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清香 浓浓幸福──《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学会提问——《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7篇

学会提问——《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7篇

学会提问——《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精选7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一《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做到既要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课文学完后,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自我感觉也轻松愉快,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讲清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这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学习略读课文时,同学们要多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我为学生出示了以下学习步骤供学生参考: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在具体的研读课文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比如: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可爱……我多么想和槐乡的孩子一起采槐米……我想像槐乡的孩子一样……这样能够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课文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这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范例。

对于怀乡孩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

最后,课文学完了,我让学生再去读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自主性。

为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让学生选读欣赏,抄写文中美句并仿写句式。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二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

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集合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集合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集合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

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集体交流,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与快乐,既而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部分语言。

2.采用学生个体自读与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展示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学生用《新华字典》【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发谈话,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里出现过不少的花,有绒球花和太阳花,有蒲公英花,那么你们见过槐树的花吗?它是可爱的还是美丽的呢?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一群槐乡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秘的槐花好不好?生:好啊。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一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从中获得快乐,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

本课在处理文本内容时,用了一课时,(作业例外)阅读课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课文。

本人认为本课的教学指导还是比较务实的。

槐树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只要学生查资料就能了解槐树的生长特点,无需老师作太多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槐树下的故事。

本单元都是体现孩子课余生活的乐趣,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也是学生走进写作的一个亮点模式。

这篇课文的语言朴实,读起来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快乐。

在授课时,本人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

如: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乡孩子对槐树有一种什么感情?2、勾画描写槐花的特点的句子,槐米有什么用途?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三种动物有什么作用?(重点)3、那些地方能表现孩子们的欢乐心情。

4、孩子们劳累了一天为什么还带着甜蜜的微笑?(重点)5、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为什么?(重点)在教学的重点点拨中,运用了句子比较突出重点。

如: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蝉……)在点拨的过程中适当提示这是一种写作技巧“衬托的手法。

”比如,写要下雨了,“狗、树叶、知了……”这都是衬托下雨前的闷热。

这里本人重点引导了,因为在写作中,无论是中段还是高段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还是要掌握。

如,要体现天气很热的句式:花儿(热得收藏起了笑脸),星星(热得躲进了云层),小花猫(热得直趴着喘气),可是老师(仍然还在灯下批改作业)。

描写天气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气特别冷。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一、初读课文解决难点教学时,我首先让同学独学,画出不熟悉的生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时同学边自读边勾出描写槐乡孩子的词句后在小组内沟通,为接下来的汇报打下了基础。

班级大展现时同学的热忱格外高涨,你问我答,相映成趣,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中弄清晰了文中难理解的词句。

二、抓住重点,深化理解一是抓住“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和槐米的用处?城里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见过槐树,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图文资料解决了同学在认知上的疑难点。

然后在了解“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这个问题时,引导同学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槐米的缘由,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传达出了孩子们对槐米的宠爱和自己采摘槐米换学费的骄傲。

二是抓住“槐乡的孩子上学和我们如今上学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同学说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自己挣钱交学费的事情;有的同学说出自己上学读书都是爸爸妈妈挣钱交学费。

然后围绕这一问题深化的商量,从而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以苦为乐的情怀。

在感受槐乡的孩子劳动欢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们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中肯定要把同学放在首位,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主动思索问题,努力培育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抓住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丰富同学的情感,培育同学喜爱劳动的品质。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第一单元的课文讲完了,在这四篇课文里,我最喜爱的是《金色的草地》和《槐乡的孩子》,前者是精读课文,我可以名正言顺来带同学好好地去品读。

可是后者是略读课文,按要求是一课时的,“粗知文章大意”的粗教。

但是,我可真的不舍得就这样整个吞枣就把这么好的文章放掉呀,所以我还是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根据powerpoint里出示的问题让同学自由选择去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去思索。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优秀6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优秀6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优秀6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一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划出来。

师:找好了以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师:好了,咱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吧!学生汇报。

本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汇报的都是课文第3段中的这句话:"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极少学生汇报别的句子,而且学生找到的基本都是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到这,我们便发现了问题。

俨然,本教师的一个“可爱”便把学生们给吓住了。

到底什么是可爱?因为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外表、外在的。

表现上,所以很多同学都是划的这几句话。

鉴于这位老师的经验教训,我思考了一下,把她的那个问题改了一下,在我班又取得了另一番效果:我:孩子们,读了课文,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读完课文后叽叽喳喳就说开了:生1: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勤劳。

我:你从书中哪句话感受到他们很勤劳?生1:我从第三段的"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上小山上了。

"也就是说,天没亮,他们就去摘槐米了,他们真勤劳。

而且当时的天气非常热,动物们都热得受不了,可他们还是去摘槐米,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我: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天气很热?生1: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这句话说明天气真的很热,要是我,肯定躲在家里吹空调、吃雪糕。

(众生笑)可槐乡的孩子不怕热,还去摘槐米,我很佩服他们,他们太勤劳了!我:说得真好!别的同学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觉得槐乡的孩子很自立,第二段写到"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篇二《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

2023年《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_4

2023年《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_4

2023年《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槐乡的孩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意图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气很热的句子: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去采槐米,得受多大的罪啊!可光凭老师口头解释天热的程度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让学生亲身体会得到。

所以,我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回忆一下自己在暑假时经历的天热的感受,来体会和品味这个句子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懂得劳动的快乐。

经过一阵思考,小手举起了一片。

陈浩然一本正经地说:“天真热,我真想钻进冰箱里。

”张金凯接着说:“真热啊,我想跳进河里洗冷水澡,还不想出来。

”“暑假的时候天好热!”王蒙源认真地说,“我真怀念冬天下雪的日子,希望冬天快快来到。

”“有一次,热得我不住地吃冰棍,一下子竟然吃了五根。

妈妈还打了我一巴掌,说非把我吃拉肚子不可。

”牛新建边笑边说。

“想起暑假的热啊,我身上是不停地流汗,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湿了。

”商慧琳本来就胖,说着说着还真出汗了。

……经过学生的发言,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热的程度,都纷纷感慨:能在这样热的天气里去钩槐米、拾槐米,真是不怕苦、不怕累,槐乡的孩子勤劳勇敢,值得大家学习。

身临其境才是真。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教学情境一师:孩子们,读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生:可爱。

师: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的描写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线把它们画出来……接下来这个时间很长----教室里一片静寂。

学生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怎么办,情急之下,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一个“可爱”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抽象,太笼统。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

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

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

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__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

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过年后的学生们显得很兴奋,大了一岁,也有了大了一岁的样子,个个都很懂事。

这学期我们进行冀教版五下的教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距离学生们的生活较远,许多孩子没有见过槐树,更没有吃过槐花饭。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孩子纯朴、节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虽然劳动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的方法,试着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略读课文的要求,在主动参与的同时,逐步掌握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师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学时,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课文字词,熟读课文的的基础上,我只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可爱吗?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围绕问题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内容并说出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如:勤劳懂事,从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交学费;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虽辛苦,但孩子们以苦为乐等美好品质。

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顺,不用处处搀扶了,可见教师说多了也许会束缚住他们驰骋的思想。

老师应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图的基础上,指引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读、去说、去悟。

当然,这样做占用的时间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费砍柴工”长此以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同时我也深知这一切必将落实在踏实阅读的基础上,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2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品读课文,仿佛回到依稀熟悉的童年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淡清香浓浓幸福──《槐乡的孩子》教学
反思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虽是略读,但文章语言优美,文风淳朴。

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丝丝缕缕,清淡不绝。

文风之美,又如槐乡孩子们身上透现的勤劳、质朴、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写的生活环境、劳动场景,距离我们的学生是那么遥远。

他们不知道槐树是什么树,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宝粥,不知道鸡热了干吗耷拉翅膀,更未体验过槐乡孩子们那种劳动之乐。

所以,读过课文之后,他们有那么多的疑问。

而当时我班教室电脑正在修理,不能找相关图片资料稍为解惑。

于是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设置要提问的问题暂置一旁,把提问的空间留给孩子们。

质疑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满脑袋“为什么”的郭岩松首先发问:“槐乡的孩子采了槐米上哪里换钱?”
听到问题,孩子们马上低头浏览课文,一向反应灵敏的董晓说:“我知道!卖给药店!因为书上说槐米可以入药??????”“还可以卖给染料店!”不等董晓说完,急性子赵小龙抢着说,显然他是得到了董晓的提示。

这是别的孩子们也找到了文中的证据,纷纷附和,再问岩松是否满意这个回答,他表示很满意,于是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又借机把相关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读完成了。

李增增接着问:“八月那么热,可是槐乡的孩子们为什么不
怕热啊?”增增这个问题,包含了我设置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先问:“八月有多热?”增增说不上来,白世玉说:“八月我在家里热得光想吃冰糕!”牛乐顺说:“我在我姥姥家看见狗把舌头吐得这么长!”他边说边用手比划,这一来,孩子们都想起了暑假里自己经历的炎热,在底下说起来。

于是我又问:“槐乡热成什么样?”他们一齐端起书朗读起来: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生性活泼的刘建元还边读边做动作,一会儿学鸡耷拉翅膀,一会儿学小狗吐舌头。

“八月的槐乡这么热!那么孩子们怎么不怕热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问。

柏梅说:“因为他们在山上,山上有树木档阳光。

她说完,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皱眉,觉得不太合适。

张庆烨这时站起来:“我们军训时候也在阴凉地儿,可我们还喊热哪!是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赚钱好孝敬父母。

”听了庆烨的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也趁机夸庆烨是个体谅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词语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满载而归”,我要求她把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出来,而这段话正好是描写孩子们如何劳动的,于是大家一起朗读了这段,刚刚读完,刘嘉琦就高高举起了手:“满载而归就是槐乡的孩子们经过一天劳动,到了晚上,背着满满一筐槐米回家去。

”虽说解释的繁长一点,但是这个孩子结合前文,把这个词语融合到课文中去作了解释,我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刚才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学
们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可以借鉴。


这时李鸿菲说:“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后文,还是不明白‘月落柳梢’这个词。

”大家一看,这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首词,原文是“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对啊,这是个言简义丰的词,前后文语境解释都不明显,孩子们思考起来。

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释,一向爱锁眉头的张庆烨此时又发话了:“春天我们观察过柳树,柳梢长长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样低,说明很晚很晚了。

”话音刚落,噼里啪啦,掌声响起。

我趁机问:“刚才庆烨是联系什么理解这个词语的?”白紹磊终于发话了:“我们的生活!”
最后,大家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听得出来,他们充满了对槐乡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跟着槐乡的孩子一起体验着劳动的快乐。

而我,也在孩子们的快乐中体会着教育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