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程序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概要课件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概要课件
附二十八脉分类比较表2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迟脉类
涩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促 数脉类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寒证 湿证,脾虚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热证,亦主虚证 阳盛实热,气滞血瘀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痛,惊
23
第24页,共31页。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虚脉类 实脉类
附二十八脉分类比较表3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 候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主湿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跌扑损伤, 主湿

柔细而沉
气血不足
四对既互相对立 又互有联系的八 个方面证候,各 自都不是一个完 整而具体的证。
25
第26页,共31页。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表、里、半表半里证鉴别表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寒热
发热恶寒 并见
但热不寒 但寒不热
寒热往来
常见症状
鼻塞 头身痛
内脏诸证
胸胁苦满

变化不明显 多有变化
变化不明显




或其他多种
脉象
26
第27页,共31页。
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
仁术勤和 玉汝于成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ppt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方案实施前的准备
80%
培训护理人员
对参与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 确的中医护理技能和知识。
100%
准备护理用品
根据护理计划,准备所需的中药 、针灸、推拿等所需的用品和器 材。
80%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中医护理方 案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的原则主要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兼治等。在实践中,中医护 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以及 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能 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三: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需要全面的护理支持,中医护理方案在肿瘤管理 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对肿瘤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护理 。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情志调护等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中医护理方案 还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 应对疾病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 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 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能够 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中医护理还具有 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等特点,能够降低医疗成本,缓 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因此,加强中医护理的应用 和推广,对于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则PPT课件
总结词
标本缓急原则要求在护理中,首先要解决根本问题, 然后解决次要问题,对于紧急问题要优先处理。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标和本 、缓和急的不同阶段和方面。标本缓急原则要求在护 理中,首先要明确疾病的根本原因,解决根本问题, 以达到治本的效果;同时,对于症状、并发症等次要 问题,也要给予关注和处理。对于病情紧急的患者, 应优先处理紧急问题,如急救、控制病情等,以保证 患者的生命安全。
确定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以及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确定病人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归纳判断
01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病 人的护理诊断。
02
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 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03
根据护理效果,对护理 计划和措施进行评估和 调整。
04
根据评估结果,对病人 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 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
04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及护理原 则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9
目录
•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 中医护理原则 • 中医护理诊断的步骤 • 中医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 中医护理诊断的应用
01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望诊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是否神志清晰、思维正
常。
望色
观察患者的面色,判断 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正气与外部的病邪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态。扶正祛邪 的护理原则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正气,如调节饮食、运动 、休息等,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另一方面要祛除病邪,如采用中药、针灸、推
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标本缓急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PPT课件

温经止痛 活血逐痹——风寒湿痹、痛经、 经闭、寒疝、肩凝、肘劳
13
▪ 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 壮阳益气——亡阳虚脱 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漏; 阳萎、早泄、遗精、遗尿、神疲、乏力、 自汗 清热解毒 消瘀散结——外科痈疮疖肿初起、 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瘰疬、鼻衄 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灸关元、气海、足 三里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14
▪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体位 体位宜平正舒适,便于准确定 穴,有利于艾炷安放和施灸。
二、施灸顺序 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 下,先少后多。
三、部位宜忌 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 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 骶部不宜施灸。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位,选 用时应从实际出发,不必拘泥。若需施瘢痕灸 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3
经络基本概念—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径也”;有路径的含义,是较粗大的 干线,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 中的主干;络—“网也”;有网络的含义,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
4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10
(二)灸法技术
▪ 灸法,又称灸 ,攻法, 火法。《说文解字》指 出:“灸,灼也,从火 音‘久’,灸乃治病之 法,以艾燃火,按而灼 也。”可见灸法是一种 用艾火持续薰灼治疗疾 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 除了艾绒之外,还有桑 枝、灯草等非艾材料。 施灸的方法多种多样。
11
▪ 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腧穴、经络传导,起 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灸法不仅能 治疗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如灸气海、 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培补元气,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中医护理课件PPT课件

(四)病室光线适度
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 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情志护理
Emotion thought nursing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一)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适度的喜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利,喜能调剂精神,乐而忘忧, 喜能流通营卫、和畅气血,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情志 活动,能够调达脏气,助正抗邪,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避免过逸
1. 避免久卧 2. 避免久坐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病室的陈设要简单、实用、易清洁、易搬动。
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 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 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 利于养病。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地面、床、椅等用品的清洁。 便器应放在指定位置,定期消毒,厕所、便池、水
池要每日刷洗,以免污浊气味溢进病室。
(三)病室温度适宜
温度以18~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 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
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 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低;燥证病人, 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 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 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 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 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调畅情志,利于康复。
二、劳逸适度
避免过劳
1. 避免久视 2. 避免久立 3. 避免久行 4. 避免神劳

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ppt课件

情绪不稳
中医护理通过心理疏导、 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 帮助患者缓解情绪不稳症 状。
06
中医护理文化与教育
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总结词:重要使命
02
详细描述:中医护理文化是中华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 承与发展是当代护理工作者的使 命与责任。
中医护理教育的体系与课程设置
总结词
专业性与综合性
传统运动与养生保健
要点一
传统运动
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具有调和气血、舒缓身心 、增强体质等功效。
要点二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包括饮食调理、起居规律、情志调摄等方面的知 识,旨在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
04
中医护理操作流程
中药煎煮方法与注意事项
煎煮前准备
将中药材清洗干净,浸泡30分 钟至1小时,使药材充分吸水 膨胀。
02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的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词
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护理的脏腑经络理论
总结词
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应用
详细描述
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它基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护 ,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03
中医护理技术
针灸与推拿
针灸
针灸是利用细针刺激人体穴位, 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治疗疾 病的传统方法。
推拿
推拿利用手法按摩人体特定穴位 ,以调节人体机能,达到预防和 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与刮痧
拔罐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调理饮食
中医护理学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 点和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饮食 调理方案,帮助老年人保持营养
均衡。
促进睡眠
中医护理学通过中药、针灸等方 法可以促进睡眠,有助于缓解老
年人的失眠问题。
指导养生
中医护理学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 况和健康需求,提出相应的养生 建议,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

06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结合预防、保健、康复、治疗 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 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学科。
04 运动康复
05 情志调护
中医康复护理注重整体观 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强调人体内部各器 官、各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在护理过程中,要全面 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因素,以实现整体康 复。
中医康复护理强调辨证施 护,即根据患者的体质、 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方案。
推拿
推拿是运用手法在人体一定部位进行按摩、操作和推拿,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 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在中医护理中,推拿治疗需要由专业 医生操作,并注意力度和时间。
拔罐与刮痧
拔罐
拔罐是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将罐吸附在人体一定部位上,以达到刺激经络、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等作用。在中医护理中,拔罐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并注意拔罐的时间和力度。

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 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 可伴发热,大便 秘结,夜难入寐。舌 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 尽,脓水淋漓, 大便秘结。舌质偏 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 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 清稀。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 细。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温水洗脚,忌用热水 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至30℃,每晚睡前泡 脚一次,以浸入患处即可,每次30分钟。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烟酸的食 品,如扁豆、赤小豆、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 菜叶、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忌食辛辣刺激、肥 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鱼、香椿、虾、蟹、葱、蒜、 辣椒等。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顾虑的患者,制定健 康教育手册,并按手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 除顾虑配合治疗。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患者练习各 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拍打操、太极拳等。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 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 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 ;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黄腻。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局部红赤肿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即切按患者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寸口脉分为寸、 关、尺三部分。
共六脉:右寸侯肺,右关侯脾,右尺侯肾(命门)
左寸侯心,左关侯肝,左尺侯肾
(2)脉诊的方法
逆证——斑疹布点稠密,色泽紫暗,或突然 隐没,壮热不退,神志昏迷,是正不胜邪, 邪气内陷的危重症。
15
.
6.望排出物
即观察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出 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
凡色白、清稀者,多属寒证、虚证; 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 (1)望痰、涎、涕 (2)望呕吐物 (3)望二便
解脾胃的病变 望龈与齿——色泽、润燥及形态等异常变化,
主要了解肾、胃的病变
13
.
5.望皮肤
即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的异常,了解邪气的性质、 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轻 重预后。
(1)色泽形态 (2)斑疹 斑:凡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下、抚
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者。 ——阳斑:斑色红紫鲜明,形似锦纹、云片,兼有实
均匀
少气
气微或喘促
活动自如,反应 动作迟缓,反应
灵敏
迟钝
能食
不欲食
8
烦躁不安,四 肢抽搐,寻衣 摸床,撮空理 线
不能食
突思活动 原不欲饮食,突然饮. 食增进
2.望色
即望皮肤的色泽 脏腑气血之外荣,皮肤的颜色变化可以反
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皮 肤的光泽和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以反映 脏腑精气的盛衰。 重点观察面部。
热证者为阳斑,多因温热邪毒,内迫营血而发; ——阴斑:斑色青紫、晦暗,隐隐稀少,兼有虚寒证
为阴斑,多因脾虚血失统摄,或阳衰寒凝而成。
14
.
疹:凡色红,点小如栗或如花瓣,高出皮 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者,多因外感风 热或风邪所致,
顺证——斑疹布点稀少,色泽红润,身热, 依出现的先后次序逐渐回隐,热退神清, 是邪气透泄的佳兆。
18
.
(二)闻诊
主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 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肠鸣等各种 声响,或嗅患者身体发出的异常气味,以及分 泌物、排泄物产生的气味和病室的气味,来观 察病情。
1.听声音
(1)语声:声音、语言
(2)呼吸与咳嗽
(3)呃逆与嗳气
2.嗅气味
19
.
(三)问诊
2
.
评估 诊断 计划 实施 评价
护理程序步骤
3
.
中医护理程序
中医护理程序是指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 采取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等步骤,对 患者进行主动的、全面的、系统的、恰当 的护理的过程。
4
.
第一节 中医护理四诊及评估
中医护理四诊 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
5
.
(一)望诊
望诊主要是对护理对象全身和局部(神、 色、形、态、头面、五官、皮肤、舌象), 以及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有目 的的观察,以发现异常变化。
6
.
1.望神
即观察护理对象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面 色眼神、形体动态、语言呼吸及外界的反 应等。
一般分为“有神”、“少神”、“失神”、“假神”。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20
.
(四)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主要是指运用指端 的感觉,体察患者的脉象和触按病变局部, 以观察脏腑气血变化、阴阳盛衰、寒热虚 实,从而推断机体的整体状况和疾病的性 质、部位、预后等方法。
21
.
1.脉诊
用手指触按患者的脉搏以探查脉象,了解病情变 化的一种诊病方法。
7
.
两目
神志 语言 面色 形体 呼吸 动作反应
饮食
有神、少神、失神、假神鉴别表
有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灵活明亮

乏神
呆滞
本已失神,突然目光 转亮,浮光外露
神志清楚 清晰 面色荣润 肌肉
精神不振 懒言 面色少华 肌肉松软
精神萎靡,或 神志不清 语言错乱或牙 关紧闭 面色无华
倦怠乏力
突然神志转清
突然言语不休,声音 响亮 面色无华,而突然颧 红如妆 身体羸瘦
16
.
7.望舌
即舌诊,即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以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 方法,是中医诊察疾病的特色之一。
正常舌象:淡白舌,薄白苔 舌尖——心肺 舌边——肝胆 舌中——脾胃 舌根——肾
17
.
(1)望舌质 望舌色 望舌形 望舌态 (2)望舌苔 望苔色 望苔质:苔之厚薄反映邪气盛衰。
主要是通过询问患者本人或陪同者,了解疾病的 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饮食起居、 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便得 到全面的资料,准确掌握病情的一种方法。
明代 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望头部 望头发 望面部
12
.
(2)望五官: 望目——眼神、外形、颜色及动态等方面,了
解脏腑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望耳——耳廓色泽、形态及内耳分泌物,了解
全身各部的病变 望鼻——鼻色泽、形态及内分泌物,主要了解
肺与脾胃的疾病,或判断脏腑气血的虚实 望口与唇——颜色、润燥和形态变化,主要了
学习目标
1. 掌握望的表现及意义; 五色主病; 舌诊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正常脉象以及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 十问歌的内容。
2.熟悉问诊、闻诊、切诊的内容; 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意义。
3.了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辨证要点和施护要点。
1
.
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 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 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 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在新的护理理念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全新的、 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其在护理实践中的成 功运用带来了护理专业革命性的发展。
9
.
2.望色
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 黄色——主脾虚、湿证。 赤色——主热证。 青色——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 黑色——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0
.
3.望形态
即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以及活动 的状态,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及 有关病变。
11
.
4、望头面、五官
(1)望头面:即观察头的外形、动态和头 发的色泽变化,了解肾、脑之病变,以及 脏腑精气的盛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