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阅读及答案
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6.古文化常识(教师版)

2021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5.理解掌握古文化常识(教师版)训练目标:一、理解掌握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二、通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阅读解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导入学习】最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姓名称谓、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理、历法乐律、文化典籍等。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查重点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以及知识面的广阔度,为此,我们需要熟悉命题者在试题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设误类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备考心中有数。
一、古文化常识题命题“8设误”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
如误把工部和户部职责混淆。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
如2018年全国卷Ⅱ,“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中的“‘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是错误的。
3.弄错官职任、免、辞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
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如2016年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
如2017年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
河南省郑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2.C(C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3.B(B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哀矜:怜悯,同情。
)5.B6.C(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7.(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到徐坚那里去询问),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
5分;译出大意给2分;“疑滞”(“疑难之处”“疑问”“疑惑不通”等)、“征”(“征引”“引用”“引证”“援引”“用……证明、证验”等)、“善”(“喜欢”“赞许”“赞赏”“认为是好的”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徐坚认为蛮夷桀骜不驯(生性粗陋、顽固不化),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以为”)、“同”(“与……相同、一样”“等同”等)、“劳”(“使……疲劳、劳累”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3.“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①伤春之情....。
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②亡国之恨......、怀念之情....)。
....(对故国的悼念....、故国之思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
画鸟的猎人阅读答案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于是他又来找猎人,他说:“鸟是猎人说:“不。”
机灵的,我没有看见它们,它们先看那人苦笑了,说:“那不是打纸见我,等我一举起枪,鸟早已飞走了。”吗?”猎人说:“你是想打那不会飞的鸟猎人很严肃地告诉他说:“我的意吗?”思是,你先朝着纸只管打,打完了,
他说:“说实在的,在我想打鸟的就在有孔的地方画上鸟,打了几个孔,时候,要是鸟能不飞该多好呀!”就画几只鸟——这对你来说,是最有猎人说:“你回去,找一张硬纸,把握的了。”在上面画一只鸟,把硬纸挂在树上,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
但猎人在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种点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火焰升起来,再在火上烧开水罐里的水,泡一壶浓浓的茶。猎人倒一碗茶给我,又递过一大块锅盔,把一碟成盐和两根打蔫儿的青椒放在我俩之间。我确信这就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学猎人的样子,吃我的早餐。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专题限时训练(附答案解析与原文)1.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分)【原文片段】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罚,并建议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比对辨析:【答案解析】(×)本题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
原文中是“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恢复旧法,而不是“从此以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咸平二年,夏天,张咏凭借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
(由于)接连几年(庄稼)歉收,很多百姓靠贩卖私盐来维持生计。
官府抓获了几百名犯法的人,张咏全部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并遣送他们回家。
下属官员劝说道:“不狠狠地惩罚他们,恐怕无法禁止(贩卖私盐的行为)。
”张咏说:“钱塘州十万多户人家,饥饿的人十有八九,如果不靠贩卖私盐养活自己,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做盗贼,那么成为祸患就严重了。
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再按旧法执行。
”咸平五年,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再次任命他做益州知州。
2.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3分)【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迁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
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
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2)

2020-2021培优易错难题文言文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2)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
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2)无案牍之劳.形劳:(3)若.果言动有礼若:(4)斯.仁至矣斯: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B.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C.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D.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2)无徒浮慕虚名。
4.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1)出名(2)使……劳累(3)如果(4)这样2.C3.(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不要只是仰慕别人的虚名。
4.甲文以诸葛、杨雄自比,表明自己与他们一样有高洁的志趣;乙文提及孔孟、尧舜禹汤,从正反两方面告诉弟弟只要肯立志勤学,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的道理。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初中文言文翻译-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官,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绐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嫁不熟。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戳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
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麼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
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雋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广非敢求高,盖避难也。
”及羲诛,坚竞免深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溢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参考译文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的儿子。
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德高望重。
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作为东都留守,引荐徐坚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
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时常去询问徐坚,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细明了,王方庆很喜欢他。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史记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doc》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
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yanwen/1301563.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
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纶诰之选也。
”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
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坚上表日:“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
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独建议以为不便。
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
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
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
”及羲诛,坚竞免坐累。
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
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
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
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
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
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O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参考答案: 4.B(哀矜:怜悯,同情。
)5.B 6.C(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7.(1)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到徐坚那里去询问),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对此非常赞许,对他的学问非常称许)。
5分;译出大意给2分;“疑滞”(“疑难之处”“疑问”“疑惑不通”等)、“征”(“征引”“引用”“引证”“援引”“用……证明、证验”等)、“善”(“喜欢”“赞许”“赞赏”“认为是好的”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徐坚认为蛮夷桀骜不驯(生性粗陋、顽固不化),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
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以为”)、“同”(“与……相同、一样”“等同”等)、“劳”(“使……疲劳、劳累”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文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的儿子。
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
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徐坚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
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
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徐坚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
”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
”徐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年,徐坚两次升任给事中。
当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的不轨行为,反而被武三思诬陷,中宗立即命令杀掉韦月将。
当时正值盛夏,徐坚上表说:“韦月将诬告善良,有意违背诏命,依据他的情状,的确应当严厉诛杀。
但如今是酷夏季节,天道让万物生长,在这时公开杀戮,违背了时令。
谨依照《月令》:‘夏行秋令,则会使低湿的地方发生水涝,庄稼不能成熟。
’陛下承受天命,中兴圣业,将弘扬伏羲、轩辕的风范,而光大史册的美名,怎可以违背时令而进行杀戮,以至于伤害和气?君主的举动必须记载,将怎样训导后人?希望详细依照国家法典,允许等到秋分处决,以使陛下审慎用刑罚的规范,光照千载;又使陛下哀怜的仁惠,遍及四海。
”中宗采纳了徐坚的表奏,便下令对韦月将处以杖刑,流放岭表。
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附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
徐坚认为蛮夷生性粗陋,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
因此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
睿宗不听从,令李知古调发剑南军队前往筑城,准备分置州县。
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
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姚、嶲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与岑羲是近亲,坚决辞去机要职务,便改任太子詹事,他对人说:“我不敢求取高官,是为了躲避灾难。
”等到岑羲被诛杀以后,徐坚竟没有被过深连累。
徐坚通晓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一共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十七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