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课件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必修1_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3(教科版)

必修1_8.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课件3(教科版)

自测1 (2018·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如图1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
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t ,到达C点时速度为
2vt ,则AB∶BC等于
A.1∶1
B.1∶2
√C.1∶3
D.1∶4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x知, 图1 xAB=v2Ba2,xAC=v2Ca2,
位移Δx所用时间为2t,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时间为t.则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大小为
Δx A. t2
Δx B.2t2
√Δx
C.3t2
2Δx D. 3t2
变式2 (2018·江西省六校第五次联考)如图3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
匀加速下滑,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18 m,BC=30 m,小球经过AB
B.A点与O点间的距离为20 m
图2
C.汽车从O点到A点需要的时间为5 s
√D.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
拓展点 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技巧
——逆向思维法的应用
刹车类问题:指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立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的问题, 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 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比是
A.1∶3
B.2∶4
√C.3∶7
D.1∶4
1234567
6.(2018·陕西省宝鸡市质检二)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3 s进入一个
水平面,再经6 s停下,斜面与水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
和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A.1∶1
√B.1∶2

2016-2017学年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共36张PPT)

2016-2017学年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2.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共36张PPT)



















s1 t12

s2 t22

ts332……伽利略从斜面结果出发,认为在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的距离正比于时间的平方.当斜
面倾角增大到 90°,即斜面与地面垂直时,小球将自由 下落,成为自由落体 s∝t2 的关系仍然成立,这时小球
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伽利略间接地验证
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
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
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爱因斯坦
答案:A
2.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
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
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
研究方法和科学意义
1.伽利略的研究方法 (1)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 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2)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 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假说; (3)由于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 变速运动,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
2.科学意义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 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 实验相结合,这种方法到现在仍然一直是物理学乃 至整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不但标志着物 理学的真正开端,也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 发展,近代科学研究的大门从此打开,并且对我们 科学素质的培养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PPT

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4节自由落体运动PPT
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
验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感谢5.2班同学的精彩演唱。“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爱放在手心跟我来,这就是最
, g = 9.816m/s 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
三,诗歌赏析:
重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力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二、要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x3 24.49
3.从内容到结构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这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对记叙性的文章,要重点搞清人物、事件,前因与后果,记叙与议
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加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北京:
速 (九)《登高》
大小:
方向:竖直向下

【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___1∶__( _2_-_1_)∶__( _3_-__2_)∶__…_∶_(__n_-__n_-_1)
知识点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v gt 。
x 1 gt2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变形:甲乙两车在平直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
的时间内甲车的速度由2v增大为3v,乙车的速度由v增大为 4v,求该过程中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之比。
二、x aT 2的应用
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
2.5 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 第3 s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 C. 第8秒内的位移是4.5m
1)、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地到地面? 2)、重物着地时速度多大?
五、运动学图像问题 12、(多选)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a的图线 是直线,b的图线是曲线,两图线在t=5s时刻相切,已知b质点的加速 度大小恒为0.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0.5 ~ 5s 内,b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了一次改变 B.t=5s时刻,a质点的速度大小为0.6m/s C.t=0时刻,b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1m/s D. x0 2.8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
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_v_=__v_0+__at____.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_x_=__v_0t_+_12_a_t2__.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_v_2_-_v_20_=_2_a_x__.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考点一
题组突破
解法二 (相对运动法)选航空母舰为参照系,则起飞过程,相对 初速度为 0,相对末速度为 v-v2min,相对加速度仍为 a,相对 位移为 L,根据 2aL=(v-v2min)2 和 2as=v2,仍可得 v2min= 2as - 2aL. [答案] (1) 2as-L (2) 2as- 2aL
目录 CONTENTS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规律
1 抓基础·双基夯实 2 研考向·考点探究 3 随堂练·知能提升 4 课后练·知能提升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 12∶22∶32∶…∶n2 .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第 N 个 T 内位移的比为 xⅠ∶xⅡ∶xⅢ∶…∶xN= 1∶3∶5∶…∶(2N-1)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n= 1∶( 2-1)∶( 3- 2)∶…∶( n- n-1) .
考点一 题组突破
[反思总结] 知三求二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要把握以下四点: 1.要熟练掌握下列四个公式:v=v0+at,x=v0t+12at2,2ax=v2 -v02,x=v0+2 vt.这四个公式中,前两个是基本公式,后两个是前 两个的推论.也就是说在这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解题时 只要适当地选择其中两个即可. 2.要分清运动过程是加速运动过程还是减速运动过程.

2.4 自由落体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2.4 自由落体运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 保持不变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 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 个恒量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 B C D 线运动。
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多次实验表明: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 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
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
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单位:m/s2)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东京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纬度
0° zxxk
23°06′ 30°33′ 31°12′ 35°43′ 39°56′ 40°40′ 55°45′
2.4 自由落体运动
一、比较下落快慢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轻 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时,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 下落得慢。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
亚里士多德
(Aristotole) (公元前384-前322)
探究:
取两张质量不同的纸,取质量小 揉成纸团,再让它们同时下落。 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条件: (1)从静止开始下落(即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作用(当空气阻力同重力相比很小,可 忽略不计,物体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三、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纸 带
1、猜想:
4、2实、验原步理骤::重物托着纸带下落时,
夹 子
1如 认、果 为把纸仅打带在点受重计到力时的作器阻用竖力下时较的固小运定,动在近 ,铁似 根架台上,接上电源重物
解:由公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以纸带上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2.用v-t图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槽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四、数据处理1.纸带的选取与测量(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

(2)为了便于测量,一般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0点)。

(3)每5个点(相隔0.1 s)取1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相邻两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4)采集数据的方法:不要直接去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d1、d2、d3…然后再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x1=d1;x2=d2-d1;x3=d3-d2;x4=d4-d3…2.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3.画出小车的v -t 图像(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像大致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新]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应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分别为v=v0+gt、
1
x=v0t+ gt2。
2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随堂检测
实例引导
例2有一条竖直悬挂起来的长为4.2 m的细杆AB,在杆的正下方离
B端0.8 m的地方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圆环C,若让杆自由下落(g取10
m/s2)。求:
(1)从杆下落开始,上端A及下端B到达圆环所经历的时间。
究方法,领会伽利略的科学思想。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轻重有
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2.伽利略的逻辑推理和结论:假定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一
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
石头拖着而变慢,整个物体的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把两块石头捆
小,D错。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随堂检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情景探究
日常工作中,有时需要人们反应灵敏,对于战士、驾驶员、运动员
等更是如此。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测量从发现情况到采
取行动所用的时间。
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下图所
示),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
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
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当作自
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2)杆通过圆环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t=tA-tB=0.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3)利用速度公式v=gt求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