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镜面化学镀工艺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电镀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给金属制品赋予美观的外观,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电镀作业指导,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电镀作业。
二、作业环境准备1.作业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流通,以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2.作业场所应保持整洁,杂物应及时清理,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鞋等。
三、设备准备1.确保电镀槽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检查电镀槽的液位、温度和PH值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电镀设备的电源和电线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接地良好,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3.检查电镀设备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如是否安装了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
四、化学药品使用1.在使用化学药品前,操作人员应详细了解其性质和用途,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使用化学药品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3.使用化学药品时应注意药品的储存和处理,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不良反应。
五、操作步骤1.将待电镀的金属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如去油、除锈等,以确保电镀层的附着力。
2.将金属制品放入电镀槽中,确保其与阳极(电镀材料)的接触良好。
3.根据电镀工艺要求,调整电镀槽的温度、电流密度等参数,以获得所需的电镀层厚度和质量。
4.根据电镀工艺要求,控制电镀时间,以确保金属制品表面均匀镀上一层致密的电镀层。
5.电镀完成后,将金属制品取出,进行清洗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电镀液和水分。
6.对电镀层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如有不良现象,应及时进行修复或者重新电镀。
六、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电镀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在进行电镀作业时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和疲劳操作,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如发现电镀设备浮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作业,并及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电镀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外观美观度和机械性能。
本指导书旨在为电镀作业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电镀作业的质量和安全。
二、作业准备1. 设备准备:a. 电镀槽:根据作业要求选择适当的电镀槽,并确保其清洁、完好无损。
b. 电源设备:检查电源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c. 温度控制装置:根据电镀液的要求,调节温度控制装置至合适的温度范围。
d. 配件:准备好所需的电极、导线、夹具等配件,并确保其干净、无损。
e. 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2. 电镀液准备:a. 根据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镀液,并按照厂家提供的配方准确配制。
b. 检查电镀液的pH值、浓度和温度,确保其符合要求。
c. 检查电镀液的搅拌设备和过滤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三、作业操作1. 准备工件:a. 清洗工件:将待电镀的工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b. 防护处理:根据需要,在工件表面进行防护处理,如钝化、酸洗等。
2. 工件固定:a. 使用夹具或导线将工件固定在电极上,确保工件与电极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b. 确保工件表面与电极之间不会发生接触,避免出现电镀不均匀的问题。
3. 电镀操作:a. 将固定好的工件放入电镀槽中,确保工件完全浸入电镀液中。
b. 根据作业要求,调节电镀槽中的电流密度、电压和时间等参数。
c. 控制电镀液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保持其在合适的范围内。
4. 检查工件:a. 定期检查工件的电镀层厚度、均匀性和质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b. 如发现电镀层存在问题,及时调整电镀参数或进行修复处理。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个人防护:a. 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电镀液和有害物质。
b.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电镀液的蒸汽和气味中,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 设备安全:a. 定期检查电源设备和温度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安全可靠。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外观和性能。
为了确保电镀作业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电镀作业。
二、作业环境要求1. 作业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2. 作业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爆措施,禁止吸烟等火源。
3. 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4. 作业场所应配备紧急处理设备,如洗眼器、紧急淋浴等。
三、作业前准备1. 检查电镀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2. 检查电镀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确保符合要求。
3. 检查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净度,确保无油污、氧化物等杂质。
4. 准备好所需的电镀液、电极、电源等材料和设备。
四、作业步骤1. 清洗工件:将工件放入清洗槽中,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2. 酸洗处理:将清洗后的工件放入酸洗槽中,使用适当的酸洗液进行酸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
3. 电镀处理:将酸洗后的工件放入电镀槽中,通过控制电流和时间,使金属离子在工件表面沉积形成金属镀层。
4. 清洗工件:将电镀后的工件放入清洗槽中,去除残留的电镀液和杂质。
5. 除脱工件:将清洗后的工件放入除脱槽中,使用适当的除脱剂进行除脱处理,去除电镀涂层上的氢气和杂质。
6. 清洗工件:将除脱后的工件放入清洗槽中,去除残留的除脱剂和杂质。
7. 干燥工件:将清洗后的工件放入干燥室中,通过热风或者其它干燥方式,使工件彻底干燥。
五、质量控制1. 定期检测电镀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确保符合要求。
2. 定期检测电镀涂层的厚度和附着力,确保达到规定的标准。
3. 定期检查电镀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4. 定期培训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确保作业质量和安全。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严禁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电镀作业。
2. 严禁将电镀液和酸洗液等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电镀作业的详细指导,包括电镀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以确保电镀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电镀工艺流程1. 预处理a. 将待电镀的工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b. 进行酸洗处理,以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物。
c. 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工件表面的活性。
d. 进行钝化处理,以增加工件的耐腐蚀性能。
2. 电镀a. 准备电镀槽,根据工件的材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镀液。
b. 将清洗后的工件放入电镀槽中,确保工件完全浸没在电镀液中。
c. 设置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根据工件的尺寸和要求进行调整。
d. 进行电镀过程,保持电镀液的温度和搅拌状态稳定。
e. 完成电镀后,将工件从电镀槽中取出,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
3. 后处理a. 对电镀后的工件进行检查,确保镀层的质量和外观符合要求。
b. 进行必要的修整和修复,如有不良镀层或缺陷,需重新进行电镀处理。
c. 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喷漆等,以增加工件的美观度和保护性能。
三、设备操作要点1. 电镀槽的操作a. 定期检查电镀槽的电流密度和温度,确保其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b. 定期清洗电镀槽,去除残留的沉淀物和杂质,以保证电镀液的纯净度。
c. 定期检查电镀槽的密封性能,防止电镀液泄漏或外界杂质进入。
2. 电镀液的管理a. 定期检测电镀液的成分和浓度,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和补充。
b. 定期更换电镀液,以保证其良好的电镀效果和稳定性。
c. 定期清洗电镀槽内的阳极和阴极,以去除附着在上面的镀层和杂质。
3. 个人防护措施a. 在进行电镀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b. 避免直接接触电镀液和镀层,以防止皮肤过敏或化学灼伤。
c. 作业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电镀液的蒸气对身体的危害。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严禁在电镀作业区域吸烟或使用明火,以防止电镀液的燃烧和爆炸。
2. 禁止将电镀液倒入下水道或其他环境中,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硬度和美观度。
为了确保电镀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指导书,详细介绍电镀作业的流程、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呼吸器等。
b. 检查电镀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正常运行。
c. 准备所需的电镀液、阳极和阴极等材料。
2. 表面处理a. 清洗金属工件,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b. 酸洗处理,去除氧化层和金属表面的污染物。
c. 洗净工件,确保表面干净无尘。
3. 电镀操作a. 将清洗后的工件放置在电镀槽中,确保与阳极接触良好。
b. 设置适当的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根据工件的尺寸和要求进行调整。
c. 注意控制电镀液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保持稳定的工艺参数。
d. 定期检查电镀液的成分和浓度,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调整。
4. 后处理a. 将电镀完成的工件从电镀槽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电镀液。
b. 检查工件的表面质量,如有不良现象,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新电镀。
c. 进行必要的抛光、清洗和干燥等处理,使工件达到要求的光洁度和外观。
三、作业要求1. 安全要求a.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并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b. 严禁在电镀作业过程中吸烟、饮食或使用手机等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
c. 定期检查电镀设备和电源线路,确保其安全可靠。
2. 质量要求a.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电镀操作,确保工件的表面光洁、均匀和无缺陷。
b. 检测电镀层的厚度和附着力,确保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
c. 进行必要的质量记录和检验,以便追溯和改进作业质量。
3. 环境要求a. 控制电镀液的废液排放,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b. 定期清洁作业场所,防止电镀液和废液的溢漏和扩散。
四、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电镀液和废液,以免引起皮肤和呼吸道等健康问题。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
为了保证电镀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份详细的电镀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二、作业环境要求1.作业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2.作业场所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确保作业安全。
3.作业人员应穿戴防护设备,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三、作业流程1.准备工作:a.检查电镀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能正常使用。
b.检查电镀液的配制和浓度,确保符合要求。
c.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和待处理的工件。
2.表面处理:a.清洗工件:将工件浸泡在适量的清洗剂中,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b.酸洗工件:将清洗后的工件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
c.中和处理:将酸洗后的工件浸泡在中和剂中,中和残留的酸性溶液。
3.电镀操作:a.设置电镀设备:根据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调整电镀槽的参数,包括温度、电流密度等。
b.浸泡工件: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工件放入电镀槽中,确保完全浸泡。
c.电镀时间控制:根据工件的要求和电镀液的配方,控制电镀时间,确保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d.电镀液维护:定期检查电镀液的浓度和PH值,及时补充和调整。
4.后处理:a.冲洗工件:将电镀后的工件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电镀液。
b.干燥工件:将冲洗后的工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或采用烘干设备。
c.检验工件:对电镀后的工件进行外观和性能检验,确保符合要求。
四、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熟悉电镀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设备。
2.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避免接触电镀液和有毒气体。
3.电镀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安全可靠。
4.应急救援设备和消防器材应随时准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质量控制1.电镀液的配制和浓度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确保电镀层的质量。
2.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的控制应准确无误,以保证电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化学镀实验指导书1

实验化学镀镍磷合金一、实验目的:1、掌握化学镀Ni-P合金的基本原理。
2、掌握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过程、步骤。
3、了解化学镀、电镀、刷镀的区别。
二、化学镀原理概述1、化学镀是利用合适的还原剂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选择地在经催化的表面上还原析出金属镀层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
常见的有:化学镀镍、镀铜、金、银等等。
其化学反应如下:催化M2++2e(还原剂提供)——→M0表面其中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依靠得到所需的电子而还原成相应的金属。
如化学镀镍溶液中采用次亚磷酸盐作还原剂,它的氧化还原过程如下:(H2PO2)-+2e——→(H2PO3)- +2H+ +2e (氧化)Ni2++2e——→Ni0两式相加,总的氧化还原反应为:Ni2++(H2PO2)-+H2O——→Ni0+(H2PO3)- +2H+三、化学镀工艺及步骤1、酸性化学镀镍磷合金镀液的成分及作用:⑴主盐硫酸镍NiSO4是化学镀Ni-P合金溶液中的主盐,它主要提供Ni2+,研究表明,随NiSO4浓度增加,镀层沉积速度增加,但NiSO4浓度不能太大超过30g/L时,镀层沉积速度不但不增加,甚至反而下降。
⑵还原剂次亚磷酸钠镀液中次亚磷酸钠浓度增加,镀层沉积速度提高,但沉积速度并不是无限度增加,当次亚磷酸钠浓度大于40g/L时,引起镀液分解。
溶解好的次亚磷酸钠溶液一般在化学镀前加入到镀液中。
⑶络合剂在酸性化学镀液中为了防止产生白色亚磷酸镍沉淀,常常加入络合剂,它可增加镀液的稳定性,控制沉积速度和改善镀层外观。
常用络合剂有:氨基乙酸、乳酸、丁二酸、苹果酸、硼酸、柠檬酸等等。
络合剂与镍离子结合成络离子,使镍离子不易与亚磷酸根离子生成亚磷酸镍沉淀。
络合剂还可提高镀液的工作PH值。
如不加络合剂要使镀液能有足够的亚磷酸镍的沉积点, 必须使其PH值降到3以下,可是在这种PH值下操作,不可能沉积出镀层.⑷、稳定剂提高酸性化学镀镍液的稳定性,可以加入极微量的抑制剂,如硫代硫酸钠、醋酸铅,由于抑制剂均属催化毒剂,使用时要极为小心。
电镀作业指导书

电镀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电镀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金属或合金,以增加金属的耐腐蚀性、美观性和机械性能。
为了确保电镀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作业准备1.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3. 检查电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准备所需的电镀液、电极和辅助设备。
三、作业步骤1. 准备工件:将待镀件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
2. 预处理:根据工件的材质和要求,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酸洗、碱洗等。
3. 电极选择: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电极,并确保其与工件有良好的接触。
4. 电镀液配置:按照电镀液的配方,准确称取所需的化学品,并按照比例混合。
5. 调节工艺参数:根据工件的要求和电镀液的特性,调节电流密度、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
6. 作业操作:将工件悬挂在电极上,确保工件与电极之间的距离适当。
启动电源,开始电镀作业。
7. 监控作业过程:定期检查电镀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8. 完成作业:根据电镀液的工艺要求,控制电镀时间,确保工件达到所需的镀层厚度。
9. 清洗工件:将电镀后的工件从电极上取下,用清水彻底冲洗,去除电镀液残留。
10. 检验质量:对电镀后的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量等。
四、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电镀液的配制和调节应准确无误,避免因工艺参数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3. 作业过程中要注意电镀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的监控和调整,确保作业质量稳定。
4.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洗和维护电镀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作业现场要保持整洁,避免杂物进入电镀液中,影响作业质量。
6. 作业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具备一定的电镀作业经验。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电镀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根据工艺要求,调整电镀液的配方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镜面化学镀工艺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由工艺流程,除油、除锈、活化、化学镀Ni-P合金,镀液的配制方法,镀液的使用分析和调整,镀液的维护,镀液主要成份分析方法和废次品处理等十部份组成。
㈠工艺流程
机械除锈
除油
水清洗
化学除锈
水清洗、冲洗
活化
水冲洗
化学镀Ni-P
零件溶液
出槽分析
干燥调整
时效处理过滤
产品检验待用
㈡除油
根据镀件表面的油污状态,可以分别采用汽油、有机溶剂、金属洗涤剂进行。
使用汽油除油后晾干,待汽油全部挥发后再进行其它除油。
各种除油剂除油后,再用化学除油剂Yu ke2001於液温60~80℃下再除15~20分钟,而后用水冲洗,浸入清水池待除锈。
除油必须对待镀工件整体进行。
㈢除锈
除锈采用化学除锈方法,化学除锈兼有对工件表面进行活化的功能。
将工件浸没在化学除锈液中,时间从需化学镀的表面上的锈全部除净为止。
除锈完毕后的工件用水反复冲、洗,直至洗出的水的PH值呈中性时止,冲洗的目的是去除除锈时产生的杂质。
将冲洗完毕后的工件浸没在清水中,清水池中的水要流动。
㈣活化
活化采用Yuke2002活化液。
将工件浸没在Yuke2002活化液中,一般钢铁件1~15分钟,高碳钢及高碳合金钢、
不锈钢、淬火工件2~20分钟。
水冲洗。
用Yuke2003活化液进行二次活化,温度在50~95℃,时间1~10分钟,完毕后直接进入化学镀槽进行施镀。
㈤化学镀Ni-P合金
⒈二次活化后,应将工件迅速浸入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
⒉工件外围距离槽底、槽壁、液面的距离不小于20~30Cm。
⒊多件工件同时施镀时,工件与工件之间的间隔不小于10Cm
⒋温度控制在85~92℃之间。
⒌施镀过程中每10~20分钟定期搅拌镀液,或对镀液采用循环法。
⒍随时观察施镀表面气泡的逸出状态,一旦发现气泡在施镀表面停留积聚时,要提动工件消除施镀表面积聚的气泡。
⒎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化学镀作业,必须每隔一小时分析镀液中的镍合量并进行补加和调整PH值。
⒏面积与容积比应控制在1.5~2.5d㎡/ L。
㈥镀液的配制方法
化学镀Ni-P合金镀液的配方
硫酸镍(CP或电镀级)18~35g/L
主络合剂15~45g/L
辅助络合剂15~40g/L
缓冲剂10~30g/L
稳定剂适量
次磷酸钠(CP或电镀级)10~40g/L
PH值4.5~8
温度85~95℃
配制方法;
在配制容器中加入40~50%的蒸馏水分别溶解计量好的缓冲剂、随后加入主络合剂,再加入辅助络合剂、全部溶解后加入硫酸镍、加入稳定剂、调整PH值。
在另一容器中加入20~30%的蒸馏水,加热至50~70℃,加入次磷酸钠,待全部溶解后慢慢加入另一配制好的溶液中(硫酸镍),并不断搅拌均匀后,用蒸馏水补加至所需容积、搅匀、进行过滤待用。
hyt
职务:论坛版主
级别:少尉
积分:3585
经验:4693
文章:541
注册:04-07-05 11:53
发表: 2004-07-15 13:06:12第2楼
㈦镀液的使用、分析和调整
⒈镀液应严格遵守工艺规范中的温度、PH值、面容比等规范。
⒉每镀一次(槽)都必须对镀液进行分析、调整、并作好记录(包括取用镀液量,施镀面积、时间、镀层厚度,镀前镍含
量和PH值,镀后镀液容积、镍含量和PH值,调整后镍含量和PH值以及施镀过程中的情况)。
⒊调整,按分析结果调整镍、磷含量,使其达到或接近配方标准,其它成份亦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⒋硫酸镍和次磷酸钠应以蒸馏水溶解后以溶液的形式加入。
在镀槽中进行调整时,液温控制在50~80℃左右进行,镍和磷
应缓缓以细流状在不断搅拌下加入,并随时注意观察加入后镀液的变化情况。
⒌补加完毕后调PH值,再补加蒸馏水至原容积。
⒍调整后的镀液过滤备用,需要时可按正常工艺规范施镀。
㈧镀液的维护
⒈及时调整镀液的成份,使各主要成份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
使用过程中当镍、磷含量降低至最低值时,必须及时
补加,补加时应将试剂全部溶解,禁止将固体试剂直接加入镀槽。
⒉及时调整PH值,随着化学镀过程的进行,镀液的PH值会逐渐降低,当PH值低于规定值时,应用1:1的氨水调PH值,
PH值用PHB-8型笔式仪测量。
⒊及时过滤。
每镀完一槽后必须进行过滤,除去镀液中的反应杂质,保持镀液清洁。
⒋及时清除槽壁上的镀积物,以消除有可能导致镀液自分解的因素。
⒌使用和保管中防止粉尘等杂质混入镀液。
㈨镀液主要成份分析方法
硫酸镍分析方法:
①吸取溶液5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
②加入蒸馏水30ml
③加入氨水5ml
④加入指示剂少许
分析液呈黄棕色用EDTA滴定,至分析液呈紫红色为终,记取读数。
计算公式:
Ni=(M×V×280.9)÷5
=(0.05×V×280.9)÷5
M=当量数V=滴定体积数V=滴定后-滴定前
次磷酸钠分析方法:
①吸取镀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混匀
②吸取上述稀释液10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
③加入硫酸高铁铵溶液40ml
④加入蒸馏水50ml
⑤加入盐酸分析液10ml
⑥将上述分析液摇匀,放在电炉上煮沸10分钟、流水冷却
⑦再加入盐酸分析液10ml
⑧再加入三滴指示剂
分析液呈红黄色,用硫酸铈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橙色为无色或淡兰色为终点,记取读数。
计算公式:
P=(N×V×53)÷1
=(0.02×V×53)÷1
N=当量数V=滴定体积数V=滴定后-滴定前
说明:一般只分析硫酸镍的含量,不分析次磷酸盐的含量,根据镍的补加量相应补加次磷酸盐
㈩废次品处理
在化学镀过程中发现的和镀后质量检查中发现的废次品,如系镀层质量问题所致,首先查明产生废次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废次品进行除油处理,再用退镀液(外购)退净镀层后,重新进行化学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