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小人物

合集下载

古代少年英雄事迹材料

古代少年英雄事迹材料

古代少年英雄事迹材料古代的少年英雄事迹是我们历史中的瑰宝,它们饱含着智慧、勇气和参与改变命运的决心。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少年英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纪信(字仲显)纪信是晋国的一个少年英雄,他在十四岁时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气。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知识的渴望。

聪明机智的他向一位学者学习文化知识,成为一名卓越的学者。

纪信在他的同伴中崭露头角,被才子们所赞扬。

在一个强盗正在袭击家乡的时候,纪信带领一群年轻人奋起反抗并成功捕获了那些强盗。

他的英勇行为被当时的官员所赞美,纪信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官职。

2. 刘备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在少年时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和领导才能。

刘备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却有着伟大的梦想和高尚的品质。

他十分聪明,并且具有极强的领导能力。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与两位好友关羽和张飞结为了兄弟,共同探索机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他们三人一起组建了一个军队,为民众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备最终成为了蜀汉的创始人,并在至今仍被人们尊为仁君。

3. 项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勇无畏的少年英雄。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事业心。

在二十岁时,他加入了刘邦的军队,并很快与刘邦成为了好友。

项羽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国家。

在刘邦夺取了帝位后,他们两人的友谊出现了裂痕,并最终导致了项羽的失败。

尽管如此,项羽依然被尊为英雄,他的坚毅和勇敢仍然鼓舞着无数人。

这些古代少年英雄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勇气、智慧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意义。

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公,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命运。

这些英雄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勇敢向前,追求梦想,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他们是我们历史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纪念。

影响历史进程的10个“小人物”,你知道几个?

影响历史进程的10个“小人物”,你知道几个?

影响历史进程的10个“小人物”,你知道几个?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更不要看低自己!因为我们每个平凡人,都可能在无意之中,改写着大历史!1、荆轲刺秦,而他救了秦王荆轲图穷匕首见,刺杀秦王嬴政,当时毫无防备的秦国君臣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

秦国规定不得带兵器见君王,所以大臣们只能看着干着急。

嬴政急忙绕着柱子跑,腰中宝剑因太长,一时拔不出。

就在荆轲快要追上时,秦王侍医夏无且将药囊当做武器丢向荆轲,使刺秦暂停了片刻时间。

就是因为这片刻时间,秦王得以把长剑拔出,击杀了荆轲。

这个小小侍医救下的大王,在此后的数年间平灭六国,结束了中国500多年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辟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2、他的一指,导致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据《资治通鉴》记载:西楚霸王在遭遇四面楚歌的败退途中,向路遇的一个老农问路。

而老农告诉他的却是一条不归路——乌江之畔。

如果不是农夫错指方向而耽误了逃跑的时间,或许项羽就不会被汉军追及;不被汉军追及,可能就不会败走乌江,也就没有了乌江自刎。

如果改走其他方向,项羽会不会绝处逢生?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都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3、没有这三个人,三国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公元200年四月的一天,孙权长兄孙策像往常一样去打猎。

突然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不及躲避面颊中箭,最终因重伤而过世,年仅二十六岁。

历史学家低估了这次刺杀事件,事实上,正是由于孙策之死,整个江东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曹操政权从两面受敌变成单独对付袁绍势力。

如孙策不死,曹操就不可能统一北方,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就永远不会出现。

4、这个小县官,差点干掉曹操公元189年,曹操拒绝大军阀董卓的入伙邀请,董卓下令斩曹操全家。

曹操一路逃亡,躲过很多次追捕。

这一日,他逃到了河南的中牟县。

县长助理看到通缉令,认出是前几天在县城门口,因为行色可疑被巡捕抓进大牢的那个要饭的。

提审后一问之下,果然是曹操。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篇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篇

【导语】中华⽂化历史久远,有⽂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地上演绎出了⼀幕幕激动⼈⼼的故事,出现⼀个个叱咤风云的⼈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历史⼈物故事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历史⼈物故事 孔融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学家,字⽂举。

鲁国(今⼭东曲⾩)⼈,家学渊源,是孔⼦的⼆⼗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之⾸,⽂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较正直的⼠族代表⼈物之⼀,他刚直耿介,⼀⽣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时候家⾥有五个哥哥,⼀个弟弟。

有⼀天,家⾥吃梨。

⼀盘梨⼦放在⼤家⾯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的,只拿了⼀个最⼩的。

爸爸看见了,⼼⾥很⾼兴:别看这孩⼦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的,只拿⼀个最⼩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应该拿个最⼩的;⼤的留给哥哥吃。

” ⽗亲⼜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你还要⼩吗?” 孔融说:“我⽐弟弟⼤,我是哥哥,我应该把⼤的留给弟弟吃。

”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亲听了,哈哈⼤笑:“好孩⼦,好孩⼦,真是⼀个好孩⼦。

”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家都很称赞他。

2.中国历史⼈物故事 范仲淹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分⾼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

他从⼩⼼怀⼤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或者做⼀个医⽣,为百姓治病救命。

他对⼈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

”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段时间的宰相。

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

有⼀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官,见海⽔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参加运⼟、夯⼟。

不料母亲去世,他按规定回家服丧。

可⾝在家中,⼼在海堤,他不断写信去帮助出主意。

海堤修成了,当地⼈们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年以后,范仲淹进京城做官。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

历史名人小故事30个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提倡仁爱、孝顺和礼仪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著名军事指挥官和征服者。

他统一了希腊,征服了波斯和埃及,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3.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帝王,他统一了六国,修筑了万里长城,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与制度。

4. 凯撒大帝:凯撒大帝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扩大了罗马帝国的领土。

5. 孙子:孙子是古代中国军事家和战争理论家,他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并且对战争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美国战胜了德国和日本。

7. 佛兰德斯:乔治·佛兰德斯是一位英国军官,他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战士而设计了著名的红色花卉纪念品“罂粟花”。

8. 牛顿:艾萨克·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理学的重要规律,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9. 达尔文:查尔斯·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他提出了进化论,对生物学和人类理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德裔美籍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划时代的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华盛顿: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建立了美国的政治体系。

12. 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是一位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崛起,并建立了法国第一帝国。

13. 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重要的君主之一,她统治期间英国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14. 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仁政思想,并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从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来看,故事都是整个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将知识传承的主要途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

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1:七岁咏鹅——骆宾王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他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

他善於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

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

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緑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緑水,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而且仿佛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

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下,连武则天本人读了也感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宰相的过错不小!”古代名人小时候故事2: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历史英雄的小故事

历史英雄的小故事

历史英雄的小故事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英雄的小故事:
1.杨靖宇——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
杨靖宇(1905-1940年),出生于河南确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

他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率领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一次战斗中,杨靖宇率领部队在冰天雪地中行进,遭遇了日军的围追堵截。

他率领部队突围后,身边只剩下了几名战士。

在极度寒冷和饥饿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在森林中寻找食物。

最后,杨靖宇在一座小山村里被敌人发现并残忍杀害。

2.岳飞——抗金名将
岳飞(1103-1142年),出生于河北汤阴,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

他以忠诚、正直、勇猛著称,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终身。

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如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等。

然而,由于受到秦桧等奸臣的陷害,他最终被贬为庶人并被处死。

尽管如此,岳飞的事迹和精神一直被中国人民传颂至今。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166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是中国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

他一生致力于收复台湾,并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表现出色,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还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和贸易。

他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不仅令人感动和敬佩,也教育和激励了无数人。

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人物小故事【十篇】

【导语】历史⼈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迹,对⼈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的⼈物,考古学佐证。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下⾯有⽆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历史⼈物⼩故事,欢迎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岁的时候死了⽗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的朱家。

(范仲淹)长⼤以后,知道了⾃⼰的⽣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头偏西才吃⼀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讲道:“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 原⽂: 范仲淹⼆岁⽽孤,母贫⽆靠,再适常⼭朱⽒。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沃⾯。

往往糜粥不充,⽇昃始⾷,遂⼤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诵⽈:当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五岁的时候,曾经独⾃住在⼀处,庭院以及屋舍⼗分杂乱。

他⽗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伙⼦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陈藩说:“⼤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任。

不能在乎⼀间屋⼦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 藩年⼗五,尝闲处⼀室,⽽庭宇芜岁。

⽗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孺⼦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有远⼤的志向,不计较⼀些⼩事情。

然⽽在家中孝顺勤谨,过⽇⼦常常⾟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历史上影响大事件的小人物

历史上影响大事件的小人物

小人物之马车夫羊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经常是你敲我一榔头,我打你一棒子,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

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

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

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

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分给羊斟一份。

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的好看。

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

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

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晕头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答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昨晚你有权不给我吃羊肉,今天我有权让你当俘虏。

”就这样,羊斟驾着指挥车径直到了郑军大本营。

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民以食为天,所以不给人吃饱饭带来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小人物之谋士许攸小人物不仅能够毁家灭国,他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

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战。

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曹操屡次向留守许都(今河南许昌)的荀彧写信告急,荀彧是巧臣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粮食,只能回信给曹操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不久以后,曹军还真的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原来袁绍手下有个叫许攸的谋士,他经常喋喋不休地给袁绍出谋划策。

不过袁绍是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主儿,许攸的主意又恰好不合他的口味,于是袁绍就对许攸表现出一副爱搭不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态度。

许攸得不到重用,伤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军乌巢粮仓的详细虚实。

曹操听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军夜袭乌巢把袁绍辛辛苦苦积攒的粮食连烧带拿,折腾了个精光,从而一举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小人物之降将朱序历史总是喜欢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坚也尝到了小人物给他带来的苦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小人物
【热帖展示】楼主十: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二(1)班刘昱辰话题:历史上的小人物佛家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芥子,微小,因其小,有一介草民之说,过往的小人物都是卑微、渺小的芥子,历史舞台上的主角都是帝王将相,小人物似乎就是为衬托他们而存在,草芥一样的小民的悲欢、作为与生死,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仿佛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芥子辛辣,谁要忽略它的力量,芥子一定让他泪流满面,甚至还有可能改写历史。

爱因斯坦曾说:“我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我知道,人类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是石头和树枝。

”这个回答耐人寻味,它相当机智地道出了原子战争将带来的恶果:那就是人类文明的毁灭,说得再到位些,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毁灭。

这则醒世恒言,至少有人听懂了:1962年10月27日,美苏双方曾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小冲突,一天,美军的驱逐舰向苏军正在逼近的小型核潜艇投下了一连串的深水炸弹以示警告,而苏军却视其为挑衅宣战,马上要求发射潜艇上的鱼雷还击。

根据当时的授权,发射核鱼雷需要舰艇上3名军官的同意。

而当时的情形是,其中两个已经同意,只等第三人一点头或举手,带给苏联、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也许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全面核战争。

但那个身份卑微、权力有限的名叫阿尔希波夫的
苏联军官,关键时刻头脑十分清醒,正确地行使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他对发射核鱼雷的提议大声说:“不!”……这简单的一个“不”字,在不经意间挽救了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

一般情况下,他绝无可能,也无任何能力和机会去阻止一场核战争的爆发,属于他的仅仅是――在十分紧急的关头,他有三分之一的权力否决或同意。

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总是为那些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伟人歌功颂德,他们固然重要,而这位历史夹层里的小人物虽已淡出我们视线,但如果没有他冷静的否决票,今日的我们能否安心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未可知呢。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小人物,使得历史走向发生了变化呢?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是否都有其必然性呢?现今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小人物?作为小人物的你我又该怎样慎对自己的一言一
行呢?……【片段展示】跟帖一:高二(1)班丛一楠那些微不足道的故事(一)这是一个宁静的清晨。

他握着锄头耕着仅存的一亩三分地,连年的战乱已经让他难以寻到一丝安宁,也只剩下这一隅了。

他厌烦地想着。

数骑人马飞奔而至,向他问路,他连头都懒得抬,随手一指:“左。

”人马飞驰而去,他不无厌恶地扫了一眼那些人的背影。

领头的人虽然衣甲破烂,但身形魁梧,隐隐有一些霸主的模样,那一瞬,他有些后悔自己说了谎。

不过,这些打打杀杀的人没什么好东西,他很快淡忘了这件事……日头渐渐地升起了。

看看近
午的太阳,老妇带些无奈地提着饭篮出了门。

那个小子,个头不小,整天不干事,饿个半死,可是他长得和她那个在他乡的孙子实在有些像……看他挨饿就像看自己的孙子挨饿
一样……唉,还是给他送点饭吧,又不差这一口。

“小子,赶紧找点事做吧。

”老妇重复着每天送饭时的唠叨。

“唔……”低头刨饭的小子爱理不理,一个劲地吃着。

“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吃完后,那个青年说道。

“先养活你自己吧!”老妇无奈地耸了耸肩,收拾好饭盒,离开了。

日头渐渐西沉。

他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今天科举发榜,考得也实在不咋地――名落孙山。

再想想那个头名会元……一样寒窗苦读,为什么结果却如此迥异?!一个高头大马意气风发,一个却默默无闻门可罗雀?!不甘心!!突然,他想起来那个跋扈的会元,那天,在酒楼,尚未发榜之时,他便满口嚷嚷他必是会元。

就算他有才名,可他为何如此笃定?此中必有猫腻!趁夜,他告官府说那会元行贿主考官。

果不其然,那会元和一个朋友一起锒铛入狱,他心情由阴转晴。

(二)后来,后来的后来。

农夫听说,一个叫刘邦的人统一了天下,另一个叫项羽的人乌江自刎。

有人叩开了老妇的门,奉上千两黄金,说是一个叫韩信的人来报一饭之恩。

听说那个叫韩信的人打了许多胜仗。

那个士子后来及了第,他偶然听说有一个浪荡才子叫唐伯虎。

(三)农夫皱了皱眉头,听了几句,回去锄地了。

老妇开心地收下了黄金,不过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给
这么一个人送过饭了。

士子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若干年前自己诬陷上报的事,不过也懒得去回忆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叫什么。

这只不过是一些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的小故事了。

跟帖二:高二(1)班杨远当家人王道士在粉刷他的庭院。

雪白的,甚至是惨白的粉浆一层一层地覆在了暗沉的壁画上。

王道士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这样子亮堂多了。

他又打碎了惹眼的塑像,重新造了几个天王和灵官,觉得他们呆板的笑容十分亲切。

某一天清除积沙的时候,王道士发现了一个更深的洞窟,里面藏了一卷又一卷的书,都是他看不懂的东西。

他把一些进献给了县长大人。

不久,一群又一群金发碧眼的长官用钱和他换那些书。

他欣喜地接过银元,一边帮忙把一箱又一箱的书籍搬出去,一边不停地感谢大人的慷慨。

他锁上空荡的洞穴,完全没注意到那幽深中足以吞噬人的黑暗……王道士过着比以前宽裕一点的生活,想着如何继续改造自己的庭院……于是,莫高窟在一个卑微的道士的无知里,流下了屈辱的血泪。

还有太多太多当家的“王道士们”,让我想要去对他们说点什么。

可是王道士疑惑着问:修缮自己的院子为何要别人来管?我张口结舌,茫然无措。

当面对着一群无知的“小人物”时,就算是孔子,是苏格拉底,是不是也只能看着他们眼中的疑惑摇头叹息?那么是谁应该
为莫高窟的泪买单?是朝廷,是县长,是王道士,还是……?又有多少人露出茫然的表情:这件事重要吗?跟我有关系
吗?敦煌静默着,夕阳映照着那凝重的城墙,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跟帖三:高二(1)班马婕小人物实足惧小人物并不同于小人,他们没有心怀不轨,没有胸怀大志,甚至没有存心为之,然而他们中有的人的一念之善,一行之恶,都影响着整个历史,而大事件便随之而来。

明朝朱见深在位期间,恃宠而骄的万皇后掌控着整个后宫,只因自己不能生育,便逼着后宫怀孕的妃子堕胎。

但这一切阴谋,终止在了一个门监和几个不知名的宫女手中。

面对柔弱的纪氏,他们不忍毒害;面对幼嫩的皇子,他们不忍下手。

于是他们将这件事瞒了下来,直到皇子六岁时方才公之于众。

皇子便是后来的朱?v樘,“弘治之世”的开创者,百年难见的中兴明君。

而那位待皇子身份公布便吞金自杀的门监,历史也记住了他的名字――张敏,记住了他们为救小皇子的苦心。

他们作为小人物的同情和怜悯,改变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很多:没有人知道,如果当初徐有贞没有陷害于谦,历史会怎样发展。

用看似“礼仪之辩”的逻辑陷阱,轻轻的“意欲”二字便害死一代忠良……没有人知道,如果当初许攸没有弃绍投曹,历史会怎样发展。

带着军粮虚实情况投曹的他,轻描淡写的便扭转了战局……没有人知道,如果当初褒姒若没有冷漠对待周幽王,历史会怎样发展。

为博美人一笑,他失去了诸侯,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天下……张敏,徐有贞,许攸,褒姒……每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人,或
有心或无意的行为却改变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

“小人不足惧也”,小人物实足惧也!跟帖四:高二(1)班吴天昊且行且慎行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过转动,秦皇汉武,王侯将相,他们固然掌握着历史的走势,但路上的一颗小石子,亦可以改变车轮的走向。

《三国演义》中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投靠吴国,前两位是被关羽责骂过的小小后勤人员,不满关羽的轻视,遂投吴,彻底切断了关羽的补给线,结果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擒获并斩杀;接着后两位登场了,张飞为兄报仇,急于赶制白袍白铠,情绪不好,鞭打了这两位小组长,还扬言要杀掉他们,结果两位小人物一合计,把张飞做了,至此蜀汉两员大将先后死去,国力逐渐衰弱,最终到了危及存亡之秋的地步。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而我们,也终将化为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或许我们不能叱咤风云,掌控历史,但如同路上的小石子一样,卑微的我们的有心或无心一举,也许会成为几千年后一场风暴的源头。

“资治通鉴”,以古鉴今,我们是不是应该且言且慎言,且行且谨行呢?楼主总评:感谢课堂,《项羽之死》中的小人物田父,欺骗逃亡问路的项羽致其陷入大泽中,此事引爆了我们的想象与思考,对这个小人物的真实身份与意图我们生发出种种猜想与假设。

进而可持续发散思维,去放眼古今中外历史中的一个个小人物。

历史对他们褒贬不同,但他们都不可小视。

跟帖构思迥异,视角有别;更难得的是借古鉴今,
反观自我。

这些不由使我们更进一步思考:微如芥子的我们,都将成为历史上的小人物,活在当下,你该如何谨言慎行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