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记敬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记游庐山原文及翻译

记游庐山原文及翻译原文游庐山记庐山据浔阳彭鑫之会,环三面背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滴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言亭,泊左鑫。
庚辰,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有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蠕,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步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昔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到万衫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栗里卧醉石。
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厕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助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蜂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是夜大雨。
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接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背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译文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汇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
《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写照和传承,是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凝练简约的文字、独具匠心的布局,深邃的思想、审美的情趣、价值的认同,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游庐山记》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_游庐山记阅读题及答案

游庐山记阅读答案_游庐山记阅读题及答案《游庐山记》阅读原文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
《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庐山日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戊午(1618年),余同兄雷门、白夫,以八月十八日至九江。
易小舟,沿江南入龙开河,二十里,泊李裁缝堰。
登陆,五里,过西林寺,至东林寺。
寺当庐山之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
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廊。
中有大溪,自东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之建昌孔道。
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规模甚大,正殿夷毁,右为三笑堂。
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
五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
又二里,溪回山合,雾色霏霏如雨。
一人立溪口,问之,由此东上为天池大道,南转登石门,为天池寺之侧径。
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莫能上,遂倩请、雇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
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绿树香雾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屼立,即石门也。
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
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
其下喷雪奔雷。
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
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
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书斋,僧容成焚修其间。
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磴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
如是二里,至狮子岩。
岩下有静室。
越岭,路颇平。
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
历级而登,殿已当前,以雾故不辨。
逼之走近它,而朱楹彩栋,则天池寺也,盖毁而新建者。
由右庑wǔ廊屋侧登聚仙亭,亭前一崖突出,下临无地,曰文殊台。
出寺,由大道左登披霞亭。
亭侧岐路东上山脊,行三里。
由此再东二里,为大林寺;由此北折而西,曰白鹿升仙台;北折而东,曰佛手岩。
升仙台三面壁立,四旁多乔松,高帝御制周颠仙庙碑在其顶,石亭覆之,制甚古指制作工艺和格式都很古雅考究。
佛手岩穹然轩峙,深可五六丈,岩靖石岐横出,故称“佛手”。
循岩侧庵右行,崖石两层,突出深坞,上平下仄狭窄,访仙台遗址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翻译

一.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翻译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翻译: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
出自《游庐山记》(清)恽敬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遹(yù)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官亭,泊左蠡。
庚辰,檥(yǐ)星子①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②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ru án),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赡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栗里卧醉石。
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跳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沉沉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③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文言文阅读题)【清】恽敬《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恽敬《游庐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文言文阅读题游庐山记【清】恽敬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登含鄱岭,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返,宿秀峰寺。
甲申,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复返宿秀峰寺。
是夜大雨。
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大云山房文稿》有删节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并海诸山多壮郁并:并列B、敬以事绝宫亭绝:横渡C、壬午,道万杉寺道:取道D、山之腰皆弇之弇:覆盖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庐山足以娱性逸情的一组是()①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②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③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④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⑤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⑥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庐山三面环水,因为江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显得清逸动人。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
越涧盘岭,宛转①山半。
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
五里,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
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
对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一目殆尽。
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
下台,循山冈西北溯溪,即瀑布上流也。
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②双剑峰下。
越涧再上,得黄石岩。
岩石飞突,有平覆如砥。
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注]①宛转:宛转前行。
①据:高踞。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绝.顶为文殊台绝:(2)山回.谷抱回:(3)不悉此瀑之胜.胜: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B.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C.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D.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峰拔起,四望无倚。
(2)岩石飞突,有平覆如砥。
4.选文介绍的庐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1)极(2)曲折,回环(3)美好2.C3.(1)(一座)孤立的山峰拔地而起,四面没有依靠。
(2)岩石有的奇异突兀,有的平盖如磨刀石。
4.(1)山高峰险(或“山高且多悬崖峭壁”)。
(2)多瀑布(或“瀑布很漂亮”)。
(3)石头千奇百态。
(4)山峰回环,山路曲折。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最高的极顶为文殊台。
绝:极。
(2)句意:山势回环,山谷环抱。
回:曲折,回环。
(3)句意:就不尽知这瀑布的胜景之妙。
胜:美好。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要根据句意和结构来断句。
句意为:隔着山峰又看见另一瀑布,并挂在瀑布东面的,就是马尾泉了。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翻译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翻译“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的意思是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
《游庐山记》恽敬〔清代〕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
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
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
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
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庐山记|敬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游庐山记|敬恽|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游庐山记
〔清〕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
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
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
水异。
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
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
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
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
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
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
亭废,道险甚。
求李
氏山房遗址,不可得。
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
风止,攀太乙峰。
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
隔湖,湖光湛湛然。
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
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
始知云
之障自远至也。
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
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窥玉渊潭,憩栖贤寺。
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
倚负。
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
未抵秀峰寺里所,即
见瀑布在天中。
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
盥于龙井。
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
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
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途中
访简寂观,未往。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
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
复返宿秀
峰寺。
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
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
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
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
所泄也。
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
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
②舣(yǐ):船靠岸叫舣。
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
③振钥:用钥匙开锁,指打开文会堂的门。
顿:住下。
④湖壖(ruán):湖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后,循贯道溪循:顺着
B.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且:将要
C.未抵秀峰寺里所所:左右
D.旋至寺,观右军墨池旋:返回
9.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体现庐山“有娱逸之观”的一组是
①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②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
③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④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⑤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
⑥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环水,而那水因为是河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是显得清逸动人。
B.作者是因为有事渡过鄱阳湖,顺道上了庐山,有了庐山之游,在山上逗留了数日,晚上住宿在文会堂、秀峰寺等地。
C.庐山云蒸雾绕,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极目远眺彭泽,大朵的云遮天蔽日,滚滚而来,让作者叹
为观止。
D.作者的庐山之游,既想饱览庐山奇异的自然景观,也想趁机观赏李白的读书堂和王羲之的墨池等人文景观。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7分)
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
(3分)
②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
好事者焉。
(4分)
答案
8.C/“旋”在句子中作副词用,应译为“随
即”“不久”。
9.B/①是说江湖之水与海水的区别;②是交代文会
堂院落之中的植物状况;⑤不是景观,而是人物行为。
10.C/结合原文第3段中的文字“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可知C项中“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的表
述有误。
11.(1)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
②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
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文言参考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
三面都是水。
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
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
所以靠海的山岭
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
船左蠡。
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
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
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
那里有一棵桃树,桃
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
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
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
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
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
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
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
风
停后,爬上太乙峰。
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
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
过了
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
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
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
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
了天空,由远而来。
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
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
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
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
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
小歇。
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
回来,在文会堂住宿
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
离秀峰寺还
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
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
井洗手。
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
返回,在秀峰
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
随即
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
再往西去,不久到
了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
涧水。
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
返回,住宿在秀
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
喧笑着,推门直入。
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
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
不见为止。
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
重又
返回宿于秀峰寺。
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
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
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
出山
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
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
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
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
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
所从未见到过的。
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
结果。
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
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