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探究
寰枢椎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探究

寰枢椎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探究摘要寰枢椎因是枕颈移行部,所以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特点。
由于影像学等检查手段的进步,该区的伤患检诊率有所提高,特别是新的内固定器材不断改进和应用。
为给寰枢椎区的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解剖了正常成人的头颈部标本25具,观测主要韧带长度、宽度、厚度。
测量了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的寰椎侧块长度、宽度、厚度、枢椎椎弓根的宽度、长度、厚度。
结论为经后弓侧块螺钉于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在矢状面上螺钉头端朝头侧倾斜约5°,能基本保证置钉准确性。
关键词寰椎;枢椎;测量;临床解剖学寰椎骨折、脱位和不稳等上颈椎疾患进行手术时常常需要对枢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枢椎的解剖结构非常特殊,有关其枢椎结构不稳、脱位和骨折是临床脊柱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此处解剖结构复杂、生理功能重要,是脊柱外科医师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区域,外科治疗较为困难。
如何保证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仍需进一步研究。
为提高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和置钉的准确性,通过对寰枢椎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各指标,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手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正常成人的头颈部标本25具,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排除外观畸形或破损者,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外科手术器械一套,量角器。
1.2 方法在大体解剖之下按序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露出寰枢椎的主要韧带和寰枢椎,察看寰枢椎主要韧带起止点然后测量长度、宽度及其他结构位置的关系,取寰枢椎用游标卡尺测量寰椎侧块宽度、厚度、枢椎椎弓根宽度、厚度。
枢椎椎弓根测量上宽:即枢椎横突孔上口内侧缘到椎弓根内侧缘的距离,在椎弓根上方测量;中宽:椎弓根中部宽度,从枢椎横突孔的下口进行测量;下宽:枢椎横突孔内侧缘到椎弓根内侧缘距离,测量点设于距椎弓根下缘的2 mm处。
椎弓根高度在椎弓根峡部测量,之后测量椎弓根与枢椎椎体之间的根体角,采集来的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处理,并比较两侧差异。
寰枢关节的功能性CT解剖研究

转功能状态下 ,以寰枢侧关节移动为主 ,以寰称 的。
【 关键词 】 寰枢关节 ; 影像解 剖; C T
At l a n t o a x i a l J o i n t ( C e r v i c a 1 ) An a t o mi c a l S t u d y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C T / T AO Z o n g - g u i 。Z HAI S u o - x i .L I U Gu i - d u n g , ・ e t a l J /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i t o no f C h i n a ,2 0 1 4 ,1 1( 0 8) : 0 7 0 - 0 7 2
点 ,为异常病变提供解 剖基础。方法 :选取 6 O 例正常志愿 者进行 螺旋 C T扫描 ,体位选 择为中立位、最大限度 的 左 旋转位 、最 大限度 的右旋 转位 ,然后进行 冠状面 、矢状 面重建 、V R重建 ,观察其影像 学特点 。结 果 :正常 中
立位 ,寰枢关节上 下关 节面基本对齐。轴位 5 3 例枢椎齿状 突位 于寰椎前 弓后 方的中间位置 ,两侧距离对称 。7 例 寰齿侧间隙不 对称 。左旋位寰 枢关节 吻合面分离 2 / 3 。右旋位寰 枢关节 吻合面分 离 2 / 3 。结论 :颈椎 在不 同的旋
临床研 究 L i n c h u a n g y a n j i u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1 卷第8 期( 总 第2 9 0 ) 2 0 1 4  ̄3 月
寰枢关 节 的功能性 C T 解剖研究
陶宗贵① 翟所席① 刘桂 东 ① 贾守强①
【 摘要 1 目的 :利用螺旋 c T三维 成像观察寰 枢关节不 同功 能状态下 的影像 学解剖 ,了解 寰枢关节 的功能特
寰枢椎解剖

--- 2020/4/1
--- 2020/4/1
寰枢外侧关节 lateral atlantoaxial joint 由寰椎下 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关节囊的后部及 内侧均有韧带加强
--- 2020/4/1
寰枢正中关节 median atlantoaxial joint 由枢椎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后关节面和寰椎横韧带---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
颈椎
寰椎、枢椎解剖
寰椎解剖
--- 2020/4/1
寰椎无椎体,代以前弓,枢椎的齿突实际上即代 表其椎体,可以说寰椎围绕自身的椎体而旋转。 寰椎有前后两弓及两侧块,后弓又分为两部分。
寰椎的前弓较短,与其下位的颈椎椎体在一条线 上,它的正中后面有一凹形关节面,与齿突构成 关节,称为寰齿关节。前结节甚为突出,向下, 前纵韧带和左、右头长肌从其越过。
--- 2020/4/1
--- 2020/4/1
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 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 多轴运动 ,即能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 动。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 2020/4/1
寰枢关节:摇头或左右旋转头部的动作几乎全部 发生于寰椎和枢椎之间的关节,寰枢关节。脊柱 的小幅度旋转亦有一定贡献。
寰枢椎复合体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宁波
315040;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骨科 )
S tudy on anatom y of at lan toep istroph ic com p lex and its clin ical app lication H U Yong* , XIE H u i , YAN G Shu hua. partm ent of O r thop aedics , the 6 th H osp ital of N ingbo , N ingbo 315040, Zhejiang, China K ey word s A tlas ; A x is ;
中国骨伤 2007 年 3月第 20 卷第 3期
Ch ina J O rth op & T raum a , M ar . 2007, V o. l 20, N o. 3
209
8 3~ 9 9 mm ( 腰 部 ), 前 后 径 9 6 ~ 12 0 mm, 齿 突 椎 体 角 6 1 ~ 13 0 , 后倾角的范围变异大 , - 2 ~ 42 。齿突测 量男 性比女性大 5% ~ 10 % , 而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不大 [ 15] 。 N u cc i等 [ 19] 研究认为欲打入 2 枚直径 3 5 mm 齿突螺钉 , 齿 突宽 度应大于 9 mm, 而临床上 66 % 的患者达不 到此标准 [ 15, 19] ; 但 如果齿突内侧皮质被 攻出螺纹 , 则 95% 的患者齿 突可并 排容 纳 2 枚直径 3 5 mm 螺钉 [ 19] 。齿突皮质厚 , 以 前侧为甚 , 与齿 突所受的弯曲和扭转应力大体 一致。齿 突顶端骨小梁极致密 类似皮质 , 提示 与应力有 关 ; 齿 突下方骨小 梁极疏松 , 为 型 齿突 骨 折 发 生 处 [ 20] 。 从 枢 椎 侧 位 看 齿 突 后 倾 角 平 均 为 11 0 , 如后倾角 大于 20 0 , 结 合外伤 史和临床 表现 , 应警 惕 齿突骨折的可能 [ 17] 。齿突的血供较为复杂 , 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 一就是其血供受损。 型齿突骨 折愈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作者:蔡贤华,万文兵,陈庄洪黄继锋,黄卫兵,徐峰,刘曦明,王华松【摘要】[目的]为国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在50套中国成人配套干燥寰枢椎标本上,对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
[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 mm 处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螺钉植入的最小外偏角为(10.80±2.10)°,最大外偏角为(25.13±3.12)°,冠状面上最小后偏角为(8.85±2.12)°,最大后偏角为(26.96+3.09)°,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为(14.12±1.28)mm,内、外侧钉道长度分别为(17.48±2.10)mm 和(25.41±2.59)mm。
[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的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 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 mm。
【关键词】前路; 寰枢椎不稳;寰枢关节;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解剖学测量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Chinese morphological data for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Method]With a digital vernier and a goniometer made in China,the anatomic parameters related to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were measured from 50 pairs of dried Chinese adult human C1 and C2 vertebrae.[Result]In the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the lateral angulation of the screw tract to the sagittal plane ranged from(10.8±2.10)°to (25.13±3.12)°,the posterior anguation to the coronal plane from (8.85±2.12)° to (26.96±3.09)°,the screw tract length was from (17.48±2.1) mm to (25.4±2.59)mm,the distance from medial part of C2 foramen to the middle of C2 body was (14.12±1.28)mm.[Conclusion]It is optimal for the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to place the anterior C1、2 transarticular screw with the length of 17 mm to 25 mm in lateral angulation ranged from 10° to 25° and the posterior angulation ranged from 9°to 27°.During the procedure,the dissecting distance from the middle of C2 to lateral should not exceed 14 mm.Key words:anterior approac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atlatoaxial joint;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anatomical measurement寰枢椎不稳定致患者颈脊髓神经及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并不少见,重者可危及生命。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作者:陈桃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方法:干燥寰枢椎标本共50套,测量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外缘和正中矢状线垂直距离,计算两者内缘、中点、外缘间距,并且建立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
采用该技术,通过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5例寰枢椎不稳病人。
结果:经枢椎侧块内、外缘的中点作纵垂线,和寰椎后弓上缘交点正下方约3.0mm位置,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
5例患者,放置1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与CT扫描检查,螺钉位置良好。
结论: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间的解剖位置关系相对恒定,根据枢椎侧块,指导寰椎椎弓根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
关键词:寰椎椎弓根;枢椎侧块;关系;解剖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解剖关系的掌握,可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疗效[1]。
为了进行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笔者借鉴相关文献资料,以5例患者为对象,通过实践探讨,现在报道如下。
1 解剖学研究共取干燥寰枢椎标本50套,应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寰椎椎弓根内缘、中点、外缘与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用D1-D3表示),以及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外缘与正中矢状线垂直距离(用L1-L3表示)。
采用SPSS18.00软件分析左右两侧数据,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而合并双侧数据,计算平均值。
按照左侧、右侧、双侧的顺序分析:(1)D1分别为(13.45±1.08)、(13.47±1.45)、(13.45±1.25);(2)D2分别为(17.51±0.89)、(17.82±0.71)、(17.98±0.82);(3)D3分别为(21.48±1.05)、(21.45±1.05)、(21.45±1.04);(4)L1分别为(14.57±0.78)、(15.02±0.89)、(14.89±0.72);(5)L2分别为(19.13±0.92)、(19.24±0.74)、(19.36±0.79);(6)L3分别为(23.45±1.24)、(23.45±1.06)、(23.54±1.14)。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我们来了解一下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解剖结构。
寰椎是颈椎中的第一颗椎骨,它由前后两个椎弓根相连而成。
寰椎前面的椎弓根叫做前椎弓根,后面的椎弓根叫做后椎弓根。
枢椎是颈椎中的第二颗椎骨,它由一个前后两个侧块相连而成。
枢椎前面的侧块叫做前侧块,后面的侧块叫做后侧块。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寰椎的椎弓根与枢椎的侧块相互衔接,形成了颈椎的运动关节。
这个运动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对于人体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运动都至关重要。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之间还有多个肌肉和韧带相连,这些结构的作用也是支撑和稳定颈椎的。
在临床研究中,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之间的结构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医生的手术操作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这些结构的生理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颈椎的运动机理,为颈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基础。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关系还与颈椎创伤性损伤有关,了解这些关系可以指导颈椎损伤的防治工作。
研究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指导脊柱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解剖与临床研究对于颈椎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为颈椎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是构成头颈交界处的关键结构,对维持颈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深入了解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解剖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临床颈椎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寰椎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寰椎由前、后弓根两部分构成。
椎弓根向外侧分别延伸成为椎弓根棘突。
椎弓根分为前、后椎弓根。
前椎弓根向前上方延伸,构成寰上突,并与枢椎椎体前面相接触。
后椎弓根向后延伸,构成下关节突。
寰椎椎弓根是固定颈椎的重要结构,在整个颈椎中短小,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也决定了寰椎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稳定性相对较好。
枢椎侧块是枢椎椎体的左右侧突出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横突。
横突后缘分别有展平的上关节面和下关节面,分别与上下关节突的前面和后面相互接触。
枢椎侧块的形成与椎弓根,椎弓根棘突相互作用形成。
枢椎侧块是颈椎侧支撑肌肉的附着部位,同时还起到通过关节限制颈椎活动的作用,是颈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面长约3.5mm, 宽约2.0mm , 下突大小 (长宽) 均约2mm,上突大小受上韧带张力影响较大,宽度约4mm ,长度约3mm这一特殊的结构使得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之间的关节对接面积相对较小,稳定性相对较好。
同时,寰椎椎弓根的前椎弓根突向前上方突出,与枢椎椎体前面相接触,形成特殊的关节结构,对颈椎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髂骨-梨状肌综合征、Suk骨折等病理情况可影响枢椎侧块的稳定性,导致颈椎活动范围扩大,引起颈椎病变,进一步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和功能。
因此,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对寰椎椎弓根和枢椎侧块的解剖结构有确切的认识,及时发现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寰枢椎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探究
摘要寰枢椎因是枕颈移行部,所以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特点。
由于影像学等检查手段的进步,该区的伤患检诊率有所提高,特别是新的内固定器材不断改进和应用。
为给寰枢椎区的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解剖了正常成人的头颈部标本25具,观测主要韧带长度、宽度、厚度。
测量了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的寰椎侧块长度、宽度、厚度、枢椎椎弓根的宽度、长度、厚度。
结论为经后弓侧块螺钉于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在矢状面上螺钉头端朝头侧倾斜约5°,能基本保证置钉准确性。
关键词寰椎;枢椎;测量;临床解剖学
寰椎骨折、脱位和不稳等上颈椎疾患进行手术时常常需要对枢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枢椎的解剖结构非常特殊,有关其枢椎结构不稳、脱位和骨折是临床脊柱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此处解剖结构复杂、生理功能重要,是脊柱外科医师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区域,外科治疗较为困难。
如何保证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仍需进一步研究。
为提高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和置钉的准确性,通过对寰枢椎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各指标,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手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正常成人的头颈部标本25具,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排除外观畸形或破损者,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外科手术器械一套,量角器。
1.2 方法
在大体解剖之下按序切开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露出寰枢椎的主要韧带和寰枢椎,察看寰枢椎主要韧带起止点然后测量长度、宽度及其他结构位置的关系,取寰枢椎用游标卡尺测量寰椎侧块宽度、厚度、枢椎椎弓根宽度、厚度。
枢椎椎弓根测量上宽:即枢椎横突孔上口内侧缘到椎弓根内侧缘的距离,在椎弓根上方测量;中宽:椎弓根中部宽度,从枢椎横突孔的下口进行测量;下宽:枢椎横突孔内侧缘到椎弓根内侧缘距离,测量点设于距椎弓根下缘的2 mm处。
椎弓根高度在椎弓根峡部测量,之后测量椎弓根与枢椎椎体之间的根体角,采集来的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处理,并比较两侧差异。
2 结果
2.1 寰椎形态和侧块解剖学测量
2.1.1 寰椎形态
寰椎形态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由前弓、后弓与两侧侧块及横突构成。
前弓约占环前1/5,后弓约占后2/5,侧块占两侧1/5。
侧块是寰椎两侧增厚部分,是承受重力和头部运动的主要部分,上关节面呈肾形凹面,朝内上后方,与枕骨髁组成寰枕关节。
侧块的下关节面圆形微凹,朝下内并呈一定的斜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组成寰枢外侧关节。
侧块两端是三角形的横突,尖端朝外,表面粗糙且无分叉。
横突孔处于横突基底部偏外,并有椎动静脉穿过,横突孔呈现卵圆形,前弓前方正中隆起为前结节,有颈长肌、前纵韧带附着,后面的正中有半弧形齿凹和齿突形成寰齿的前关节。
枢椎横突是一肥厚突起,尖端不分叉。
横突孔从前内下向后外上走行,外倾为44.8°(左侧)和41.2°(右侧)),后倾角34.3°(左侧)和37.0°(右侧),横突孔矢径是6.02 mm,横径6.32 mm。
2.1.2 寰椎解剖学测量
枢椎由椎体、椎弓根、齿突、横突、下关节突、棘突等构成。
无上关节突,替代此突者为齿突根部的两旁隆凸的关节面,和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组成寰枢外侧关节。
枢椎属非典型椎骨,主要特征是椎体上方的柱状突起,称作齿突。
按解剖学的严格定义,椎弓根应是连接椎弓板与椎体的缩窄部分。
峡部是椎弓根与椎弓板之间的狭窄部分。
椎弓根短且粗,椎板比较长,棘突粗大,椎弓上下关节突呈前后位,上关节在前,下关节突位于上关节突后下方。
两关节间为一狭窄的骨连接,称作峡部。
枢椎椎弓根在解剖上比较薄弱,杠杆作用大,容易因伸展或挤压暴力引起骨折(即为Hangman骨折)。
2.2.2 枢椎椎弓根、齿突解剖学测量
枢椎齿突高度为14.68±1.82(10.86~21.68)(mm),齿突前后径为10.48±1.08(8.55~12.87)(mm),齿突横径8.28±0.58(7.66~11.88)(mm),齿突后倾角10.2±3.3(0~21.89)(°),枢椎体前高22.66±1.08(17.43~26.11)(mm),枢椎体后高19.42±0.86(14.11~21.85)(mm),枢椎体前唇高3.28±0.56(0.77~5.45)(mm)。
椎弓根高度左侧8.48±0.68(7.47~11.09)(mm),右侧8.48±0.68(7.12~11.08)(mm)。
椎弓根宽度左侧7.28±1.26(2.08~10.87)(mm),右侧7.42±1.16(3.45~10.77)(mm),椎弓根上倾角左侧42.2±5.1(34.7~50.9)(°),右侧41.9±5.1(35.7~54.3)(°),椎弓根内倾角左侧8.7±6.3(-3.3~21.1)(°),右侧8.7±6.3(-3.0~21.7)(°)。
2.3 寰枢椎的主要韧带和解剖学测量
2.3.1 翼状韧带
翼状韧带对称始于齿突背外侧,斜向外上止在枕骨髁的内侧面,两韧带水平面投影150°~180°角。
翼状韧带的平均长度是11 mm,截面是椭圆形,面积为312 mm2。
组织学特性决定了其抗拉性能较小,易损伤,枕颈部作屈伸运动遭受轴向旋转的暴力作用,翼状韧带则最易断裂,位于尖韧带外侧,质比较坚韧,始于齿突上外侧面,止于同侧的枕骨髁内面,也有认为翼状韧带除了止于枕骨髁外,还有一部分止于寰椎侧块或前弓。
其走向可分为斜向上、水平、斜向下3类:长
度约为10.28 mm~12.30 mm,齿突起点之处宽6.90 mm,厚6.90 mm,枕骨髁止点之处宽6.62 mm,厚6.32 mm。
2.3.2 寰椎十字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