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合集下载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 变迁
一、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
现代科学将地质时代划为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人类产生以来的250万年被称为新生代第四 纪。因为在这二三百万年间地球上出现了 人类祖先,故有人称第四纪为“灵生代”。
1.第四纪初期中国气候形成三大区:受夏季海 洋影响的湿润季风区、向干燥方向发展的干燥 区、向高寒方向发展的青藏高原区
从春秋到秦汉时期,有一个长达800年左右 的温暖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
1.汉代气候温暖是造就汉代文明的重要因素。气候 变化引起了植物带的变化移动,也是农耕区的扩 大与缩小,也影响了农牧民族势力消长和经济文 化的变化。
2.从东汉开始,中国进入了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一个长达600年的相对寒冷期。
7.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1225 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 万户千门日往来。”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8.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此间, 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 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 行。 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交替变迁,其 时间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
5.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 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资治通鉴》载晋成帝 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 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6.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 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 度全部冻死。

高一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热带范围扩大
……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冰川分布范围缩小 全球雪线高度提高 加快物种的灭绝速度 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趋于集中和频繁
活动P52
三、气候变化的对策
1、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2、近百年来气候变暖趋势加快的原因
3、我们应如何面对气候的变化
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
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
危害:
原因:
1、海平面上升
海水膨胀
冰川融化
淹没沿海低地
2、影响农业生产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提高总产量,尤其高纬度国家
加剧干旱,尤其是低纬度国家
3、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循环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 如果气温按目前趋势继续上升,北极地区的冰盖在2040年夏季将几乎全部融化。
原因是?
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
01.
冰川融化 海水膨胀
02.
海平面上升
03.
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
பைடு நூலகம்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途径 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分; 人为的释放热量。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全球变暖使得低纬度国家农作物减产的原因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冰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1.试分析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的区别。 (1)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什么? 提示:地质历史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上万年至几十亿年前,冷暖和干湿不断变化。 (2)近现代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什么? 提示:近现代时期是指近一二百年以来的时间,全球气温在升高。 (3)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太阳活动等;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等。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

以下是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气候波动根据地质学的研究,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呈现出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特点。

冰期是指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导致全球进入冰川期,而间冰期则是指地球气温相对稳定,冰川消融,海洋扩张,地球表面恢复温暖。

这种气候波动对中国及全球的气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时期的干旱与湿润周期历史气象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在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中,经历了多个干旱和湿润的周期。

这些周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湿润周期,降雨充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在干旱周期,干旱少雨,容易导致农业生产减产和自然灾害频发。

历史气候变迁的原因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太阳活动、地球自转速率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气候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变迁的预测基于现有的科学数据和研究,科学家们对中国未来气候的变迁进行了一定的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气候变化可能将继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例如,在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气温将升高,中国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将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之,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侯变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工作,探索其中的规律和机制。

同时,政府和公众也需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生代的环境特点

中生代的环境特点

中生代的环境特点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持续了1.8亿年,从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的环境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包括气候、地质构造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生代的环境特点,并对标题中心扩展下的描述进行阐述。

中生代的环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中生代的气候变化比较剧烈,经历了多次的暖期和寒冷期。

早期的侏罗纪时期,地球气候较为温暖潮湿,全球气温较高,热带和温带气候区域分布广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逐渐变冷,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时期,地球进入了一个相对寒冷的时期,全球气温下降,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变得更加寒冷。

2. 地质构造:中生代是地球板块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大陆板块开始发生了剧烈的活动,包括裂谷活动、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

例如,在侏罗纪时期,大西洋开始分裂形成,南美洲和非洲大陆开始分离,形成了今天的大西洋洋底。

此外,还有许多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如西伯利亚的特拉普喷发,释放了大量的火山气体和岩浆,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海平面变化:在中生代,地球的海平面经历了多次的变化。

由于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动,海水进入或撤离了大陆,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

例如,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全球海平面处于相对高位,大量的海水涌入了大陆,形成了一些浅海和海湾。

而在白垩纪晚期,海平面下降,陆地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大规模的陆地。

4. 生物多样性:中生代是生物进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古生物类群,包括恐龙、古鸟类、古哺乳动物等。

恐龙是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在白垩纪时期达到了极盛期。

此外,中生代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植物类群,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中生代的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海平面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对地球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高中地理教学教案篇1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1.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授课内容: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⑴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时期[1]气候变化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是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气候的波动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进展具有重大影响。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北扩。

寒冷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注:[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阶段。

⑴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图示(c):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全球陆地降水量普遍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具体体现如下: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提高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④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⑤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4全球气候变化

1.2.4全球气候变化

这一切都起源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2、我们应如何面对气候的变化
大量排放CO2等 温室气体
人为原因
森林的大量破坏
自然原因不可抗拒,而我们人类可以做些什么呢?
多实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 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植树种草 防止森林火灾 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二个概念的区别:地质历史时期,近代时期
地 质 历 史 时 期
近代时期
现在
一两百年
不 同 时 间 尺 度 的 气 候 变 化
1)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 气候变化
2)近代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 时期的气候变化
加速回 升时期 气候增暖时期 逐渐变冷时期
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状况
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的企鹅数目从 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气候变化
1、气候: 2、概念: 3、表现: 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 或统计状态
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原因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 分布格局,降水极端事件增加
农业 生产 变化 水资源 不稳定 与供需 矛盾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径流减少
蒸发增强

古生代的气候变化

古生代的气候变化

古生代的气候变化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古生代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时期。

这个时期持续了大约三亿年,从距今大约四亿五千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两亿五千万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古生代的气候变化以及其对地球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一、早古生代的气候变化早古生代是古生代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地球历史上最为早期的阶段之一。

在早古生代的最早时期,地球的气候被认为是相对温暖而湿润的。

据研究显示,早古生代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现在。

这导致地球的温室效应加剧,使得气候变得相对温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古生代的气候逐渐转凉。

这一转变与陆地植被的发展和水体的蒸发有关。

陆地植被的扩张减少了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直接辐射,使得地面的温度下降。

同时,大规模的水体蒸发导致了云层的形成,进一步阻碍了阳光的到达地面,使得气候变得相对寒冷。

二、中古生代的气候变化中古生代是古生代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中古生代早期,地球的气候呈现出稳定而温暖的趋势。

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古生代早期的气候特点是全球变暖,大陆环境湿润,气候相对稳定。

然而,中古生代的气候在其后期发生了重大转变。

随着大陆的碎裂和漂移,全球发生了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气候出现了剧烈波动。

比如,晚奥陶纪和早志留纪时期,地球进入了一个相对寒冷的阶段,被称为奥陶-志留期冷事件。

这一寒冷期期间,冰川形成并扩展,全球气候明显变冷,气候波动频繁。

三、晚古生代的气候变化晚古生代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地球历史上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晚古生代早期的气候相对温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晚古生代中最著名的气候变化事件就是泥盆纪冰期的发生。

在泥盆纪冰期期间,地球表面覆盖了大规模的冰川,全球气候达到了一个寒冷的极点。

这一冰期对生物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极端的寒冷环境,导致了大量生物的灭绝。

全球气候的变化

全球气候的变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一、不同时期地球气候的变化状况
时期 近现代 (近一两 百年来) 图示 变化特点 气温呈上升 趋势;降水 量变化显著 (温带、热带 增加,亚热 带减少) 影响 冰盖、冰 川面积减 少,全球 海平面上 升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分析近代气候变化 的背景和依据,而近代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历史 时期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呈
(5)另外,全球变暖还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如 下图所示:
3.对策
[例1]
(2011·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
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
了 A.地壳活动加剧 C.黄赤交角增大 ( B.日地距离缩短 D.全球气候变暖 ( ) )
波动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地球正处于地质
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二是近一两百年 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大量排放温室气 体和毁坏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从而使气温 呈上升趋势。
2.影响 (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工业的影响:
(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一、不同时期地球气候的变化状况
时期 地质时期 (距今1万 年以前) 图示 变化特点 冷暖干湿交替, 变化周期长短 不一,新生代 以湿润期为主 影响
海陆变迁
历史时期 (近1万年 以来)
公元前5000年 到公元前1500 年为温暖期; 15世纪以来为 寒冷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荒漠化程度
……
其他预测……
……
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中国将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 的大规模减排,并在2020年将非化石 能源占国家一次能源消耗(即发电能 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15%。
改变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 减少植 使用清洁能源 利用效率 被破坏
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 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图2.28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波动变化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 上升 趋势。
图2.29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导致全 球气温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图2.30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第一个因全球变暖 而将要消失的国家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具体预测
预测的理由
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 全球变暖造成气温升高;热量和水分
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是植物生存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全球的洪水、火灾的次数在一些 全球变暖改变水循环,改变降水的空
地区增加
间分布,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
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
……
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
……
热带范围及热带物种的种植范围 ……
高纬度地区作物生长期延长, 产量增加
加剧干旱,使低纬度地区农作物减产
中国22省份遭受洪 涝灾害 受灾人口 2060万
淄博遭受大雨袭击
济南迎来58年同期 最大降雨
2010年中国西南旱灾
干涸的河床
倘若海平面持续上 升,会对我国东南 沿海造成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1.沿海低地将会被淹没,还会引起海水倒灌, 地下水水质下降,土壤盐渍化加重,港口及其他设施和工 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到影响。2.粮食减产 3.旱涝灾害频 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植 树 造 林
增 加 温 室

体 固吸 碳收
应对气 候变化 的措施
培育新品种


气 调整农业结构



建防护堤坝
政策手段 直经公 接济众 控手参 制段与
技术手段 节生固 能物碳 技能技 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