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精英和信任:大学学术系统运行的框架分析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分析现代大学制度包括理论研究以及实际运作两个层面的内容。
( 1) 从理论研究上讲,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理念, 是对于高校既保持自身的学术自由同时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模式的探索。
有研究者认为理想的大学制度本质在于能够妥善地处理大学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平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和大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袁贵仁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大学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行民主管理。
别敦荣认为我们今天所要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现实使命, 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
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大学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正在进行中逐渐成熟的一种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发展完善都刻上了社会主义特色的烙印。
( 2) 从实践上讲, 我国现行大学制度就是一种现代大学制度。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的开端是以19 世纪洪堡主持的与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的柏林大学为标志的。
洪堡第一次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重要功能, 并且形成了一些基本价值和制度特征, 如学术自由这样的价值和传统。
概念在公立高校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这一根本性原则下的大学制度研究,方可称之为“现代大学制度”二、要探析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必须深入其“制度内核”———权力和利益。
1. 现代大学制度的权力本质制度作为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则体系和权利关系,它的形成及其影响程度是由权力所决定的。
,权力结构决定着制度结构,权力直接影响制度供给,权力运行的表现形式便是制度。
权力不仅决定着制度的形成及其约束强度,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因为权力主体决定着资源配置,从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关于大学的规则体系和权利关系,它的形成及其影响程度是由权力决定的。
康宁认为,“高等教育资源是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政府、市场和学术力量”。
最新 高校学术权贵现象、成因及限制-精品

自科学与宗教分离的百余年来,学术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一直呈现的是独立自由的精神、高尚纯洁的品格以及理性求实的形象,对于从事学术探索的学者们,更是将学术视为与生命同价的神圣地位。
就高校组织而言,尊重学术研究的本质属性,形成学界对科学探索规定性的高度赞同,也是学者们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健康运行的基石之所在。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术结构与学术行为仍然彰显着行政权力的强力作用,这极易使得以知识精英为依托的学术权威在其学术活动中产生权力变种行为,甚至是“为一些自身利益受到通行的奖惩体制保护的社会集团提供特权”[1],学术权贵就是其中颇为典型的群体。
剖析学术权贵所映射的学术权力异化问题,不仅是整治学术乱象的着力点,同时也可为优化高校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生态以及规范学术权力运行提供理论和实践参照。
一、高校学术权贵现象及其本质共同体是场域的基本特征。
法国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多个相对独立的场域,比如场域、场域、宗教场域、大学场域等等[2]。
实际上任何一个场域都受到元场域(如权力场域)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会经历一个自主斗争以摆脱受制于经济权力的历程。
大学作为探究、应用、整合和传播高深知识的固有阵地[3],无论是中世纪大学积极寻求逃离教会控制,还是德国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试图走出国家权力干扰,以获取“真正的科学研究受到大力的鼓励和支持”[4],均彰显了对大学场域学术独立性的根本诉求,然而大学场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权力博弈、利益争夺和机制转换等资本运作的世俗战场”[5]。
由此可以断定的是,任何一个场域越是具备自主性,其内部的逻辑越能得到共同体的遵守,外部权力也难以渗透。
(一)“知识—权力—资本”的集合体“在非常规化的组织中,员工的专业化往往导致水平分化”[6],显而易见,学术职业是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行使学术权力的学者也应该是承担相关学术管理事务的专家。
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

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框架结构。
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的选择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理论框架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关键一步。
一、理论框架的选择理论框架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与研究问题相关性:选择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解释和分析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2. 学术界认可度高:选择在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提升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3. 现有文献支持:理论框架的选择应基于已有的研究文献,参考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这有助于研究者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理论框架的建立在确定理论框架后,研究者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构建和细化。
以下是建立理论框架时的一些建议:1. 理论背景和基础:在论述理论框架之前,需要对该理论的背景和基础进行阐述,包括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等。
2. 框架的结构和要素:介绍理论框架的结构和要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含义和作用,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界定。
3. 研究范围和目标:指出该理论框架适用的研究范围和目标,并列举一些该理论已经得到应用的具体研究领域和实例。
4. 框架的优势和局限:客观评价所选理论框架的优点和局限性,指明其在研究中的适用性和限制性,以便读者对该理论框架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理论框架的应用理论框架的应用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合适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理论框架应用的一些考虑:1. 数据收集和整理:根据理论框架,确定需要收集和整理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分析和解释: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应该以所选理论框架为指导,运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解读和解释收集到的数据。
3. 论证和结论:根据理论框架和研究数据,研究者可以对研究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论证和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并对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进行阐述。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理论框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而分析则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评估。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写作中理论框架与分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和运用理论框架以及进行分析的实用建议。
一、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理论框架是毕业论文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用于分析研究问题的框架。
一个好的理论框架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目标和范围,并提供一个逻辑结构来组织研究内容。
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为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一个好的理论框架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应该直接与研究问题相关。
其次,它应该是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具有学术性和可信度。
最后,它应该提供一种可以运用于具体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或概念框架。
二、构建理论框架的实用建议构建理论框架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构建一个好的理论框架:1. 定义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并理解其背景和相关性。
2. 文献综述:进行一次详细的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和理论。
这将帮助你了解领域内的知识框架,并找到适合你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或概念框架。
3. 选择适当的理论: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的结果,选择适合的理论或模型来构建你的理论框架。
你可以选择一个已经存在的理论框架,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根据不同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概念进行组合。
4. 将理论与研究问题联系起来:确保你的理论框架能够直接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联,并提供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分析。
5. 确定研究变量和关系:根据选择的理论框架,确定你研究中的主要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将帮助你构建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
三、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在论文写作中,分析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评估。
它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归纳分析:从具体的数据、案例或实证结果中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和观点。
山东公务员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C)【中公版】

山东公务员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C)【中公版】导语】XX年山东公务员笔试已于4月21日举行,在考后从网络整理了XX年山东公务员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C),供考生们参考学习!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山东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合格分数线等最新资讯,敬请关注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相关推荐:XX年421公务员联考成绩查询专题XX年421公务员联考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给定资料:1.XX年12月29日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楼五楼二中教室正在进行一场人文讲座,刘教授关于“诗和近方”“历更唯物主义与浪漫主义”等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不时引发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自1994年以来,这样的讲座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2200多期,直接参与并受益的听众达数十万人。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人文讲座的最初倡导者,率先在理工科高校中举起人文素质教育大旗,在全国教育界形成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认可。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大学建成了一批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解决了一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在校大学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由大学输往社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顺利找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生找工作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的思考。
日前,在某知名网络教育频道组织的一次大学教育论坛上,针对大学教育如何更好地造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些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和热心网友纷纷发表意见。
A校长说: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
我观察过学校的毕业生,发现一个蹊跷的现象:一些留校的学生最初很有创意,待了几年后,就没什么想法了;送到国外,又发展很快。
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分析资本裹挟下的网络公共领域

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分析资本裹挟下的网络公共领域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平台。
随着资本力量的不断渗透,互联网公共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精英阶层通过控制互联网议程,裹挟资本力量,对网络公共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揭示资本裹挟下的网络公共领域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系统。
他们通过掌控媒体资源、操纵舆论导向、制定网络规则等手段,对互联网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解读,从而实现对网络议程的控制。
这种控制不仅影响了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也限制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资本裹挟下的网络公共领域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
在互联网商业化的大潮中,资本利益成为推动网络议程的重要因素。
精英阶层通过资本的力量,对网络公共领域进行操控和垄断,使得网络空间中的意见表达和公共讨论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局面不仅削弱了公众的话语权,也阻碍了网络民主的发展。
我们有必要对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资本运作逻辑。
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公正的网络公共领域,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平台。
1.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连接得到了飞速增长,使得互联网从最初的信息交流平台逐渐演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虚拟世界。
这一变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社会交往模式以及政治参与方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如报纸、电视等,往往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信息能够迅速、广泛地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新闻、知识、娱乐等。
这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利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

据一定 的客观标准 , 对教 学设 计 、 教学 过程及 其效 果所作 的 价值 判断 ; 王道俊 、 王汉 澜教授认 为 , 教 学评 价是对 教学 “
工 作 的测 量 、 析 和评 定 ” 。 分 从 教 学 质 量 评 价 的 各 种 界 定 中不 难 发 现 , 学 质 量 是 测 教
质 ) 记述 , 之 为 事 实 判 断 , 对 事 物 的 现 状 、 性 与 规 律 的 称 即 属 的客 观 描 述 。如 “ 某 学 生 掌 握 了力 学 基 本 原 理 ” 这 就 是 事 某 , 实 描 述 。“ 值 判 断 ” 是 在 事 实 描 述 的基 础 上 , 据 评 价 者 价 则 根
指标 , 又要考虑大学教学之于社会发展 等局外 利益相关者 的
也纷纷从 质量—— 这一学 校 的生命 线 和高等 教育 的永恒 主 题着 眼 , 致力于 以质 量本 位 的内涵发 展理 念为 指导 , 推进 大
学教 学 改 革 和 教学 质 量 提 升 。 努 力 通 过 自 己 的改 革 , 人 才 对
量( 量的记述 ) 非测量( 的记述 )+价值 判断 。对事 物进 或 质 行量或质 的记述 , 事实判断”, 即“ 是对事物的现状 、 性与规 属 律 的客观描述 , 它要求真 实地 反映事物 的本 来面 目。价值 判 断则 是在事实描述 的基 础上 , 根据 评价者 的需 要和 愿望 ( 即 应然 的认 识 ) 对客观事物作 出评判 。教 学质量评价作 为教育
来 , 面 的 字 母 e是 前 缀 , 有 加 强 词 根 的意 义 , “ 出 ” 前 具 指 引 和
“ 阐发 ” 价值 。从本质上说 ,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美 国学者 格 朗兰德认 为 , 价 =测 量 ( 的记 述 ) 非 测 量 ( 的记 评 量 或 质 述 )+价值 判断。可以看 出 , 价 的内涵通 常包 括事 实描 述 评 和价值判 断这样 两个 层 面。我们 通 常把 对事 物 进 行量 ( 或
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分析与优化

优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概述 • 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分析 • 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 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优化实践案例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研究Fra bibliotek景与意义高校科研团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学术生态系统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和促进学科交叉 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生态系统是指由科研人员、学术组织、科研 设施和学术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具有自我调节和 动态平衡功能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复杂性:学术生态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各子系 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
开放性:学术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 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科研团队学术 生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研究技术
运用大数据分析、文本挖掘和可视化技术等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02
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概 述
Chapter
学术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02
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科研团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生态系统对 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团队的学术生态系统对于培 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 研究和实践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03
促进学科发展
高校科研团队的学术生态系统对于促 进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科学 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学科的交叉融 合和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这种聚集优秀学术研究力量马太效应的主导因 素就 是学 术信任 。 由此 可知 , 学 术系统 的等 级分层
是 根 据 学者 学 术 活 动贡 献 的 大 小进行 利 益 分 配的
结果 , 学 术 精英 是 系统 内最 大 利 益 的占有者 , 信任 则是 利益 分 配的 根据 和 纽带。 利益、 精 英 和信 任是 学 术 系统 是 知识 生 产、 交 流和 服 务等相 关学 术 活动 与学 术组织 形式 ( 如学 科、 专业 、 研究领 域等 ) 相互关 联 、 共 同构成 的结构 化 的整体 系统Ⅲ 。以往 , 学 术系统分 层结构生 成的 重要因素 。 利 益的分 配生 成学 术等 级 。 利 益的分 配 通过学
学术 等级 系统 的生 成 与运行 , 可见 : 利益 是 个 体 学术 活 动背 后 的共 同驱 动 因素 ; 学术 精 英 是学术 活 动 的主导 力量 ; 信 任 是 学
以往 的 研 究表 明, 金字 塔 式 的学 术系统 , 只有
少数精英学者和大学站于塔尖。 伯顿 ・ 克拉克曾指 出,“ 学 术系统 是一 个不 断分 层、 分化 的系统"I 。 托
学者对学术系统的研究一般是基于宏观的结构功能
主 义的视 角, 讨论其 结 构优化 、 机构建 设 , 分析其分 化 运行 和生 态等 , 鲜 有从 微观 的个 体学 术行 动出发
来 探讨学 术 系统 等级 结 构的 生成 与运 行。 鉴于此 ,
本文从利益、 精英和信任分别在学术系统的地位和
它们之 间相 互作用 和制 约 的关 系, 以及 各 自如 何发
作程序、 同行评议和性别种族及其他都有关系 。
布鲁 尔 等人认 为 ,“ 科 学知 识 与 其说 反映 客 观性 的 真理, 不如 说它是 政 治 和 财力 资源运 作 , 以及特 殊
挥作用来探讨如 何促进大学 学术系统 的健康 运行。
中的位 置以及 对资 源的 占有 。 学 术 精英 主导 学 术系统 。 学 术精 英 获得 权威 的
点: 高校在某个时期吸引较多的资源而成为和对手
进 一步 竞争 时 的领 先者 , 进 而 积累 了一种磁 性 力量
而 吸引杰 出人才到 校来 从事Leabharlann 意 义重大 的研 究 。 能 够
作者简介: 游玉佩( 1 9 8 0 一 l 。 女, 河南南阳人。 中南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博士生 , 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 社会管理学研究。
< < < 3 4
0@囝@ I 利益、 精英和信任: 大学学术系 统运行的 框架分析
的 语言风 格系统 作用 的结果¨ 。 以 上观 点体现 了知
同事怪 癖不 一定使 我们 信任 他们个人所有 方面的真
识 所属 的利 益问题 。 学 术 认可实 质上 是 学术 利 益 的
诚性 , 但诚 实在 欺 诈会被 迅 速 揭穿的 地 方是 唯 一正 道” [ 1 2 ] o 高 度专业 化 的无 形 学院 迫 使学 者做 到 诚 实
自觉 , 否则其 难 以在本专业立 足 。 最后 , 学术 成果 的 公开 化需 要仰 赖学 者 自身的科 学 气质 。 随着 高深 知 识的 分化 和深 化 , 社会 和学 术组 织本 身都难 以 控制
划分。“ 认可” 是学术系统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 涉 及一 系列个 体的 “ 收 益”问题 , 它影 响 了个体 在 系统
学术 系统 健 康运 行的 保障 。
选 择 过程 ; 宏观 意义 上的 马太效 应—— 学 术系统 的 内部 分层结 构 , 源于导 致科 学资 源和 天才集 中化 的 社会 选择 过 程 M J 。 我 国学 者 阎光 才 认为 学 术 认可、
学 术荣誉 是 学术 等 级生 成 的原 因 。 学 术 系统 内资
术认可来实现。 对于学术认可的标 准, 普遍主义者 认为, 学者获得学术认可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合乎构 成 真 理 的技 术性 和学 术性 要 求 以及 新 知 识 的 重要 性【 7 I ; 特 殊 主义者 认为 , 学 术系统存在 “ 不成 文的规
则”, 与“ 学者 的学 术出身 和身份 、 期 刊与专 著 的运
利益、 精英和信任 : 大学学术 系统运行 的框 架分析
口 游玉佩 李桂平
一
、
利益、 精英和信任 : 大学学术系统 的 微 观 分析
摘 要 :学术系统是知识生产、 交流和服务等相关学术活动与
学术组织形式( 如学科、 专业、 研究领域等) 相互关联、 共同构 成的结构化的整体系统。从微观的个体学术行动出发来探讨
文章编号: 1 6 7 2 _ 0 7 1 7 【 2 0 1 5 ) 0 5 一 O 0 3 4 — 5 0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5 — 2 1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课题 “ 美国研究型
大学青 年教 师发 展研 究“ ( B D A1 3 0 0 2 2 1 。
关键词 :利益; 精荚; 信任; 学术系统; 学术行动 中圈分类号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A
源和 荣 誉根 据 学 术 贡献 集 中化 生 成 学术 精 英 和 其 他学 者 的区分 , 学 术精 英 及其生 产机 构是 学 术系统
内利 益最 大化 的实现 者 , 资 源和 荣誉 的集 中事 实上 是 对其知 识贡献 能力 的最大信 任 。 默 顿持 相应 的观
尼・ 比彻 认为 学 术系统存 在 “ 喙 食等 级 ¨ 。 默 顿 也 同意 , 学 术系统 出现 的 少数 精英 主导 的 分层格局 主
要 源 于对 科 学发现 的 贡 献 以及 “ 马太效 应 ” 的 社 会
术活动问和学术组织相互作用的联结机制。利益、 精英和信任 三者 及 其 之间 的 相互 作用 构 筑 了大 学 学术 系统 运行 的 独 特 分 析框架。 其中, 利益的动态平衡是学术系统持续运行的前提; 精英知识权威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关键; 有约束的信任机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