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股东的2002年的信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8-1999年解说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8-1999年解说伯克希尔1998,1999年账面价值分别增长48.3%,0.5%。
而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28.6%,21%。
这两年伯克希尔其实是跑输指数的,虽然1998年48%的增速大幅领先于指数,但这里面很大原因在于发行新股带来的账面价值增长。
前一封信的解读我就说到,现在伯克希尔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账上现金太多,而投资机会又极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呢?因为巴菲特1998年底收购了通用再保险这家保险巨头企业,收购金额高达220亿美金。
这个规模有多大呢?当时伯克希尔的净值574亿美金,全美国第一,你就知道220亿美金是什么级别的收购。
巴菲特70年代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喜诗糖果等当时都是几千万的投资规模。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资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公司,投资规模也不过是几个亿,十几个亿。
几年前收购了盖可另一半的股份花了23个亿,现在直接来一个220亿的收购案,巴菲特玩的越来越大了。
就像巴菲特自己说的,现在的伯克希尔,规模太大,要想让公司持续增长,必须有几个大案子才行,普通的茶水摊可没用。
想要让伯克希尔继续保持以前的高成长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现在巴菲特只能盯着那些大象级别的猎物,可选择的目标越来越少。
看看伯克希尔这5年保险部门的成长速度吧:1995年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36亿美金,1996年达到67亿美金,因为收购了盖可保险。
1997年74亿美金,1998收购通用再保后达到226亿美金,1999年253亿美金。
短短的3-4年时间,保险浮存金的规模从36亿到253亿,这个速度有点吓人。
我们知道,保险是伯克希尔最大的现金流来源,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去进行新的收购扩张,是伯克希尔成长的发动机。
在我看巴菲特几十年的致股东信中,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伯克希尔开始财大气粗了。
因为在这之前,伯克希尔的保险业规模还是非常小,而实业部门规模更小,每年能提供的现金也不多。
巴菲特的投资经历

巴菲特的投资经历1944年,14岁,他将节约下来的1200美元投资买下40英亩农田。
1945年,15岁,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他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的黑板上抄写股价。
后来,他投递华盛顿邮报,每月可获得175美元。
1947 年,17岁,在他的中学的高年级那里,巴菲特与他的一个朋友花25美元买下了一个旧的弹球游戏机,并将它放在一个理发店。
在数月之内,他们就在不同的位置拥有了三个这样的游戏机。
就在那一年底,他们以1200美元将这些业务卖给了一个战争老兵。
此时,他送报已挣得了5000多美元。
他的父亲建议他应该上大学,1949年,19岁,他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州大学。
大学毕业后,J.C.佩恩先生提供给他一份工作,但被他拒绝了。
他仅用三年的时间大学毕业。
他的储蓄这时已达到9800美元。
1950年,20岁,他申请到哈佛商学院学习,但被拒绝。
他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注册,并从师于两位著名的证券分析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和大卫•多得教授。
1951年,21岁,他发现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正在GEICO任董事。
他乘火车到华盛顿,并直接去GEICO总部敲门,直到门卫允许进入,在打听之后,他发现有人在6楼办公室工作,这个人便是公司的财务副总监。
当巴菲特问他有关企业和保险的一般问题时,他们谈了数小时。
巴菲特毕业后想去华尔街找工作。
他的父亲和格雷厄姆都劝他不要去。
巴菲特回家并开始和苏珊•汤普逊约会。
他买下了Texaco加油站作为一个副业投资,同时,他开始做股票纪纪人。
在此期间,巴菲特也学习了戴尔•卡内基公共演讲课程。
利用他所学到的东西,他感到更加自信,并足以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一个夜校讲授《投资原理》。
他所教学生的平均年龄是他的两倍多(当时他才21岁)。
1952年,22岁,巴菲特与苏珊•汤普逊在当年4月结婚。
他们租了一套公寓,每月租金65美元,并在当年拥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苏茜。
1954年,24岁,本杰明•格雷厄姆给巴菲特打电话,并在他的合伙公司给巴菲特提供一份工作。
1999年 华伦·巴菲特 致股东的信

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致股东函董事长的信1999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致所有股东:本公司1999年的净值增加了3.58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帐面净值皆成长了0.5%,累计过去35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现在的37,987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4.0%。
在年报中所谓的每股数字系以A级普通股约当数为基础,这是本公司在1996年以前流通在外唯一的一种股份,B级普通股则拥有A级普通股三十分之一的权利。
首页上的数字完全显示出我们1999年的成绩是如何的不理想,这也是个人歷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不管从绝对数字或是与S&P 指数比较皆是如此,当然相对数字是我们比较在意的,只不过时间一久,相对较差的数字其绝对数值肯定也不会理想到哪里去。
即使是顽皮豹探长也知道谁是去年真正的犯人:没错! 就是我本人,而我个人的表现让我想起一位成绩单上满是F跟一个D的四分卫,偏偏又遇到一个体谅人的教练轻声说到:「孩子,我想你把太多的时间摆在单一的科目之上了。
」我所指的单一科目就是"资金的分配",而很显然的我在1999年所获得的成绩就只有D,除此之外表现最惨的要算是Berkshire的股票投资组合了,至于该为这件事负责的,除了少部份的投资是由GEICO公司的Lou Simpson管理外,其余全部都要归咎于我本人,我们几件大型的投资标的,由于本身1999年的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公司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不过我们仍然对它们所处的产业情有独钟,同时也愿意继续与它们同在,只是它们的挫败严重影响到我们去年的表现,而且也不确定何时才能够回归正轨。
Berkshire 1999年积弱不振的表现,更导致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滑,相较之下,1998年的股价反而表现的比本业还好,去年可说是刚好相反,直到年报发佈之日止仍是如此,当然就长期而言,公司股价的表现大致上还是会与本业的表现相当。
尽管去年表现不佳,不过Berkshire 主要的合伙人-查理孟格,跟我本人仍然预期Berkshire 未来十年实质价值的成长率应该可以略微超越S&P 指数同期的表现,当然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不过我们依旧愿意以我们所有的身家作为担保,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个人的身家有99%以上都摆在Berkshire,我跟我内人从来就没有卖过一张Berkshire的股票,而且除非哪一天真的不够钱花,否则我们永远不会考虑出售任何一张股票。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读后感读完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就像听一位超级智慧的老爷爷在唠嗑,只不过这个老爷爷是投资界的大神。
一、投资理念如灯塔。
巴菲特在信里不断强调的那些投资理念,就像是大海里的灯塔,给咱这些在投资海洋里扑腾的小虾米指明方向。
他说要找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这就好比找一个有坚固城墙和深沟的城堡一样。
那些有独特优势的企业,就像城堡里有宝藏,而且还有强大的防御,别的竞争对手很难攻进来抢宝。
比如说可口可乐吧,这牌子全世界都认识,味道独特,品牌就是它的护城河。
不管什么时候,你想喝可乐,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可口可乐,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价值就是其他对手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让我明白,在投资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得深入挖掘这个公司有没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能在市场的大风大浪里屹立不倒。
二、长期投资的耐心。
这老爷子对长期投资的执着,真的让我特别佩服。
他就像一个超级有耐心的农夫,种下种子,然后就静静地等着它长成参天大树。
他不是那种今天种下去,明天就想看到大树结果子的急性子。
他在信里举了好多例子,说他投资的公司,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然后一旦买入,就做好了长期持有的准备。
这就像谈恋爱,不能见一个爱一个,得找到那个对的人,然后好好经营,相伴一生。
在投资里,短期的波动就像是情侣之间偶尔的小吵架,不能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分手,得有长远的眼光。
比如他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就是死死抱住不放手,现在看来,这坚持就像挖到了一座金矿。
这也告诉我,投资不能被短期的市场波动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长期的价值会得到回报。
三、坦诚的态度。
巴菲特给股东写信的态度特别坦诚,有啥说啥,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
赚了钱,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赚了,是抓住了什么机会;亏了钱,他也不藏着掖着,会分析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种坦诚在商业世界里可不多见。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做的菜好吃,他会告诉你用了什么新鲜食材、独特的烹饪方法;要是菜做砸了,他也会诚实地说盐放多了或者火候没掌握好。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200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0-05-02 01:17:10致Berkshire公司全体股东:每年3月,“奥马哈圣贤”(Oracle of Omaha)巴菲特都会发布给伯克夏·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股东的信。
同一般公司“由公关经理代笔”的空泛内容不同,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总是开诚布公地探讨各种问题,充满了真知灼见。
为此,《新财经》特在第一时间编译了他最新一封信的精华,以飨读者投资者应该记住:冲动和费用是他们的敌人。
如果他们非要选择进出市场的时机的话,他们应该在别人都贪心的时候感到恐惧,而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贪心一点。
2004年我们净值的增长为83亿美元,这使得我们的每股账面价值增加了10.5%。
在过去40年里,我们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长到了55824美元,年复利增长率为21.9%。
但不管年度比较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伯克夏和标准普尔500(S&P500)指数之间的长期比较。
我们的股东可以以很低的费用投资于S&P。
如果我们在未来不能取得超过S&P的表现,查理(查理·芒格,巴菲特早期的合伙人,伯克夏副总裁——编者注)和我的工作就毫无意义。
去年,伯克夏10.5%的表现落后于标普指数的10.9%。
我们的表现并不是因为我们旗下公司CEO们的经营不力,相反,他们对我们裨益良多。
我对他们的要求还是那么简单:就像在今后数百年你们只有这一项家族企业那样去进行经营。
而他们正是这么做的,在满足企业的正常资金需求后,把额外的资金送到奥马哈来供我调配。
(在伯克夏,巴菲特依据旗下企业产生或者消耗的额外现金流量来进行奖罚——编者注)可是去年我在调配资金上实在做得不怎么样。
我原希望能够完成几宗数十亿美元级的大收购,从而给我们的收益添砖加瓦。
然而我一事无成。
此外,我发现有吸引力的证券寥寥无几。
因而在年底的时候,伯克夏手握430亿美元的现金(等价物)。
在2005年,查理和我将努力把这些现金变成更好的资产——尽管我们不保证一定能做到。
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

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下)...投资下表是伯克希尔1999年市价超过七亿五千万美元以上的股票投资。
12/31/1999 单位:百万美金(1)系以税务为基础的成本,比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账面成本少6.9亿美元。
1999年我们只做了些许的变动,如同先前我曾提到的,去年有几家我们拥有重大投资头寸的被投资公司其经营状况令人不甚满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可协助其继续稳定经营下去,这种可以让长期投资有不错成果的特点,是查理和我还有点自信可以分辨得出的地方,只是有时我们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一定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买高科技股票的原因,即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问题是---就算是我们再想破头,也没有能力分辨出在众多的高科技公司中,到底是哪一些公司拥有长远的竞争优势。
不过我必须强调,不懂高科技一点都不会让我感到沮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产业是查理和我自认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举例来说,专利权评估、工厂制程与地区发展前景等,我们就一窍不通,所以我们从来不会想要在这些领域妄下评论。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具竞争优势的范围内,把事情尽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而要预测在变化快速产业中经营的公司,其长期的经营前景如何,很明显的已超过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如果有人宣称有能力做类似的预测,且以公司的股价表现作为佐证,则我们一点也不会羡慕,更不会想要去仿效,相反的,我们会回过头来坚持我们所了解的东西,如果不幸偏离轨道,那也一定是不小心的,绝非慌张莽撞想要得到合理的解释,还好可以确信的是伯克希尔永远有机会找到它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
目前我们拥有的这些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其实不甚吸引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它们的本质比起股价表现要好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并不急着增加持股,尽管如此,我们也没有大幅降低持股部位,如果要在股价令人满意但有问题的公司与股价有问题但令人满意的公司作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后者,当然真正会引起我们兴趣的,是那种公司令人满意,同时股价也令人满意的标的。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
亲爱的股东。
您好!非常感谢您购买我们公司的股票,并为我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我们非常重视您对我们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并将继续尽我们最大努
力实现更高的股息回报,以及更好的服务体验。
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持续投入,以确保我们的业务稳步增长和实现更
大的价值。
我们将努力实现业绩持续性增长,并实现更高的股息回报给股东。
我们期待着与您的长期合作,以确保我们的业务稳步发展,实现更高
度的价值增长和投资回报。
欢迎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股票发行和业务发展,以及如何参与我们的
股票合作计划。
如果您对我们的发展有任何问题,也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敬礼。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9-2010)》精华摘要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9-2010)》精华摘要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相对于以前的若干年,现在的投资者队伍中充斥了更多的浮躁人群。
他们持有股票的时间取决于他们这样的想法:多长时间内企业利润可以快速且毫不费力地实现。
越来越多的此种人群加入投资大军,股票价格不断地被抬高。
虽然不太可能预测这种现象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我相信:这些人群造访的时间越长,他们退出的动能也会越大。
195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你们大都知道,我已经对股票总体水平表示担忧好几年了。
迄今为止,这种谨慎看来还是不必要的。
按以前的标准,新闻界普遍宣称的蓝筹股,其价格包含了大量的投机成分,存在造成相应的损失风险。
也许还有其他估值标准正在进化,将永久地取代旧的标准。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也许我是错的,但是我宁愿接受因为过度保守而招致的惩罚,而不愿因为相信树木将长至天空之外这样的“新时代”哲学观点而造成的错误结果。
后者的错误将可能给资本带来的永久性损失。
196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我在管理合伙基金方面目标是:长期来看,收益率高于工业平均价格指数。
但我还是要指出:我们可能达到的任何一个优秀纪录,其相对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超额收益都不太可能总是稳定的。
如果这种纪录可能被实现,那么我们尽可能这样做:在股票市场稳定或是下跌的情况下,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业绩;而在股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获得与平均水平持平或者略低的投资业绩。
日子久了,我们总会碰到好时候和坏时候,投资并不因为好时候非常热情或者坏时候非常沮丧而有所得。
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重要的是以低于标准杆数的成绩去打羸某个球道。
在一个标准杆数为3杆的球道上,如果你的成绩是4杆的话,那么,你的成绩就不如在标准数为5杆的球道上你用5杆击球入洞的成绩。
假设我们把标准杆数是3和标准杆数是5的两个成绩平均起来是不现实的。
196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我一直以来都使用道琼斯指数作为我们业绩的评判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2002年(中文版)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来源:BERKSHIRE HATHAWAY INC. 发布者:巴菲特热度9票浏览587次【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09年10月20日12:39本公司2002年的净值增加了61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帐面净值增加了10.0%,累计过去38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现在的41,727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2.2%*。
*1在年报中所谓的每股数字系以A级普通股约当数为基础,这是本公司在1996年以前流通在外唯一的一种股份,B级普通股则拥有A级普通股三十分之一的权利。
从任何角度来看,2002年无异是丰收的一年,后面我会再详加说明,以下是几点总结:‧尽管外界景气低迷,但伯克希尔旗下所有非保险事业的表现都异常优异,十年前,我们非保险事业的税前盈余为2.72亿美元,但时至今日,在持续大举扩张零售、制造、服务以及金融事业版图之后,这数字约当我们一个月的获利。
‧2002年我们旗下保险事业的浮存金大幅增加了57亿美元,累积达到412亿美元,更棒的是,运用这些资金的成本仅为1%,能够回到以往低成本浮存金的感觉真好,特别是经历过惨淡的前三年,伯克希尔的再保险部门以及GEICO车险在2002年都大放异彩,而General RE的承保纪律也已恢复。
‧伯克希尔购并了几项重要的新事业,其产业竞争力在各自的业界均堪称数一数二,并由优秀的经理人所管理,这些特点是我们"进入"策略决定关键的两只脚,至于合理的价格则是第三只脚,不过不同于一般融资购并者LBO及私人投资银行,我们并没有所谓的"退出"策略,在买进以后,我们就把它们好好地放着,这也是为何伯克希尔往往成为许多卖方以及其经理人,心目中的首选,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这两位新成员分别是‧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表现超越市场上大多数的指数,对于负责管理GEICO保险资金的Lou Simpson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就我个人而言,却是在经历过好几个悲惨的年头后,终于获得翻身。
综合以上这些有利的因素,造就我们的帐面净值大幅超越S&P 500指数达到32.1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有点反常,伯克希尔的副董事长兼主要合伙人-查理曼格跟我本人最希望的是伯克希尔每年都能稳定的超越指数几个百分点就好,我想在以后的某些年度,极有可能会看到S&P指数大幅超越我们的表现,尤其是当股市大幅上涨的年头,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我们在股市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已大幅下降,当然也由于是这样的转变,让我们在2002年股市大幅回档之际,仍能维持不错的绩效。
关于去年的结果,我还有一点要补充,如果你经常阅读最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你会发现满是所谓"拟制性盈余"这类的报表-这种报表所显示的盈余数字往往都远高于经过会计师签证的查核数,而公司高阶经理人会告诉股东们,"不要理这个,不要管那个,只要算那些会让盈余数字好看一点的就好了",而管理当局对于这类"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的现象年复一年地出现,早就习以为常,一点都不会感到脸红。
我们还没有看过有那家公司的拟制报表,其盈余是低于会计师查核数字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编一个故事,故事的大纲是:去年就拟制基础而言,伯克希尔的盈余数字远低于会计师的查核数字。
我之所以会如此说,也并非全然凭空捏造,去年有两项有利的因素,让我们的财报数字特别好看,第一,由于2002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灾难,所以伯克希尔(也包括其它所有保险业者)赚取的盈余比一般正常的年度要多得多,反之亦然。
然而奇怪的是要是遇到飓风、地震与其它人为灾害频传的歹年冬时,许多保险同业往往会声明"要是"没有发生XX灾难,本公司的盈余应可达到预计目标,意思是说,由于这类灾难的发生相当特殊,所以不应该列入"正常"的盈余科目计算,这根本就是一派胡言,要知道"特殊灾难"损失本来就是保险业司空见惯的事,而且绝对必须要由公司背后的股东来买单。
不论如何,我们还是继续完成这次的练习,由于去年我们没有遇到什么重大的灾难,所以实有必要将帐面盈余向下调整,以算出正常合理的承保绩效。
其次,2002年的债券市场特别有利于我们金融产品部门的策略运作,这类的利得在未来一两年内很可能会逐渐缩减,甚至完全消失。
所以呢. . . 在"扣除"这几项有利的短暂因素后,我们去年实际的税前获利将比帐面减少约5亿美元,当然没有人会嫌盈余太多,就像是Jack Benny在得奖后所发表的感言:”我实在是不配得到这个奖项,但这就像是我不应该得到关节炎一样”。
伯克希尔旗下一直有一大群杰出的经理人为我们打拼着,且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可以不必再为这份薪水工作,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38年来还没有任何一位经理人离开伯克希尔跳槽到他处上班,包含查理在内,目前我们共有6位经理人的年龄超过75岁,预期4年后还会再增加2名(那就是Bob Shaw跟我本人,我们现年都是72岁),我们的观念是,”实在是很难教新狗老把戏!”伯克希尔的所有经理人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并把公司当作是自己的事业一样在经营,至于我的任务其实相当简单,那就是站在旁边默默鼓励,尽量不要碍着他们,并好好地运用他们所赚来的大笔资金。
提到管理模式,我个人的偶像是一个叫做Eddie Bennett的球僮,1919年,年仅19岁的Eddie开始他在芝加哥白袜队的职业生涯,当年度白袜队立刻就打进世界大赛,隔年Eddie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果不其然,又让道奇队赢得世界大赛,之后不久,这位传奇性的人物发现苗头不对,接着转换跑道到纽约洋基队,此举更使得洋基队在1921年赢得队史上的第一座世界大赛冠军。
自此Eddie仿佛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决定安顿下来,果不其然,洋基队在往后的七年间,五度赢得美联的冠军,或许有人会问,这跟管理模式有什么相干?? 很简单-那就是想要成为一个赢家,就是与其它赢家一起共事,举例来说,1927年,Eddie因为洋基赢得世界大赛(当年棒球界传奇人物贝比鲁斯也在阵中)而分到700美元的奖金,这笔钱大约相当于其它球僮一整年的收入,结果Eddie总共只工作4天就拿到手(因为当年度洋基队四连胜横扫对手),Eddie很清楚地知道他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为球场上最当红的明星拎球棒才是关键,我从Eddie身上学到很多,所以在伯克希尔,我就经常为美国商业大联盟的超级强打者拎球棒。
购并活动去年我们的打击阵容又增添了好几位强打者,两件从2001年就开始谈的案子在去年结案,全美相框订做业的领导厂商Albecca(以Larson-Jhul品牌经营)以及Fruit of the Loom纺织公司,全美约有1/3的男士及儿童内衣系由该公司制造,当然该公司还有销售其它服装,两家公司都由相当优秀的经理人领军,Albecca有Steve MaKenzie,而Fruit of the Loom则有John Holland,后者在1996年自该公司退休,三年前又回锅挽救该公司免于毁灭的命运,他今年70岁,现在我正努力说服他跟我同进退(目前我个人预定在死后5年再办理退休,并且有可能会视状况予以延长)。
此外,去年我们另外又完成的其它两件规模较小的购并案,不过两家公司加起来的年度税前获利超过6,000万美元,虽然两者所处的产业竞争都相当激烈,但却同样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使得我们的投资依然能够维持不错的报酬率。
(a)CTB-全世界鸡、猪等农畜养殖设备的领导厂商(b)Garan-童装生产厂商,以Garanimals等著名品牌对外行销。
两家公司的经理人过去都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CTB的Vic Mancinelli以及Garan的Seymour Lichtenstein,至于在2002年开始进行的购并案中,规模最大的就属The Pampered Chef(TPC)-这也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的传奇公司,时间回溯到1980年,当时34岁的Doris Christopher还是一位芝加哥郊区家庭经济学的教师,与先生育有2个小女儿的她,完全就没有任何商业经验,为了要补贴家庭微薄的收入,她想到运用本身最拿手的绝活-准备食物,她在想想是不是可以利用家里的餐具来做点生意,这是她自己认为身边最派得上用场的东西。
为了要创业,Doris利用寿险保单质借了3,000美元,这也是她仅有的一次资金投入,然后到大卖场进行一趟采购之旅,买了一大堆烹饪餐具,然后回到家里的地下室展开事业。
她的计划是集合一群女性友人到其朋友家里进行展示,记得在第一次出发公开展示的路上,Doris几乎要说服自己放弃打道回府。
所幸当晚她所遇到的女性朋友们相当喜爱她及她的产品,总共买了175美元的东西,TPC于焉诞生,在她的先生Jay的帮忙之下,Doris头一年总共做了50,000美元的生意,22年后的今天,TPC的年营业额高达7亿美元,共有67,000名餐饮顾问,我自己也曾经参加过TPC的宴会,很轻易地就能发现这个行业成功的原因,公司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独家专用、造型设计优美且深具实用性,而餐饮顾问的经验丰富且非常热心,这使得与会的每一位客人都尽兴而归,赶快上网站看看如何才能就近参加她们所举办的派对。
两年前,Doris找到现任总裁-Sheila O'Connell Cooper加入,以分担管理重责,两人在八月联袂来到奥玛哈与我会面,我前后只花了10秒钟的时间就确定我想要这两个人加入我们的团队,当下双方就签订合约,能够与Doris与Sheila在一起共事,伯克希尔的股东实在是再幸运也不过了。
去年透过持股80.2%的中美能源MEHC,伯克希尔也进行了几项重要的购并案,由于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PUHCA)限制我们只能拥有该公司9.9%的投票权,所以我们无法将MEHC的财务数字,完全并到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之中。
尽管受限于投票控制权的限制,使得MEHC现在的资本结构有点奇怪,但该公司仍然伯克希尔非常重要的一部份,目前它的资产总额达到180亿美元,并成为伯克希尔非保险事业盈余的主要来源,展望未来,其成长依然可期,去年MEHC买下了两条重要的天然气管线,第一条是从怀俄明州到南加州,名为肯特河的管线,每天运送9亿立方英呎的天然气,且目前我们又另外投资12亿美元进行扩充,预计在今年秋天完工后,运输能量可增加一倍,届时将可满足1,000万个家庭用户所需,第二条路线则是从美国西南部一路延伸到中西部,全长16,600英哩,名为”北方天然”的管线,这项购并案更是引起奥玛哈地区居民的注意,传为企业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