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开始。
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推向高潮。
《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
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a、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B、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二、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三、学衡派:以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术性杂志《学衡》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梅光迪、胡先啸、吴宓。
多受当时带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主张依靠伦理道德的理论来凝聚中国。
宗旨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主要研究和为维持传统文化。
与新文化相反,站在了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四、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12 人。
会刊:《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五、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
受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使命”,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同时,她们又重视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热炮火’.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里描写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六、周作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之一,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就文学的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一、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
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7、茅盾处女作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长篇小说三部曲。
二、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
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
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
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
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赵树理)【圣才出品】

第22章赵树理一、填空题1.1943年9月,赵树理的________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小二黑结婚》【解析】赵树理最具魅力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9月这篇小说出版,半年间发行四万册,创下了新文学作品在农村畅销流行的新记录。
2.周立波的________和赵树理的________是二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代表小说。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答案】《山乡巨变》;《三里湾》【解析】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续篇。
它由正、续篇组成,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
《三里湾》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通过几个旧式农民家庭的变化,揭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
二、简答题1.简述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赵树理崛起于40年代,是解放区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传家宝》是他40年代的优秀作品。
他自觉为农民写作,以创作农民小说著称,为新文学增添了新的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密切了新文学与农民的关系,填补了五四以来新文学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具体表现如下:(1)从现实主义出发,描写了40年代解放区农民的生活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赵树理继承了鲁迅、叶紫等新文学作家描写农民生活,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民在封建压迫下形成的精神病态的优良传统,又以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表现了前所未有的40年代共产党新政权领导下解放区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变化。
其中有农村基层政权建立初期,农民与混入政权内部的封建地主、恶势力以及蜕化的农民干部的矛盾斗争;有对农民身上的封建观念、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的批判,以及对农民的教育改造;还有反映农民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歌颂解放区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新的政权。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试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整理一、填空题二、选择题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23、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表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4、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5、鲁迅(中国的民族魂)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6、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
7、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8、王统照的代表作:《沉思》、《微笑》,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9、庐隐的代表作: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中篇《海滨故人》.10、冯文炳,笔名废名,代表作:《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
11、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代表作:《命命鸟》、《春桃》、《缀网劳蛛》、《商人妇》。
的奠基之作。
13、郭沫若早在现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抗战时期,创作了《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历史剧。
14、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个人诗集《蕙的风》,四人合称“湖畔诗人”.15、1923年,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16、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鲁迅把冯至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7、闻一多的爱国主义代表作:《红烛》、《死水》。
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三十年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三十年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A. 鲁迅- B. 李白- C. 苏轼- D. 曹雪芹正确答案:A2. 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哪个时期?- A. 明朝- B. 清朝- C. 古代先秦时期- D. 近代鸦片战争时期正确答案:D3. 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A. 《红楼梦》- B. 《围城》- C. 《骆驼祥子》- D. 《木兰辞》正确答案:B4.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A. 老舍- B. 鲁迅- C. 钱钟书- D. 茅盾正确答案:C5.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派代表人物?- A. 余华- B. 顾城- C. 莫言- D. 老舍正确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文革",并说明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文革"是指中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它是由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它的目标是消除资产阶级的影响,推动共产主义理念的传播。
文革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导致了作家们的思想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能写一些政治宣传的作品。
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者在政治批判中受到迫害。
文革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一段重建和发展的时期。
2.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女作家,并说明她的代表作品。
答: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位重要女作家。
她以描写都市生活及情感细腻入微的风格而闻名。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嘉莉妹妹》、《红玫瑰与白玫瑰》和《色戒》等。
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及对女性心理的深刻刻画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声音。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
1. 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 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与价值。
论述请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以论据和事实为支持。
注意:本部分的题目需要更详细的论述来回答。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通俗小说(一))【圣才出品】

第4章通俗小说(一)一、填空题1.《玉梨魂》是________派的代表作品。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鸳鸯蝴蝶【解析】《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祖师”徐枕亚的代表作品。
小说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2.周作人称________创作的小说《玉梨魂》为“鸳鸯蝴蝶派祖师”,张恨水的长篇小说________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徐枕亚;《金粉世家》【解析】徐枕亚是近现代小说家,《玉梨魂》是其代表作。
其小说不仅以哀感顽艳著称,而且也以骈四俪六之文体为其显著特点,对鸳鸯蝴蝶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徐枕亚成为“鸳鸯蝴蝶派祖师”;《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描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被人称为“民国《红楼梦》”。
3.________的言情小说________引发了民初文坛的言情小说热,周作人称这部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祖师”。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徐枕亚;《玉梨魂》【解析】徐枕亚的《玉梨魂》写书生何梦霞教馆,与主人家无锡富绅崔姓的守寡媳妇白梨娘相恋,最后一个殉情一个殉国演成悲剧。
小说中穿插两人的诗词酬答,缠绵悱恻,也合于当时文人读者的欣赏习惯。
周作人评价《玉梨魂》“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二、名词解释1.鸳鸯蝴蝶派答: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艾青)【圣才出品】

第25章艾青一、填空题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作者是________。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艾青【解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发表于1937年12月28日。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2.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作者是___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艾青【解析】出自艾青的著名诗作《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一个赤子对祖国深沉而细腻的爱,该诗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影响深远。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叙事诗的是()。
(北京大学2010年研)A.《王贵与李香香》B.《赶车传》C.《漳河水》D.《向太阳》【答案】D【解析】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抒情长诗《向太阳》。
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
A.土地与太阳B.土地与天空C.太阳与天空D.太阳与高山【答案】A【解析】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还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三、论述题1.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有:(1)诗歌形式上,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
中国现代文学评论三十年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评论三十年试题及答案
这份文档是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评论三十年试题及答案的汇编。
以下是部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面哪位作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标志性人物?
A. 贾平凹
B. 在建民
C. 韩少功
D. 余华
答案: D
2. 下面哪部小说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A. 《红楼梦》
B. 《围城》
C. 《平凡的世界》
D. 《活着》
答案: D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贾平凹的代表作是《_废都_》。
2. 曹雪芹的代表作是《_红楼梦_》。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请简要描述余华的小说《活着》。
答案: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
苦难、生命与希望。
在小说中,主人公福贵的家庭生活在中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福贵经历了许多生死离别、
惨痛的折磨,但是他始终坚持生命的存在与希望,最终也获得了生
命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2. 请简要阐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黄金时代,随
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的发展也得
到了迅速的推进。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主题、手法、样式、流派各异,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新叙事、
新浪潮等等流派,每个流派都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代表作家如余华、莫言、郭敬明等也获得了国际文学奖项的认可与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题一: 一、填充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
……”这段话出自小说鲁迅的小说《伤逝》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诗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3.20年代反映教育界与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最主要的小说家是钱钟书《围城》。
4.1931至1932年,左翼文坛从苏联“拉普”理论家那里接受了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进一步助长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
5.文学批评家刘西渭在30年代出版的著名批评论文集是《咀华集》。
6.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发生过一场关于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重要论争。
7.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此提倡富于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
8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以旧家庭没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春》、《秋》之外,还有《家》。
9.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对湘西地区人情风俗的精细描写。
10。
《腐蚀》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二、选择题(下列各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正确一项后的括号内打上“V”,其余括号内不要填任何符号。
每题4分,共8分)1.“左联”的刊物是:b《北斗》2.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c.《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三、搭配题(从下列每题的a、b c、d中选择正确的搭配分别填人所属括号内。
每题4分,共12分)1•人物形象与所属作品搭配:①单四嫂子(明天);②杜大心(灭亡):③梅行素(虹);④孙柔嘉(围城)2。
作品与作者搭配:①蒋光赤(《丽莎的哀怨》);②洪深(《青龙潭》);③废名《桃园》;④吴组湘(《樊家铺》)3•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①冯至(浅草社);②成仿吾(创造社);③洪灵菲(太阳社);④冯雪蜂(湖畔诗社)四、名词简释(各用五十个字左右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
每题5分,共10分)1 .革命浪漫谛克:2.“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
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五、问答题(三题中选答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比较《雷雨》、《日出》、《北京人》不同的戏剧结构,并结合各自表现的生活内容特点加以说明。
答:《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
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
《日出》的结构是“横断面的描写”法,既西洋戏剧史上“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它不像《雷雨》的结构那样严密紧凑,而是从“片段的方法写起”:第一,剧本人物众多,却没有一个可以统帅全剧矛盾的角色。
第二,剧本情节线索也较繁杂,虽以剥削阶级对下层人民的迫害压榨和他们内部狗咬狗的矛盾为基础,但全篇没有统帅全剧的中心冲突,也没有绝对统一的贯穿动作。
初看,结构松散,矛盾冲突不集中,但主题思想将他们(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2.在三四十年代的诗人中,你最喜爱哪一家?以创作实例说明其诗歌在反映生活与抒情方式上的特色以及你喜爱的理由。
3.略说《暴风骤雨》在反映生活与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答:《暴风骤雨》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暴风骤雨》是对土改运动的完整过程的正面、集中反映而是主要体现在它准确地把握住了土改斗争烈焰得以燃起和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发动民众”。
《暴风骤雨》在关于土改运动过程的反映方面显示了无可替代的认识价值《暴风骤雨》的人物塑造中对农民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准确把握和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和优势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周立波式风格的鲜活的农民形象系列。
而农民形象塑造的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其独特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特色并由此深化了其艺术形式和叙事风格的民族性特征。
对周立波这一艺术成就和特色的肯定已是评论界和研究界的共识。
这里只想指出的是与农民群体形象的性格鲜明和真实性相比小说中的反面地主形象却未免单薄而苍白。
模拟试题三:(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1)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甲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章士钊。
(2)《春桃》是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3)闻一多所倡导的诗歌的“三美”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性格焦躁而诗风却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古典美的诗人是朱湘。
(5)“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句。
(6)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中的三部作品是《雾》、《雨》《电》。
(7)蒋纯祖是作家路翎的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的人物。
(8)被人称为“文体家作”的作家是孙犁(9)张天翼所提供的一个“包而不办”的抗战文化官僚的典型形象的小说是《华威先生》。
(10)沙汀小说中著名的“三记”是《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二、名词解释(每题三分,共15分)(1)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 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
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
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
(2)商籁体: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
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旺斯语So net。
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
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
(3)京味小说:是以北京语言写北京的人和事的小说。
它是老舍的独特创造。
老舍成功地把北京的市民语言与文学的美结合起来,使所用的语言深透着浓郁的北京文化气息,形成一种独特的“京味”艺术特色。
(4)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
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
但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
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倾向未得到清算。
因此成功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5)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七月诗派”的重要理论主张,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有激情,“拥抱现实”、“突入显示”,才能去的现实主义的胜利。
三、简述巴金《家》中瑞珏之死的经过。
(5分)答: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
为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陈姨太要瑞珏去城外生养。
觉新没有反抗,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送瑞珏到城外生产。
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因为陈姨太的要求,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
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这个姑娘就是瑞珏,故事就这样展开,之后二人日久生情。
但是在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接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
觉新明知是鬼话,却不敢保护妻子,瑞珏于是搬到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待产。
瑞珏难产,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条件,瑞珏叫着“明轩……救我……”悲惨死去。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 分)(1) 怎样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答:《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
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试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
答:1、美的人性、景致、故事,构成了健康、自然的牧歌情调,2、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3、纯美的民族风情,4、人物心理和自然景象的描写。
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创作风格的异同。
答:巴金的创作历程从1928年9月写《灭亡》起,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
前期的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
前期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如长篇《灭亡》,《新生》和《爱情三部曲》等;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风格为: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行云流水,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读者的内心。
后期开始创作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顿生命”,写“血和痰”,•调子也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后期的创作从题材上分两大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春》和《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和《寒夜》。
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这是文学革命先驱者周作人提出的主张。
2.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3.废名的小说多写乡村儿女翁媼之事,冲淡朴讷,有禅味,意境构设又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4.1936年出版的何其芳、李广田和卞之琳三位诗人的合集,叫《汉园集》5.李健吾曾以笔名刘西谓写评论,后结集题书名为《咀华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