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案例分析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合集下载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一例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调查本文基于真实案例,围绕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事件概述2019年某日,某县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急性苯中毒死亡事故,造成5人死亡,6人受伤。

当天晚上7点左右,该企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呕吐、胸闷等症状,接着意识逐渐模糊,最终昏迷不醒,其中5人不幸身亡,6人送往医院治疗。

二、调查经过立即得知此事故后,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赶赴现场实施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化工企业生产苯和苯系化合物,并进行加氢处理,苯是致癌物质,加氢处理苯则会产生苯米松和苯酚,这两种物质也具有一定毒性。

当天晚上,化工企业的加氢反应器突然停止工作,而反应器内仍然残留有大量的苯和加氢产生的有毒物质。

由于工人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及时关闭产生有毒气体的设备,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取样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加氢反应器内排出的气体中,苯的浓度超过了爆炸下限的10倍以上,另外还检测到了大量的苯酚和苯米松等有毒物质。

三、原因分析1.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

首先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员工安全意识较差。

2. 设备安全性问题加氢反应器的安全阀失效,致使粗苯过饱和,进而造成突发事故。

3. 危险品管理不规范企业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不规范。

在日常生产中,企业应该加强对危险品的监测和检测,以及对存在危险的工作区域设定专门的安全防范措施。

而该企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危险品管理措施,也没有安排专人定期对危险品进行检测和监测。

四、教训和建议1. 加强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2. 设备维护保养严格要求设备的安全性能,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加强危险品管理企业应该对危险品进行监测和检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落实专人负责。

苯中毒(benzene)

苯中毒(benzene)

案例四:锻造厂轻质合成油中毒 2000年哈尔滨某锻造公司因输油管道轻质 合成油(含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泄漏,引起107人急性轻度苯中 毒。
苯中毒最严重的行业为油漆业和制鞋业。
喷漆车间
轮胎清洗
喷漆
苯生产
三、 中毒机制
1、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苯主要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进 入体内的苯约50%以原形重新由呼吸道排出, 约40%进行生物转化,10-20%蓄积在体内。
一、理化特性
1、苯是属于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C6H6。 2、苯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状液体,常温下可以蒸发。 3、苯微溶解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苯在空气中的自燃温度为720C。很易引起燃烧及爆 炸
1982年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义为人类致癌物
二、接触机会
1、 苯的生产 :石油→烷烃→环烷烃→芳烃→苯料 2、 用苯作化工原料: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 物、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合成染料。
慢性苯中毒:以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为主,改善
神经精神和出血症状,促进 WBC 和 Pt 的再生能 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同内科。
七、预防
关键是降低车间苯浓度达到卫生标准 要 求 : 6mg/m3 ( TWA ) ; 10mg/m3 (PC-STEL)
职业禁忌症: 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
蓄积在体内的苯 ,约有50-60%蓄积于骨髓、 脑髓、脂肪及肝内。
苯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作用(P207)
2、毒性
1、急性毒作用 :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 麻醉作用 2、慢性毒作用:主要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 致造血系统抑制且白血病发病率升高,其苯最 明显的毒作用是对骨髓的渐进性和不可逆性损 害。

苯胺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苯胺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Effective managers are good at using talents.模板参考(页眉可删)苯胺中毒事故案例分析在毒害品造成人体伤害的案例中,因苯胺引起的事故比较多。

[案情介绍]案例一 1988年10月16日,南通市一家运输公司的一辆十吨载重的卡车到天津装载日本进口的苯胺,在行驶途中司机闻到一股异味从车厢中传出来,就到车上检查。

当他发现包装破损,有苯胺外流时,用随身携带的胶布和肥皂去粘贴、堵漏。

但是效果不理想。

在情急之下他就把无法堵住渗漏的桶子翻身,让渗漏处朝上。

车上一共有九个渗漏桶,大约半个小时后才处理完毕。

接着他开车继续行进,只驶了六公里,就感到头晕,想呕吐,等到人挣扎着下车后即失去知觉。

幸亏路人发觉,及时将他送进当地医院救治,才脱离了危险。

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经医师诊治,苯胺中毒已经在他的身体内留下后遗症。

案例二 1988年6月27日,北京一家化工原料公司安排三辆卡车和16名工人,到火车站接运西德进口的苯胺198桶,每桶重259公斤。

三小时后,有一名工人出现脸色青紫,呕吐等中毒症状,接着又相继出现多名工人中毒。

这样前后送医院治疗的有13人,幸亏医治及时,没有出现严重状况。

这批苯胺进入公司仓库后,发现有异味出现。

经业务人员查看发觉有的容器又出现渗漏现象。

于是公司派工人去将渗漏货物剔出整修或更换包装。

工作没有多少时间,六名工人又出现中毒症状。

案例三 1968年8月,上海某运输公司一辆卡车去装运苯胺,因天气酷热,随车的一名装卸工就爬到敞蓬车厢内,坐在苯胺桶上。

没想到苯胺的蒸气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溢出,直接伤害了这名工人。

天气炎热,人体出汗之后,湿润且油脂溢出的皮肤更容易吸收苯胺的物质。

当天下午,这个工人就感到不适,嘴唇发黑发紫。

人已处于不能自控的状态。

经医院抢救,全身换了三次血液,命是保住了,人却痴呆了。

[事故原因分析]苯胺,别名氨基苯或阿尼林。

联合国编号为1547,属第六类毒害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一例机油含苯致慢性苯中毒报告

一例机油含苯致慢性苯中毒报告

一例机油含苯致慢性苯中毒报告汽油和机油都是从石油、油母页岩制取的。

汽油中含少量苯是被公认的,我们也曾收治过含苯汽油引起苯中毒的病例,国外也有报道,但机油含苯并引起苯中毒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因使用大量含苯机油致慢性苯中毒,以及使用IL-3(白细胞介素3)升WBC效果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0岁,工程师。

1985年某大学化学系毕业。

1991年10月至1993年2月从事橡塑鞋底研制工作,接触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乙烯、炭黑,AC发泡剂、防老剂(含苯基β蔡胺、苯基α、蔡胺等多种物质)、发泡剂、促进剂、机油等。

因头昏、乏力、易感冒,WBC降低13个月收住院检查治疗。

从事橡塑鞋底研制工作2个月后,双手掌发痒、疼痛,出现皮疹、泡疹。

3个月后出现面部皮肤色素沉着、头昏、全身无力、易感冒,同事及家人发现患者面色苍白。

1992年4月一1993年6月.曾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附二院、附属职防院门诊查WBC8次,平均3.175X109/L 2.9-3. 4 X 109 / L),Hb 114g/1.(98-128g/L)。

Pt124. 6X 109/L(105-132×109/L)。

查体:T36. 2℃, P74次/min,R18次/min, BP15/10. 4KPa.全身情况尚可,发育正常,身高 1. 65m,营养中等。

精神差,面部及双手皮肤色素稍深,左右下肢大腿内侧皮下分别有2个和3个陈旧性紫瘫,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颈、胸部及心肺无异常发现。

肝、脾未扪及。

过去身体健康,上大学时曾是校女排运动员,参加本科研课题前两次查血象:①WBC 7.1X109/L,N 0.65,H6124g/1. 1990.6.21);②WBC8.9X109/L,N 0.70 1991.6.27)。

个人生活史及月经史无特殊。

入院后查肝功、HRV两对半、肾功、电解质、血糖、抗“U‑、粘蛋白、血脂、ECG,LAP,LMN,B超、胸片、大小便常规均正常。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述2020年5月3日15时,某防腐公司劳务队3名油漆工在江南造船集团责任有限公司7万6千吨散货船(H2320)四号大舱进行喷漆作业(自述均佩带防毒面罩),17∶30左右其中1人首先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另2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这3人相继被监护人员发现后救出,于18∶55分被送入瑞金医院急诊救治。

该船甲板至舱底有5层楼深。

发生中毒的3名工人当时就在舱底处喷漆作业,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已有3条送风管被放入舱底送风,而四号大舱的入口处已成为一个排风口。

调查人员在距舱底3层半楼的高处(由于晚间无照明设施)设点采样(采样时间21∶50~22∶10)。

采样结果为苯3.1mg/m3、3.4mg/m3、甲苯13.8mg/m3、13.3mg/m3、二甲苯161.0mg/m3、150.3mg/m3。

根据现场调查与专家会诊结果,初步诊断本次中毒为一起急性职业性混苯中毒事件。

事故分析三苯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

造船业常用作溶剂、稀释剂。

在空气中以气状态存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汽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症状。

轻度有黏膜刺激征,随即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临床症状表现:①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会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②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苯中毒早期的红细胞由于代偿作用及其寿命较长,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职业病案例: 一起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职业病案例: 一起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一起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2020年5月深圳市某街道预防保健所门诊部在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时发现3名使用天那水的作业工人皮肤有散在的“皮下出血”,并且血常规检查显示异常,怀疑为职业性苯中毒。

经查3名患者为深圳市某印刷纸品有限公司员工,我们立即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概况患者张某、郑某、李某均为男性,年龄在29岁~34岁之间,分别于1997年6月和2020年10月进入该印刷纸品有限公司,在过磨车间从事过油、磨光(上光)等作业。

2020年5月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时发现:3名患者均有头晕、乏力,贫血貌,颈部及双上肢见淤斑,全身皮肤苍白,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及口腔黏膜无出血,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在0.5×109/l~2.4×109/l之间、粒细胞在0.7×109/l~0.9×109/l之间,血小板9.0×109/l。

2020年5月下旬到省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入院检查张某:眼底检查双视网膜出血,骨髓涂片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病理活检示骨髓增生极度低下,脂肪约占髓腔面积的99%,造血细胞未见,仅见少许淋巴细胞散在;叶酸正常、铁蛋白稍升高,维生素b12低下。

郑某:骨髓涂片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减少;骨髓病理活检示骨髓增生大部分极度低下,仅见个别髓腔增生正常,骨髓细胞以中晚幼红系细胞多见,粒系细胞增生相对低下。

李某:骨髓涂片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骨髓病理活检示骨髓增生较低下,脂肪约占髓腔面积的80%,粒红比例大致正常,均以中晚幼阶段细胞为主,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叶酸正常、铁蛋白稍升高,维生素b12低下。

3名患者的coombs、ham试验阴性,检查正常,α地贫基因分析正常。

t3、t4、tsh检查正常。

anai(-)、dsdna(-)、sm(-)。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1)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1)1.1.1 事故经过 (2)1.1.2 事故原因分析 (4)1.1.3 事故预防措施 (5)1.2 化学品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6)1.2.1 事故经过 (7)1.2.2 事故原因分析 (8)1.2.3 事故预防措施 (9)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0)2.1 煤气泄漏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1)2.1.1 事故经过 (13)2.1.2 事故原因分析 (14)2.1.3 事故预防措施 (15)2.2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6)2.2.1 事故经过 (18)2.2.2 事故原因分析 (18)2.2.3 事故预防措施 (20)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某化工厂发生一起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苯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处理,导致苯泄漏。

泄漏的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遇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炸。

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了大量的苯蒸气,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两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2019年某食品加工厂发生一起农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农药进行妥善储存和使用,导致农药泄漏。

泄漏的农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有毒气体,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一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年某制药厂发生一起药物误食中毒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导致一名工人将药品误认为是食品而食用。

该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经送医救治,生命得以挽回,但仍需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反应釜的老化及未及时维修,发生毒气泄漏事故。

由于该化工厂涉及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扩散至工作环境中。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病案例: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述2020年5月3日15时,某防腐公司劳务队3名油漆工在江南造船集团责任有限公司7万6千吨散货船(H2320)四号大舱进行喷漆作业(自述均佩带防毒面罩),17∶30左右其中1人首先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另2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这3人相继被监护人员发现后救出,于18∶55分被送入瑞金医院急诊救治。

该船甲板至舱底有5层楼深。

发生中毒的3名工人当时就在舱底处喷漆作业,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已有3条送风管被放入舱底送风,而四号大舱的入口处已成为一个排风口。

调查人员在距舱底3层半楼的高处(由于晚间无照明设施)设点采样(采样时间21∶50~22∶10)。

采样结果为苯3.1mg/m3、3.4mg/m3、甲苯13.8mg/m3、13.3mg/m3、二甲苯161.0mg/m3、150.3mg/m3。

根据现场调查与专家会诊结果,初步诊断本次中毒为一起急性职业性混苯中毒事件。

事故分析三苯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

造船业常用作溶剂、稀释剂。

在空气中以气状态存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汽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症状。

轻度有黏膜刺激征,随即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

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苯中毒主要临床症状表现:①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会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

②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苯中毒早期的红细胞由于代偿作用及其寿命较长,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