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
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地 区国际影响力。
04
CATALOGUE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01
生态红线保护
划定生态红线区域,严格控制开 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和稳定性。
公路交通规划
高速公路网
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 提高区域内城市间公路 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
国省道改造
对国省道进行改造升级 ,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
安全性。
农村公路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 高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
施水平。
公路枢纽
建设现代化公路枢纽, 提升公路运输组织效率
和旅客出行体验。
水路交通规划
内河航运
已建成线路概览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 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 交通方式。
其中,已建成的铁路线路包括京沪高铁、沪宁 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高速公路线路包 括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等。
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和机场也是中国 最繁忙的港口和机场之一。
02
CATALOGUE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 域规划
目录
• 长江三角洲地区概述 •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规划 •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CATALOGUE
长江三角洲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沿江和沿杭州湾地区,是长江入海口 附近的冲积平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应用文-论长三角世界第六城市群规划

论长三角世界第六城市群规划'一、打造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城市群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地位日益突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明显。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_,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1年,这一地区占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
打造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城市群,进﹁步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作用,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形成长江三角洲新的区域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实施党和国家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发展城市群,是党和国家深入实施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必将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促使该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2.是构筑中国经济腾飞所需的世界级经济增长极的需要中国经济要进一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亟需若干区域发挥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长江三角洲所属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相互十分密切,是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城市群。
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必将促进沪苏浙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保持长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加快打造世界级的城市带,从而牵引和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掀起、中国加入世贸和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上海越来越成为外商和国内资本蜂拥而至的热土,成为国际商业组织和机构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成为周边地区乃至中国经济通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申论范文:长江三角洲开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申论范文:长江三角洲开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练习,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
在此,xx教育申论频道推出栏目,会定期更新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大家手笔,供考生背诵学习之用。
文章中的红字考生可以着重背诵,化为己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
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长三角的宏伟蓝图徐徐铺展。
在外部环境愈发复杂、经济转型愈发紧迫的背景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要在空间承载上找准战略性区域,充分发挥重大区域战略的引领作用。
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这里月纳税额逾亿元的高楼大厦数以千计,年专利申请量超百件的创新工厂不胜枚举,拥有最多的“中国天然氧吧”、最小的城乡收入差距……推动长三角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长三角“强身健体”,使长江经济带的“火车头”牵引力更强,也有利于探索更深层次区域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
我们追求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尽管长三角基础好、底子厚,但区域内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发展的协同性还不够高,阻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政壁垒也未完全打破。
要实现《规划纲要》的目标,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要巩固“一盘棋”思想。
要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变“筑墙”为“推墙”,打破行政藩篱,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强化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列。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1. 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之一,其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部分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优质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布局,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规划,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2. 区域分析2.1 地理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和杭州湾之间,总面积约为22.2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以及肥沃的农田和河流,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拥有多个交通枢纽,包括上海港口和苏州河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2.2 经济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物流业。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产业结构较为完善;江苏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浙江省以小微型企业和私营企业为支柱;安徽省则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上有较大潜力。
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较为复杂,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3. 挑战与机遇3.1 挑战3.1.1 城市化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然而,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缺乏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1.2 土地资源短缺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张。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的利用和分配问题亟待解决,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3.2 机遇3.2.1 产业转型升级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的制造业基础打下了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
可以发展高端制造业、创新型企业以及新兴产业,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3.2.2 区域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四个省市相互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可以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例如,上海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与浙江省和江苏省发展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官方word版 附规划图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战略定位。
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我国参与全球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培育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ຫໍສະໝຸດ ,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优势条件。
区位条件优越。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长三角区域规划全文 长三角区域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24日国务院批复[提要]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
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这一地区进一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 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形 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投资、贸易制度,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利于 提升国际国内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
4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城市群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制造业附加值不高,高技术和服务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高品质的城市创业宜居和商务商业环境亟需营造。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 质化竞争严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均生 产总值等反映效率和效益的指标,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 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 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 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 26 市,国土面积 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 产总值 12.67 万亿元,总人口 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自然禀赋优良。长三角城市群滨江临海,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气候温和,物产丰 富,突发性恶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低,人居环境优良。平原为主,土地开发难度小,可利 用的水资源充沛,水系发达,航道条件基础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约束 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区域。
2020宁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宁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9年1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明确,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9年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
《方案》坚持生态筑底、绿色发展,改革创新、共建共享,追求品质、融合发展,远近结合、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
根据《方案》,一体化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2019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编制本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背景链接】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
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
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体制环境、整体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升自主
创新水平、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动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020年5月24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
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世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
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到2020年,长三角地
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
现代化。
长三角规划明确了未来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三极的发展定位:
以上海为核心,构建六条各具特色的城市与产业发展带。
“六带”各
自的发展方向: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二是重点建设
沿江发展带;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四是积极开发沿海
发展带;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六是引导发展沿湖
(太湖)生态服务带。
【标准表述】
[观点]
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有利于增强
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地支持中西部地区,促动全国区域共
同发展;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带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水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率先走科学发展之路,不但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温家宝
[对策措施]
第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长三角地区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显著增强自主创新水平,尽快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创新型区域。
就是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最终促动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
科教兴国的内容包括:优先发展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促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提升人口素质,壮大和优化人才队伍。
第三,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提升区域合作功能和效率。
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时,首先需要统一规划,打破若干行政和非行政壁垒,尤其是需要打破地方行政篱笆。
其次,因为涉及到很多大型建设项目,他建议资金的筹集问题能够考虑引入商业化运作,比如“第三方”介入等,以解决因为政府投入资金短缺而造成项目停滞等困难。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赋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制度和新趋势。
只有在城镇化进程中把优化产业经济布局和发展产业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五,推动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加快完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这是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