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开展辩证施护病种及管理目标

合集下载

辨证施护病种及病历管理

辨证施护病种及病历管理

辨证施护病种及病历管理
为了加强医院辨证施护管理,提高护理整体水平,特拟定管理目标及管理措施如下:
第一、制定各科辨证施护病种数
内科:咳嗽肺胀消渴胃脘痛眩晕外科:胁痛肠痈疝气石淋
骨科:项痹腰腿疼桡骨远端骨折膝痹五官科:鼻渊圆翳内障喉痹乳蛾肿瘤科:肠癌乳癌食道癌肺癌肝癌肛肠科: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痈第二、书写单病种护理病历管理措施
1、每月每位护士书写中医辨证施护病历1份。

2、每月于5号之前收集各科护理病历交护理部审查,对不交病历或迟交者给予个人处罚50元并与科室绩效管理挂钩。

3、每份病历须达90分及以上,不合格者重写,并与科室绩效管理挂钩。

4、由科室护士长及质控员负责检查,签名。

中医脑病科年度工作计划

中医脑病科年度工作计划

中医脑病科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概述中医脑病科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防治脑病科的临床疾病。

中医脑病科是将中医药学原理应用于脑病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如脑卒中、癫痫、脑瘫等。

因此,中医脑病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计划旨在全面提升中医脑病科的科研水平、临床技术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目标与任务1. 提高中医脑病科的临床诊疗水平。

通过强化医生培训、传统医疗知识的积累和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脑病科医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技能。

2. 发展中医脑病科的科研工作。

通过组织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中医脑病科的科研水平,拓展疾病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3. 推动中医脑病科的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中医脑病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中医脑病科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三、重点工作1.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1)通过临床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医生的临床技术。

(2)加强疾病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高脑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

(3)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推动科研工作(1)组织开展关于脑病科领域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

(2)加强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探索疾病治疗和防控的新方法。

(3)加强中医脑病科的标准化建设,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3. 人才培养工作(1)加强中医脑病科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展中医脑病科医生培训班,提高医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3)加强对中医脑病科研究生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四、具体措施1.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1)组织医生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班,提高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

(2)建立临床技能竞赛平台,鼓励医护人员践行医学伦理、提高临床技能。

(3)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推动科研工作(1)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支持,加大对脑病科的科研投入。

脑病一科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脑病一科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头痛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1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

1.2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

1.3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4辨证:肝阳上亢性、淤血型、痰浊型二.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2.1.1 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剧烈头痛时要,必须卧床休息2.1.2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面色、生命体征等。

2.1.3 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量,二便及伴随症状,2.1.4了解头痛的程度分级,给予相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密切察病人的神志,有无面部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2.2 给药护理2.2.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2.2汤药一般宜温服。

2.2.3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2.2.4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等治疗。

2.3 饮食护理2.3.1 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原则。

2.3.2 勿过饱、忌食肥腻、黏滑及烟酒之品,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4临证(症)施护2.4.1 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

2.4.2 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

2.4.3 出现壮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5情志护理2.5.1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2.5.2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养病。

三 . 健康宣教3.1 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3.2 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3.3 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

禁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

3.4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脑病科特色病种中

脑病科特色病种中

• .辨证:症型 • 中经络: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 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风邪 入中证; • 中脏腑: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 败脱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 1.症状: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 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多食滋阴潜阳 之品,如木耳、羊肉、虾、甲鱼等。 • 2.施护: •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 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 (2)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躁动不安者,可适当给予 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 (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黄瓜、梨等,忌大蒜、葱 等辛香走窜之品。
脑病科特色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一、中风的护理常规 二、眩晕的中医护理 三、头痛的护理常规
一 定义 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
涩为主症的病症。

二、辩证施护
(一)中经络 (二)中脏腑
• 1.中经络 • 中络系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 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者;中经则以半身不遂、口 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中 络、中经合称中经络,是无神识昏蒙者。 • 2.中脏腑 • 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 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中脏则必 有神昏或昏愦,并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 言蹇或不语等症,中腑、中脏合称中脏腑。

脑病科护理常规

脑病科护理常规

中医脑病科护理常规一、中医脑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将病人安臵于抢救室,安臵适宜体位,格按照病情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探视。

2、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品与用物于床旁: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二便、皮肤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有效处臵,并做好护理记录。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咳嗽训练、吸痰等,预防呼吸道阻塞、坠积性肺炎等。

4、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三短九洁”,促进病人舒适,防止并发症:⑴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眼部溃疡、结膜炎。

⑵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对不能由口腔进食者,应先做好口腔清洁,防止发生口腔溃疡、口臭等;可涂石蜡油或唇膏防止口唇开裂。

⑶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擦洗、勤更换、勤按摩、勤整理,注意严格交接班。

⑷会阴护理:留臵导尿者应行导尿管护理每日两次,定时更换引流袋;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保持其清洁干燥。

5、肢体被动训练:病情平稳时,应尽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肢体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并同时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足下垂的发生。

6、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科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高热等丢失水分较多者应注意补充足够水分。

7、保持各类管道通畅: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臵各类引流管,放臵受压、扭曲、堵塞、脱落等,保持其通畅,同时严格无菌技术。

防止逆行感染。

9、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昏迷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如加护栏或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对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等防止舌咬伤,并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安全。

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2021 年脑病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分析总结一、根本情况〔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 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21年全年脑病科应用“中风( 脑堵塞急性期 )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198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20 天198 例:痰蒙清窍 25 例,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痰热内闭证 15 例,元气败脱证 10 例。

风火上扰证31 例,风痰阻络证 28 例,痰热腑实证 27 例,气虚血瘀证 29 例,阴虚风动证 33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 , 咳痰 / 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21年全年脑病科应用“中风( 脑堵塞恢复期 )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400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12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00 例:风痰瘀阻证例90,气虚血瘀证 224 例,肝肾亏虚证 86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 / 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涂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 ( 原发性高血压 ) 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21 年全年,我科收治眩晕病276 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92 例,痰瘀互结证44 例,肝火亢盛证46例,阴虚阳亢证94 例。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2011年脑病科优势病种(脑出血)辩证施护一、辩证施护1.中经络。

(1)风火痰阻型①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②中药汤剂宜温服。

③饮食宜理气化痰,如玉米粉粥、蘑菇、萝卜、兔肉、藕、黑大豆、山楂、豆腐、紫菜等。

保持大便通畅,鼓励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④眩晕明显者,应缓慢改变体位,防止跌倒。

头痛可按医嘱针刺风池、百会、后溪、行间。

(2)阴虚风动型①病房温度适宜,不可过高,保持通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入,衣服盖被不可太厚。

②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可给予麻仁丸或番泻叶5g泡水饮服。

③中药汤剂宜温服。

④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

如绿豆、芹菜、冬瓜、黄瓜、丝瓜、橘、梨,适当进食平肝熄风之品,如菊花粥、决明子粥、天麻鱼头汤等。

忌羊肉、狗肉、韭菜、大蒜等辛香走窜之物。

(3)气虚血瘀型①病房宜温暖通风,随室温及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

②中药汤剂宜温服。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④食宜养阴生津清火,如绿豆米粥、莲子粥等。

忌食萝卜等理气食物。

④手足肿胀者可活动肢体,做主动活被动伸展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2.中脏腑(1)痰湿蒙神。

①强痉的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可轻轻按摩,切忌强劲拉伸,以免损伤肌肉关节。

②中药汤剂宜凉服。

③噪扰不宁者必要时以约束带制动,如有频繁抽搐、呕血应做好详细记录并配合医生抢救。

④高热、神昏可用温水擦浴,并可按遵医嘱针刺人中、百会等穴,以泻热开窍。

(2)痰热内闭。

①病室宜温暖。

四肢不温,应注意保暖,忌用热水袋。

②中药汤剂宜热服。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干毛巾擦干。

③痰涎雍盛者将头偏向一侧,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3)元气败脱。

①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医院脑病科护理工作计划

医院脑病科护理工作计划

医院脑病科护理工作计划
1. 给予患者全面的生活护理,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和睡眠等方面的照顾。

2.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向医生汇报。

3. 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和康复训练,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4.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5. 组织并参与相关护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6. 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向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7. 配合医院开展各项护理质量评估工作,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病科开展辨证施护病种及管理目标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研究,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各种临床体征等资料;运用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等辩证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疾病属于何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及措施,并采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危重急症的发生。

开展优势辨证施护病种:中风、眩晕
一、目标
1.规范中医护理,制订标准的护理计划不断完善。

2.提高护士的中医辨证施护水平,掌握本科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3.护士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体现医院中医药文化,提供中医药特色的食疗服务。

4.书写中医辨证施护病历水平不断提高,合格率达95%。

5.辨证施护的措施得到病人的认同。

6.收集一定的中医辨证施护资料。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开展的辨证施护病种制订好辨证施护的措施及护理计划。

2.规范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要求护理人员能掌握一定辨证施护知识,能提供给病人中医健康宣教及中医特色的食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