-萘酚反应,呈红色
31
代谢
32
代谢与不良反应
3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9
合成
10
杂质
1.水杨酸 ——未反应的原料 ——药品贮存水解 2.乙酰水杨酸酐
3.碳酸钠中不溶物
11
3.碳酸钠中不溶物
水杨酸苯酯
12
乙酸苯酯 乙酰水杨酸苯酯
理化性质——水解
13
理化性质
14
鉴别反应
15
代谢
16
作用
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 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 痛及类风湿痛等。
药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物
化
学
E-mail:
1
药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物
化
学Hale Waihona Puke 主讲人:隋国哲 E-mail: 齐齐哈尔大学制药工程教研室
2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部位
❖ 解热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外周作用
❖ 镇痛作用于外周环氧化酶
3
作用的靶点——环氧化酶
作用机制: 抑制前列 腺素的生物合成
两个实验:
6
乙酰水杨酸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抗炎药 PPT课件

21
作用靶点
• Aspirin为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 酶抑制剂。
• 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 的合成。
22
老药新用途
现在Aspirin已经应用于心血管 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3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一)结构和命名
H
N
O HO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一)结构和命名
O CH3C O
HOOC
2-(乙酰氧基) 苯甲酸
9
(二)发展
1830年 水杨树皮 水杨甙 [O] 水杨酸
CH2OH
H
OO
OH H
HO H
H OH
CH2OH
HO HOOC
HO
NaOOC
10
开发水杨酸衍生物。
O
CH3C O
HOOC
Aspirin 1853
COOH O +HOH OCCH3
COOH
+CH3COOH
OH
18
2、氧化
水解产物水杨酸易氧化,颜色发生 变化,水溶液变化更快。因酚OH被氧化 成了醌型有色物质。
3、鉴别反应
1) Aspirin水溶液加热、放冷、FeCl3、 紫堇色
2)Aspirin的Na2CO3溶液加热、放冷、
加稀H2SO4、白色沉淀及醋酸臭
商品名: 扑热息痛
24
O
(二)发展
乙酰苯胺 1886年
非那西丁 1887年
Paracetamol 1893 年, 在非那西丁被撤消 后,成为主要用药。
N H
O
O
作用靶点
• Aspirin为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 酶抑制剂。
• 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 的合成。
22
老药新用途
现在Aspirin已经应用于心血管 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3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一)结构和命名
H
N
O HO
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 (一)结构和命名
O CH3C O
HOOC
2-(乙酰氧基) 苯甲酸
9
(二)发展
1830年 水杨树皮 水杨甙 [O] 水杨酸
CH2OH
H
OO
OH H
HO H
H OH
CH2OH
HO HOOC
HO
NaOOC
10
开发水杨酸衍生物。
O
CH3C O
HOOC
Aspirin 1853
COOH O +HOH OCCH3
COOH
+CH3COOH
OH
18
2、氧化
水解产物水杨酸易氧化,颜色发生 变化,水溶液变化更快。因酚OH被氧化 成了醌型有色物质。
3、鉴别反应
1) Aspirin水溶液加热、放冷、FeCl3、 紫堇色
2)Aspirin的Na2CO3溶液加热、放冷、
加稀H2SO4、白色沉淀及醋酸臭
商品名: 扑热息痛
24
O
(二)发展
乙酰苯胺 1886年
非那西丁 1887年
Paracetamol 1893 年, 在非那西丁被撤消 后,成为主要用药。
N H
O
O
药物化学通用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 炎药
目 录
• 解热镇痛药概述 • 非甾体抗炎药概述 •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比较 •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方法 •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未来发展
contents
01
解热镇痛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历史与发展
阿司匹林
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发现柳树皮中 的成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经过深入 研究,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水杨酸, 并合成阿司匹林。
跨学科研究
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应症范围
个体化用药 联合用药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非甾体抗炎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历史与发展
早期非甾体抗炎药
01
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研发
02
新药研发方向
03
药理作用机制
01
02
抑制炎症反应
解热作用
03 镇痛作用
0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
药理作用比较
解热镇痛药
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从而 达到解热作用;同时也能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布洛芬具 有非甾体抗炎作用,经过临床试验, 证实其安全有效,成为广泛应用的药 物。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非那西丁具有 解热镇痛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成 功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药理作用机制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 合成和释放,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 性,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酶,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 止痛和退热作用。
目 录
• 解热镇痛药概述 • 非甾体抗炎药概述 •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比较 •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方法 • 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的未来发展
contents
01
解热镇痛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历史与发展
阿司匹林
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发现柳树皮中 的成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经过深入 研究,成功提取出有效成分水杨酸, 并合成阿司匹林。
跨学科研究
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应症范围
个体化用药 联合用药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非甾体抗炎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历史与发展
早期非甾体抗炎药
01
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研发
02
新药研发方向
03
药理作用机制
01
02
抑制炎症反应
解热作用
03 镇痛作用
0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
药理作用比较
解热镇痛药
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从而 达到解热作用;同时也能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布洛芬具 有非甾体抗炎作用,经过临床试验, 证实其安全有效,成为广泛应用的药 物。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非那西丁具有 解热镇痛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成 功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药理作用机制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 合成和释放,降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 性,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主要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酶,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 止痛和退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