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选考一 旅游地理第2课时 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二十 旅游地理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 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 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方法技巧
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一般从旅游资源价值、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基础设
其他:注意饮食卫生、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 的安全
4.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可能对正常 社会秩序带来冲击。 (2)环境保护 可通过提高旅游区规划、建设的环保意识,加强旅游监测、加大旅游区的 环境保护力度等措施来加以保护。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确保旅游安全
阶段 旅游前
旅游中
自我防范工作
了解旅游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先规划好旅 游线路,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出游时:尽可能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 防止旅游交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游览过程中:注意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游览线路 和观景位置,避免过于冒险的旅游活动,不擅自离 队,注意防火和保护旅游区的环境资源等
山水有机组合
把握 观赏 时机
不同季节
不同时刻 特定时间
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明 显
日出、日落 景观出现时间特定
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1)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 况,旅游资源的质量越高,资源的集群规模越大,地域组合类型越丰富,则其 游览价值越大。 (2)客源地与市场距离:客源地是指游客的来源地,主要指经济发达地区。 市场距离是指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此距离越小,对游客的吸引 力越大。 (3)地理位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越便捷,资源 开发条件越好。 (4)地区接待能力:水、电、通信等公共设施与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制 约着游客规模。 (5)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规模要与其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3提能精练: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提能精练: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解析学业评价强素养限时特训提能精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湿地及其功能1,2,7,8,9,10,12(1)(2),13(1)湿地资源问题及湿地保护3,4,5,6,11,12(3),13(2)(3)(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B.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C.地下冻土层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易泛滥答案B解析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世界最大的芦苇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因地势低洼积水,地下水水位高,故B项符合题意。
2.关于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先增加,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加C.逐渐减少D.逐渐增加答案D解析湿地位于内流区,随着湿地水体的蒸发,盐分逐渐聚集,故D项正确。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目前扎龙湿地最合理的开发方式是()A.旅游B.航运C.开垦D.蓄洪答案A解析发展旅游业对扎龙湿地影响最小,最合理;湿地水浅,不利于航运;开垦会造成湿地破坏;该地洪涝灾害并不多发,且蓄洪不属于开发方式。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答案C解析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决定了湖水含盐量高低;同时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
第2课时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课时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测控导航考点题号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1、2、3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环境保护2、4、51.(2019·山东青岛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在数千年的茶叶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茶区的自然资源为茶文化研学旅行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如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西湖龙井的产地西湖群山和黄山毛峰的产地黄山等都是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茶叶与民俗、宗教、历史等相互交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下图示意研学茶区景观。
设计两项茶文化研学旅行的项目,说明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对茶区当地经济和研学体验者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
解析:茶文化研学旅行项目的设计可围绕观光、观赏、品茶、体验茶文化等角度思考。
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对茶区当地经济和研学体验者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回答。
“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西湖龙井的产地西湖群山和黄山毛峰的产地黄山等都是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说明茶叶产地都是交通、经济等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对茶区当地经济的带动主要是拉动当地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茶叶与民俗、宗教、历史等相互交融”,说明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对研学体验者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答案:生态茶园观光;传统茶叶加工(手工制茶)观赏;茶艺表演活动;品尝茶餐饮;茶文化体验(种茶、采茶、制茶、炒茶、泡茶、制作茶食等)。
我国多数茶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能拉动茶区当地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产业的发展,为茶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帮助茶农脱贫致富;茶文化研学旅行集合了科教、历史、民俗等多方面的元素,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全课件 旅游地理(共45张PPT)

考点二
栏目索引
考点二
栏目索引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好(差)。 如下图所示:
考点二
栏目索引
③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好(差)。有些 旅游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但在同一区域有特征相似 而且更具价值的旅游资源时,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只有类型丰富、搭 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例如,云南乃古石林景色优 美,但附近有名气更大的云南石林,它就很难吸引游客;如果乃古石林在其他 省区,可能会出现游人如织的景象。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621.9.609:20:5509:20:55September 6,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上午9时20分55秒09:20:5521.9.6
栏目索引
第十四单元 旅游地理
考点导航
考点一 旅游资源 考点二 旅游开发与保护 考点三 旅游与区域发展
考点导航 栏目索引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旅游资源
考点一
栏目索引
1.旅游资源的类型
类型 种类
自然 旅游 资源
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
人文 旅游 资源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命题视角三 旅游景观的特点及欣赏
3.(2017北京通州期末)2016年6月25日“2016年‘泰山冠军’中国泰山 登山大奖赛”举行。下图为比赛线路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旅游地理

真题重组集
【最新考纲】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 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 【权威解读】 1.理解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掌握旅游资源价值 的分析方法;识记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 价值。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旅游资 源的开发条件和评价方法。3.掌握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 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 规划与设计;学会旅游点的确定(quèdìng),合理的旅游路线 的选择;理解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 经济、文化的作用;理解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掌握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真题重组集
解析 本题(běntí)以自驾车旅游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的 综合评价。评价旅游资源,一般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 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集群状况等方面分析。 答案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 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 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第六页,共48页。 核心考点
真题重组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第(1)题,依据图示材 料可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判断得出第(1)题的结论。第(2)题, 林芝桃花旅游节延伸为“桃花文化”,说明文化的力量是独 特而强大的,开发旅游资源可借助于文化元素。第(3)题,林 芝所处的青藏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风土人情独特。 答案 (1)布久喇嘛寺、千年古堡群、列山古墓群、太昭古城 (2)文化的力量是独特而强大的,真正传之久远的东西 (dōngxī)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借助于文化元素。 (3)这里是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不 同的民居建筑、不同的服饰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长江流域面积广、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针对水体污染治理,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是有效手段之一。
下图是长江流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甲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A.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不合理排放B.洪涝灾害围湖造田C.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化D.水土流失毁林开荒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长江下游,人口多、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
2.关于加强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B.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C.推行环境负责制,只管好自己家的环境D.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答案:C解析: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一方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推行环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研究建立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近17 000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差1 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落差大,多曲流答案:B解析:一般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包括来水量大、落差小,导致排水不畅等,而材料中显示该河落差大,故可从来水量大角度分析。
该地位于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涝灾害。
4.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是(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答案:D解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发展以山水、大坝、水库为景点的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规划、旅游与区域发展1.“千里石塘,万里黄沙”是我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形象描述.三沙市将建设成为中国的“马尔代夫”旅游胜地.如图为三沙市位置示意图.(1)请结合三沙市的地理环境特征设计一条旅游广告词.(2)列举三沙市可开发的旅游项目,并说明理由.【答案】(1)广告词:千岛寻遍,不如南沙群岛一见;万水千山,难忘天际海角之南;去中国的最南端,看最美的珊瑚礁等.只要符合南沙的风景即可.(2)阳光浴、沙滩浴、冲浪、潜水、观看海底生物、欣赏珊瑚礁等;地处低纬,海疆广袤,岛礁众多,生物资源丰富。
【解析】(1)三沙市地处热带海疆,有“马尔代夫”一样美丽热带海疆风光,岛礁多为珊瑚礁.(2)从图文可推知,三沙市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众多的珊瑚岛礁散布在广袤的南海之中,旅游资源特别丰富.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材料一: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原本只是一座位于四川西南的边远小城,却因被认为是“最终的香巴拉”而成为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
这里有超越你想象的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腴的草场、澄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忱质朴的康巴人。
右图为稻城自驾游景点分布图。
材料二:稻城主要景点布局图(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游的优势条件。
(2)说明自驾游过程中应留意的旅游平安问题。
【答案】(1)距主要客源地(昆明、成都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较高,私家车拥有量较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2)留意防范雪崩,山区留意倒塌、滑坡等自然灾难;留意爱护当地生态环境;留意了解并敬重当地风土人情,避开发生冲突;留意交通平安等。
【解析】(1)本小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可以从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地区接待实力以及旅游资源类型、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说明其优势。
(2)本小题考查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须要留意的问题,结合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可以从防范自然灾难、爱护生态环境、敬重风土人情、留意交通平安等方面回答。
湘教版高中选修教材《旅游地理》中的活动设计

资源 、 旅 游 景 观 、旅 游 规 划 和 文 明旅 游 。通 过 对 其 活
动 内容 分 析 ,笔 者 认 为 其 活 动 类 型 主 要 分 为 4 , 即 资 种 料 搜 集 活 动 、旅 游 调 查 活 动 、 问题 探 究 活 动 、 旅 游 准
A tr t T a bs ac he rti le a al es t e C n yz h act vi e i t 7 u i ti s n he o ris m G gr p eo a hy. an el c ve t xt o e ti e bo k of Hu a edi o f r nn ti n o hi h g sc o s u en s. On t e re s o o yi t e ur c l m s a da d. h ol t d t h p mi e f be ng h c ri u u t n r re p t n st d nt s ec i g u e S’ i t re t cl s ng o t e ts’ ne s, o i t s ud n d l 1i e c nsi r n t f as bi t a ai y f, o de i g he e i li y nd
2活动设计的原则
2 1依 据课 程标准 . 《 通 高 中地 理 课程 标 准 ( 普 实验 )》 中选 修3“ 旅游 地 理 ” 的 内容标 准部 分 提到8 项活 动 建议 , 为地 理教 学进
行 活动 设 计提 供 了有 益参 照 。这 8 项活 动 建议 中有 收 集 资
料 、设 计路 线 、角 色 扮演 、合 作 讨 论 、展 览 交 流 等 ,有 利 于 培 养学 生 的收 集信 息 能 力 、 地理 探 究能 力 、表 达 能 力和 团 队精 神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旅游规划与环境保护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1.(2018·湖南长沙联考)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省湄洲湾,妈祖被称为“海上女神”,民间各地大量建造妈祖庙进行供奉,祈求航海途中平安。
今天,妈祖文化已成为福建走向世界的旅游名片,是当地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海内外人士回乡参与祭祀活动。
下图示意福建省山脉(山峰海拔多在1 000m以上)和妈祖庙的分布。
分析福建自然环境对形成妈祖文化的影响,并说明保护妈祖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0分)
解析:福建自然环境对形成妈祖文化的影响。
需要从福建自然环境切入,说明其对形成妈祖文化的影响;保护妈祖文化的积极意义,可以从
提高当地知名度、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影响:福建西部多山,陆上交通不便,耕地不足;东部沿海多海湾,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和海上交通,人们祈求神灵护佑航海安全而逐步形成妈祖文化。
(10分)
意义: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10分)
2.“高铁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选择。
清明前后,贵州各地繁花似锦,粤港澳等地游客纷纷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
2016年3月25日,香港某旅行社带领1 421名游客抵达贵阳北站,通过“高铁赏花”寻找“中国最美的春天”。
据贵阳火车站不完全统计,2016年3月初至4月初,超过1.5万名来自粤港澳等地的游客来黔踏青赏花。
分析粤港澳游客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的原因,并为当地发展“高铁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
(20分)
解析:由材料可知,贵广高铁大大缩短了粤港澳到贵州的时间;贵州优美的山水、花海吸引着游客;粤港澳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愿望强,客源
市场广阔。
要发展“高铁旅游”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环保、提高知名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原因:贵州原生态山水景观丰富,花海连片,吸引力大;粤港澳经济发达,游客出游愿望强,客源市场广阔;贵广高铁大大缩短了粤港澳到黔间的出行时间,快捷舒适,交通便利。
(10分)
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接待条件;加强培训及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10分)
3.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到南极度假:在春节期间,一大批北京、上海等地游客包船前往南极大陆过大年(如图所示)。
为避免大规模游客的到来引发环保问题,出发前旅行社给游客上了一堂生态环保课,并签订了相关协议。
推测游客所签订的协议中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内容,并加以论证。
(20分)
解析:结合南极的气候特点,可以判断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过多的人类活动会对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游客所签订的协议中需要包括零排放、零带走、零破坏,保护动植物等方面。
答案:协议内容:零排放,不能丢弃垃圾等物品;零带走,不能拿取南极的任何东西如冰雪、岩石等;不能践踏苔原等植被;不能惊吓动物、拥抱企鹅,与动物接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16分)
论证:南极大陆位于高纬,终年严寒,没有常住居民,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人类在南极考察和旅游、探险等活动,要遵守保护南极原始生态不受人类影响的规定和协议。
(4分)
4.(2018·全国统考)休闲农业是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经过科学规划和开发,为公众提供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度假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
然而,由于我国休闲农业的旅游开发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经营管理,致使一些旅游安全事故频发。
下图是部分休闲农场旅游安全事故相关要素的统计图。
指出休闲农场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分)
解析:根据年龄分布,旅游安全事故中儿童、青年占比高。
根据活动类型,游览和娱乐环节中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根据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其他月份安全事故数量相对较少。
针对事故发生的特点,采取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休闲农场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对游客,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做好休闲农场旅游安全预警工作,保障游客活动的安全;提高旅游场所和设施安全度并做好管理工作。
答案:特征:旅游安全事故中儿童、青年占比高;游览和娱乐环节中的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主要集中在4~7月,其他月份安全事故数量相对较少。
(10分)
对策:建立健全休闲农场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对游客,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做好休闲农场旅游安全预警工作;提高旅游场所和设施安全度并做好管理工作。
(10分)
5.(2019·宁夏兰州月考)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如图)。
“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
(20分)
解析:旅游具有季节性,往往在旺季人满为患,在淡季各项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反季旅游”目的就是矫正这种弊端。
其好处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旅游区可分流客源、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加收入等;二是对游客而言也可节省费用,淡季各项服务相对便宜,游人较少也可提高旅游舒适度等。
促进“反季旅游”措施关键是提高“反季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适当降低门票和各项服务价格,开发淡季旅游的特色项目等。
答案:好处:减轻旅游旺季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景区淡季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旅游景区淡季的收入来源;节省游客的旅行费用(交通、餐饮、住宿、门票等);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
措施:采取灵活的休假制度,错开旅游旺季出行;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整合,推出淡季特色旅游项目;在淡季降低景区门票等费用;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旅游信息。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