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始闻秋风》的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始闻秋风》的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始闻秋风》的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始闻秋风》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始闻秋风》原文唐代: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始闻秋风》练习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BD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BD(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D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2)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简要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始闻秋风》赏析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及译文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1.拳:弯曲。

2.眄:斜视。

(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 _____,这两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点题开篇。

(3分)(2)从后四句的描写看,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9.(1)诗人秋风拟人 (每空1分)(2)表现了诗人倔强进取的精神(或:自强不息的壮志豪情)。

(1分)诗人心里渴望像骏马那样驰骋边陲,像大雕那样展翅云天,即使带病也要上高台感受秋天的天高气爽。

(2分)(3)首联从描写秋风入手,引出颔联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感叹。

先抑后扬,以衬托颈联所抒发的老当益壮之豪情。

尾联作结,秋风中上高台翘首四望,“为君”二字照应开头。

整首诗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4分)【诗歌赏析】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在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1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飚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晒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飚(sōuliú):风声。

拳毛:攀曲的马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别出心裁以秋风的口吻采用拟人手法落笔,回忆去年与诗人分别,而此刻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颔联写秋风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容颜己衰老,由此生发出时光流逝的感叹。

C.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毫无二致。

D.尾联“为君”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6.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

(6分)阅读答案:15.C(“情感毫无二致”错误,此诗表达的是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而《登高》中虽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6.①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解释诗句2分);②运用比兴(托物言志),马和雕的形象和作者翘首四望的形象相合,写马和雕是为了写人(点出手法2分);③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

(明确思想感情2分)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1.拳:弯曲。

2.眄:斜视。

(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指____________ _____,这两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塑造形象,点题开篇。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风诗(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风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秋风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③眄: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三五七言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歌前四句可以看出,这一首诗应该写于深秋季节里落叶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

B.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意象烘托出悲凉的环境氛围。

C.从诗歌相关的词句看,本诗还应是一首思旧诗,也许是思念恋人,也许是思念故友。

D.全诗诗句长短不一,但语言豪放洒脱,想象奇特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

4.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诗歌抒情方法有哪些?(方法规律提炼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doc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doc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③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

②拳毛:蜷曲的马毛。

③雕:猛禽。

④眄(mifin):斜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看黄菊” “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D15.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

②颁联诗人感叹衰老古代诗歌阅读答案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

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

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

以“马思边草” “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解析】试题分析: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

D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始闻秋风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始闻秋风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始闻秋风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关于始闻秋风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形容风声。

(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

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4分)8.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修辞手法各1分)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

(2分)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

(2分)(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

(1分)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了虎虎生气。

(1分)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2分)。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精选

刘禹锡《始闻秋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精选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

“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

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

“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

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赏析二: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意思是说,昔日,在欣赏黄菊的时与“君〞分别;今天,听到秋蝉的鸣叫,又回到“君〞的身边。

“看黄菊〞点明了离别的时间。

“黄菊〞即秋菊。

这里代指秋季。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

刘禹锡《始闻秋风》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总结

刘禹锡《始闻秋风》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总结

刘禹锡《始闻秋风》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总结(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刘禹锡《始闻秋风》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总结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刘禹锡《始闻秋风》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总结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始闻秋风:此诗不同于一半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②君:指诗人。

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③飕飗(liú):寒风吹动。

④眄(miǎn):盼望。

【参考译文】去年欣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你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我便又回到了你的身边。

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着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

辽阔江天,山明水净,我就是抱着这衰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为“你”——胜过春色的秋光引吭高歌!【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风受民歌影响,平易活泼,自然质朴。

【阅读训练】一: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

“我”是指____。

“看黄菊”“听玄蝉”点明___的时令。

2.诗中点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古人评价此诗“后四句衰气一振”、“英气勃发”。

说说你的看法。

4.简析颈联中“思”和“眄”,“动”和“开”这四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1.诗人秋风秋风去而复返2. 五夜飕飗枕前觉3.评得对。

因为第四句“一年颜状镜中来”写自己始闻秋风时为自己颜状衰变而感叹,而颈联借马和雕表达自己对用世的渴望,尾联又描绘了自己登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直接抒发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别出心裁以秋风的口吻采用拟人手法落笔,回忆去年与诗人分别,而此刻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颔联写秋风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容颜已衰老,由此生发出时光流逝的感叹。

C.尾联“为君”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毫无二致。

16.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

(6分)
参考答案:
15.D(“情感毫无二致”错误,此诗表达的是对秋的爱,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而《登高》中虽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6.①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解释诗句2分);②运用比兴(托物言志),马和雕的形象和作者翘首四望的形象相合,写马和雕是为了写人(点出手法2分);
③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

(明确思想感情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