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质量与承载力的实例及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_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_讨论的答复

关于_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_讨论的答复

文章编号:0451-0712(2004)10-0081-05 中图分类号:TV473116 文献标识码:B关于“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讨论的答复龚维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市 210096)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公路2004年第7期《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一文中的一些质疑问题进行了回复。

关键词:桩;桩承载力;自平衡法;回复 最近拜读了《公路》2004年第7期《桩承载力自平衡法的可靠性之质疑》文章,感谢徐风云同志对自平衡法的讨论。

笔者对该文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现谈一下学习后的认识和看法。

(1)该法的起源。

目前大量的桥梁位于长江、大海、峡谷中,桩基承载力相当大(大于40000kN),采用传统方法无法测试其单桩承载力,基桩的潜力不能发挥。

故在此情况下,美国西北工业大学J1O sterberg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在桩身中摆设荷载箱测试承载力的方法(国外称O-Cell法,国内称自平衡法)。

该法是将一个特制的液压荷载箱(也称为O-CELL压力盒)埋在桩孔的底部或其上部一定位置处,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对荷载箱内腔施加压力,箱顶与箱底被推开,产生向上与向下的推力,从而调动桩周土的侧阻力与端阻力。

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在桩身平衡点处,使上、下段桩的反力相等以维持加载,得到荷载箱上段桩及下段桩的2条Q-S 曲线。

将2条实测Q-S曲线通过数据处理(精确转换法和简化转换法)等效为桩顶传统静载方法获得的1条Q-S曲线(等效转换曲线),根据等效转换曲线判断承载力,其测试机理及转换见图1。

该法已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并纳入美国各州规范。

图1 自平衡测试机理及转换示意该法在国外开始应用时,做了大量与传统方法的对比试验,尤其是日本,在同一场地做了多组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了宝贵的经验。

1996年,东南大学开始引进该项技术时,全国已有多位专家提出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对比试验才能应用。

基桩质量与承载力的实例及探讨

基桩质量与承载力的实例及探讨
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主要 由 8个 IE S工艺反应池组成 ,设计 日处理污水能力 1 CA 5 万 m ,由于场地内存在淤泥质粘土、泥炭化土等软弱夹层。且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 ,而反 ’
应池对差异沉 降敏感 ,为此 ,反应池基础的设计采用低标号紊混凝土桩 ,由沉管直径 巾 46 m的振动沉管灌注桩单打成桩 ,桩长 6 — . m,设计混凝土强度 C . 2m . 9 8 0 7 ,设计单桩承 5
载力标准值为 10 N 5 。 k 为了检测基桩施工质量 ,在基坑开挖至基底面时 , 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基桩进行了抽 样检测 。 然后根据检测结果 中的完好桩 、 基本完好桩、合格桩和不合格桩 , 4 根桩进行 选 4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1 实验 曲线 、承载 力的分 析 、
反应池 4 4根试桩 中,选 1 根桩在静载荷试验后 , 5 进行 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其 目
至深传递和缺陷性质导致的 。
I .-l Lw : ¥. tT ' 0. 罩 l LC 2 t Pl 上 , ; j2 z l q o ! -


(静 试 前 a 我验 )
● t. l | :. ’ d ̄ I hi 1 c . l . u0 趟 O p sl
邕 :
() a 静我试验 前

} f 静裁试验后 b )





o = . ‘ - o x : 5 I l 1I t . v}
: — — — ■ _ -
“ TZ:J996 ‘ j
圈 2 6 l 桩静崩 试| 翦、 c l # 潸 I 后实 曲线 I
的是检测静载荷试验对桩身质量的影响 ,现归纳分析如下 :

结合工程实例谈桩基工程质量评定

结合工程实例谈桩基工程质量评定
用建筑 , 多数采用机械 成孔钢 筋混凝 土灌 注桩桩 基 , 通过工 程实 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 ,成孔深度必 须符合设 计要求 ” , 等 是很 践, 按照现行的 G J5 3 02 0 建筑 安装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有必 要的 , B 00 —0 1 但施工常识 表 明, 些与保 证桩 的承 载力没 有必然 的 这
根数分别为 4 7根 ,9 0 3 5根 ,7 , 18根 设计混凝土强度为 C 5 2 。设计
力 , 格而言 , 严 是提供对地质资料 和设计 计算 的检验 和复核 , 而不 能单纯用来评判施工质量 。当然 , 凭借可靠 的地 质勘探 和成熟 的 施工工艺 , 大量 的工 程实践 已经 表 明, 动测 结果 与设 计计算 多数
文章 编 号 :096 2 (0 7 2 —2 00 10 .8 5 2 0 )30 1.2
结合 工程 实例 谈桩 基 工 程质 量评 定
王 艳 霞
摘 要: 就工程实例联 系现行 规范 , 灌注桩 的质量验收及评定 中存 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 对 根据 实际情况客观地对桩基 承 载力及桩身完整性做 出评定 , 并为桩 基质量验 收和评定提供 了有效 , 质量验 收, 评定
对这类桩基进行评定还 有不 足之处 , 而现行 的 J J9 —4建筑 桩 因果 联 系 。 G 49
基技术规范 , B 1——0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等技术标 准 D J 019
对于二 、 三类 桩基 的单桩 承载力 , 行做 法一般 不先 通过试 现
而是 由设计人员 根据地质报 告提供 的资 中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 又未被 实 际工程质 量验 收所重视 , 却 与之 桩 和静 载荷试 验来 确定 , 直接在施 工图 中明确其 标准 值 , 之后便 进入 试桩 和 配套使用 。因此 , 桩基 质量 验收和评定 尚缺乏一个完整统 一的 料进行计算 , 对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在工程的运用及实例分析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在工程的运用及实例分析

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在工程的运用及实例分析摘要:桩基是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的重要基础型式,桩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

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桩基工程检测技术,采用更准确有效的桩基检测技术对工程基础施工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实验数据,从而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桩基检测静载试验实例分析引言:桩基作为目前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深基础形式,是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桩基是隐蔽工程,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上层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是对工程质量保证的一个不可短少的环节。

因此,准确测试基桩的承载力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目前,利用基桩静载试验是公认的最常规、最直观、最准确的测量基桩承载力的方法。

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水平,不断强化对桩基检测队伍的管理,对工程的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桩基检测静载试验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的应用1.1静载试验的适用范围及目的静载试验是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其试验目的主要有:为桩的设计与工程验收提供依据、验证高应变法单桩承载力的检测结果等。

静载试验方法可分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水平静载试验三种方法。

静载试验方法主要是维持荷载法,并可分为快速维持荷载法、和满身维持荷载法。

1.2静载试验检测步骤1.2.1、根据试桩要求或者验收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1.2.2、确定荷载分级(1/10~1/15);1.2.3、确定试验加载方式(快速快速维持荷载法、和满身维持荷载法);1.2.4、系统检查所有设备性能及仪器参数的准确性。

1.3静载试验的终止条件1.3.1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1.3.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收敛)标准;1.3.3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收敛)标准;1.3.4、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1.3.5 、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mm~80mm;当桩端阻力未充分发挥等特殊情况下,可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案例及体会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案例及体会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案例及体会作者:王丽来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第11期摘要: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较传统的基桩静载试验方法更广,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更多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介绍基桩自平衡测试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在项目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基桩静载试验承载力自平衡案例体会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10-021 前言传统的基桩荷载试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堆载法,二是锚桩法。

两种方法都是采用油压千斤顶在桩顶施加荷载,而千斤顶的反力,前者通过反力架上的堆重与之平衡,后者通过反力架将反力传给锚桩,与锚桩的抗拔力平衡。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前者必须解决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荷载来源、堆放及运输问题,后者必须设置多根锚桩及反力大梁,不仅所需费用昂贵,时间较长,而且易受吨位和场地条件的限制以致许多大吨位桩和特殊场地的桩(如山地、桥桩)的承载力往往得不到准确数据,基桩的潜力不能合理发挥,这是桩基测试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

2 基桩自平衡测试技术自平衡试桩法是将一种特制的加载设备——荷载箱,与钢筋笼相接,埋入桩的指定位置,并将荷载箱的高压油管和位移棒一起引到地面,由高压油泵向荷载箱充油而加载(如图1)。

其上部桩身的摩擦力与下部桩身的摩擦力及端阻力相平衡(即自平衡)来维持加载。

根据向上向下Q-s曲线判断基桩承载力、桩基沉降、桩弹性压缩和岩土塑性变形。

=自平衡试桩法相对于传统试桩法(堆载法和锚桩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装置简单,不占用场地:每桩只需一台高压油泵、一台数据采集仪,检测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任何场地(基坑、山上、地下、水中)都可。

(2)试桩准备工作省时省力:土体稳定即可测试,一般15天左右(与土的种类有关),并可多根桩同时测试,大大节省试验(检测)时间。

(3)试验后试桩仍可作为工作桩使用,必要时可利用压浆管对荷载箱处进行压力灌浆。

典型案例分析――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典型案例分析――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

典型案例分析――桩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建筑桩基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要做好在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

典型案例分析 1 湖北武汉市桥苑村住宅楼桩基整体失稳爆破撤除案例造成这次事故的缘由是桩基整体失稳,失稳的缘由是大量工程桩偏斜,偏斜的缘由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首先,是桩基选型不当,该楼的地基是经过工程勘察的,在勘察报告中建议选用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桩尖持力层可选用埋深40m 的砂卵石层。

但为了节约投资,又改选用夯扩桩,而这种桩简洁产生偏位。

其次,是基坑支护方案不合理。

为了节约投资,建设单位自行打算在基坑南侧和东南段打5 排粉喷桩,在基坑西端打2 排粉喷桩,其余坑边承受放坡处理,致使基坑未形成完全封闭。

这样基坑开挖后,边坡发生滑移,消灭险情,专家们分析认为该支护方案存在严峻缺陷,导致大量工程桩倾斜,这是桩基整体失稳的重要缘由。

2 长春市二、三小区五号仓库倒塌案例倒塌的缘由一是这个工程的设计是由没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人员设计的,没有勘察就设计,将三个砖柱根底置于杂填土上,根底设计安全度严峻缺乏;二是施工质量低劣,独立毛石根底承受包心砌筑,砌筑砂浆又明显受冻,根底砌体强度过低,无法承受上部荷载,砖柱将毛石根底压坏,甚至插入根底内。

这是一起无证设计和施工质量低劣造成的重大事故。

案例分析常见质量问题产生缘由分析及处理方法01 常见问题打〔压〕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

02 产生缘由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桩沉人深度缺乏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最终贯人度过大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缘由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勘察报告所供给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状况不符 2、桩倾斜过大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挨次不当而产生猛烈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消灭断桩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

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检测实例分析探讨

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检测实例分析探讨

1 概述
广西合 浦某 工程 , 基 础采用 钻孔 灌注 桩 , 反 循 环
下, 主要考虑地层对桩基的承载。 桩身完整性检测采
用低 应变法 检测 和钻 芯法 检测 。地层 核查 也是 基桩
承载 力检测 的一个重 要方 面 。 2 . 1 低应 变检 测
方式成孔 , 泥浆护壁。 施工前制作 3 根试验桩 。 其中 l 号试验桩桩径 0 . 8 m, 桩长 1 9 m 。根据试验桩静载 试验结果 , 桩极限承载力值为 2 3 5 0 k N , 经验公式理 论 计算 值 为 4 3 5 0 k N。 承 载力值 减少 了近 一半 , 远未 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以 1 号试验桩为例 , 从桩身完
Ⅳ _ 1 5击 。
( 4 ) 中粗 砂 夹 卵石 : 灰 白色 , 饱和 , 中密 , 砂 质 比较均 匀 , 局 部仅 见 1 2 c m, 粒状 , 粒径约 2 c m含 量约 4 %, 所含 成份 以石 英 为主 , 该 层厚 度 7 . 3 m。标 准贯 人试 验 实测值 N = 2 2 3 7 击。
求 。该根 桩桩 身完 整性 类别 判定 为 I 类桩 。
2 . 3 地 层核 查
贯入试验实测值 N = 4 击。 ( 3 ) 含砾粉质粘 土 : 黄色 , 暗红 色 , 局部灰 白
色, 含砾约 3 0 %, 粒径 l ~1 . 5 c m, 个别 2 e m, 硬 塑状
态, 强度较高 , 该层厚度 2 . 6 m。 标准贯人试验实测值
5 2
咸云 尚: 混凝 土灌注桩承载力检测实例分析探讨
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 桩身混凝土强度、 桩 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 , 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
岩土性状 , 并取桩身混凝 土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 钻 芯法检测结果见表 1 和表 2 。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对于承载力不合格情况的分析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对于承载力不合格情况的分析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对于承载力不合格情况的分析摘要对某地铁车辆段大吨位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承载力检测,试验桩在加载至12600kN时Q~S曲线发生陡降破坏,不满足设计要求。

结合地质资料、施工记录、通过静载数据比对、分析静载试验数据,推断桩身可能存在结构性问题。

经过开挖验证,证明推断无误。

关键词:桩身强度,后注浆,偏心受压,承载力一、概况某地铁车辆段运用库项目,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设计等级为一级,桩身参数:桩长38m,桩径800mm,混凝强度C45,桩身采用后注浆技术,分别在桩侧8m、18m、28m,桩端38m位置进行后注浆。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000kN,桩端持力层为细中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

135#桩经过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桩身完整为Ⅰ类桩。

随后进行桩帽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试验要求后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1]分9级加载,拟设定最大加载值为14000kN。

加载至第8级时Q~S曲线发生陡降,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1],135#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值为11200kN。

经过现场初步勘察发现:桩帽完好未发生明显破坏,因桩帽以下已经进行垫层施工,故暂时无法直观判断产生承载力不足的原因。

二、对试验结果分析1、承载力验算勘察报告地层情况和后注浆增强系数见表2.1表2.1 地层特性及后注浆增强系数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2]中5.3.10条进行验算:计算得桩身承载力极限值为14560kN,满足规范要求。

2、后注浆情况分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2008[2]中6.7.4条进行验算:计算得后注浆量应大于等于3.2吨,注浆压力宜为1~10MPa。

经过调取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得到注浆压力和方量为:桩侧8m注浆水泥用量0.7吨,注浆压力5MPa,桩侧18m注浆水泥用量0.6吨,注浆压力5MPa,桩侧28m注浆水泥用量0.6吨,注浆压力5MPa,桩端注浆水泥用量1.7吨,注浆压力为5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2(工程检测专辑):91~93CN53-1045/N ISSN0258-7971 Journal of Yunnan U niversity
Ξ
基桩质量与承载力的实例及探讨
郑柱坚
(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介绍低应变反射波法用于检测基桩施工质量,并通过静载荷试验前后实测曲线的分析,说明基桩存在缺陷会导致总沉降量的增大或承载力下降.
关健词:基桩质量;承载力;静载荷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其基本原理借助于一维杆波动理论,将桩等价于一维杆,假定桩材料是均质各向同性的,遵循虎克定律.根据一维弹性波在不同介质面上或在变截面中将产生反射和透射的规律,以及实测曲线反映出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振幅、频率、反射历时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释.
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主要由8个ICEAS工艺反应池组成,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m3.由于场地内存在淤泥质粘土、泥炭化土等软弱夹层,且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而反应池对差异沉降敏感.为此,反应池基础的设计采用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由沉管直径<426mm的振动沉管灌注桩单打成桩,桩长6.8~9.0m,设计混凝土强度C7.5,设计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为150kN.
为了检测基桩施工质量,在基坑开挖至基底面时,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基桩进行了抽样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中的完好桩、基本完好桩、合格桩和不合格桩,选44根桩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1 实验曲线、承载力的分析
反应池44根试桩中,选15根桩在静载荷试验后,进行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其目的是检测静载荷试验对桩身质量的影响.现归纳分析如下: 1.1 静载荷试验后,曲线异常消失或减弱 F152#静载试验桩,桩长L=7.3m,桩端持力层为可~硬塑状态粘土,试验前进行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实测曲线见图1(a).实测曲线表明,在桩顶入射波之后,历时5.92ms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如将此视为桩底反射,则其波速V p为2470m/s.而场地内完好桩的平均波速1700m/s,据此计算桩长为5.92m,这与已知条件相矛盾,且又无明确的桩底反射,很显然5.92ms反射为桩身缺陷的反映.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把桩顶下5.0m附近的缺陷判为桩身混凝土离析或胶结不良.
静载荷试验后的实测曲线见图1(b),在入射波后历时8.32ms出现与入射波同相位的反射,把该反射视为桩底,其波速为1750m/s,计算的桩长为7.1m,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但在桩底反射前没有出现异常反射,表明原桩顶下5.0m附近的桩身混凝土离析或胶结不良缺陷在试验过程中消失了.
F152#桩静载荷试验的荷载与沉降Q~S曲线呈缓变型,施加第8级荷载时,沉降量明显增大,但当继续施加荷载时,Q~S曲线斜率变化与第8级荷载前的斜率基本正常.这表明桩身混凝土的离析或胶结不良部分,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得到了改善,从而使桩身完整性得到了提高.
图2(a)为G611#桩静载荷试验前的实测曲线,对实测曲线分析可知,5.92ms的反射与入射波同相位,且不是桩底反射,其缺陷反映明显.图2 (b)为G611#桩静载荷试验后的实测曲线,分析认为,原来的桩身混凝土夹泥或欠密实缺陷,在进行静载荷试验过程中,由于施加荷载作用,缺陷部位被压密,缺陷异常明显减弱,其桩身完整性得到提高.
通过对G611#桩静载荷试验前、试验后的实
Ξ收稿日期:2000-02-28
测曲线对比分析得知,试验后缺陷反射历时6.6
ms 比试验前反射历时5.92ms 有所延长,是由于
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压密过程由浅至深传递和缺陷性质导致的
.
图1 F152#桩静载荷试验前、
后实测曲线
图2 G 611#桩静载荷试验前、后实测曲线
1.2 静载荷试验后,曲线异常更明显或出现新的
缺陷 G40#桩桩长7.2m ,桩端持力层为可~硬
塑状态粘土,试验前的实测曲线见图3(a ).从图上可知,在桩底反射之前出现4.28ms 的与入射波同相的反射,表明4.28ms 的反射为缺陷反射,分析认为,该缺陷为桩身混凝土夹泥或离析.
图3(b )为静载荷试验后的实测曲线,从图上看出,静载荷试验后,出现了3.6ms 的与入射波同相的多次反射,而原4.28ms 的缺陷则没有反映,表明桩顶下约3.1m 处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出现新的缺陷,该缺陷为桩身断裂.
G40#桩静载荷试验的荷载与沉降Q ~S 曲线呈缓变型,且随着荷载的增加,沉降量也相应地增大,最终沉降量达33.45mm.通过与地质条件、桩长一致的其它静载荷试验桩相比较,说明G40#桩
沉降量明显增大的原因,是由于桩身质量引起的,这与试验后低应变检测的结果相吻合.
图4(a )为M229#桩静载荷试验前的实测曲线,分析认为,9.0ms 的反射与入射波同相,根据桩长计算,其波速为1650m/s ,与完好桩的平均波速基本一致,因此,该反射视为桩底反射.图4(b )为M229#桩静载荷试验后的实测曲线,与试验前的实测曲线比较,出现了1.76ms 的新缺陷,说明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桩身较薄弱部位受损而导致出现新的缺陷.
通过上述2个实例的对比和综合分析看出,静载荷试验后,由于荷载作用,桩身出现了更明显的缺陷或产生新的缺陷,使得桩身完整性降低,从而导致桩身混凝土薄弱部位受损加剧.
2
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2卷
图3 G 40#桩静载荷试验前、
后实测曲线
图4 M229#桩静载荷试验前、
后实测曲线
图5 A199#桩静载荷试验前、后实测曲线
1.3 静载荷试验前、试验后,实测曲线均表现为完
好 A199#桩桩长6.8m ,桩端持力层为可~硬塑状态粘土,图5(a )为A199#桩静载荷试验前的实
测曲线,分析可认为,7.92ms 的反射与入射波同相,为桩底反射,其波速为1720m/s ,与场地其它
完好桩的波速吻合.图5(b )为试验后的实测曲线,
(下转第99页)
3
9工程检测专辑 郑柱坚:基桩质量与承载力的实例及探讨
图4 出现缩颈的假象
5 减少判定误差的方法
要减少判定上的误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各单位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各自拟定一个模拟标准;②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调试好仪器设备;③要正确安装仪器设备;④基础尽量开挖至基底标高,清除浮浆露出密实的砼,桩顶面尽量清理平整;
⑤测试过程中要多次采样,选择重复性好的波形;⑥测试时要了解整个场地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时多分析;⑦多积累经验,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多做比较.
致谢:本文得到段尔焕高工及杨宗宇高工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上接第93页)
分析认为8.0ms 的反射为桩底反射,静载荷试验前、后的实测曲线反映该桩仍为完好桩.静载荷试验结果,当施加304kN 荷载时,总沉降量仅8.67mm ,与实测曲线分析结果吻合.
2 结束语
通过对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的ICEAS 工艺反应池15根静载荷试验桩试验前与试验后的低应变反射波法实测曲线以及静载荷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笔者有以下体会:
(1)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检测基桩施工质量,评价检测桩的桩身完整性.
(2)无论是桩身混凝土存在离析或胶结不良
等缺陷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被压密,而使得桩身完整性提高;还是在静载荷试验过程中缺陷被加剧或产生新的缺陷,使桩身完整性降低.均表明桩身完整性在改变,而这种改变对基础或建筑物都不利.
(3)当桩身存在明显或严重缺陷时,视缺陷性质的轻重程度,在进行静载荷试验时,会导致试桩的沉降量增大或承载力的下降.
(4)如条件允许,建议在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前对试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这样,即能对试桩施工质量进行评价,又能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9
9工程检测专辑 郑艳萍: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判定误差问题的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