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

合集下载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技巧和思想观点等角度,整理和归纳《红楼梦》的知识点。

一、故事情节1.故事背景: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联姻和家族的兴衰。

2.人物命运: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境遇的变迁。

3.家族矛盾:贾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贾母、贾政、贾芸等人的权力争斗。

4.梦幻情节:宝玉多次梦见金陵十二钗,从而预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5.春秋大梦:宝玉在荣府和贾府两个世界间出现做梦现象,揭示了他对现实和梦幻的思考和矛盾。

二、人物形象1.贾宝玉:男主角,贾府的嫡长子,与林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2.林黛玉:女主角,贾宝玉的表妹,有超凡的才情和敏感的心灵。

3.薛宝钗:贾府的另一位表妹,聪明善良,与贾宝玉结下姐弟之情。

4.贾母:贾府的家族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权威的地位。

5.贾政:贾府的家族长辈,权力之争的主角之一,对贾宝玉刻意包办未来。

6.王熙凤:贾府的嫂子,乖巧聪明,但也机智狡黠。

7.薛姨妈:薛宝钗的母亲,贤良淑德,尽心尽力地为女儿找到好归宿。

8.史湘云:贾府的侄女,温婉聪慧,是宝玉多年来的知己和红颜知己。

三、文学技巧1.对白技巧:表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点和互动关系。

2.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3.易容技巧:曹雪芹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透露,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

四、思想观点1.反映社会风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偏颇。

2.批判权贵之风:通过贾家人的堕落和纨绔子弟的表现,暗示了权贵集团的腐败。

4.对爱情的探讨: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性,分析了人性的真实、善良、复杂和矛盾。

高中阅读《红楼梦》易考点梳理

高中阅读《红楼梦》易考点梳理

高中阅读《红楼梦》易考点梳理“整本书阅读”是高考备考其中重要一环,高中阶段需要整本书阅读的名著有《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这两本。

其中《红楼梦》因其体系庞杂、人物众多、情节伏线千里,让不少考生倍感头疼。

但其实从应试角度,《红楼梦》这本书还是有不少易考的情节。

一、林黛玉进贾府与宝黛初会(含宝玉第一次摔玉)【第3回】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贾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

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便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补充:宝玉两次摔玉第一次:第3回,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林妹妹很漂亮,十分有好感,但当他得知黛玉无玉时,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低都不择,我不要了。

此举吓得众人争去拾玉,多方哄他才作罢。

表现宝玉平等的思想。

第二次,第29回,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醮。

张道士来为宝玉提亲,黛玉中暑,宝玉前去探望,只因黛玉提起“好姻缘”之事,宝玉一听,便觉“逆了己意”,心里暗语对黛玉的一片真心,但“口中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

表现宝玉对纯洁爱情的追求。

✩补充:“木石前盟”西方灵河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生命,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他携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而神瑛侍者是宝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他们在初次见面时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问答题1.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答:神瑛侍者曾灌溉过一棵绛珠仙草,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这两个人都下界历练,因此两个人感到熟悉。

2.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名著《红楼梦》导读及考点梳理

名著《红楼梦》导读及考点梳理

名著《红楼梦》导读及考点梳理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对《红楼梦》进行简要导读,并梳理其中的考点。

导读: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间百态。

小说深入探讨了人性、爱情、家庭、权力等多个主题,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精彩的人物形象。

考点梳理:
1. 作者与作品: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本书是他一生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2.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命运是小说的重
要组成部分。

3. 主题与意义:《红楼梦》通过描绘家族的兴衰和人间百态,
探讨了人性、爱情、家庭、权力等主题。

它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4. 文学价值:《红楼梦》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不仅在描
写技巧和创作手法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也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5. 影响力:《红楼梦》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也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喜爱。

总结: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思考的伟大作品。

它不
仅是一部文学经典,也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题的思考与反思。


过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的启迪。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红楼梦》考点总结:
1. 作者及作品背景:考生需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和历史
意义。

2. 小说的写作手法:考生需了解《红楼梦》采用的描绘手法和叙述结构,如架构体、
双层叙事、回忆体和对话体等。

3. 小说的主要人物和角色关系:考生需要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4. 情节梳理:考生需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事件,如贾宝玉入贾府、宝玉与黛玉的相
知相爱、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等。

5. 主题和意义:考生需要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如富贵与清贫、虚幻与现实、
爱情与婚姻等。

6.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考生需了解《红楼梦》所表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如对
人物形象的描写、风景的描绘、诗词歌赋的运用等。

7. 名句赏析:考生需熟悉《红楼梦》中的经典名句,并能解读其含义和艺术价值。

8. 哲理和人生智慧:考生需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尊重人性、珍惜
生命、执着追求等。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艺术性的名著,考生要通过对该作品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准备好相应的考点,提高语文素养和解读能力。

《红楼梦》重点考点整理(成稿)

《红楼梦》重点考点整理(成稿)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石头记》: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记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一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依托神话故事表明创作缘由。

(一说封建秩序的纲纪已坏,二说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为《金陵十二钗》,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1)“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也有人认为这个顽石就是贾宝玉)。

(2)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3)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

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

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四大名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们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内容。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中考四大名著考点大全。

一、《红楼梦》1.作者及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历程。

2.主要人物介绍:贾宝玉——贾府少爷,性情敏感多疑;林黛玉——贾府外戚林家之女,才情出众但性格孤僻;薛宝钗——薛家千金,美貌与才华兼备但心机深沉。

3.重要情节梳理:《红楼梦》共有120回,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

此外,还有一些经典的对话和诗词,如“荣府对联”、“葬花吟”等。

二、《西游记》1.作者及创作背景:《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该书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2.主要人物介绍:唐僧——唐朝高僧,奉旨前往西天取经;孙悟空——石猴精变,法力无边;猪八戒——天蓬元帅转世,贪吃好色;沙僧——卷帘大将转世,忠诚老实。

3.重要情节梳理:《西游记》共有100回,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救母等。

此外,还有一些经典的场景和对白,如“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三、《水浒传》1.作者及创作背景:《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

该书以豪放洒脱的笔调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2.主要人物介绍:宋江——忠良之后,被冤枉入狱后逃至梁山泊;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得罪高俅而被流放;武松——景阳冈打虎英雄,后因嫂子潘金莲而被害。

2020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

2020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

2020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名著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分享到名著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 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高中必读名著阅读复习:《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

高中必读名著阅读复习:《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

高中必读名著阅读复习:《红楼梦》重点情节梳理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

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3、王熙凤初次出场(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4、宝黛相会(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

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

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5、探微恙互看金玉(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四大名著阅读重点梳理:《红楼梦》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内容梗概神话缘起《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演说荣国府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

据冷子兴演说,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

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

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娶了妻(李纨),生了子(贾兰),一病就死了;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贾宝玉。

人人都以为贾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贾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欢他,对他管教甚严,因为都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

十二钗聚首金陵十二钗36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

黛玉小贾宝玉一岁。

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贾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

贾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贾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一天,贾宝玉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

警幻命仙女演奏新制《红楼梦》套曲十四支,其收尾一支名《飞鸟各投林》,词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然而贾宝玉仍不解,警幻更将妹妹可卿许配与他,二人难分难解,入迷津而惊醒。

大观园纪事元春被选为贵妃,荣国府愈加贵盛,为之建造大观园,迎接省亲,家人团圆,极天伦之乐。

贾宝玉长到十二三岁,在外结交秦钟、蒋玉函,在内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丫鬟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等之间,亲昵且敬爱她们,极尽小心谨慎,深恐违逆她们的心意,所爱的女儿多,自己身心劳倦,而忧患也与日俱增。

一次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原籍(苏州)去,贾宝玉便唬傻了,闹得满宅惊慌,直到紫鹃说明缘由才好了。

在探春倡议下,大观园女儿共结海棠诗社,贾宝玉同姐妹们开办海棠诗会、菊花诗会。

薛宝琴、邢岫烟进贾府,众人雪中争联即景诗,大观园盛极一时。

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刘姥姥游园、栊翠庵品茶、元宵夜宴、探春理家、怡红院夜宴等情事皆极尽风雅。

荣国府虽煊赫,然而人口众多,事务繁杂,主仆上下,贪图享乐的多,操持家业的少,其生活标准和排场又不能节俭,所以外面的架子虽勉强支撑,而内部已在加速朽坏了。

家族末世颓运将至,变故增多。

贾宝玉在繁华富贵中,也屡屡遭遇无常,先有秦可卿病逝、秦钟夭逝,自身又中了赵姨娘、马道婆的法术,差点死去;接着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惨遭抄检,而所爱的丫鬟晴雯又被逐出,随即病殁;林黛玉重开桃花社,也是无疾而终。

悲凉气氛弥漫公府,然而呼吸而领会到的,唯有贾宝玉和十二钗而已。

晴雯夭逝那天,贾宝玉出去给她上祭,却扑了个空,回身进大观园找黛玉,偏又不在房中,再到蘅芜院中,也是人去楼空,仍往潇湘馆,偏黛玉尚未回。

正不知何往,却被贾政叫去听讲巾帼英雄林四娘的故事,奉命做了一首《姽婳词》。

大悲剧结局《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

至后四十回,贾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

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贾宝玉完婚。

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

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

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贾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

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

元春先薨,贾赦因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

贾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癞头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

梦醒后发奋读书。

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宝钗已有身孕,而贾宝玉应试后走失。

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毗陵驿。

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贾宝玉。

贾政忙问,贾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

贾政再问,贾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

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

后人见了这本小说,亦题诗一绝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人物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起名“国贼禄蠹”。

他不喜欢“正经书”,却偏爱《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杂书”。

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悲剧。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

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为金玉良缘。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

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

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

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

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

她精明能干,个性刚烈,有“玫瑰花”之诨名。

抄检大观园时,她当众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

改革虽成功,但无济大事。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是贾母的侄孙女。

自幼父母双亡,在家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

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

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带发修行。

父母亡故后,她随师父进京。

师父圆寂后,王夫人赏识她的佛学修为,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原著前80回未交代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