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

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1. 细胞培养:将细胞从其天然环境中分离出来,并在实验室中以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

细胞培养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对细胞进行控制和观察。

2.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光学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活细胞,而电子显微镜则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细胞图像。

3. 免疫细胞化学: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荧光探针,观察并分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DNA克隆、基因测序和蛋白质表达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质。

5. 细胞色素分析:利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内特定生物分子的含量和代谢活性,以研究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

6. 分离和纯化细胞器:通过细胞破碎和离心技术,将细胞内不同的细胞器分离和纯化出来,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7.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改变,以研究基因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8. 活体成像:利用荧光探针或标记的蛋白质,观察和记录活细胞的动态变化,如细胞分裂、运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等。

以上只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常见方法,实际研究中可能还会使用其他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具体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 用途:观察细胞或组 织的表面立体结构。
§1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
• 于1981年发明,发明者获 198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 特点: ①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力,
侧(横)分辨率为0.1-0.2nm, 纵分辨率0.001nm; ②除在真空外,还可在空气、 液体等条件下观察; ③非破坏性测量:不受电子 束的轰击、破坏。
• 因此,可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
• 但多数抗原-抗体结合后不出现可见反应,即不能检测 到二者的这种特异性结合。如何检测抗原-抗体发生了 结合反应?
• 用一种可见的标记物标记抗体,通过检测标记物的存
在与否判断抗原-抗体是否发生了结合反应——免疫标
记技术。
抗原
标记物
抗体
二、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s 将二次电子收集并经一系列 的处理在荧光屏上成像。
s 这样,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 立体图像。
二、电子显微镜
• 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
s 取材; s 固定; s 脱水; s 临界点干燥; s 喷镀; s 电镜观察。
• 分辨本领:较低,一般 在3nm。
• 放大倍数:几万倍。
二、电子显微镜
• 特点:成像具有立体 感。
• 可见光的波长400700nm。
• 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 率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
• 光镜样品制备: 石蜡包埋切片, 苏木精-伊红染色。
一、光学显微镜
(二)相差显微镜和微分 干涉显微镜
• 原理:利用显微镜中的 特殊装置,使光线通过 样品时波长和振幅发生 变化,以增大样品明暗 的反差。
• 用途:这两种显微镜可 用于观察未染色的活细 胞的细胞结构及其动态 变化。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本质。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取丰富的数据和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将细胞放置在含有营养物的培养基上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很多方面,例如研究基因表达、病理生理学和新药发现等领域。

细胞培养通常要求细胞处于可能生长和分裂的特定生长条件下,培养基的配方和组成要根据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将抗体特异性地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然后用荧光染色剂标记抗体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质的组织学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3. 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是通过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来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需要将细胞暴露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然后收集细胞,用针头机械破碎并分离出线粒体,接着用色素c检测试剂。

此方法可以被应用于癌症治疗、新药研发和基础细胞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4. 网格溶解实验网格溶解实验是一种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能力的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细胞恶性生长、转移和肿瘤治疗等领域。

这种实验需要在培养皿中放置一层含有孔的膜,将预处理好的细胞悬浮在孔上方的区域,然后留置一段时间等待细胞穿过孔隙层次,最后收集并处理细胞样本,通过各种方式检测细胞侵袭和扩散的情况。

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实验是一种检测蛋白质互相作用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有几种方法,包括酵母对二杂交法、共免疫沉淀法和化学交联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研究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疾病机理等领域提供参考资料。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适用范围和步骤,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所有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许多实验技术和技术工具,以便观察和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种用于研究细胞结构的重要方法是光学显微镜。

使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时,常使用特殊染色剂来突出显示细胞内的不同结构。

除了光学显微镜外,还有电子显微镜,它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器和细胞膜。

除了显微镜技术,细胞生物学研究还经常使用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将细胞以培养物中的无菌条件下培养,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细胞培养技术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关键手段,可以用于体外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PCR技术可以扩增DNA片段,从而方便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

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或原位杂交等技术进行观察。

另外,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也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用于精确编辑细胞基因组,从而研究基因功能。

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流式细胞仪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流式细胞仪可以快速检测单个细胞的大小、形状、表面标记和内部分子表达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那些需要分析大量细胞的生物学问题是特别有用的。

除了实验技术外,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也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大规模生物学数据,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数据。

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细胞内分子的互作关系、信号通路、基因调控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全面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过程中作用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许多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支持,这些方法和技术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常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各种分离和纯化技术、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以及细胞途径和信号传导的研究等。

显微镜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的基础工具之一,早在17世纪就有学者发现了显微镜的作用。

如今,显微镜已经发展到了高倍率、高分辨率水平,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荧光显微镜能够将酶标法和细胞组织学高效结合,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看到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位置及其在细胞内的转移过程,这种技术促进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另一个广泛应用的细胞生物学技术是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可以使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细胞生物学的许多方面,例如细胞增殖、代谢、分化以及感染和治疗等方面。

同时,细胞培养技术也为其他科学领域如医学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方法。

分离和纯化技术也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些技术用于从细胞中分离出不同的细胞结构和分子,以便对它们进行研究和分析。

例如,对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可使研究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参与到多种细胞过程中。

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了解到不同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基因组成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

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蛋白质和基因组以探究它们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并且这些研究可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较新兴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将指定的基因嵌入宿主细胞,以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影响。

转基因技术在药物研发和基因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个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细胞途径和信号传导。

细胞途径和信号传导可使研究人员了解到不同的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在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2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生物学 第2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PRA在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 的表达
王辛,赵彤,赵嘉佳,熊静波. 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0(20):1399-1402
(三)原位杂交技术
• 自学
三、 细胞分离技术
(一)离心分离技术
用离心力和沉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的方法。 是分离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及各种大分子基
描电镜的有效放大倍率为0.2mm/10nm=20000X。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 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
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
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
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四)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用于观察活细胞等无色透明标 本 • 聚光镜中央有挡光片,照明光
线不直接进人物镜,只允许被
标本反射和衍射的光线进入物 镜,因而视野的背景是黑的, 物体的边缘是亮的。 • 可观察 4~200nm的微粒子,
分辨率比普通显微镜高50倍。
(五)相差显微镜
• dX/dt=[2r2 (ρp—ρM) /9η]· · g=s g
• 式中dX/dt为粒子的沉降速度,ρp:颗粒的密度;ρM:悬浮 介质的密度;η:介质粘度;r:为粒子的半径;g:为重 力加速度。 • S:沉降系数(sendimetation coefficient), 与颗粒直 径、颗粒密度、介质密度、介质粘度有关; • S的单位:秒; • 习惯上把10-13s作为沉降系数的单位(svedberg unit), 简称S(大写)
λ=光源波长,可见光0.5um N=介质折射率,空气为1,油为1.5 θ=物镜镜口张角的半角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五章细胞通讯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第一章绪论1.原生质体: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2.结构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3.装配模型: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4.五级装配: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6.支原体: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显微镜技术:光镜标本制备技术、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3.电子显微镜种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4.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5.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术6.分离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1.细胞功能: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2.膜化学组成:膜脂,膜糖,膜蛋白3.膜脂的三个种类:磷脂,糖脂,胆固醇4.脂质体用途: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5.膜糖功能: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7.膜蛋白功能: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14.转运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5.协同运输的方向:同向协同,反向协同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细胞表面结构:细胞外被、膜骨架、胞质溶胶2.细胞外被功能:连接,细胞保护,屏障3.糖萼:由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质膜保护层,又称为多糖包被。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举例(3~5个)说明研究方法的突破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答:①细胞培养技术,…②离心分离技术,…③流式细胞分离技术,…④基因敲除技术,…⑤干细胞培养技术,…⑥……2.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3.用什么方法追踪活细胞中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答:追踪活细胞中某种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其基本步骤是:①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3H-亮氨酸)加到细胞培养基中,在很短时间内使这些与未标记的相应氨基酸化学性质相同的标记分子进入细胞(称为脉冲标记);②除去培养液并洗涤细胞,再换以未标记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已进入细胞的标记氨基酸将被蛋白质合成系统作为原料加以利用,掺入到某种新合成的蛋白质中;③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数量的细胞,利用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探查被标记的特定蛋白质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细胞取样的电镜照片就可以了解细胞中蛋白质合成及分泌的动态过程。

4. 图2-3的解释。

答:两个儿童共同振动一根绳子产生的波动类似于光子光子和电子形成的波,以此说明物体的大小对波的干扰。

(a)两个儿童振动绳子产生的特征波长;(b)向绳子波中扔进一个球或一个物体,如果扔进物体的直径与绳子波长相近,就会干扰绳子波的移动;(3)如果扔进一个垒球或其他物体比绳子波长小得多,对绳子波的移动只有很小或没有干扰;(d)如果将绳子快速振动,波长就会大大缩短;(e)此时扔进垒球就会干扰绳子波的移动。

5.为什么电子显微镜需要真空系统(vacuum system)?答:由于电子在空气中行进的速度很慢,所以必须由真空系统保持电镜的真空度,否则,空气中的分子会阻挠电子束的发射而不能成像。

用两种类型的真空泵串连起来获得电子显微镜镜筒中的真空,当电子显微镜启动时,第一级旋转式真空泵(rotary pump)获得低真空,作为二级泵的预真空;第二级采用油扩散泵(oil diffusion pump)获得高真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一、选择题:1.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组织或细胞结构一般称为A.显微结构B.超微结构C.亚显微结构D.分子结构2.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一般要利用下列哪种技术A.光学显微镜技术B.电子显微镜技术C.X射线衍射技术D.离心技术3.利用不同性质有机染料可对细胞中不同成分选择性染色,下列哪种结果有误A.碘液可使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呈深浅不同的棕黄色B.吉姆萨染液可使细胞核或染色体呈紫红色或桔红色C.甲基绿可使RNA分子呈蓝绿色D.派洛宁可使RNA分子呈红色4.适于观察无色透明活细胞显微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是A.相差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荧光显微镜D.偏振光显微镜5.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小分辨率)可达A. 0.1?mB. 0.2?mC. 0.3?mD. 0.4?m6.关于电子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A.组织或细胞在透射电镜观察前均需做超薄切片B.分为透射式和扫描两类C.分辨率最高可达0.2nmD.利用电子束作照明源7.关于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适于观察细胞的外表形貌B.以电子束作为光源C.电子透过标本后在荧光屏上成像D.分辨率较高8.关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A.20世纪60年代才正式问世B.景深长,成像具有强烈立体感C.电子扫描标本使之产生二次电子,经收集放大后成像D.适于观察细胞的内部构造9.福尔根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一种经典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常用于细胞内A.蛋白的分布与定位B.脂肪的分布与定位C.酸性磷酸酶的分布与定位D. DNA的分布与定位10.研究组织或细胞显微结构的主要技术是A.光镜技术B.电镜技术C.离心技术D.电泳技术11.研究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技术A.光镜技术B.电镜技术C.离心技术D.电泳技术12.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A.光镜技术B.电镜技术C.离心技术D.电泳技术1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能使照相乳胶感光的原理来探测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含量与分布的方法是A.放射自显影技术B.免疫荧光镜技术C.免疫电镜技术D.原位杂交技术14.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处理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细胞中特殊分子进行定位属于A.放射自显影技术B.免疫荧光镜检术C.免疫电镜技术D.原位杂交技术15.直接取材于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称为A.细胞培养B.原代培养C.传代培养D.细胞克隆16.当体外培养的细胞增殖到一定密度后以1:2以上的比例转移到几个容器中进行再培养,称为A.细胞培养B.原代培养C.传代培养D.细胞克隆17.模拟体内的条件使细胞在体外生存、生长和繁殖的过程称为A.细胞培养B.原代培养C.传代培养D.细胞克隆18.分离出单个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使之增殖成均一的细胞群体称为A.细胞培养B.原代培养C.传代培养D.细胞克隆19.体细胞杂交又称为A.细胞培养B.原代培养C.传代培养D.细胞融合20.适于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显微镜是A.透射电镜B.扫描电镜C.荧光显微镜D.倒置显微镜21.从血液中分离收集血细胞一般利用A.流式细胞分析仪B.超速离心机C.高速离心机D.低速离心机22.从破碎的细胞中分离收集线粒体一般所需的仪器是A.流式细胞分析仪B.超速离心机C.高速离心机D.低速离心机23.要观察肝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排列,应先制备该组织的A.切片B.滴片C.涂片D.装片24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一般制备成细胞的()来进行观察。

A.切片B.滴片C.涂片D.装片25.观察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一般制备成血液A.切片B.滴片C.涂片D.装片26.取洋葱鳞茎表皮一小块置载玻片上所制成标本称为A.切片B.滴片C.涂片D.装片27.倒置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A.未经染色的活细胞B.微粒子C.抗原抗体反应D.细胞超微结构28.暗视野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A.微粒子B.细胞表面超微结构C.细胞荧光反应D.被标记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动态变化29.暗视野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A.0.2?mB.0.004?mC.0.8 ?D.100?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光镜有、、和。

2.利用离心机对细胞组分进行分级分离的常用方法有和等。

3.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到,其计算公式为。

4.常用细胞和亚细胞组分测定的方法有、、、、、。

5.“细胞融合”实验所用的诱导因子是。

6.“胞内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显示”实验中是用处理核酸的,以避免干扰酸性蛋白的显示的。

7. 细胞内酸性蛋白和碱性蛋白的分布是用方法显示的,所选用的染料是不同pH值的。

8. 经碱性固绿染色的细胞只有被染成绿色,这是分布的部位。

9. 经酸性固绿染色的细胞只有被染成绿色,这是分布的部位。

10. 细胞经混合液染色后,胞内的DNA和RNA发生不同的颜色反应。

DNA 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三、名词解释:1、分辨力2、显微结构3、超微结构4、原代培养5、传代培养6、细胞融合7、细胞电泳8、细胞分级分离法9、细胞化学法 10、细胞杂交 11、匀浆 12、同核体13、异核体 14、细胞培养四、问答题:1. 简述巨噬细胞对细菌等病原体或其他异物的吞噬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CAB 6~10 CADDA 11~15 BCACB16~20 CADDA 21~25 DCABC 26~29 DAAB二、填空题:1. 普通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2. 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3. 0.2?m 、R=0.61? /N.A. N.A.=n ?sin?/24. 细胞化学法、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镜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流式细胞计量术、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法5. 聚乙二醇(PEG)6. 三氯醋酸7. 细胞化学法,固绿8. 细胞核,碱性蛋白,9. 细胞质和核仁,酸性蛋白三、名词解释:1. 分辨率(resolution)——也称分辨本领。

指显微镜或人眼在25nm的明视距离处分辨或区分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小间隔,即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能够区分的两点间的距离越小,表示分辨率越高。

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所决定,与其镜口率和光线的波长直接相关。

人眼的分辨率约为0.1mm,而光镜的分辨率最高可达0.2?m。

电镜的分辨率比光镜高100-1000倍,达2-0.2nm。

2.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通过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样品的各种结构。

如细胞的大小、外部形态以及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内部构成都属于显微结构。

3. 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也称为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指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微管、微丝等细胞器的微细结构等。

4.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指从机体组织中取材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所进行的细胞培养,即直接取材于机体的细胞培养。

所形成的细胞称原代细胞,它是在体外培养任何一种体细胞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和传代培养的基础。

也就是说,任何动物和人体细胞的培养均需从原代细胞培养作起。

一般来说,胎儿的肾、肺、卵巢、精巢、肌肉与肿瘤等组织的细胞较易培养,而神经细胞较难培养。

5. 传代培养(sub-culture)——简称传代。

指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瓶中生长、增殖到一定密度后,一分为二或以其它比例分装或转移到2个以上的培养瓶中所进行的再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使细胞能够在容积中正常地生长和`繁殖需要经常进行培养细胞的传代,所以传代培养可多次进行。

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

传代累积的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一般来讲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其生长出现停滞且大多数细胞衰老死亡,只有极少数细胞能存活下来并继续传代40-50次。

在此过程中,细胞保持染色体数目稳定和接触抑制行为。

当细胞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传下去了,但其中少数发生突变,获得了癌变细胞特征,细胞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如HeLa 细胞株。

6.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又称为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指细胞彼此接触时,2个或2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的现象。

7. 细胞电泳(cell electrophoresis)——细胞表面分子带有许多荷电基团,其总净电荷为负值,所以,悬液中的细胞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通常向正极移动。

这种细胞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泳动的现象称为细胞电泳。

8. 细胞分级分离(cell fractionnation)法——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比重和大小都不相同,在同一离心场内的沉降速度也不同。

根据这一原理,用不同介质和不同转速的离心,将细胞内各种组分分级分离出来的方法。

9. 细胞化学法(cytochemical methods)——是在保持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可与细胞内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在局部范围形成有色沉淀物的原理,对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研究。

10. 细胞杂交——同细胞融合。

11. 匀浆——在低温下浆组织块放入匀浆器,加入等渗匀浆介质破碎细胞,使之成为各种细胞器及其包含物的溶液的过程。

12. 同核体——指含有同一亲本细胞核的融合细胞。

13. 异核体——指含有不同亲本细胞核的融合细胞。

14. 细胞培养——指活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在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