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工艺流程

化学镀镍工艺流程
镀镍工艺流程是在基体上镀上一层光亮的镍层,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硬度。
下面将介绍一种典型的化学镀镍工艺流程。
1.表面处理:首先,需要对基体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表面的
污垢和氧化物。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机械处理(如研磨、抛光)和化学处理(如酸洗、除尘)。
2.镍盐配制:接下来,需要配制镍盐溶液。
一般使用的镍盐有
硫酸镍、镍氯酸和镍硫酸等。
镍盐溶液的浓度和pH值需要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激活处理:在将基体浸入镍盐溶液之前,需要进行激活处理。
激活处理可以改善基体表面的亲水性,以便更好地吸附镍离子。
常用的激活方法包括酸洗和电激活。
4.镀镍:将激活处理过的基体浸入镍盐溶液中进行镀镍。
常用
的镀镍方法有电化学镀镍和化学镀镍。
电化学镀镍是利用电流来使镍离子在基体表面还原成镍金属的方法,而化学镀镍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镍金属沉积在基体表面。
5.镀层调整:在完成镀镍后,需要对镀层进行调整。
常见的调
整方法包括酸洗、热处理和电镀光调整。
6.检测和包装:最后,需要对镀层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
合要求。
常用的检测方式有厚度测量、硬度测量和耐腐蚀性测试等。
检测合格后,将镀好的工件进行包装,以防止在运输和
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
以上就是一种典型的化学镀镍工艺流程。
当然,不同的工艺会有所差异,具体的镀镍工艺流程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化学镀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精细的工艺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镍镀层。
化学镀镍工艺技术简介

HPA
60ml/L
HPB
180ml/L
温度
86.0 g/L
一般铝合金:3-4MTO;钢铁件、铜件5-7MTO
镀层耐腐蚀性、耐药性和耐变色性能好,槽液稳 定性佳;镀速10-12微米/小时
化学镀镍工艺流程
1、铁件、铜件的化学镀镍 工件→除油→水洗→酸洗活化→水洗→预镀镍→水洗→化学镀镍→水洗→钝化→水洗→干燥
钢/铝 钢/铝 合金钢
钢 铝合金
钢
提高耐磨性
25
提高耐磨性
25
提高耐腐蚀、耐磨性
18
提高耐腐蚀、均匀、润滑性
25
提高耐磨性
25
提高耐腐蚀、均匀性
化学镀镍的分类
类别(按镀层磷含量)
低磷化学镍
中磷化学镍
高磷化学镍
电镀镍
镀层含磷量
1-4%
5-8%
9-13%
0
PH
7.0-8.0
4.2-5.4
4.2-5.4
3.8-4.6
沉积镀速
12-16微米/小时
10-15微米/小时
5-7微米/小时
25-50微米/小时
耐中性盐雾(黄铜件基材, 镀层6微米)
24-48h
3、石油化工、航天行业
石油化工、航空零部件 过滤器原件 热交换器 涡轮叶片
各种形式的阀门
基体金属 铁 铁 钢 钢
油管和泵
钢
镀层厚度(微米) 25 75 75
25-75
50
使用目的 提高耐腐蚀、耐磨性 提高耐腐蚀 提高耐腐蚀、耐磨性 提高耐腐蚀、润滑性
提高耐腐蚀、耐磨性
除水阀 多向接头 压缩机叶片 伺服阀 活塞头 油嘴元件
使用目的 镀层耐磨 镀层耐腐蚀 镀层耐磨 镀层耐腐蚀饰和润滑 镀层耐磨、耐腐蚀饰和润滑 镀层耐磨 镀层耐磨 镀层耐腐蚀、钎焊、均匀 镀层耐腐蚀、装饰效果 镀层耐磨 镀层耐磨
化学镀镍工艺流程【详述】

化学镀镍一般工艺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在化学镀镍前,金属制品表面前处理包括:研磨抛光、除油、除锈、活化等过程,化学镀镍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前处理方法与电镀工艺中的类似。
研磨、抛光等物理方法,我们不做讨论。
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化学处理方法。
1、除油除油方法可分为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
有机溶剂除油的特点是除油速度快,不腐蚀金属,但除油不彻底,需用化学法或电化学方法进行补充除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苯类、酮类、某些氯化烷烃及烯烃。
有机溶剂除油还有一个优点即经除油后的溶剂还可回收再利用。
有机溶剂一般属易燃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溶液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物质对非皂化性油脂的乳化作用,除去工件表面上的各种油污的。
化学除油的温度通常取在60-80度之间,工件除油效果一般为目测,即工件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就是油污完全除尽的标志。
一般的除油液由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水玻璃、乳化剂等组成。
电化学除油分阴极除油和阳极除油,在相同的电流下,阴极除油产生的氢气比阳极除油产生的氧气多一倍,气泡小而密,乳化能力大,除油效果更好。
但容易造成工件氢脆和杂质在阴极析出的现象。
阳极除油虽没有这些缺点但可能造成工件表面氧化和溶解。
目前常用正负极交换的化学除油法。
电化学除油液配方与化学除油的配方相似。
2 、除锈除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
机械法除锈是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砂、研磨、滚光或擦光等机械处理,在工件表面得到整平的同时除去表面锈层。
化学法除锈是用酸或碱溶液对金属制品进行强浸蚀处理使制品表面的锈层通过化学作用和浸蚀过程所产生氢气泡的机械剥离作用而除去。
电化学除锈是在酸或碱溶液中对金属制品进行阴极或阳极处理除去锈层。
化学镀镍一般工艺

化学镀镍一般工艺在化学镀镍前,金属制品表面前处理包括:研磨抛光、除油、除锈、活化等过程,化学镀镍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前处理方法与电镀工艺中的类似;研磨、抛光等物理方法,我们不做讨论;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化学处理方法;1、除油除油方法可分为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有机溶剂除油的特点是除油速度快,不腐蚀金属,但除油不彻底,需用化学法或电化学方法进行补充除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苯类、酮类、某些氯化烷烃及烯烃;有机溶剂除油还有一个优点即经除油后的溶剂还可回收再利用;有机溶剂一般属易燃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溶液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物质对非皂化性油脂的乳化作用,除去工件表面上的各种油污的;化学除油的温度通常取在60-80度之间,工件除油效果一般为目测,即工件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就是油污完全除尽的标志;一般的除油液由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水玻璃、乳化剂等组成;电化学除油分阴极除油和阳极除油,在相同的电流下,阴极除油产生的氢气比阳极除油产生的氧气多一倍,气泡小而密,乳化能力大,除油效果更好;但容易造成工件氢脆和杂质在阴极析出的现象;阳极除油虽没有这些缺点但可能造成工件表面氧化和溶解;目前常用正负极交换的化学除油法;电化学除油液配方与化学除油的配方相似;2 、除锈除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机械法除锈是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砂、研磨、滚光或擦光等机械处理,在工件表面得到整平的同时除去表面锈层;化学法除锈是用酸或碱溶液对金属制品进行强浸蚀处理使制品表面的锈层通过化学作用和浸蚀过程所产生氢气泡的机械剥离作用而除去;电化学除锈是在酸或碱溶液中对金属制品进行阴极或阳极处理除去锈层;阳极除锈是化学溶解、电化学溶解和电极反应析出的氧气泡的机械剥离作用而去除;阴极除锈是化学溶解和阴极析出氢气的机械剥离作用而去除;用于化学镀镍前处理除锈工艺基本与电镀的除锈工艺相同;3 、活化活化是使零件能获得充分活化的表面,这种酸蚀对于不同材质的零件所用的酸液是不同的;一般钢铁件的活化可用10%的硫酸或1:1的盐酸进行,活化的标准一般为工件表面冒出细小均匀的气泡;不锈钢件的活化可加大酸的浓度,并且加热进行酸蚀;严格讲,不锈钢的化学镀镍应该进行闪镀后再进行化学镀镍,也就是先打一个电解镍或电解铜的底层;。
第三章化学镀镍工艺

pH 值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pH 值对镀层含磷量的影响
(二)温度
温度是影响化学镀镍反应活化能的主要参数。 化学镀工作时有一个启镀的温度,特别是酸性 化学镀镍,温度必须高于50℃时才能以明显的 速率进行。酸性次亚磷酸盐体系镀液的操作温 度一般为 80℃-95℃,温度过高镀液不稳定, 容易分解;温度过低,反应不进行。
(五)稳定剂 在正常条件下,化学镀镍溶液较稳定。但在 镀液受到污染、存在有催化活性的固体颗粒、 装载量过大或过小、pH值过高等异常情况下, 化学镀镍溶液会自发分解,会在整个溶液内生 成金属镍的颗粒,镀液迅速分解失效。为了防 止上述情况的发生,溶液中通常需要加入稳定 剂。稳定剂阻止或推迟了化学镀镍液的自发分 解,稳定镀液,有时还能加速反应,影响化学 镀镍层的磷含量以及内应力。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易燃)、甲基乙基 酮(易燃)、丙酮(易燃)、苯(易燃、有毒)、 溶剂石脑油(易燃、不经济)、四氯化碳(有腐 蚀性)。 这些溶剂除特殊情况外目前均不主张使用。 目前常使用的是氯化烃系溶剂,其中主要有三氯 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乙烷。
(二)碱性除油
碱性除油是指用含有碱性化学药剂的处理液 除去表面油污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是靠皂化和 乳化作用除油。碱性化学除油通常有下列组分: 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乳化剂。
(七)光亮剂
化学镀镍是一种功能性镀层,通常为半光亮 外观,然而近年来人们对化学镀镍的光亮性的要 求越来越高。
初级光亮剂一般可由萘、苯、甲苯、炔-烃化合物、 萘胺的磺酸、磺酸盐或它们的氨磺酰产物等组成, 如丁炔二醇及它们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醚化 产物、邻甲苯磺酰胺、苯二磺酸钠、糖精、对氨 酰基苯酚等。次级光亮剂由镉、硒、锑、钼、硫、 硫脲等金属离子或硫类化合物组成,如乙酸铅、 硫代硫酸钠、硫酸镉等。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工艺化学镀镍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镍的保护层,可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抗磨损性能和外观美观度。
本文将介绍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1. 前处理前处理是为了保证镀层的质量和附着力,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清洗:将待镀件浸泡在碱性或酸性清洗液中,去除表面的油污、氧化物和其他杂质。
(2)酸洗:使用酸性溶液,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物,提高镀层的附着力。
(3)活化:使用酸性或碱性活化液,去除酸洗产生的氢氧化物,为镀镍做好准备。
2. 电镀电镀是化学镀镍的核心步骤,主要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待镀件表面。
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温度和镀液成分等因素,以获得理想的镀层性能。
化学镀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电解镀镍:将待镀件作为阴极,将镍盐溶液作为阳极,施加电流,使镍离子在待镀件表面还原成金属沉积。
(2)化学还原镀镍:利用化学反应将镍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待镀件表面,无需外加电流。
3. 后处理后处理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质量和外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酸洗:将镀层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氢氧化物和杂质。
(2)抛光: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平整度。
(3)清洗:将镀件浸泡在清水中,去除残留的酸洗液和其他杂质。
(4)干燥:将镀件进行烘干,确保镀层完全干燥。
二、化学镀镍的原理化学镀镍的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待镀件表面。
在电镀过程中,镍离子在电解液中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镍,并沉积在待镀件表面。
镀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电镀时间来调节。
化学镀镍的镀液主要由镍盐、镉盐和其他添加剂组成。
镀液中的镍离子和镉离子通过电解反应分别还原成金属镍和金属镉,镀液中的添加剂可以调节镀层的成分、结构和性能。
三、化学镀镍的应用领域化学镀镍广泛应用于装饰、防腐和电子等领域。
工艺技术化学镀镍详解

工艺技术:化学镀镍详解一、化学镀镍层的工艺特点1.厚度均匀性厚度均匀和均镀能力好是化学镀镍的一大特点,也是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化学镀镍避免了电镀层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匀而带来的厚度不均匀,电镀层的厚度在整个零件,尤其是形状复杂的零件上差异很大,在零件的边角和离阳极近的部位,镀层较厚,而在内表面或离阳极远的地方镀层很薄,甚至镀不到,采用化学镀可避免电镀的这一不足。
化学镀时,只要零件表面和镀液接触,镀液中消耗的成份能及时得到补充,任何部位的镀层厚度都基本相同,即使凹槽、缝隙、盲孔也是如此。
2.不存在氢脆的问题电镀是利用电源能将镍阳离子转换成金属镍沉积到阳极上,用化学还原的方法是使镍阳离子还原成金属镍并沉积在基体金属表面上,试验表明,镀层中氢的夹入与化学还原反应无关,而与电镀条件有很大关系,通常镀层中的含氢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在电镀镍液中,除了一小部分氢是由NiSO4和H2PO3反应产生以外,大部分氢是由于两极通电时发生电极反应引起的水解而产生,在阳极反应中,伴随着大量氢的产生,阴极上的氢与金属Ni-P合金同时析出,形成(Ni-P)H,附着在沉积层中,由于阴极表面形成超数量的原子氢,一部分脱附生成H2,而来不及脱附的就留在镀层内,留在镀层内的一部分氢扩散到基体金属中,而另一部分氢在基体金属和镀层的缺陷处聚集形成氢气团,该气团有很高的压力,在压力作用下,缺陷处导致了裂纹,在应力作用下,形成断裂源,从而导致氢脆断裂。
氢不仅渗透到基体金属中,而且也渗透到镀层中,据报道,电镀镍要在400℃×18h或230℃×48h的热处理之后才能基本上除去镀层中的氢,所以电镀镍除氢是很困难的,而化学镀镍不需要除氢。
3.很多材料和零部件的功能如耐蚀、抗高温氧化性等均是由材料和零部件的表面层体现出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镀镍层取代用其他方法制备的整体实心材料,也可以用廉价的基体材料化学镀镍代替有贵重原材料制造的零部件,因此,化学镀镍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化学镀镍工艺

厚度l0μmpH值4~6②碱性化学镍硫酸镍25g/L焦磷酸钾50g/L次亚磷酸钠25g/LpH值8~10温度70℃时间lOmin厚度2.5μm 或氯化镍30g/L氯化铵50g/L次亚磷酸钠10g/LpH值8~10温度90℃时间60min厚度8μm③低温化学镀镍硫酸镍30g/L温度30~40℃柠檬酸铵50g/L时间5~10min次亚磷酸钠20g/L厚度0.2~0.5μmpH值8~9.5本工艺主要用于塑料电镀,以防止塑料高温变形。
(2)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①高温型氯化镍30g/L亚硫基二乙酸lg/L乙二胺60g/LpH值12硼氢化钠0.5g/L温度90℃②低温型硫酸镍20g/L亚硫基二乙酸lg/L酒石酸钾钠40g/LpH值12硼氢化钠2.2g/L温度45℃(3)化学镀镍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化学镀镍由于是自催化型镀液,如果配制不当,会使镀液稳定性下降,甚至于自然分解而失效。
因此,在配制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①镀槽采用不锈钢、搪瓷、塑料材料;②先用总量1/3的热水溶解镍盐,最好是去离子水;③用另外l/3的水量溶解络合剂、缓冲剂或稳定剂;④将镍盐溶液边搅拌边倒入络合剂溶液中;⑤用余下l/3的水溶解还原剂,在使用前加入到上液中;⑥最后调pH值,加温后使用。
化学镀镍液的维护和原料的补充不能在工作状态下进行,首先要使镀液脱离工作温度区,即要降低镀液温度,同时又不能直接将固体状的材料加入到镀槽,一定要先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再按计算的量加入。
否则会使镀液不稳定而失效。
同时镀液的装载量也是很重要的参数,既不可以多装(≤1.25dm2/L),也不要少于0.5dm2/L,否则也会使镀液不稳定。
总之,化学镀液的稳定性是操作者务必随时关注的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机理:
1)原子氢析出机理。
原子氢析出机理是1946年提出的,核心是还原镍的物质是原子氢,其反应过程如下:
H2P02-+H20→HP032-+H++2H
Ni2++2H→Ni+2H+
H2P02-+H++H→2H20+P
2H→H2
水和次磷酸根反应产生了吸附在催化表面上的原子氢,吸附氢在催化表面上还原镍离子。
同时,吸附氢在催化表面上也产生磷的还原过程。
原子态的氢相互结合也析出氢气。
2)电子还原机理(电化学理论)电子还原机理反应过程如下:
H2P02-+H20→HP032-+H++2e
Ni2++2e→Ni
H2P02-+2H++e→2H20+P
2H++2e→H2
酸性溶液中,次磷酸根与水反应产生的电子使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
在此过程中电子也同时使少部分磷得到还原。
3)正负氢离子机理。
该理论最大特点在于,次磷酸根离子与磷相连的氢离解产生还原性非常强的负氢离子,还原镍离子、次磷酸根后自身分解为氢气。
H2P02-+H20→HP032-+H++H-
Ni2++2H-→Ni+H2
H2P02-+2H++H-→2H20+P +1/2H2
H-+H+→H2
分析上述机理,可以发现核心在于次磷酸根的P-H键。
次磷酸根的空间结构是以磷为中心的空间四面体。
空间四面体的4个角顶分别被氧原子和氢原子占据,其分子结构式为:
各种化学镀镍反应机理中共同点是P-H键的断裂。
P-H键吸附在金属镍表面的活性点上,在镍的催化作用下,P-H键发生断裂。
如果次磷酸根的两个P-H键同时被吸附在镍表面的活性点上,键的断裂难以发生,只会造成亚磷酸盐缓慢生成。
对于P-H键断裂后,P-H间共用电子对的去向,各种理论具有不同的解释。
如电子在磷、氢之间平均分配,这就是原子氢析出理论;如果电子都转移至氢,则属于正负氢理论;而电子还原机理则认为电子自由游离出来参与还原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化学镀镍机理的核心对各种宏观工艺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化学镀镍工艺过程
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
一:除油:
(1)有机溶剂除油常用溶剂有: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乙烷
(2)碱性除油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3)电化学除油阴极除油、阳极除油、交替电解除油
二:酸洗
(1)化学酸洗盐酸、硫酸、硝酸、磷酸
(2)电解酸洗在酸的溶液中采用阴极、阳极,阳极阴极联合(PR)电解酸洗比单纯得浸蚀酸洗速率快,特别是溶液除去那些附着紧密的氧化皮,而且允许酸的浓度有较大变化三:镀液组成
以次磷酸盐为还原剂的酸性化学镀镍液
溶液组成及其作用
1:镍盐
最常用的镍盐有硫酸镍和氯化镍,硫酸镍价格低廉,容易制成纯度较高的产品,别人为是镍盐的最佳选择
次磷酸镍是镍离子的最理想的来源
镀液中镍离子浓度不宜过高,镍液中镍离子过多会降低镀液的稳定性,容易形成粗糙的镀层镍离子浓度较低时,速率随浓度升高而上升,达到一定浓度后速度不再改变。
2:还原剂
还原剂是化学镀镍的主要成分,它能提供还原镍离子所需的电子,在酸性镀液中采用的还原剂主要为磷酸盐,还可以作为还原剂的有,硼氢化物、联氨(肼)
在一定范围内镍沉积的反应速度与次磷酸的浓度成正比,因而次磷酸的浓度直接影响反应的沉积速率。
3:缓冲剂
缓冲剂的主要用处是维持镀液的PH值,防止化学镀镍是由于大量析出氢离子所引起的PH 下降
当PH<3.8时,反应将会终止,这是由于氢离子与镍离子发生竞争放电的结果,使得离子无法被还原,当PH>6.0时,在镍离子未被络合的条件下,镍离子将发生水解,自发的生成氢氧化镍,因此PH应控制在3.8-6.0之间。
4:络合剂
当PH值大于6的时候,假如溶液中不存在与镍离子络合的络合剂,镍离子不可避免要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镍沉淀,为了使镀液稳定,在化学镀镍溶液中通常选用有机酸及其络合剂络合剂的作用主要是镍离子进行络合降低游离镍离子的浓度,提高镀液稳定性。
化学镀液常用的络合剂有:乙醇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丙酸,甘氨酸,琥珀酸,氨基乙酸
络合剂中羟基、羧基、氨基是配位体,因为氨基中氮原子和羟基、羧基中的氧原子都有孤对电子,可以占据镍离子的空轨道,形成螯合物
5:稳定剂
稳定剂阻止或推迟了化学镀镍液的自发分解,稳定镀液有时还能加快反应,影响化学镀镍层的磷含量及内用力。
各种稳定剂:铅离子,硫脲,碘酸钾,不饱和有机酸
6:促进剂
化学镀镍溶液中的络合剂和稳定剂往往会使沉积速率下降,因此,常常在镀液中添加少量的能提高沉积速率的物质,即促进剂
促进剂促使次磷酸盐分子中氢和磷原子之间键变弱,是氢在被催化表面上更容易移动和吸附各种促进剂:ɑ-氨基丙酸,ɑ-氨基丁酸,天冬氨酸
7:光亮剂
二:影响工艺的条件:温度、PH、杂质
可用于化学镀镍的基本材料
金属材料:钢铁、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合金、铜及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上化学镀镍需注意的问题:
1:铜及铜合金不具有自催化性能,即本身不能诱发次磷酸钠的氧化释放电子去还原镍离子,因此黄铜件在实施化学镀镍前必须进行特殊的前处理来诱导镍的沉积,可以采用的方法有:铁引发法,闪镀镍法,以及化学活化法
2:铜在氨性溶液以及许多有机络合剂溶液中能迅速发生腐蚀,特别是黄铜容易在酸性溶液中发生选择性脱锌腐蚀
3:铜的前处理与钢铁件有很大不同
(1)表面采用强还原剂处理:二甲氨基硼烷
(2)采用电镀镍诱导的化学镀镍工艺
溶剂除油→碱性除油→水洗→阴极除油→水洗→弱浸蚀→水洗→预镀镍活化→水洗→化学镀镍
非金属上化学镀镍
非金属一般不具备导电性,特别是在化学镀镍中不具备催化活性,因而要获得与非金属基体结合力良好的化学镀镍层,最重要的是这些材料的镀前处理工作
非金属导电化处理方法有三种
1:粗化、敏化、活化发
2:采用非金属无机导电膜法(石墨、金属硫化物)
3:采用涂覆有机导电高分子膜层的方法
方法2对于塑料件的导电化处理非常有使用
如铜和硫反应生成非整比硫化物的分子式为Cu2-x S(0<1)
具体方法:采用两种溶液浸渍塑料
第一种溶液含有二价铜和二价钴离子,第二中溶液里含有硫或聚硫离子,工件在第一种溶液浸渍的时候由于铜的歧化反应,使其表面吸附了一价铜离子和二价铜离子,在第二种溶液浸渍时,生成了非整比的硫化物。
可用化学镀镍的非金属材料有:
ABS塑料、陶瓷、硅、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
化学镀镍层的性能表征
1:外观镍层外观质量不仅包括镀层表面缺陷,如针孔、麻点、起皮、起泡、剥落、斑点,还包括镀层表面粗糙度,光泽度
2:厚度及其均匀性
厚度直接影响到工件的耐蚀性,耐磨性,孔隙率,导电性等性能,由于沉积速度,沉积时间,镀液的老化程度
3:结合力表示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强度
4:密度镀层中磷与硼的含量
5:热性能
6:硬度
7:耐蚀性化学腐蚀高温腐蚀
8:电性能接触电阻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