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乌鲁木齐市近45年极端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近 45年极端天气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近45年来乌鲁木齐市出现的极端天气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化特征,找出变化规律,为今后更好的实施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极端天气;变化特征;45年1.雾《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中规定: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故将当日出现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雾则记为一个雾日。
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于秋末冬初及严冬(11~2月)。
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雾)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如在雾天进行项目的室外建设,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毒物质,影响氧的供给,这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鼻炎、肺炎、气管炎、结膜炎以及其他病症,同时雾出现时能见度低,对视线将造成一定影响,对项目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
图1 1976~2020年参证站雾日数的各月分布从参证站各月雾日分布图(图1)上看出,雾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其中12月雾日数最多为9.6d,占全年总数的30%;1月雾日数次多为6.8d,占全年总数的21%。
4月、5月和10月雾日出现的概率较低,出现日数不足1.0d;6~9月没有出现大雾天气。
图2 1976~2020年参证站雾日数年变化曲线1976~2020年年大雾日平均为32d,从年际分布图(图2)来看,雾日年际变化较明显,逐年呈明显增多的变化趋势。
其中,雾日数最少年份出现在1996年,仅有12d,次少年份为2001年为14d。
建站以来,有19年的年雾日数在平均值以上,其中2016年达到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大值,达到了74d;次多年份在1987年,为70d。
年雾日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呈明显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2.6d,相关系数通过了置信水平0.01的显著性检验。
乌鲁木齐市近10年气温及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近10年气温及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作者:葛欢欢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23期摘要:该文利用乌鲁木齐市2004—2013年共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乌鲁木齐市气温、降水的年和月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气候平均值的变化。
结果表明:10年间乌鲁木齐市气温变化不大,上升幅度达0.7℃;年降水总量逐年缓慢增加,10年增加量不足5mm。
关键词:平均气温;降水;气候变化趋势;乌鲁木齐市中图分类号 P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3-0148-03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Urumqi City in Recent Ten YearsGe Huanhua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Scienc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China)Abstract:Taking advantage of urumqi from 2004 to 2013,a total of ten years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change tendency,the climatic mean value and month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urumqi region were analyzed.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atistics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clima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nearly a decade,the Urumqi temperature change is not big,up to 0.7 ℃.Total annual precipitation has a tendency to increase,but the growth rate is not big,about less than 5 mm.Key words:The average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Climate change trend;Urumqi City翟盘茂[1]等分析了新疆1951—1999年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地区间降水量的增加并不是同步的进行,而是有的地区降水增加很多,有的地区则无明显增加。
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为了分析乌鲁木齐低层大气逆温变化特征,通过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2000-2004年的探空观测资料,从逐日探空原始记录中提取得到贴地逆温、脱地逆温的底部、顶部高度、温度,分析它们的变化情况.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都存在逆温层.冬季是逆温特征最为显著的季节,强度最强,平均为1.06℃/100m.冬季逆温发生频率最高,平均为89%,贴地逆温厚度最厚,平均为860m,脱地逆温底高平均为534m,顶高平均为1187m.由于蒙古反气旋的冷空气在准噶尔盆地堆积,使得乌鲁木齐冬季近地面大气稳定.。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位于新疆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由于地处干旱地区,降水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关注的重点和难题。
在乌鲁木齐,降水的不同相态级别对地区的气候和水文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析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对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乌鲁木齐地处干旱地区,整个地区的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多年的降水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主要受到天山山脉的影响,山地、山谷等地形地貌对降水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
在冬季,乌鲁木齐地区主要受到降雪的影响。
由于天山山脉的阻挡,冬季降雪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山谷地带。
降雪量大,对于该地区的冬季降水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而在春季和夏季,乌鲁木齐地区主要受到降雨的影响。
春季和夏季降雨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带,降水强度较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补给很有益处。
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也非常明显。
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大。
而春季和夏季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降水量也较为充沛。
而在秋季,乌鲁木齐地区降水较为稀少。
从空间上看,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上,降水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般来说,山区和山谷地带的降水量较大,而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带的降水量较少。
而不同地域的降水分布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根据乌鲁木齐地区多年的降水观测资料显示,乌鲁木齐地区的降水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特别是冬季降雪量和秋季降雨量,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需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乌鲁木齐地区需要加强对降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气候特征分析

567689:;<= >;6?@A(8><@<B C D68>E967<F G A HH@6I<=6<F J8=7;8= G<E=>8A=A= K9E(L AM N O J P Q E=,M K 4A=,I RS J P T A=B%K9E(L A G6>6<9<@<B A:8@4E968E2 K9E(L A/$"""!2?;A=8’!"#$%&’$U V;6:@A(8>6H8>8<F(A HH@6W<=6<F J8=7;8=(<E>8A=<F K9E(L A8968=8@C W6H8=H :@A(8><@<B C F68>E9678967E((8X 9A W6H,()*+,%-#U:@A(8><@<B C F68>E967Y(A HH@6W<=6<F J8=7;8=(<E=>8A=A=A= K9E(L A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是指天山北坡中山带在乌鲁木齐境内的地段,在乌鲁木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一地区不仅是乌鲁木齐的水源———乌鲁木齐河水的汇聚地,也是乌鲁木齐的主要畜牧业基地,同时还是乌鲁木齐的主要旅游区。
随着乌鲁木齐将建成国际商贸中心和著名旅游城市,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的重要作用将更加显著。
因此,研究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开发气候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位于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的乌鲁木齐牧业气象试验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与市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的气候特点。
乌鲁木齐牧业气象试验站海拔!$#"(,位于南山中山带的后峡,其地理位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我们选取*00" Z *000年*" 年的气象资料,从热量、水份、光照$ 个主要气候因子描述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的气候特征(见表*)。
新疆乌鲁木齐市气候要素演变特征统计分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气候要素演变特征统计分析摘要:本研究是对新疆乌鲁木齐市1961~2013年部分气象要素(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数据的收集基础上,并对繁杂气象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 突变检验等工具方法,展开了关于乌鲁木齐气候中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的统计分析,旨在于气象部门在涉农问题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降水量;日照;相对湿度;小波分析;突变检验1乌鲁木齐市降水量变化特征1.1年降水量变化1961~2013年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P)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气候倾向率达4.33mm/a。
乌鲁木齐市降水量有明显的偏丰期和偏枯期,其中,在1961~1977年是相对偏枯期,该时段的年降水量的均值仅为88.7 mm。
1985~2013年是相对偏丰期,该时段年降水均值达到423.9mm。
1977~1982年为过度阶段,年降水量稳步增加。
其中,年最大降雨量发生在1998年,为423.91 mm;年最小降雨量发生在1975年,为88.23 mm。
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在偏枯期波动较小,在偏丰期波动较大。
1.2年降水量突变为了探究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的突变特征,基于Mann-Kendall 法计算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正序列的UFk和反序列的UBk。
取显著水平α=0.05情况下的临界值是±1.96,得出,UFk和UBk交叉点位于水平线以内,且交叉于1980年,随后在1981年达到0.05显著水平。
由此判断,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表现出“增加”突变特征的时间截点是1980年。
1.3降水量周期特征为探究年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周期变换特征,采用 Morlet小波变换进行分析研究,表征出年降水量随时间偏丰和偏枯交替变化特征。
乌鲁木齐市近53年降水量表现出明显的多时间周期特征。
从大周期时间尺度分析,即15a周期特征,表现在1961~1975年以及1996~2014年这两个时期内,降水周期特征是属于相对偏丰期。
乌鲁木齐市54a来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54a来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李民【期刊名称】《自然科学》【年(卷),期】2016(004)002【摘要】根据乌鲁木齐市1961~2015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54a来冬季气象因子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54a年来乌鲁木齐市冬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速率分别为0.64℃/10a、0.49℃/10a和0.86℃/10a,其中以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幅最大。
②1990s以前冬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逐年代上升的趋势,1990s为54a来冬季最暖的时段。
③54a年来乌鲁木齐市冬季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增幅为6.75 mm/10a;2000s为54a 来冬季降水量最多的时段。
④54a年来乌鲁木齐市冬季日照时数与气温相反,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31.7 h/10a。
1990s以前冬季日照时数呈现逐年代下降的趋势,1990s为54a来冬季日照时数最少的时段,之后呈现逐年代上升的趋势。
【总页数】8页(P221-228)【作者】李民【作者单位】[1]新疆气象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黄山近54a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 [J], 任之杰;肖国杰;田晓飞2.肇庆市近54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陈国贞;李文辉;翁佳烽3.黎平县54a来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J], 易志学;王长金;吴廷兴4.遂平县近54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王淑琴;张新波;夏明;吴书军;陈英慧;温淑敏5.遂平县近54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J], 王淑琴;张新波;夏明;吴书军;陈英慧;温淑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鲁木齐市天气

乌鲁木齐市天气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东端,是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乌鲁木齐市的天气变化多端,既有酷寒的冬季,也有炎热的夏季。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鲁木齐市的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和气候变化。
春季天气乌鲁木齐市的春季通常从三月开始,天气逐渐回暖。
在早春,乌鲁木齐市经常会遭遇寒潮的袭击,气温骤降,甚至可能出现降雪。
然而,随着日照时间的增加,气温很快回升,春季的白天温度通常在10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之间。
夜晚的温度较低,常在0摄氏度以下。
春季的乌鲁木齐市风力较强,沙尘暴有时也会出现,给人们带来不便。
夏季天气乌鲁木齐市的夏季从六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八月。
夏季是乌鲁木齐市最炎热的时候。
白天的气温通常在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夜晚的温度也较高,在20摄氏度以上。
夏季的乌鲁木齐市阳光强烈,阳光照耀下的地面会非常热,人们需要注意防晒和保护皮肤。
夏季在乌鲁木齐市也经常会有短暂的雷阵雨,但整体降水量较少。
秋季天气从九月开始,乌鲁木齐市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变凉。
秋季的白天温度在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夜晚温度会明显降低,在5摄氏度以下。
秋季的乌鲁木齐市多风,但相比春季,沙尘暴的频率要低一些。
乌鲁木齐市的景色在秋季也非常美丽,大片的金黄色树叶覆盖大地,给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冬季天气乌鲁木齐市的冬季从十一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的二月。
冬季是乌鲁木齐市最寒冷的时候,气温常常在零下10摄氏度至零下20摄氏度之间,尤其是晚上更是寒冷。
冬季的乌鲁木齐市风力较强,寒风刺骨,人们需要注意保暖。
由于乌鲁木齐市冬季降水很少,多为干燥的天气,所以空气中的湿度非常低,给人带来口干舌燥的感觉。
综合天气特点乌鲁木齐市由于地理位置靠近高原,其特有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环境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点。
整体而言,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干旱气候。
而四季温差较大,昼夜温差也较大,人们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衣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4期2018年8月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研究论文段均泽,毛炜峄,张同文,等.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12(4):1-6.doi:10.12057/j.issn,1002-0799.2018.04.001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段均泽A毛炜峄⑶,张文刘精2(1.新疆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2.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3.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摘要: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11月和12月,而乌鲁木齐的过程频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阿拉木图的冬半年寒潮过程初日和终日均比乌鲁木齐偏早9 d。
(2)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阿拉木图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主要出现在1980年之前;阿拉木图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存在21 a显著周期,乌鲁木齐存在39 a周期。
(3)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低于阿拉木图,但是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强于乌鲁木齐;56 a来,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的年累计值的变化率分别为-8.1 "710 a和-5.9 "710 a,相比而言,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强度的减弱趋势更加。
关键词:寒潮过程;气候特征;对比;阿拉木图;乌鲁木齐中图分类号:P425.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99(2018)04-0001-06寒潮通常会造成剧烈降温,有时还伴有大风、暴 雪等一系列灾害天气,是中高纬地区的主要气象灾 害,给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公众生活等 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3]。
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内的 寒潮活动特征发生了变化。
赵玉广等[4%分析了我国 河北省寒潮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发现寒潮减少 有明 6[5]影响我国上海的寒潮过程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降水 呈多趋等[6]研究 表明,1961—2012 北的地区寒潮 的减少速,气 变 是寒潮减 的 要气 。
收稿日期:2018-02-27;修回日期;2018-04-17基金项目:中亚大气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亚北部典型城市寒潮活动 变化特征比研究(CAAS201807)”;“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 (2017E01032)”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段均泽(198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气候预测、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
E-mail:djz8310@163;<om通讯作者:毛讳峰(1969-),研究员。
E-mail:m ao6991@vip.sina.<om 峄[7]、玉[8]给了寒潮降温过程的变化特征,[9]不寒潮了 寒潮降温过程 变化差,[10]了 寒潮 的 、多及 气 业 中的 。
中地区是气变化剧烈的区域一[11],中 国的气象空分布不均,大多 站的 不程的现象,寒潮气变化的研究,及到中国的不多中 区域的一部分[12,13],我国 的中国家的寒潮活动与新疆有何异同?阿拉木图(Almaty, 43.19°N, 76.55。
E)是哈萨克斯坦国首都,:(Urumqi,43.46°N, 87.36°E)是中国 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这两个城均位天山山脉北麓,人口多,经济发展 ,时受寒潮影响 严 阿的寒潮过程气变化特征进行比分析,可提高中区域的寒潮监、预测水平奠定一1研究论文沙漠与绿洲气象Desert and Oasis Meteorology第12卷第4期2018年8月峰型(图1)10月至翌年2月期间潮高发11月和12月寒潮频数最 分占年平均潮过程总数的16.3%和14.9% ;6月最占潮过程总数的1.2%,7、8月无潮发生。
乌鲁木齐年平均的潮 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双峰型(图1)春季4月和秋季11月有2个高发阶段,11月和4月的潮过程频数分 别占16.9%)和16.5%。
;9月最少,占4.6%。
,夏季(6—8 月)无寒潮发生城的潮过程频数月分布特征拉木图5月的过程频数低于乌鲁木齐,4月 城的潮过程频数接近 它月拉木图的潮过程频数明于乌鲁木齐拉木图的寒潮过程秋、冬季高发时段,而乌鲁木齐春季和 秋季多发,冬季相对较少。
1.2-----阿拉木图乌鲁木齐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图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2.3寒潮过程日期1951—2006年 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主要出现在9月至羿年6月,2城季节的潮 初日、终日发 拉木图的潮初日平均 10月20日,最早9月6日(1985年),最晚 2月4日(1967年)乌鲁木齐的寒潮初日平均出现在10月29日,最早9月3日(1986年),最晚 1月25日(1973年)拉木图的寒潮终日平均 4月3日,最晚6月28日(1980年),最早11月16日(1959年)乌鲁木齐的潮终日平均出现在4月12日,最晚 5月30日(1958年),最早12月9日(1964年)拉木图冬半年的潮初日、终日均比乌鲁木齐早9 d 。
3两城市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对比3.1年际线性趋由图2可见,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 齐的年潮频数均呈线性减,率分0.46次/10 a 和0.35次/10 a ,阿拉木图市的减少趋势通过了信0.01的水平。
1951—2006年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潮频数序列之间的关系数0.315,通过了信0.05的定基础,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的气象灾害 防御技术支撑能力。
1资料与分析方法1.1资料选用阿拉木图(1951—2006年)和乌鲁木齐 (1951—2016年)的逐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资料,阿 拉木图逐日气温资料来源于世界气象组织国家间的 数据交换共享(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 )网 站,乌鲁木齐日气温资料来自新疆气候中心。
由于 CRU 网站上2007年拉木图市的日气温资料不, 中1951—2006年平均气候均来 分析。
乌鲁木齐年过程频数周期分析使用 1951—2016年潮过程数据库。
1.2潮定国家 潮(GB/T 21987-2017)》中定,潮 日最低气温24 h 温!8!或48h 温!10!,72 h 温 !12 !,且日最低气温"4 !的气过程,其中48、72 h的气温据定,分理出了阿拉木图(1951—2006年)与乌鲁木齐(1951— 2016年)的潮过程数据月的潮过程频数过程的和日期 月的, 月 潮过程的和日期月, 潮最 的日期月。
1.3 分析潮过程频数 用线分析,用t 定[14];周期分析用morlet 小换, 数的来分析周期,用来 分 换资料和的 [15]〇2两城市寒潮过程频数及出现日期气候特征对比2.1潮过程年频数1951—2006年拉木图和乌鲁木齐分别出现343次和237次寒潮过程,年平均潮过程频数分别 为6.13次和4.23 , 拉木图比乌鲁木齐1.90 。
拉木图的潮过程频数最年1955年,共 了13 ,最年分 1967年和1987年,均 2乌鲁木齐的潮过程频数最年为1952年,共了10 ,最年分 1972年和2016年,均潮 拉木图潮袭。
2.2潮过程月频数分布拉木图多年平均的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2段均泽等:中亚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寒潮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显著性水平检验。
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两城市同在 天山北麓,在冬半年大多会受相同大气环流系统影 响,冷空气活动规律有相似之处,多数年份中,两市 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寒潮频数距平曲线(红色圆点:寒潮过程频数异常偏多年,蓝色圆点:寒潮过程频数异常偏少年)3.2寒潮异常偏多(少)年变化196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逐年寒潮 过程频数序列的标准差分别为2.22和2.02。
将年寒潮 过程频数距平大()于1个标准差为异常偏多(少)年标准,统阿拉木图市和乌鲁木齐市年寒潮过程异常年图2 ,1951—2006年,阿拉木图有*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和6异常偏少年,乌鲁木 齐有7个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和12个异常偏少年。
在 阿拉木图寒潮过程频数异常偏多的8 a中,有6 &在19*0年 在年寒潮过程频数异常偏少的6 a 中,有,年 在1980年。
乌鲁木齐寒潮过程频数异常偏多的7年中,有6 a出现在1980年 12异常偏少年从1951年到2006年各年代分布较为均匀,1980年 5 a。
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频数异常偏多年份大部分 在1980年 。
3.3年寒潮过程频数年代变化从1951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年代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 1。
从20 50年代以来的6 中,阿拉木图在20 50年代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多,平均年7.7 ,5,在20 80年代少,平均年4.9 乌鲁木齐在20 50年代多,平均年 5.7 ,6 ,21 ,平均 年 有2.8到,阿拉木图乌鲁木齐两市的寒潮过程频数 年代 少,21少 为显。
表1196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各年代际的年平均寒潮频数(<*a!l)年1951—1961—1971—1981—1991—2001—196019701980199020002006阿拉木图7.76.36.3 4 9 6 3 4 7乌鲁木齐5.74.1 3 6 4 4 4 2 2 83.4年寒过程潮频数 变化图3和图4分别为阿拉木图(1951—2006年)和乌 鲁木齐(1951—2016年)的年寒潮频数距平序列的小 系数部和,阿拉木图的年寒潮频数变化21 7 a的 为 著,中21 a的年代 1983年和 1991—2003年,7 a的 较 :;2001年阿拉木图 相少寒潮乌鲁木齐的年寒潮频数变化39、8a的 为著,中39 a的年代1987年 ,8a的 较为 。
4两城市寒潮过程强度及其变化特征对比寒潮过程 数、过程 气过程 分别为寒潮过程的标,分阿拉木图乌鲁木齐两城市的寒潮过程4.1寒潮过程 数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数分别在1〜7 d和1〜8 d之,均为 2、3 d 和4 d的寒潮过程最多。
阿拉木图 2、3 d和4 .的寒潮过程分别 443、325和137 ,分别寒潮过程频数的43.5%、31.9%和13.4/,数为2〜4 d的过程频数 寒潮过程数的分为88.8%。
乌鲁木齐 2、3 d和4 d的寒潮过程分别82、105和46 ,寒潮过程数的分率分别为31.4%〜40.2%)和17.6%),持续日数为2〜4 d 的 过 程 频 数 寒 潮 过 程 数 的 分 为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