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化学镀镍配方分析技术及生产工艺
化学镀镍艺配方

Sample
Substructure Sample 1 Sample 2 Sample 3
他们的工作是研究从柠檬酸镀液中电沉积镍一钨合金, 镀液在高温下进行。阴极是一个钢筒,钢筒内部按装上阳极, 仅在钢筒内的表面被镀覆。
4
1 化学镀镍历史(3)
镀层显示出很高的内应力,Brenner和Riddell认为存在柠檬 酸的氧化产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加入了一定量的还 原剂次亚磷酸盐。这时他们发现钢筒的外表除此以外镀上镍, 而且电流效率非常高,达到理论值的120%,这个结果说明 发生了类似电沉积的化学反应---发明化学镀镍。
2.2
羟基乙酸
HOCH2COOH
-
乙二胺
H2NCH2CH2COOH
13.5
丙二酸
HOOOCH2COOH
4.2
焦磷酸
H2O3POPO3H2
5.3
苹果酸
HOOOCH2CH(OH)COOH
3.4
21
4 化学镀镍溶液组成(7)
3) 配位体
丁二酸
水杨酸 酒石酸 苯二甲酸
乳酸 羟基醋酸
甘氨酸
22
4 化学镀镍溶液组成(8)
19
4 化学镀镍溶液组成(5)
3) 配位体
• 化学镀镍溶液经过几个循环(MTO)之后,必须补充镀液 中的配位体,以避免因生成亚磷酸镍而使镀液成糊状。
• 配位体对镀镍磷合金化学镀层耐蚀性影响深刻,同镍离子 生成五元环和六元环鳌合物的配位体所组成的镀液,其镀 层耐盐雾试验性能最佳。一般说来强络合剂比弱络合剂获 得的镀层磷含量高。
4 ) 缓冲剂 由于化学镀镍反应过程中,副产物氢离子的产生,所
以在沉积过程中溶液的pH值会连续下降。缓冲剂能有效 地稳定溶液的pH值。缓冲NaA和H+反应如下:
化学镀镍的配方及实际使用实例

1 铸铁复合化学镀镍前的活化工艺铸铁复合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为:机械抛光→除油除锈→活化处理。
但不同的活化方法,直接影响镀层的结合力和孔隙率。
筛选最佳阴极活化工艺为:70%H2SO4,室温(最佳200OC),DK=8A/dm 2,10s。
本活化液可保证镀层结合力最大、孔隙率均为零。
2、如何改善不锈钢化学镀镍层的结合力不锈钢件(传动轴、啮合件、动配合件等)化学镀镍,可改善镀层的均匀性和自润滑性,比电镀铬好。
但不锈钢化学镀镍常因前处理不好而造成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不理想,成为实际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原工艺流程:机械抛光→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热水洗→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30%HCl→冷水洗→20%HCl(50OC)→冷水洗→闪镀镍→化学镀镍。
原工艺的缺点:单独用HCL除氧化皮效果不好;形状复杂件闪镀镍因覆盖能力不好而影响到化学镀镍的均匀性;因工序较长有可能造成不锈钢新鲜表面重新被氧化成膜;闪镀镍溶液易污染化学镀镍溶液等。
为此,有人改进工艺。
改进工艺流程:抛光、除油工序同原工艺→混酸除膜(25%HCl+8%HNO3+10%HF)→冷水洗→活化(10%HCl+5%NH4F,60OC)→热水洗→化学镀镍。
改进工艺的优点:①采用混酸除去不锈钢表面难溶的FeCrO4氧化膜、Si、SiO2,使基体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强;②工序简化,避免了不锈钢新鲜表面重新被氧化;③增加基体的预热工序,消除镀层与基体因温差而产生的应力。
因此,化学镀镍与基体结合力好,镀速快等。
3 如何进行减压化学镀镍减压化学镀镍,用镀液的动态载荷取代静态载荷,大大扩展了化学镀镍的应用范围,镀层光亮平整、针孔隙低、耐蚀性好。
本法适用小口径长管内壁化学镀镍(φ内≥4cm以上各种细其整平性)。
解决办法:系列压力差(P0—P1)控制在(-5.3×-66.7)×103Pa内,管径细,适当减少压差,降低镀液流速;管径粗,可适当增加压差,提高镀液流速。
化镀镍 成分

化镀镍成分一、镍的作用与优点镍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作用在于其优良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镍还能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因此,镍及镍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化镀镍的定义与分类化镀镍是指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镍化合物,使其具有镍的优良性能。
根据镀层厚度,化镀镍可分为厚膜化镀镍和薄膜化镀镍;根据镍盐种类,可分为氯化镍、硫酸镍、硝酸镍等。
三、化镀镍的成分及配比化镀镍溶液的主要成分包括镍盐、氢氧化钠、氯化物、硫酸盐等。
配比方面,通常镍盐浓度为20-40g/L,氢氧化钠浓度为20-40g/L,氯化物浓度为10-30g/L,硫酸盐浓度为10-30g/L。
此外,还需加入适量的稳定剂、缓冲剂等添加剂。
四、化镀镍的应用领域化镀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化工、机械等领域。
例如,在电子行业中,化镀镍可用于制作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在汽车行业中,化镀镍可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化镀镍可应用于飞行器零部件的防护涂层等。
五、化镀镍的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化镀镍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镀镍、后处理。
预处理包括除油、除锈、活化等,目的是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镀镍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电流、时间等参数,以保证镀层质量。
后处理主要包括清洗、干燥、检验等,确保镀层均匀、无缺陷。
六、化镀镍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化镀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检测、厚度检测、硬度检测、腐蚀试验等。
外观检测主要观察镀层表面是否光滑、均匀;厚度检测采用测厚仪测量镀层厚度;硬度检测采用硬度计测定硬度;腐蚀试验评估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七、化镀镍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化镀镍行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未来,化镀镍行业将继续向绿色、环保、高效方向发展,研究开发新型化镀镍技术,提高镀层性能,拓展应用领域。
同时,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学镀镍-碱性化学镀镍液配方

酸蚀可除去表面灰膜,使其暴露出银白色基体。
③浸锌镍合金
氢氧化钠lg/L
酒石酸钾钠50g/L
氯化镍16g/L
三氯化铁4g/L
硝酸钠2g/L
氧化锌16g/L
工艺条件:温度20—45℃,时间8—14s。
酸蚀去膜后,带水状态转入浸锌镍合金,铸铝表面迅速生成一层发灰的锌镍合金层。
④镀碱性镍
硫酸镍26g/L
次亚磷酸钠26g/L
焦磷酸钠50g/L
氨水24mL/L
工艺条件:pH值9.6—11.0,温度30—35℃,时间3—5min。
碱性镍层(0.5μm)可以避免铝基体件直接进入酸性化学镀镍溶液中,锌镍合金层被迅速溶解,产生结合力不良现象。
⑤化学镀镍
硫酸镍30g/L
次亚磷酸钠30g/L
醋酸l5mL/L
乳酸25mL/L
醋酸钠35g/L
工艺条件:pH值4.0(用氨水调节),温度85~90℃,时间30-40min。
铸铝经化学镀镍可生成厚度达25μm以上的光亮镍层,再经热水烫干、烘干得成品。
由锦州新生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
配方6低温化学镀镍
硫酸镍30g/L
次磷酸钠30g/L
硫酸铵30g/L
络合剂20g/L
乙酸钠10g/L
加速剂(无机添加剂,通过添加加速剂降低了化学镀镍反应活化能,加速化学镀层沉积速度)4g/L
工艺条件:温度40—60℃,pH值8—9。
本剂具有工艺简单、镀层均匀、耐磨耐蚀性好等特点,可应用于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工、机械等领域。
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化学镀镍配方分析技术及生产工艺

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分析,镀镍原理及工艺技术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化学镍的研究背景,分类,原理及工艺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化学镍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化学镍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化学镀镍也叫做无电解镀镍,是在含有特定金属盐和还原剂的溶液中进行自催化反应,析出金属并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表面金属镀层的一种优良的成膜技术。
化学镀镍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镀层厚度均匀,可大面积涂覆,镀层可焊姓良好,若配合适当的前处理工艺,可以在高强铝合金和超细晶铝合金等材料上获得性能良好的镀层,因此在表面工程和精细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二、化学镀工艺化学镀工艺流程为:试样打磨-清洗-封孔-布轮抛光-化学除油-水洗-硝酸除锈-水洗-活化-化学镀-水洗-钝化-水洗-热水封闭-吹干。
图1 化学镀的工艺流程图三、化学镀镍分类化学镀镍的分类方法种类多种多样,采用不同的分类规则就有不同的分类法。
四、化学镀镍原理目前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的自催化沉积反应,已经提出的理论有羟基-镍离子配位理论、氢化物理论、电化学理论和原子氢态理论等,其中以原子氢态理论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同。
该理论认为还原镍的物质实质上就是原子氢。
在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还原Ni2+时,可以以下式子表示其总反应:3NaH2PO2+3H2O+NiSO4→3NaH2PO3+H2SO4+2H2+Ni(1)也可表达为:Ni2++H2PO2-+H2O→H2PO3-+2H++Ni(2)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首先,加热化学沉积镍-磷合金镀液,此时镀液并未马上反应,而是金属首先进行催化,H2PO2-在水溶液中发生脱氧生成了 H2PO3-,同时释放出原子态活性氢。
化学镀镍层的外观及镀层成分的分析方法

化学镀镍层的外观及镀层成分的分析方法化学镀镍层的外观及镀层成分的分析方法镀态下的主要表面的外观可为光亮、半光亮或无光泽。
除另有规定,当用目视检查时,表面应均匀,不应有麻点、裂纹、起泡、分层或结瘤等缺陷。
若用户规定了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化学成分,应逐项分析,并提供其化学成分的数据。
其测定方法如下:(1)试样的制备在遮盖了一面的铝箔上沉积20~50um厚的镀层,除去遮盖层后将其浸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除净铝箔,可获分析用镀层试样。
另一种制备的方法是:在清洁的不锈钢片上沉积20~50um厚镀层,由于镀层与不锈钢表面结合强度较差,可剥取片状镀层试样。
(2)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重量法)原理将试样溶解于硝酸中,加入柠檬酸与存在的铁络合,中和,并用丁二酮肟使镍生成沉淀,然后过滤、干燥、称重。
试剂①(1:1)硝酸溶液;②丁二酮肟1%异丙醇或甲醇溶液;③柠檬酸;④(1:1)按水,密度大约为0.88g/mL的浓按水,用等体操作的蒸馏水稀释。
设备砂芯玻璃坩埚。
烘箱,能够保持温度为110±2℃。
方法步骤称取大约0.1g试样,精确至0.0001g,移至400mL的烧杯中。
将试样溶于20mL硝酸溶液,加热溶液至沸腾使二氧化氮挥发,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150mL,加入1g柠檬酸,再加氨水调整溶液PH值至8~9。
将溶液加热至60~70℃,并且在搅拌下加入30mL丁二酮肟溶液,混合后在60~70℃保温1h干燥,在干燥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g。
结果表示镍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Ni%=20.32(m2-m1)/m式中m——试样质量(g)m1——坩埙的质量(g)m2——坩埚和沉淀的质量(g)。
(3)磷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原理将试样溶于硝酸中,用高锰酸钾氧化磷,并用亚硝酸钠溶解二氧化锰沉淀,再与钼酸铵或钒酸铵反应呈蓝色,在波长大约为420nm对该显色的络合物进行吸光度测量。
试剂①硝酸溶液,40%(V/V),将2份体积硝酸与3份体积的水混合而成;②亚硝酸溶液NaNO220g/L③高锰酸钾溶液KmnO47.6g/L④钼酸盐—钒酸盐溶液在热水中分别溶解20g钼酸铵和1g钒酸铵,将两种溶液混合,加入200mL硝酸(密度大约1.42g/mL)并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合均匀。
化学镀镍配方

化学镀镍配方化学镀镍已成为国际上表面处理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工业技术之一,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总产值达1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以5%~7%的速度递增。
一、性质和用途用次磷酸钠作还原剂获得的镀层实际上是镍磷合金。
依含磷量不同可分为低磷(1%~4%)、中磷(4%~10%)和高磷(10%~12%)。
从不同pH值的镀液中可获得不同含磷量的镀层,在弱酸性液(pH=4~5)中可获得中磷和高磷合金;从弱碱性液(pH=8~10)中可获得低磷和中磷合金。
含磷为8%以上的Ni-P合金是一种非晶态镀层。
因无晶界所以抗腐性能特别优良。
经过热处理(300~400℃)变成非晶态与晶态的混合物时硬度可高达HV=1155;化学复合镀层硬度更高,如Ni-P-SiC,镀态HV=700,350℃热处理后可达到HV=1300。
非晶态合金是开发新材料的方向,现已成为工程学科的一大热门。
近年低磷化学镀镍是研究开发的又一热点,含磷1%~4%的Ni-P合金,镀态的HV=700,热处理后接近硬铬的硬度,是替代硬铬层的理想镀层,又是可在铝上施镀的好镀种。
化学镀层的种类、性质和主要用途,列于表3-1-2。
化学镀镍层与电镀镍层的性能比较,列于表3-1-3。
表3-1-2 化学镀镍种类性质和主要用途表3-1-3 化学镀镍与电镀镍的性能比较化学镀镍的脆性较大,在钢上仅能经受2.2%的塑性变形而不出现裂纹。
在620℃下退火后,塑性变形能力可提高到6%;当热处理温度达840℃时,其塑性还可进一步改善。
化学镀镍层同钢铁、铜及其合金、镍和钴等基体金属有良好的结合力。
在铁上镀覆10~12μm的化学镀镍层,经反复弯曲180°后未出现任何裂纹和脱落现象。
但与高碳钢、不锈钢的结合力比上述金属差;同非金属材料的结合力会更差些,重要的是取决于非金属材料镀前预处理质量。
化学镀镍层的化学稳定性在大多数介质中都比电镀镍高,在大气中曝晒试验、盐雾加速试验中,其耐蚀性显著地优于镍;在海水、氨和染料等介质中相当稳定。
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化学镀镍配方分析技术及生产工艺

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化学镀镍配方分析技术及生产工艺化学镀镍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它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具有良好附着力和耐腐蚀性的镍层,保护金属不受氧化、腐蚀和磨损。
1.主体盐:主要由镍盐成分组成,如硫酸镍、硝酸镍等。
这是提供镍离子的重要成分。
2.缓冲剂:通常使用缓冲剂来控制溶液的pH值,维持镍离子浓度的稳定。
常用的缓冲剂有乙酸钠、磷酸盐等。
3.化学成分调节剂:用于调整溶液中的化学成分,以达到所需的电镀性能。
例如,聚合物添加剂可以调整镀镍层的均匀性和光泽度。
4.氟化物:氟化物会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形成镍氟化物复合物,改善电镀效果。
常用的氟化物如氟化钠、氟硼酸等。
除了上述成分外,化学镀镍还可能添加一些辅助剂,如抑制剂、流平剂、增亮剂等,用于改善电镀的特性和表面效果。
化学镀镍配方分析技术是研究和分析镀镍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离子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电流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分析技术,可以了解镀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离子状态和相互作用,以及相应的电镀性能。
化学镀镍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表面处理:首先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去除油污、氧化层和其他杂质,以确保金属表面干净且能够与镀液充分接触。
2.镀液配置:根据所需的电镀性能和效果,配制合适的镀液。
液体中的各种成分应根据比例精确配制,并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均匀。
3.预镀处理:将金属件浸入预镀液中,进行预镀处理。
预镀液中含有一定的活性金属,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为后续的化学镀层提供良好的附着力。
4.化学镀镍:将预处理过的金属件浸入配制好的化学镀液中,加入适量的电流,并控制恰当的时间和温度。
在电流的作用下,镍离子会在金属表面还原生成均匀致密的镍层。
5.后处理:将电镀完毕的金属件取出,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镀液。
可以进一步进行抛光、去毛刺等处理,使得镀层更光滑、亮丽。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镀镍工艺中的各个步骤和配方成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工艺和配方应根据所镀金属的类型和要求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分析,镀镍原理及工艺技术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化学镍的研究背景,分类,原理及工艺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化学镍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化学镍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化学镀镍也叫做无电解镀镍,是在含有特定金属盐和还原剂的溶液中进行自催化反应,析出金属并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表面金属镀层的一种优良的成膜技术。
化学镀镍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镀层厚度均匀,可大面积涂覆,镀层可焊姓良好,若配合适当的前处理工艺,可以在高强铝合金和超细晶铝合金等材料上获得性能良好的镀层,因此在表面工程和精细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二、化学镀工艺化学镀工艺流程为:试样打磨-清洗-封孔-布轮抛光-化学除油-水洗-硝酸除锈-水洗-活化-化学镀-水洗-钝化-水洗-热水封闭-吹干。
图1 化学镀的工艺流程图三、化学镀镍分类化学镀镍的分类方法种类多种多样,采用不同的分类规则就有不同的分类法。
四、化学镀镍原理目前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的自催化沉积反应,已经提出的理论有羟基-镍离子配位理论、氢化物理论、电化学理论和原子氢态理论等,其中以原子氢态理论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同。
该理论认为还原镍的物质实质上就是原子氢。
在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还原Ni2+时,可以以下式子表示其总反应:3NaH2PO2+3H2O+NiSO4→3NaH2PO3+H2SO4+2H2+Ni(1)也可表达为:Ni2++H2PO2-+H2O→H2PO3-+2H++Ni(2)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步:首先,加热化学沉积镍-磷合金镀液,此时镀液并未马上反应,而是金属首先进行催化,H2PO2-在水溶液中发生脱氧生成了H2PO3-,同时释放出原子态活性氢。
H2PO2-+H2O→H2PO3-+2H吸附+H+(3)然后,原子态活性氧被吸附在催化金属表面上而使其活化,把水溶液中的Ni2+还原生成的金属镍同时在催化金属表面上进行沉积。
Ni2++2H吸附→2H++Ni(4)再后,在催化金属表面上的原子态活性复与H2PO2-反应将其还原为P。
与此同时,因为金属的催化作用使次H2PO2-发生了分解,生成了亚磷酸根,并脱附析出氧气分子。
H2PO2-+H→P+H2O+OH-(5)H2PO2-+H2O→H2PO3-+H2(6)2H→H2↑(7)最后,镍原子和磷原子共沉积,并形成镍-磷合金层。
P+3Ni→Ni3P(8)以上反应全部都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一般为60 <95℃)下提供能量,并在催化活性表面上进行。
反应除了生成金属ni之外,还还生成了p、h2PO3-和H2,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使镀液pH下降,酸性更强。
反应速率与镀液成分、pH和温度以及其他因素都有关系。
从方程(4) (5) (8)可以发现,反应生成的镍与磷结合生成镀层合金。
所以实际上若还原剂使用次亚磷酸盐则反应形成的镀层是镍-磷合金,其含磷量约在3-15%之间。
同时可以看到(2) (5) (6)反应过程相互竞争:Ni2++H2PO2-+H2O→H2PO3-+2H++Ni(2)H2PO2-+H→P+H2O+OH-(5)H2PO2-+H2O→H2PO3-+H2(6)(2)(5)(6)反应过程表明,若在温度不变,镀液pH值升高,则有利于反应式(2)的进行,即会提高镍的还原速度,同时磷的还原速度反而会下降,因而此时得到了磷含量下降的镀层;反之,降低镀液pH值,对反应(5)、(6) 两过程的进行非常有利,此时镍离子被还原的速度会下降,磷被还原的速度会进一步提高,H2的析出量也升高。
4.化学镀镍液的组成镀液的组成包括主盐(镍盐),络合剂、缓冲剂、加速剂、还原剂、稳定剂、湿润剂、光亮剂、去应力剂、pH调整剂等。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分析还原,有利于企业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实现知己知彼;有利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自主创新,获得知识产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改进,配方研发,可以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化工产品的分析、研发已变得刻不容缓!1)主盐(镍盐)主盐即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盐,镍盐是化学镀镍溶液中的主盐,主要有Ni2SO4、NiCl2、醋酸镍、磺酸镍等,其主要作用是提供Ni2+。
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硫酸镍。
由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可知,主盐浓度越小时沉积速率就越慢,生产效率就越低,反之,主盐含量越高时沉积速率越快,生产效率越高,但主盐浓度过大时会导致反应速度过快,就容易使表面沉积的金属镀层比较粗糙,而且镀液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自分解现象,降低镀液稳定性。
2)还原剂还原剂是提供电子以还原主盐离子的试剂。
主要有NaH2PO2、NaBH4、二甲基氨硼烷、肼、二乙基氨硼烷等。
镀液还原剂若使用NaBH4、氨基硼烷等硼化物时可得Ni-B合金;若采用N2H4作还原剂,获得的金属镀层的纯度相对较高。
在酸性镀镍液中采用的还原剂常采用NaH2PO2,此时得到的镀层为Ni-P合金。
NaH2PO2的优点是采购价格便宜、易溶于水、镀液较易控制、镀层性能优良等。
一般情况下,NaH2PO2使用量与主盐量的关系为:溶液中的主盐和还原剂的反应速度受还原剂浓度的影响很大,还原剂浓度越大,其还原能力越强,反应速度就会加快;但是还原剂浓度过高则导致溶液发生自分解反应,工艺控制难度加大,获得的金属沉积镀层的外观也难以达到理想要求。
3)络合剂络合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镀镍工艺中的地位仅次于主盐和还原剂。
如果化学镀镍镀液中未添加络合剂,因为镍的氧氧化物的溶解度比较小,当镀液为酸性溶液时,发生水解非常容易生成浅绿色絮状的含水氧氧化镍沉淀所以常在镀液中添加络合剂。
化学镀镍镀液常用的络合剂有:柠檬酸、苹果酸、丙二酸、丁二酸、琥珀酸、羟基乙酸、氨基乙酸、乳酸、酒石酸、EDTA(乙二胺四乙酸)、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ATMP(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醇酸。
络合剂的主要作用是:络合剂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从而降低了游离态的金属离子的浓度,能够减少金属离子的水解反应而防止镀液因而产生的自然分解,使镀液的稳定性增强。
当然,络合剂浓度也不能太高,因为其浓度过高容易导致游离态的金属离子浓度过低,使反应变慢进而导致金属沉积速率变慢,所以选择合适的络合剂用量也非常关键。
不同络合剂在施镀过程中会对施镀反应有一定影响,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镀层组成及特征。
有时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镀层同时保持合适的反应沉积速率,常常将多种络合剂复合使用以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取得更好的综合效果。
另外,焦磷酸盐、柠檬酸盐和铵盐等可在碱性化学镀镍溶液使用,比如使用柠檬酸钠和氯化铵做络合剂时,以镍盐总量的1. 5倍添加较好。
4)稳定剂稳定剂其作用是升高镀液的稳定性。
其原理是在固体微粒表面有一些催化点,在这些催化点上会有稳定剂的离子进行吸附,从而防止或者减少了镍离子的还原。
化学镀镍镀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施镀过程中镀液容易受到污染,还可能局部过热、pH值变化、存在有催化活性的固体颗粒等异常情况的影响而导致镀液失效。
因为稳定剂同时也是毒化剂,所以加入量不能过大,否则将会因为中毒而使镀液失去活性,镀速降低甚至导致施镀失败,因此只需少量添加即可。
化学镀镍的稳定剂主要有四类:①重金属离子如铅、铋、锌、镉、锡、锑、铊、等;②含氧酸盐,如钼酸盐、碘酸盐;③含硫化合物,如硫脲、异硫脲、四氮唑丙烷磺酸盐、羟基苯并噻唑、黄原酸酯、硫代硫酸盐、硫代邻苯二甲酸酐等;④有机酸衍生物,如甲基四羟邻苯二甲酸酐、六氯内亚甲醛四羟邻苯二甲酸酐等。
稳定剂除了能使镀液稳定外有的还有光亮作用加速作用和提高镀层耐蚀性等作用。
要特别注意,即使稳定剂的使用量是微量的,也会影响镀层的各项性质,若使用不合理容易导致镀层出现缺陷(如疏松、小孔、耐蚀性差等),所以其选择和使用必须慎重。
一般用Pd2+作为酸性化学镀镍溶液的稳定剂时,其使用量只有数毫克/升,而在碱性镀液中它的使用量反而相对较大。
5)缓冲剂缓冲剂是由一些弱酸(或弱碱)和它们对应的盐混合而成,其溶液能够抵抗少量外来的强碱(或强酸)或者适当的稀释而保持pH值几乎不变,那么这些弱酸(或弱碱)和它们对应的盐就叫做缓冲剂。
在酸性化学镀镍液中最有效的缓冲剂是有机一元和二元酸的钾盐和钠盐,因为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酸会形成不溶性的镍盐,最常用的一元酸是醋酸和丙酸或它们的盐类,二元酸(如丙二酸和丁二酸)是更有效的缓冲剂,但丙二酸价格贵不适于工业应用,有些配方既含有一元酸也含有二元酸。
此外硼酸也是有效的缓冲剂。
6)促进剂促进剂是指加入镀液中能显著提高沉积速度的物质,在加入强配位剂的镀液中Ni2+离子受到强的配位,其还原速度受到抑制,在这种镀液中加入第二种配位剂以减弱镍酸离子的配位状态或改变镍配离子的结构,就可达到加快沉积速度的目的。
其中丙酸、丁二酸、氨基乙酸、氟化物、硼酸盐等都是常用的促进剂。
7)表面活性剂在镀液中表面活性剂也被称作湿润剂,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镀件表面的浸润性,有利于使气体逸出,改善镀层的孔隙率,常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般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较适宜的数量为镀液总质量的0.1%-0.15%。
目前化学镀镍工艺中常采用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脂肪酸钠等,它们都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6501净洗剂、TX-9和TX-10等。
8)光亮剂光亮剂的作用是增强化学镍层的光亮度,使镀件具有一定装饰效果。
化学镀镍层刚镀出时通常就是半光亮的,可以添加一些光亮剂来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如萘二磺酸钠、对甲苯磺酰胺、硫脲等。
在酸性化学镀镍液中均能产生光亮沉积层,硒酸、镉离子、碲和铅离子也都是有效的光亮剂,而且这些物质的加入量也有像有机化合物那样严格。
除此之外,化学镀镍镀液有时还可添加适量的应力剂(降低镀层的内应力,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和pH值调整剂(如H2SO4、HCl、NaOH、氨水等),以提高施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