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解
高中地理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温馨提示】(1)太阳高度是线面角,是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也可以是地面上看太阳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最小值的地区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春、秋分赤道南北两极点[思考]华北地区的楼房一年四季的采光效果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
因为一年四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尤其是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北面的楼房最容易被南面的楼房遮住阳光,采光效果最差。
探究点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规律情境探究[情境材料]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素养设问]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
(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在三次连续测量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D.北极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知能升华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太阳的高度在不断变化。
太阳高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时间、地理位置和季节等。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尤为引人关注,因为这一时刻太阳所处的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时间因素让我们来看看时间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通常来说,太阳会在清晨从东方升起,然后在上午逐渐升高,到了中午达到最高点,接着在下午逐渐下降,最终在黄昏时从西方落下。
这种日周运动导致了太阳高度的变化。
2. 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也会对太阳高度产生影响。
不同的地方所处的纬度不同,因此太阳在正午的高度也会有所差异。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在正午时几乎直射地面,因此太阳高度相对较高。
而在极地地区,太阳在正午时的高度则较低,甚至有时可能完全没能升起,导致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3. 季节因素季节也是影响太阳高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导致季节的交替。
在南半球,在夏季太阳高度会相对较高,而在冬季太阳高度则会相对较低。
而在北半球则相反。
这样的季节变化也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不断变化。
总结回顾:通过对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受到时间、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多重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了解地理位置对太阳高度的影响,以及体会季节交替所带来的变化。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写手,我对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太阳高度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界的奇妙现象,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仔细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我认为对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深入理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一个深入而广泛的主题。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正式)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 达到最小值。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墙壁
地面
(3)、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
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_南___方, 房屋朝____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___北方,房屋朝
____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3.21
6.22 9.23
次年6.22 次年3.21
12.22
N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朝向
H = 90°—︱ ± ︱
=当地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
注意: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如:求北京(400N)冬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
步骤:1 标直射点、所求点纬度,
光
线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 么地方?正午太阳 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地理专题课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专题

太阳时计观测
利用太阳时计或日晷,根据太阳在天 空中的位置变化来观测。
计算公式与步骤
计算步骤
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 = 90° - (观测点纬度 - 太阳
直射点纬度)。
01
02
03
1. 确定观测点的纬度;
2.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根据日期和季节变化);
04
05
3. 使用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 度角。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气候、地貌、 生态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通过综 合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
观察和测量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正午太阳高 度角,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和观察能力。
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地理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 探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因 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太阳辐射的分布
太阳辐射的强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在夏季时,由 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而在冬季时,太阳高度 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这种变化会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和 气候。
太阳辐射的分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还会影响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在赤道附近,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而在高 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这种分布 不均匀会导致气候的差异。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可以研究地球自转轴倾角、地球公
转轨道变化等对气候的影响。
04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在地理 教学中的意义
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掌握地球运动规律
通过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学习,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 转的原理,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
正午太阳高度 (角) 的变化

自转 公转
赤道面 黄道面
}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三、季节的变化 四、五带
(一)正午太阳高度 (角) 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h )
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角
(2) 离直射点纬度越近, 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 (3) 离直射点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 减小1° ( 距直射点纬度差相同的地 点,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 =90°-(φ + δ)
注意: 1、φ 表示某地纬度
2、δ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3、φ和δ在同一半球,用减法; 在不同半球,用加法
二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赤 道,赤道正 午太阳高度 角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 90°,由赤 道向南北两 侧递减。
日期
太阳直射纬 线
正午太阳 高度为 90º 的纬 线
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的地 区
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 最小值的地 区
北半 球夏 至日
北回 归线
北回 归线
北回归 线及其 以北地 区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 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 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确定物影的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 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
必修1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

C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 应用
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
地方时为 12时。 原理5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 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其数据如下表,已知旗杆长为 10.72m.(tan43≈0.933,tan45≈1,tan47≈1.072, tan49≈1.150 )
2m
60° 影子长度
2.下图是我国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2米长的杆子测出的日影 图,当测到最短日影(影长为2米)时,北京时间为11:2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测日影时,当天的
A 日期可能为:
A.3月21日
B.5月21日
C.6月21日 D.8月21日
(2)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C
好的是 B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巩固训练】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
灯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W
N
图中道路走向为( C )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东南-西北走向D. 西 南-东北走向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不小于( D)
A.h tan(90°-38°) B.h tan(90°-38°-23.5°) C.h / tan(90°-38°) D.h / tan(90°-38°-23.5°)
h
H
L
应用5.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 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集热 板之间成直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90°
90°
60°
60°
30°
30°
0° 北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南极圈
0° 南极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2. H =90°-纬度差 (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 之间的纬度差)
例题:6月22日,求蒙山(24°N)、 北京(40 °N )、23 °26′S的正午太阳高度
蒙山: 90°—(24°—23 °26′)=89°26′ 北京: 90°—(40°—23 °26′)=73°26′ 南回归线90°—(23 °26+23 °26′)=43°8′
【审题】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实质是热 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90°
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进 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50。
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 增大,反之减小(来增去减)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楼间距问题----第26页
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 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
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 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 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 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过程如下: tanH=h/L →L=h· cotH 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
6月22日
赤道 0
23º 26´S
9月23日
3月21日
3 月21日 º
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46°52′ 66°34′ 43°08′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
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6月22日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外)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 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 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 小值(夏至、冬至)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 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如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3º 26´N 0º
夏至 春分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12月22日前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变化规律
⑴空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同一时间,离太阳直射点(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在纬度 越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⑵时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
0o
22oS 23o26’S
H 22oS=90O
H 25oN=90O - (25O+22O)= 43o
画出太阳直射纬线,所求正午太阳高度的纬线
归纳:求出纬度差 H所求纬度=90o__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计算方法2:(三角形法)
基本原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和为90° 步骤 阳高度角的大小 1)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小结: 90° ≥H≥0°
• 任意一天,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递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90 ° N
23°26′ N
0° 23°26 ′ S P 90°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⑵时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③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
90 ° N
23°26′ N P 0°
达到全年最大
④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
23°26 ′ S
90° S
达到全年最小
所以∠3+ ∠H=90o
所以∠H=90o___(∠2—∠1)
50oN 20oN
o
A3
H
2 1
B
A3
H
2B
o
∠H=90o___(∠1+∠2) H= 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计算方法1:(画图法)
已知太阳直射22oS,求莆田(25oN)的正午太阳高度
25oN 23o26’N
H 25oN=?
北半球春秋分日
北半球夏至
北半球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⑵时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90 ° N P 23°26′ N
0°
达到全年最大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3°26 ′ S
90° S
达到全年最小
2.利用三角形法求解正午太阳高度
例1.春分日某地(30 °N,120 ° E)的正午太阳高度? 例2.冬至日某地(60 °N,120 ° E)的正午太阳高度?
2014年6月,小张的父母在“阳光学苑”购买 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2015年1月,全家入 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了。他感到很
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
结论: 楼间距离≥L=h × cot H
例1 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
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
不小于()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α和影长(L)。
α =90°-H
=90 °-〔90°-︱25°±δ︱〕
=︱ 25°±δ︱
集热管/板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
αH
例2: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 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要根据太阳高度的 变化随季节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 是
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
达最小值
达最大值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时达最大值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当日正午 太阳高度越大。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方法的推导: 已知:太阳直射20oN, 求50oN的正午太阳高度?
因为∠1=20o ∠2=50o 又因为太阳光线平行 所以∠3= ∠2—∠1 又因为AO垂直地平线
⑴空间变化----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同时不同地)
⑵时间变化----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同地不同时)
⑴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H
αL
(2)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就 必须通过对集热面与地面夹角a的调整,使 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由于太阳光线 与地面的夹角H即当地的太阳高度角 ,故夹角a与H互为余角。
安装角度a=90°--H(正午太阳高 度角)
=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 角
=纬度间隔
例1:莆田一中(25°N)某教工宿舍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 了使热水器最大限度的获得太阳光热,集热管与楼顶的夹角应是多少?
90 ° N
23°26′ N
0° P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90° S
⑵时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⑤赤道地区
90 ° N
23°26′ N
0°
达到全年最小 P
23°26 ′ S
90°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同一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 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南
南
你能结合上图帮小张分析一下原因吗?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
(1)楼房间距计算
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 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 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 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左侧3张照片是麦当劳公司在芝加哥一天 中3个时间拍摄的户外广告牌。该广告房 顶平放着一根大叉子,叉子的倒影是麦 当劳的标志。每天早上6点到11点,根据 叉子在阳光下的影子位置变化告诉大家 什么时间吃麦当劳的什么产品。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日影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日影长度与太阳照射角度成反相关。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则 日影越长。 ①赤道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