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豁然(huò) 篁竹(huáng) 及郡下(jùn)B.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C.衣褶(zhé)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D.雎鸠(jū) 溯洄(huí) 勾画了了(l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恬静严骏燎原大彻大悟B. 褶皱踪迹烘烤消声匿迹C. 孕育悬殊翕忽凄神寒骨D. 晦暗振撼屹立豁然开朗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_"同“______”,意为___ 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______"同“______”,意为___ _____。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______"同“______”,意为___ _____。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B.其岸/势犬牙差互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B.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 “记”是一种文体。
《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核舟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6. 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一项是()(3分)A.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 崔氏二小生D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按要求作答。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3单元测评(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豁.然(huò)篁.竹(huáng)及郡.下(jùn)B.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C.衣褶.(zhé)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D.雎.鸠(jū) 溯洄.(huí) 勾画了.了(lě)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寻向所志.()(2)水尤.清冽()(3)悄怆幽邃..() (4)其两膝相比.者()(5)左右芼.之() (6)蒹葭萋萋..()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C. 军士吏被甲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名句默写。
(5分)(1)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忽逢桃花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3)右刻“,水落石出”。
(魏学洢《核舟记》)(4)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
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按要求作答。
(4分)(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分)(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2分)8.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班级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6分)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注】①蘼芜:一种香草。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
(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1)江山风月;品评风月的文字(2)我会建议使用草书字体。
全词从“豪英”、“驰骑”的豪放到“志难成,鬓丝生”的悲凉以及最后只能品评风月的悲愤。
全词感情基调豪迈中透着悲愤,而草书气势豪迈,线条生动,比较符合这种感情的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本题的解答要重点抓住“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分析。
同时要理解题目中的“对”的含义,“对”的是围绕着“风月江山”作词或写文章;“作”,只能是“平章风月”,意思是:品评风月的文字。
(2)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书法艺术的特点。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字体的风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要联系起来。
从诗词内容来看,尤其是“结友尽豪英”“驰骑谕幽并”“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别是功名”几句词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失落、悲凉和悲愤之情。
这样的情怀是与草书的风格特点吻合的,所以应该选择“草书”字体。
古代诗歌《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北2023学年高二上)

河北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农家[明]钟芳牛放平芜绿满郊,小池储水灌新苗。
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注]斗富饶。
[注]陶朱,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情形,诗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B.陶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每天早上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流露出对辛苦劳作的抱怨。
C.陶诗第六句“夕露沾我衣”与杨万里《插秧歌》中“雨从头上湿到胛”,都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D.陶诗的第一、二句写原野吃草的牛和蓄水灌溉新苗的水池,营造了祥和、安宁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16.陶诗和钟诗的最后两句分别是全诗的“诗眼”,请分析二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3)《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仁了。
15.B(“流露出对辛苦劳作的抱怨”错,诗人虽然劳作艰辛,但这是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16.陶诗最后两句写诗人不惧农事的劳累,坚定自己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洋溢着归隐的恬适。
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4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
(2分)3、(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①丁丁漏水o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
其诗多为乐府歌词,以写闺情见长。
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__________。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5、(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
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曦月(xī)襄陵(xiāng)飞漱(sù)经纶世务(lún) B.荇(xìng)缥碧(piāo)峻茂(jùn)夕日欲颓(tuí)C.属引(shǔ)沉鳞(líng)千转(zhuàn)嘤嘤成韵(yīng) D.犊(dú)征蓬(péng)横柯(kē) 互相轩邈(miǎo)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林寒涧肃(严肃)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冲击,撞击)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D.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下列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B.盖竹柏影也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相互到院中散步.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青山连绵起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儿长久不断地欢唱,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D.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潜在的铺垫)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的“直”字和“圆”字用得逼真传神,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二、综合性学习(10分)阅读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5分)阅读回答问题。
①江南的山水,明媚如画;江南的柳树()勃。
②我们青春繁茂,在柳下成长,是临别的(意境/境遇)。
④栽柳等待,是人生的期盼。
⑤野花簇拥着堤岸,少年伫立木桥远眺,远处的山luán()抹上一层黛色,被风儿抚弄,恰似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迎接摇曳生姿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péng 勃②山luán(2)结合语境,从第③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青春繁茂”“野花簇拥”“飞过稻田”都是主谓短语。
B.③句和④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C.④句中谓语是“等待”,宾语是“期盼”。
D.⑥句中的“绿”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词性不同。
2.(2分)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A.吴用,绰号“智多星”,跟他有关的故事有“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取大名府”“醉打蒋门神”等。
B.太上老君将齐天大圣置入八卦炉烧炼,大圣出来后,大闹天宫,玉帝请二郎神降服。
大圣一路筋斗云,却没有跳出二郎神的手掌心。
C.《琐记》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南京求学的经历,文中还记述了作者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D.那天,先是烈日当空,晒得人喘不过气来;接着又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祥子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就没出去拉车。
3.(2分)小语同学从读过的名著中摘抄了以下两段文字,对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深有启示,请你对此做简要阐释。
①保尔骂自己:“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阐释:4.(2分)商量了计策,陆虞候一时听允,只要衙内喜欢,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水浒传》)阐释:5.(5分)今年举行的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点燃了市民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踏歌词四首(其三)
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注】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1.这首诗第一句写(),第二句写()。(2分)
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歌舞场面的热烈的?(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2分)
2.首句正面写出新曲的悠扬宛转悦耳动听,以及歌声一递一句接连不歇。第二句用振袖
倾鬟描写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第三句月落乌啼写歌
舞者狂欢至天明。
第四句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歌舞女子的花钿遗落满地而浑然不觉,次日花钿被
游童拾取,可知当时她们已经完全沉浸于歌舞之中,这从侧面写出了歌舞场面的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