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04孔子评传 Word版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孔子家语人有五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孔子家语•人有五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日:“人有五仪①,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②日:“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孔子日:“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③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
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
此则庸人也。
”公日:“何谓土人?”孔子日:"所谓土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
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此则土人也。
”公日:“何谓君子?”孔子日:“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
骂行信道,自学不多。
油然④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此则君子也。
”公日:“何谓贤人?”孔子日:“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富则天下无宛财⑤,施则天下不病贫。
此则贤者也。
”公日:“何谓圣人?”孔子日:“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
,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
明并日月,化行若神。
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
此谓圣人也。
”公日:,,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
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
若何?”孔子对日:“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选自《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有删改)[注]①五仪:五个等级。
②公:鲁哀公。
③训格:规范,典范。
④油然:从容安闲的样子。
⑤宛财:积聚财物。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智既A知之B言既C道之D行既E由之F则若性命之G形骸之H不可易也。
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在孔子之后的近2 500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孔子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本课5则选文都围绕着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主题。
孔子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
天下无道,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这是一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百折不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
在孔子身后,勾践作为越国之君,心中不忘复国兴国的重任,受尽凌辱,卧薪尝胆;身为蜀国臣子的诸葛亮为扶持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答刘备的恩情,担负起臣子应尽的责任。
在现代,也有承担责任的典范:鲁迅,承担着拯救国民思想的责任,他用笔抨击着当时的黑暗社会,一页页华章唤醒了麻木愚昧的国民;钱学森,承担着祖国航天事业的责任,他日夜操劳,让中国更自强自信自尊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航天最重,名利最轻。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无论宠与辱,抑或是穷和通,孔子都没有放弃过他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让它走回“有道”的轨道上。
他在被别人非议的时候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的话,我就不参与变革了)”这种“仁以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激励了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评价孔子时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那样,孔子成了后世文人学士心中永远仰望的丰碑。
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曰:“为.仲由。
选修《孔子评传》

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她人生的包袱再 也不轻松了,沉重的负累折磨得她遍体 鳞伤,最终,一根柔韧的丝袜轻轻承载 起了一个本来有灵性、有慧根、应该继 续飘泊的生命。 古人李白却是挟人生风雨仰天大笑出门 而去的,浪漫多才,却又狂放不羁,惊
朝野、怒天子,醉倒贵妃酒里,纵情山 色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真 正快乐的飘泊者。天高云淡,碧水长风, 他的灵魂笑傲过的地方,处处馨香。 一位诗人说他有十二个不愿意,“我不 愿意哭,尤其为自己而哭。我不愿意累, 尤其为生命而累。我不愿意虚伪,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
1.作为人物评传,“传”部分有哪些 内容?“评”部分对孔子作了哪些评 价? 【提示】 “传”的部分包含两个方 面的内容:一是叙述孔子的生平经历, 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三岁时候,
父亲就去世了,十六七岁时,母亲又 去世。因此,孔子在很年轻时就不得 不独立谋生了。他勤学好问,谦恭知 礼,处世深沉,涉世不久,就给人们 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通过自学和向 人请教的方式,完满而又全面地学习 和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这
【提示】 孔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 “仁”,孔子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 能力抓住“仁”这个字所包含的爱人思 想,加以明确、充实和提高,使它成为 具有广泛意义的仁的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的特点是从仁的人生哲学 思想出发,以怀古的方式憧憬未来。
他称尧舜时代为“大同”,文、武、周公 时代为“小康”,把“大同”作为最高理想, 把“小康”作为近期目标。 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最光辉的一 点便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教无类”,即 人人都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体现了孔 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因素;
只愿每个有智慧的生命都在有限的旅程 中,像那位诗人一样,做一个快乐的飘 泊者。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精学精练04-孔子评传+Word版含答案

老舍自传/老舍传[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失怙.(ɡù)蛤.藻(ɡé)奖券.(juàn)奠.基(diàn)枝蔓.(wàn)慰藉.(jiè)荣誉.(yù)抚.养(wǔ)沦.陷(lú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怙hù,券quàn,蔓màn,抚fǔ。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
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
查处淫秽网站,________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抵消防御抵御B.抵消抵御防御抵制C.抵制防御抵御抵消D.抵消抵制抵御防御【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抵制”的意思是“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
“抵消”的意思是“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相互消除”。
第①句中,涉及“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和“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两方面,所以应选用“抵消”。
“抵御”的意思是“抵挡;抵抗”。
“防御”的意思是“抗击敌人的进攻”。
区分二者,可以从“抵”和“防”上进行辨析。
“抵御”,是已有外敌入侵而做出的反应,如第②句中“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孔子家语》(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孔子家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
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②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
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
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
《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③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
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④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⑤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
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
三军大败,不可斩也。
狱犴不治,不可刑也。
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
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
’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
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
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
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始诛第二》)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B.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11师说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 师说一、基础训练1.下列对于句中加点词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用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③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学习,探讨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④⑤解析:选C 本题中,①应为“岂,哪”,③为“固定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君子生.非异也 B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或.师焉,或不焉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 .圣人无常.师 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 解析:选C A 项,诞生/通“性”,禀赋,资质;B 项,无论,不分/通“毋”,不要;C 项均为“有的”;D 项,固定的/一般的。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选B A 项,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用在句末,表推断。
B 项,均为“向”。
C 项,却/那么,就。
D 项,介词“在”/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宁越、徐尚……之.属为之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析:选C A 项,的/定语后置标记词;B 项,宾语前置标记词/代词,为前置的宾语;C 项,均为代词“这些”;D 项,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5.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画线部分句式特征不同的一项是(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解析:选D 例句画线部分为被动句,A 、B 、C 三项与之同,D 项为状语后置。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四专题第10课孔子评传讲义

匡亚明(1906-1996),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丹阳导墅匡村人。
著名教育家。
1924年参加革命,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
1927年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匡亚明在白区坚持革命活动,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1937年被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
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
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
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
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
本文选自《孔子评传》,以评传的形式和翔实的史料具体介绍了孔子的生平,阐释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终生践志的儒家先祖的形象,也揭示了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客观认识和高度评价。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构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思想的基本框架。
作者客观地介绍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几个方面,并从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角度予以批判性地总结和评价,展示了作者较高的理论和思想水平。
读准字音单音字①毗.邻(pí) ②内讧.(hòng) ③膂.力(lǚ)④陬.邑(zōu) ⑤跛.子(bǒ) ⑥俎.豆(zǔ)⑦侮.慢(wǔ) ⑧疲惫.(bèi) ⑨聘.请(pìn)10崩颓.(tuí) ⑪孝悌.(tì) ⑫推衍.(yǎn)○⑬糟粕.(pò) ⑭譬.如(pì) ⑮憧憬..(chōng jǐng)近义辨析(1)以至以致1.词语理解(1)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孔子世家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
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解析A项“几”同“颀”;B项“盖”同“盍”;C项“指”同“旨”。
答案 D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蕃:繁殖②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不合礼法的结合..俱。
竖子:轻蔑地称奴仆③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④周监.二代。
监:监狱⑤夫子盖.少贬焉?盖:何⑥杞不足征.也。
征:证明A.①②③B.①②⑥C.③⑤⑥D.③④⑤解析③应为“童仆”;④应为“借鉴”;⑤应为“盍,何不”。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非文王其.谁为此也B.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孔子欣然而.笑曰C. 窃仁人之.号而老子送之.曰D. 乃.因史记作《春秋》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A项中前面一句中的“其”是“他的”的意思,后面一句中的“其”是表示反问语气;B项中前面一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后面一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C项中前面一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后面一句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D4.下列各句的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吾道不行..矣B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C .学者..宗之 D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解析 A 项指“不能实行”;C 项指“读书学习的人”;D 项指“耳聪目明”。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唯子贡庐.于冢上B .推此类以绳.当世 C .弟子皆服.三年 D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解析 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ABC 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D6.下列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3分)A .人之不我信也B .困于陈蔡之间C .予一以贯之D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解析 A 、C 为宾语前置句,B 为状语后置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评传究与实践中,建树卓越。
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
著有《孔子《孔子评传》是我国著名学者匡亚明教授写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部评述孔子思想及其影响的专著。
在这部著作中,匡亚明教授以一个学者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阐述了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孔子思想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充分肯定了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历史贡献,尤其是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渊博的史学知识,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孔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评述,作者旁征博引,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分析深刻,是我们学习研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不可不读的权威性著作,读了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曲阜.(fù) 毗.邻(pí) 膂.力(lǚ) 跛.子(bǒ) 编纂.(zuǎn) 糟粕.(pò) 匏.瓜(páo) 憧.憬(chōnɡ) 兼收并蓄.(xù) 陬.邑大夫(zōu) 内讧.(hòn ɡ) 俎.豆(zǔ)(2)多音字曲⎩⎨⎧ (qū)曲解(qǔ)歌曲 乐⎩⎨⎧ (yuè)礼崩乐坏(lè)喜闻乐见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xù(蓄)谋已久牲chù(畜) ⎩⎨⎧ kuì(愦)乱kuì(溃)烂 ⎩⎨⎧ mò(漠)不关心mò(莫)名其妙 ⎩⎨⎧内hòn ɡ(讧)抬ɡànɡ(杠)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赡养·抚养①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
”这就是说,赡养(赡养/抚养)父母要抱着敬重的心情,要有愉悦而又谨慎的表情。
②为了把孩子抚养(赡养/抚养)成人,人们竭尽心思,想出了许多办法,这些办法世代口耳相传,逐渐演变成种种非常虔诚的习俗。
(2)膜拜·崇拜①没有感到任何一点抵触的地方,却是以膜拜(膜拜/崇拜)敬畏之心,由衷地顺从和接受了。
②李庆云感慨地表示,地方政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破除对过快经济增长的盲目崇拜(膜拜/崇拜),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到实处。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这幅漫画对某些政府部门里办事推诿、漠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入木三分。
(×)请说明理由:“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一点儿不关心。
“漠不关心”这个成语不能带宾语。
不合语境。
(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雷奇奥曾表示,法语是一种“雅俗皆备、兼收并...蓄.的全方位语言”。
(√)请说明理由:“兼收并蓄”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符合语境。
(3)记者跟随湖南环保志愿者们风尘仆仆....赶往江西,参加跨省环保行动。
(√) 请说明理由:“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辛苦劳累的样子。
符合语境。
(4)课堂上,他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把新思想输送给学生,因“内容新,文采高,思想解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深受广大学生的拥护。
(√)请说明理由:“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符合语境。
(5)有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简直是不可思议....。
(×)请说明理由:“不可思议”指不可想像,不能理解。
此处强调蛮横,不通情理,故应该用“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6)记者赶到他工作过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 请说明理由:“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此处强调亲耳听到、亲眼看到,应该用“耳闻目睹”。
(7)为什么良渚玉琮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会忽略纹饰等细节的缘由,至今众说纷纭,无所适从....。
(×)请说明理由:“无所适从”指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此处强调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故用“莫衷一是”。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本文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评价了孔子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
对于春秋后期的历史,作者也作了极翔实的叙述,写了孔子这位伟大人物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思考、奋斗和诸多无奈。
作者一方面通过梳理大量的史料再现传主的曲折命运,另一方面又不为史料所困,站在历史和理论的高度上对孔子进行了客观评价,写出了时代的特征和孔子的思想灵魂。
孔子评传⎩⎪⎨⎪⎧ 生平概略:没落贵族、谋生、好学、周游列国、 晚年治学。
思想体系:⎩⎨⎧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与实践1.“这里,在孔子幼少年生活的简略叙述中……这种思想不同样在这时就已埋下根苗了吗?”如何理解这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一段评述体现了评传的特点。
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揭示了孔子核心思想早在幼少年时期就埋下了萌芽的种子。
真正做到了“传要真实,评要中的”的要求。
难怪《孔子评传》被人们公认为“评传”的范本。
2.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请具体阐释其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仁者人也”,仁说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
孔子以敏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抓住当时“仁”这个字所包含的爱人思想,加以明确、充实和提高,使它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仁”的哲学思想。
孔子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吸收了当时已经提出、但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以爱人为主旨的“仁”而加以充实、提高,逐步完善起来的。
不过,不管对原来的“仁”有多大发展,归根结蒂还是以爱人为出发点,并紧紧围绕这个出发点而展开的。
所以,孔子在他的学生樊迟问“仁”时,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人”。
3.何为“孝悌”?在孝悌两者中间,孔子认为哪个更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孝指尊敬父母,悌指尊重兄长,它们是维护家长、族长地位,巩固宗法制度的必要德目。
在孝悌两者中间,孔子更重视孝。
孔子认为赡养父母要抱着敬重的心情,要有愉悦而又谨慎的表情。
没有这些,即使是形式上做到了“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也不能看作孝。
孝是由父母对子女的爱引起的子女对父母的爱,在这种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悦的颜色,乃至奉养的行动,必然是纯真无伪的情感的流露。
4.怎样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教无类”,即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
这充分表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
“有教无类”是“泛爱众,而亲仁”的具体化。
孔子从“仁”的观念出发,对一切可能施教的人,只要“自行束修以上”,都不拒绝进行教育,使其享有均等的受教机会。
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政治突破,至今值得称颂。
但孔子又陷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不能自拔,把人类二分之一的妇女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这无疑损害了孔子自己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原则。
5.结合《孔子评传》,试分析“评传”跟一般传记有何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评传这一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
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如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