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十五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十五及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专题练习十五及参考答案

道山诸丈置酒饮饯秀野园以诗谢别
程公许
去国飘然一障①乘,都门祖帐集华簪。

黄梅未雨热如沸,白葛当风凉满襟。

江国颇堪千里寄,蓬山遥想五云②深。

论思禁闼③须公等,肯念交盟数寄音。

【注】①一障:宋代指府、州、军长官。

②五云:指皇帝所在地。

③禁闼:宫廷门户,亦指宫廷、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离别饯行的场景,诗人以诗谢别,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B.首句中“飘然”一词,写出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C.“黄梅未雨”,天气闷热,但诗人穿着轻便的“白葛”,面对着风,感受到凉意。

D.“江国”与“蓬山”都代指边远之地,与“去国”相照应,暗示诗人将远离朝廷。

2.《屈原列传》中写“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存君兴国”“三致志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3分)B
2.(6分)①诗人想象在遥远的“江国”“蓬山”,仍千里寄情,思念朝廷和君王;②诗人希望在自己离开京城后友人能为国献计献策、尽忠尽责;③诗人恳请友人将来能多多告知朝廷讯息, 以解自己对国家的忧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1)又yù其矛日:”w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比赛双方都摩quán擦掌,打算yíng下这场比赛。

2.比一比,再组词。

艘誉矛荐搜誊茅存3.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1)补充词语有竹拳掌_欲试勃勃出划平静(2)再写三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3)“”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4)比赛双方,。

观众们也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4.下列关于字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者:……的人)B.物莫能陷也。

(莫:不)C.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或:或者)D.其人弗能应也。

(应:回答)5.课内填空。

《自相矛盾》是一则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和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6.下列句子的断句,错误的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其人/弗能应也。

D.不可/同世而立。

7.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你还不服气?(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已经就要开始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课外阅读。

阿凡提的故事这天,国王想取笑阿凡提,就给了他一匹老马,让他随同打猎。

初三语文课外练习十五(有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练习十五(有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练习十五1.下列汉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谪(dí) 晖(huēi)B.霏(fēi)谗(chán)C.汀(tīnɡ) 楫(jí)D.芷(zhǐ)汤(shānɡ)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3)薄.暮冥冥:(4)把.酒临风:(5)去国.怀乡:(6)宠辱偕.忘:(7)长烟一.空:(8)春和景.明:3.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属予/作文/以记之C.予观夫/巴陵/胜状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填空题。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

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15课《驿路梨花》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5课《驿路梨花》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陡qiào( )太阳寨.( ) 竹miè( ) 简lòu( )撵.( )走恍惚..( )( ) 修葺.( ) 晶yíng( )迷( ) máng ( ) lù宿( ) yōu 闲折( ) sǔ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晶莹花辦悠闲香气四益B.歌谣陡峭竹篾暮色迷茫C.轮阔撵走折损精神恍忽D.雷蜂麂子修其驿洛梨花3.下列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B.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C.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bīng)纷和谐、相得益章的局面。

B.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chĕn),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本不仁。

C.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mĭ)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wù),便是敬。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修长:修理很长的路B.迷茫:宽广无边,使人看不清楚样子C.陡峭:山势高而险峻D.悠闲:从容闲适,无所牵挂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歌颂的是善良,朴实,美好的品德。

B.文章开头对陡峭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进行描写的作用是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幽静美丽。

C.课文把顺叙和倒叙逆向相迭的巧妙构思。

D.课文以花喻人的写法,用梨花暗喻着助人为乐的人们的美好心灵。

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7.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 练习15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 练习15

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写汉字机Zhù()可汗()()鞍鞯()()Pèi头()燕()山胡骑()rïng机()朔()气金柝()著()我旧时裳傍()地走荷()箪()食童稚()饷()田秉()岁晏()挑()灯麾()下炙()塞()下的()卢成吉思汗()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驿()站花枝俏()更著()风和雨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B.红妆.(zhuānɡ)霍霍.(huî)可汗.(hán)C.唧唧.(jī)朔.气(shuî)燕.山(yān)策勋.(xūn)D.胡骑.(qí)金柝.(tuî)赏赐.(cì)2.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B.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3.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十五:文学作品阅读(二)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专题练习十五:文学作品阅读(二)

考点过关训练十五文学作品阅读(二)(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化君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

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

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

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

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

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

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

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

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

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

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

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

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

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

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

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

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

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

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

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

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

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9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繁花(fán)抖擞(sǒu)黄晕(yūn)薄烟(bó)B . 酝酿(liàng)发髻(jì)贮蓄(zhù)禅心(chán)C . 唱和(hè)湛蓝(zhàn)寥阔(liáo)枯涸(hé)D . 清冽(liè)看护(kàn)肥硕(shuò)竦峙(sǒng)2. (2分)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穿凿烦恼斜视翻腾B . 积聚憔悴摒弃添愁C . 羡慕闺阁蘅芜橄榄D . 腻烦领略潇湘翡萃3. (2分) (2017七上·高台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 . 重庆永川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 .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 (2分) (2017八上·扬州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如何实施校本课程走班制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 通过开通校园定制公交,使校园周围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 加快市区江阳路快速通道建设,是我市积极推进南部新城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

5. (2分)为下面材料选择一种正确的排列顺序()①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狭窄范围内的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练习十五一、积累运用(3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迸.发(bâng) 吞噬.(shì)券.门(xuàn) 纷至沓.来(tà)B隽.永(juàn) 濒危(bīn) 逞.能(chĕng) 装模.作样(mï)C风靡.(mí)粗犷.(guäng) 勾.当(gîu) 如履薄.冰(báo)D睿.智(ruì) 蹙.眉(cù) 慰藉.(jí ) 好高骛.远(w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被当地人称为大.方之家...!D、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

据2014年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以首届“朱自清读书节”为载体,今年扬州全民阅读活动以《阅读成就梦想·书香美丽扬州》为主题,全市144项活动贯穿全年,以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B.“说真的,我也说不清小李最近为什么情绪低落,”他拨弄一下手中的纸盒,“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够走出来。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近期,一则极具“情怀”的辞职书在网上迅速流行起来,继而引发了广大网友对工作和人生的思考。

B.4月21日,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拜会朝鲜对外经济相李龙男。

李大使表示不断发展和巩固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

C 一场大雪让扬城交通事故量频发。

据统计,截至15日晚上7点半,当天扬州市区交通事故共有近320多起,远远超过了2008年大雪的接警纪录。

D. 在我看过席慕蓉的《槭树下的家》后,总会移花接木地把她笔下的婀娜花树、袅袅花香嫁接进我现实拥有的前庭后院中来。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性的美与丑;英国作家比尔博姆的散文《送行》让我们看到:扮演的送行者只会让场面尴尬,真正的送行者才能动情感人。

B.《石榴》是郭沫若写于抗战时期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借赞石榴,来讴歌不屈的民族气节,传达正义必胜的信念。

C.《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东汉刘向所编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史记》,“世家”主要为王侯将相作传记。

D. 季羡林的小说《幽径悲剧》关注人与自然的问题,揭露了令人痛心的愚氓灭美的事实,表达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盛世修典,chïng文重教。

2012年10月,广陵书社在编纂《扬州文库》过程中,发现扬州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精美版画。

这些版画直观反映了扬州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变qiān。

为此,广陵书社分辑lín选新编《扬州胜景图集》。

宣纸精印,用传统的蝴蝶装形式出版,以zhāng显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7. 综合实践活动。

(10分)⑴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题目。

(6分)①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亚洲首富马云和作家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

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2分)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

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

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

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②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

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2分)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2)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完成下题。

(4分)有研究者说,《水浒传》中晁盖到梁山后派______前往郓城县给宋江送书信,是有意拉宋江上梁山,因为他派去的这人绰号,他赤砂紫脸的相貌正是宋江勾结梁山的醒目招牌。

二、阅读理解(54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题潼关楼崔颢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⑴说一说颈联中“绕”字的表达效果(2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①,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①土俗:当地的风俗。

②教禁:教谕和禁令。

③子:子金,即利息。

本:本金。

相侔(mïu):相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⑴而自肆.于山水间()⑵又偕.出为刺史()⑶免而归者且.千人()⑷约不时.赎()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其土俗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B.居闲,益.自刻苦益.习其声《黔之驴》C.子厚与.设方计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D.皆以.子厚为师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12.翻译句子(6分)是岂不足为政邪?13.请列举选段中记述柳宗元被贬永州和担任柳州刺史时的几件事?(3分)(三)阅读《美洲之夜》,完成14—17题。

(15分)一天傍晚,我在离尼亚加拉瀑布不远的森林中迷了路;转瞬间,太阳在我周灭,我欣赏到了新大陆荒原美丽的夜景。

日落后一小时,月亮在对面天空出现。

夜空皇后从东方带来馥郁的微风,好像她清新的气息率先来到林中;孤独的星辰冉冉升起。

她时而宁静地继续她蔚蓝的驰骋,时而在好像皑皑白雪笼罩山巅的云彩上憩息。

云彩揭开或戴上它的面纱,蔓延开去成为洁白烟雾,散落成一团团轻盈的泡沫;或者在天空形成絮状的耀眼的长滩,看上去是那么轻盈,那么柔软和富于弹性,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地上的情景也同样令人陶醉:天鹅绒般的淡蓝色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我脚下流尚的小河有时消失在树木间,有时重新出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

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

几棵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纹丝不动的光海里形成几处飘浮的影子的岛屿。

如果没有树叶的坠落,乍起的阵风,灰林鸽的哀鸣,周围本来是一个万簌俱寂的世界。

远处不时传来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那咆哮声在寂静的夜空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这幅图画的宏伟和令人惊悸的凄清,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与此相比,欧洲最美的夜景毫无共同之处。

试图在耕耘过的田野上扩展我们的想象是徒劳的,它不能超越四面的村庄;但在这蛮荒的原野,我们的灵魂乐于进入林海的深处,在瀑布深渊的上空翱翔,在湖畔和河边沉思,并且可以说独自站在上帝面前。

提示:作者夏多布里昂,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他曾远离法国,到美洲旅行。

他花了一年在北美南部的丛林中历险,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

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是散文集《美洲游记》中一篇。

14.本文写景很有层次,试以二三段为例具体说明。

(4分)15.请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3分)远处不时传来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那咆哮声在寂静的夜空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7分)手帕土我从镇上中学拿回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也就拿回了一家人的慌乱。

先是父亲卖猪粜粮筹备我上学的费用,而后母亲也舍下地里的农活,托人从集市上买回一块的确良布,赶着为我裁剪两件像样的衣服。

奶奶,平日里最疼爱我的奶奶却像没事儿一样,一天起床后对母亲说,她要去赶一趟圩。

“赶圩?!”奶奶说要去赶圩,一家人都愕然。

自从前两年奶奶腿脚不便后,奶奶就再也没到镇上去赶圩了。

“是,去赶圩。

”奶奶说得异常坚决。

“路不好走,你要买什么托人买回来就是。

”从我家到镇上,有十里路,都是崎岖的羊肠小道,母亲劝奶奶。

“我还能走。

”奶奶要去赶圩的决心没得商量。

奶奶一贯是有主张的人,谁出勉强不了她。

奶奶吃过早饭拄着一段杉木枝就出发了。

掌灯时分,一家人忙乱了一天准备吃饭,奶奶还没回来。

父亲火烧火燎地出门想去找奶奶。

这时奶奶拄着杉木枝回来了。

“你瞎折腾啥。

”奶奶空着双手,父亲没好声没好气地抱怨。

总算平安回来!母亲赶紧打圆场叫吃饭。

赶了圩后,奶奶也忙乱开了。

奶奶找村里的阿根,央求阿根下井里掏捧泥土上来。

村里就只有一口井,全村三百多人全部喝这口井的水。

这井用石头砌成圆柱形,深而宽,石头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一般人都不敢下井。

阿根初初不愿意下井,耐不住奶奶的再三央求,阿根下井了。

阿根从井里提出半水桶泥土时,奶奶千恩万谢。

奶奶从水桶里掏出一捧泥土,放到平时装糕点用的簸箕里,让我放到屋顶上去晒。

奶奶天天守着那捧土。

谁也不知奶奶想干啥。

簸箕里的土晒了三天三夜后,奶奶让我端下来。

奶奶仔仔细细地挑走土里的石粒,就像从花生米里捡走土粒一样。

挑完了石粒,奶奶从屋里找来一块手帕。

那是块土灰色的,四周裹有白线边,全新的手帕。

“奶奶哪来新手帕?”要知道,我们这些读书郎,也轻易用不上手帕,何况奶奶。

“买的。

奶奶买的。

”奶奶一脸的得意。

奶奶把手帕平铺在簸箕里,接着小心翼翼地把簸箕里的土捧到手帕上。

随后,奶奶提起手帕的四个角,把四个角拧在一起,土均到了手帕中间。

奶奶把手帕四角打成个结,奶奶手帕里包着土就像从前官家红布裹着官印子一样。

我临出门时,父亲千叮咛万叮咛我路上小心,看好钱物。

母亲则是一会儿把我的毛衣塞进皮箱,一会儿又取出来,眼里始终有泪珠在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