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的定义是什么.doc

合集下载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的一种排列方式,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周期表中,元素分为横行(周期)和纵列(族)。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四、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中,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形成化学键。

五、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命名方式不同。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通常以金属元素名称在前,非金属元素名称在后;共价化合物的命名通常以非金属元素名称在前,金属元素名称在后。

六、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七、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数学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遵循一定的书写规则,如反应物在箭头左侧,生成物在箭头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表示其数量关系。

八、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各组分保持各自性质。

九、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元素和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和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十、元素和化合物的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金属元素用于制造合金、建筑材料;非金属元素用于制备化肥、农药、玻璃等。

综上所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深入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元素周期表中,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方法:查阅元素周期表,比较各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找出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新型化合物的定义

新型化合物的定义

新型化合物的定义新型化合物是指在化学领域中,具有新的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型化合物的研究和发现也日益增多。

新型化合物的发现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化合物的定义是基于其结构和性质的独特性质。

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可能是由新的原子组合方式、新的键合方式或者新的空间排列方式组成。

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新型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已知化合物有所区别。

新型化合物的发现通常涉及到化学合成、物质分离和鉴定等步骤。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不同的原料以一定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反应,从而合成出新的化合物。

物质分离是指从混合物中将所需化合物分离出来,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鉴定是指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新型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新型化合物的研究和发现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首先,新型化合物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规律,推动化学理论的发展。

其次,新型化合物的应用可以拓宽材料科学、药物研发、能源等领域的研究方向,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新型化合物的研究还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新型化合物的研究和发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化学合成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反应条件、原料选择和催化剂等因素,这对于研究人员的实验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

其次,新型化合物的鉴定需要运用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这对于研究团队的实力和资源投入有一定要求。

此外,新型化合物的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应用测试,这需要耗费时间和经济成本。

新型化合物的研究和发现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新型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可以拓宽化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药物的疗效,解决环境和能源等问题。

然而,新型化合物的研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和合作,不断创新和突破。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化合物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是理解和研究物质及其性质、变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元素通常以符号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主要特征包括:1. 原子结构:元素的所有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是元素的标识符。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

元素可以通过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来形成化合物。

3.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元素的鉴别和分离。

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构成了地壳、大气、生物体等各种物质。

元素的丰度以及元素的性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合物的特征包括:1. 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比例是固定的。

2. 化学性质:化合物具有与原子不同的化学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或与其他化合物形成新的化合物。

3. 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可以与组成它的元素的物理性质不同。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和密度。

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水、盐、糖等。

化合物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如药物、塑料、合成纤维等。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基础科学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研究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通过对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结构和反应机理,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2. 材料科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制备各种材料的基础。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两个基本概念。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本文将对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元素是指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由一系列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碳元素的符号为C。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量、原子半径、密度等。

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原子半径则是指元素的原子中心与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有差异。

元素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物质质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活性、化合价等。

元素的活性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用元素在反应中的易失去或获得电子来衡量。

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能提供或接受的电子数目,可以通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处的氧化态来表示。

二、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固定的,它们的性质通常与组成它们的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包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学式还可以表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甲烷的化学式为CH4,表示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溶解性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化学性质包括化合物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例如酸碱性、氧化性等。

三、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1. 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如铁、铜、铝等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汽车、电器等。

糖类化合物的正确定义

糖类化合物的正确定义

糖类化合物的正确定义1. 引言糖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对糖类化合物进行正确定义,并介绍其结构、分类、性质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2. 糖类化合物的定义糖类化合物是指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与一个或多个醛基(-CHO)或酮基(-C=O)相连。

糖类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等不同类型。

3. 糖类化合物的结构糖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常以环式结构存在。

单糖分子可以存在于直链式或环式,其中环式又可分为六元环和五元环两种形式。

葡萄糖是一种六元环的单糖,而果糖则是一种五元环的单糖。

4.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单糖分子中所含有的羟基个数,可以将单糖分为三种类型:三羟酮糖、二羟醛糖和多羟醛糖。

三羟酮糖是指含有一个酮基和三个羟基的单糖,如葡萄糖;二羟醛糖是指含有一个醛基和两个羟基的单糖,如果糖;多羟醛糖是指含有一个醛基和多个羟基的单糖,如戊糖。

另外,根据单糖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可以将单糖分为五碳糖、六碳糖和其他碳数的糖类化合物。

五碳糖是指单糖分子中含有五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葡萄糖;六碳糖是指单糖分子中含有六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果糖。

5.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5.1 溶解性大部分单糖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葡萄糖在室温下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形成透明溶液。

5.2 甜味许多单糖具有甜味,如葡萄糖、果糖等。

这是由于单糖分子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与人类的甜味受体结合,从而产生甜味感受。

5.3 还原性单糖具有还原性,可以与一些氧化剂发生反应,并被氧化为相应的酸。

这是由于单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或酮基,可以进行氧化反应。

6. 糖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6.1 能量供应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糖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ATP (三磷酸腺苷),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6.2 结构组成部分糖类化合物参与生物体内重要结构的形成。

单质,元素,化合物区别 ,概念

单质,元素,化合物区别 ,概念

单质,元素,化合物区别 ,概念
在科学领域中,单质、元素、化合物是常见的三种物质。

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实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化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很清楚地区分三者之间的界定。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单质。

单质是一种最简单的物质,它不能由其他物质分解,它具有特定的化学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发生相互转化。

典型的单质包括各种常见的气体,如氢气、氧气和氮气等,也有些常见的液体,如水和醇等,还有一些固体,如石灰和碱等。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元素。

元素是已知最基本的物质,它由一种原子组成,每种原子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性质,它们只能通过物理反应或核反应才能转化成另一种元素,而不会在本质上改变。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定义的所有物质都属于元素,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化学性质,如电荷、离子半径、核电荷等,其中又以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最为重要。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单质或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它具有完全不同于原来单质或元素的性质和特性。

它通常可以通过一种叫做化学反应的方式从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这种反应通常需要温度、压力、物质种类、物质比例等多种条件,而且也可以再次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新的化合物。

常见的化合物有水、硫酸、亚硫酸钠、醋酸和乙醇等。

综上所述,单质、元素和化合物之间是有区别的,单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物质,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无法再
分解;而化合物则是由一种或多种单质或元素组合而成的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解成单质或元素。

只有了解了这些概念的不同点,才能在化学研究中正确地处理单质、元素和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理解单质的概念必须抓住两点:①由同种元素组成;②必须是纯净物,如氧气是一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绝不可能是化合物,如氧气(O2)、臭氧(O3)两种物质混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但是只有一种氧元素;同样的例子还有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1)单质的概念:①理解一单质的概念不仅要关注它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还应注意它首先是一种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碳、硫、铁、铜、各种稀有气体等都属于单质。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都只含一种元素,但都属于混合物。

(2)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合物的概念同样不仅要关注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还应注意它首先是一种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氯化钠、高锰酸钾等都属于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区别:1. 共价化合物(1)概念:像HCl、CO2这样以共用电子对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的类型:①两种非金属原子结合成的化合物,如HCl、CO2等。

②非金属与酸根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HNO3等。

2.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全部以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共价化合物大多数由分子构成。

考点名称:氧化物∙氧化物: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即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分类:(1)根据组成分类:金属氧化物,如Na2O,Cu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2,NO等(2)根据性质分类:①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3等②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③两性氧化物(初中不作要求)④不成盐氧化物不能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如CO,NO等∙金属氧化物性质小结:1.与水反应生成碱(可溶性金属氧化物)Na2O+H2O==2NaOHCaO+H2O==Ca(OH)22.与强酸反应CaO+2HCI==Ca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3+3H2OCuO+2HCl==CuCl2+H2OCuO+H2SO4==CuSO4+H2O3.与H2、CO或C反应CuO+H2==Cu+H2O2CuO+C==2Cu+CO2↑CuO+CO==Cu+CO2Fe2O3+3H2==2Fe+3H2O2Fe2O3+3C==4Fe+3CO2↑Fe2O3+3CO==2Fe+3CO2Fe3O4+4H2==3Fe+4H2OFe3O4+2C==3Fe+2CO2↑Fe3O4+4CO==3Fe+4CO2非金属氧化物性质小结:1.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O2+H2O==H2CO3SO2+H2O==H2SO3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Ca(OH)2+SO2==CaSO3↓+H2O2NaOH+SO2==Na2SO3+H2O∙易错点:①酸性氧化物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义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义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义一、引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单体经过聚合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通常具有高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和复杂的化学性质。

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材料基础,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基本概念1. 单体:指能够参与聚合反应并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也称为单体单位或单体分子。

2. 高分子:由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大分子结构,通常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的空间结构。

3. 聚合反应:指将多个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高分子的一种化学反应。

4. 有机高分子:指由碳元素作为主要骨架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包括聚烯烃、聚酯、聚醚、聚酰胺等多种类型。

三、分类与特点1. 聚烯烃类聚烯烃类是最简单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有机高分子之一。

它们由乙烯、丙烯等烯烃单体聚合而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常见的聚烯烃类有聚乙烯、聚丙烯等。

2. 聚酯类聚酯类是由酸和醇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们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耐候性和柔软性,常用于制作塑料薄膜、纤维和容器等。

常见的聚酯类有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T)、聚碳酸酯(PC)等。

3. 聚氨酯类聚氨酯类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们具有优良的弹性、耐磨损性和耐脏污性,常用于制作泡沫塑料、涂料和胶粘剂等。

常见的聚氨酯类有聚氨基甲酸甲酯(PU)、水泥基础型PU等。

4. 聚丙烯脂类聚丙烯脂类是由环氧基团与聚丙烯脂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们具有优良的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常用于制作管道、容器和防水材料等。

常见的聚丙烯脂类有环氧树脂(EP)、醇酸树脂等。

四、应用领域1. 塑料工业:有机高分子在塑料工业中广泛应用,如制作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桶等。

2. 纤维工业:有机高分子在纤维工业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制作衣服、家居用品等。

3. 化妆品和医药工业:有机高分子在化妆品和医药工业中也有应用,如制作乳液、面霜、胶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 化合物的定义是什么 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摩尔比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化学物质。化合物的定义是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化合物的定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化合物的定义 ブ化合物为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纯净物。组成此化合物的不同原子间必以一定比例存在,换言之,化合物不论来源如何,其均有一定组成。在日常生活里,氯化钠、及蒸馏水(水),均为常见的化合物。由这些化合物中,人们发现它们的性质彼此各不相同,食盐为钠原子和氯原子所组成;糖为碳、氢及氧等原子所组成;氢气在氧中燃烧则反应生成水。这些事实,表示二种或多种物质可以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这新物质就是化合物。新物质的性质和原物质的性质完全不同。通常化学上藉此方式来决定一质之该性是否为化合物。又假如一纯质可以分解为二种或二种以上之质,则原来之质必为化合物。例如熔融食盐,通以电流,可完全分解为钠及氯原子,故食盐为一种化合物。 化合物成分子状态者称为分子化合物,如水、糖等。化合物由离子结合者称为离子化合物,如食盐、芒硝等。化合物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式是由化合物中所含各元素之符号所组成。例如由两种元素构成的二元化合物,在书写其化学式时,如同命其英文名称,金属元素写在前,而较少金属性者其次。如食盐(氯2 9

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当化合物中不同元素间原子数目不等时,其比率可写在符号下以数字表示之。如蔗糖的化学式表示糖由十二个碳原子、二十二个氢原子,和十一个氧原子所组成。 化合物分类 杂化化合物 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分类: 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 按是否含碳氢元素分类: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有碳氢化合物(或叫做烃,hydrocarbon),如甲烷(methane, CH4),分为:糖类、核酸、脂质和蛋白质。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2、CO、H2CO3以及碳酸盐外)如CH4、C2H5OH、CH3COOH都含有碳(C)元素。 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氢化合物,如硫酸铅[lead (II) sulphate, PbSO4],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又如如H2O、KClO3、MnO2、KMnO4、NaOH等等,都是无机物。 按化学键种类分类: 离子化合物:钠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钠和氯的单质都很容易跟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互相起化学反应时,生成化合物氯化钠。 在这个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了1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了1个单位的负电荷。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钠离子3 9

(Na+);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氯离子(Clˉ)。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就形成化合物氯化钠。它呈电中性。 在通常情况下,氯化钠是固体。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钾(KCl),氯化镁(MgCl2),氯化钙(CaCl2),氟化钙(CaF2)等都是离子化合物。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如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OHˉ)等。硫酸锌(ZnSO4),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等也是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氢气跟氯气化合可以生成氯化氢气体。 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容易获得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1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这个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叫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4 9

电中性。 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都是共价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 ))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Ni(CO)4 都是配位单元, 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 Co(NH3)6]Cl3 , K3[Cr(CN)6], Ni(CO)4 都是配位化合物。[Co(NH3)6] [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化合物特点 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特性,通常还具有一定的组成。 例:水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体,沸点100℃,冰点0℃,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H2O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例:氯化钠(sodium chloride, NaCl)是一种通过盐酸(hydrochloric acid, HCl)和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NaOH)的化学作用(中和反应)而成的化合物。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l) 与混合物区别: 5 9

单质 (2)化合物组成元素必须用化学方法才可分离; (3)化合物组成通常恒定。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 元素、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 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 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化合物与固溶体的区别 相同:均为单相材料。 不同:A和B形成固溶体后,其结构与主晶体一致,A与B间无确定的摩尔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红宝石,A与B形成化合物AmBn后,生成物结构即不同于A也不同于B,是一种新结构,A与B存在一定摩尔比。 非等比化合物 在通常人们的印象当中,化合物都是由几种固定的按简单数学配比的元素所组成,然而更多的化合物却是非等比化合物,尤其是无机化合物。所谓非等比化合物,就是组成是非计量比或6 9

非整比的化合物,即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原子间不为小整数比,且组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符合定组成定律。 最新的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共熔形成的合金体系。由于各类合金可能存在多种相平衡点,因而形 成了多种组成可变的合金化合物。如钢由Fe与C组成的二元体系中,由于组成的不同可形成奥氏体、莱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等不同的相。 (2)在岩盐体系中,晶格中由于生成极小部分的缺陷而呈现特殊颜色的化合物,如下钠蒸气中加热氯化钠形成Na+δCl(δ<<1),是一种浅绿色化合物。 (3)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或氢化物,这些具有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一般都是非等比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达一千多万种,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NaCl、硫酸铵(NH4)2SO4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 化合物鉴定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7 9

主要来之于以下几点: TLC纯度的鉴定: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正如wxw0825所言,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其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5,另两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8,0.2。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 熔程判断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