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测试题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测试题声现象含解析

声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

【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 错误.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答案】A。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2017年中考物理秘籍之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17年中考物理秘籍之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17年中考物理秘籍之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17年中考物理秘籍之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6.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7.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8.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中考必刷题物理声现象题含解析

中考必刷题物理声现象题含解析

中考必刷题物理声现象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5.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声音特性影响因素描述举例响度振幅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音调频率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音色材质闻其声知其人、口技B.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 I=I1=I2 I=I1+I2电压 U=U1+U2 U=U1=U2电阻R=R1+R2R=R1=R2C.电荷磁极种类正、负南、北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应用避雷针指南针D.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电路故障有示数无示数灯泡短路无示数有示数灯泡开路无示数无示数变阻器开路【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指的是响度;故A错误;B、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是相同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个电阻倒数之和,故B错误;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制成了验电器;避雷针是利用导体的性质来工作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指南针能指示一定的方向就是由于受到了磁力的作用,故C错误;D、灯泡短路,无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相当于与导线并联无示数;电路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流表有示数.如果灯泡开路,无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不发光;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电流表几乎无电流通过无示数.如果变阻器开路,整个电路处于开路状态,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故D正确.故选:D.【分析】(1)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2)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分析;(3)根据电荷、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4)电路故障有两种,短路和断路.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分析故障原因.6.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7.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测试题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测试题声现象含解析

声现象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

【解析】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2.端午节龙舟赛是我市传统比赛项目之一.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答案】A。

【解析】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故D错误。

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因此选项A说法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此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由上可知,选项B、C、D 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题试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B【解析】【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 正确;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4.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精选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精选

专题1 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答案】B【解析】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振动的幅度越大【答案】D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真空也能传声【答案】C【解析】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高低称为响度,通常以分贝为单位C.声速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D.在校园周围植树能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B.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D.共鸣现象可以在真空中出现3.长沙交响乐团演奏湖南民歌《浏阳河》,献礼建党100周年。

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钢琴、竹笛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C.敲击鼓面的节奏越快,鼓声传播得就越快D.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内乘客会听到来自多方面的噪声,如发动机噪声、胎噪、风噪等等,高档汽车采取加装隔音棉、安装隔音玻璃的降噪措施,这是()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多种降噪法并举5.如图所示的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哈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发出嗡嗡声的声源是“鱼洗”B.“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吓退敌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是增大了声音的振动频率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7.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8.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声现象

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声现象

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声现象【试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能够阻断噪声传播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惊天动地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晰。

那个地点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内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4.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能够发出声音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D.闻其声而知其人要紧是依照声音的音调来判定的【答案及解析】1.【解析】选A。

本题综合考查声学知识。

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A选项正确;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B选项错误;惊天动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因此C选项错误;假如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振动也可不能使我们听到声音,因此D选项错误。

故选A。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认识。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或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或特色,频率是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轻声和大声是对声音大小的描述,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B.3.【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知识.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用扩音器讲课,为了减少声音的发散,增大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安装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能够改变音叉的振动幅度,改变发声体的响度,瓶中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

4.【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知识点的综合:声音产生的缘故---物体的振动,因此B中物体不振动就发生是错误的;声音的特性中音调和音色应用,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频率决定的,而音色是判定发声体不同的因素,因此D中闻其声而知其人是由声音的音色来判定的;噪声危害的操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确实是声音传递能量的佐证【试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能够阻断噪声传播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惊天动地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目录声的产生与传播 (1)一、选择题 (1)二、填空题 (1)乐音的三个特征 (2)一、选择题 (2)二、填空题 (5)三、实验探究题 (6)声现象 (7)一、选择题 (7)二、填空题 (9)噪声 (9)一、选择题 (9)二、填空题 (14)声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 .倒车雷达C .真空罩中的闹钟D .超声波清洗机3.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 .真空也能传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 .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C .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二、填空题2.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20.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

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客船上。

8.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36.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鼓声通过传到观众处.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14.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______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______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11.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认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评论:.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A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 .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3.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 变为50dB ,说明音叉振动的()A .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4.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盛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音频率范围5.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音叉手机6.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7.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8.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9.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0.“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1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12.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14.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15.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简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A.音色不变B.音调变了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16.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7.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8.2016年6月30日晚,《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 .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1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20.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色不同D .频率不同2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 .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 .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 .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2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 .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 .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C .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D .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A B C D25.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26.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27.能辨析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2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29.张华听到楼下的李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张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C.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D.张华根据喊声的音调判断出是李明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B.“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D.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31.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二、填空题1.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2.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3.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根据乐器发声的,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4.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 调“1”的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5.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6.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穿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比较大的缘故. 7.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8.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9.“我是歌手”的比赛现象,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10.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选填“高”或“低”). 11.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 One 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Hz 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 ,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甲乙(1)(2)为了验证猜想B ,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 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 与长度L 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 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声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 的关系是.(3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一、选择题1.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32154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 .医生用“B 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 .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的C .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如图,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B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 .发生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5.声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