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前密卷00530(含答案)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1题 《家》中最彻底的叛逆者,大胆而幼稚的叛徒是() A. 觉新 B. 觉民 C. 觉慧 D. 鸣凤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4题 《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一位() A. 善良迂执、正直软弱的人物 B. 不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知识分子 C. 虚伪卑琐的知识分子 D. 在事业、家庭、爱情较为成功的人物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15题 曹禺的第一部话剧是() A. 《雷雨》 B. 《日出》 C. 《原野》 D. 《北京人》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20题 小说《水》的作者是() A. 沈从文 B. 郁达夫 C. 丁玲 D. 冰心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21题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写下两篇同题散文是() A. 《背景》 B. 《踪迹》
C. 《匆匆》 D.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015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前密卷00530(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 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家》中信奉“不抵抗主义”的人物是() A. 觉新 B. 觉慧 C. 觉民 D. 瑞珏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 1 分 第22题 《岁寒图》的作者是() A. 丰子恺 B. 萧红 C. 陈白尘 D. 茅盾
【正确答案】 C
00530我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全国试题答案解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3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吴组缃的小说《菉竹山房》将主要笔墨用来 ( )A.渲染烘托环境气氛B.叙述悲剧爱情故事C.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D.叙述“窥房”的故事2.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是( )A.漫画式的夸张B.冷静的白描C.点睛法D.倾诉与宣泄3.下列小说强烈地表现了“反封建”主题的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B.《家》C.《断魂枪》D.《春桃》4.鲁迅小说《阿Q正传》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具体手法是( )A.立体化描写B.传神的白描C.心理描写D.动作描写5.下列小说具有“同情与讽刺兼备”的特色的是( )A.《华威先生》B.《在其香居茶馆里》C.《潘先生在难中》D.《断魂枪》6.属于茅盾小说《子夜》的人物形象是( )A.冯乐山B.魏老头子C.刘四D.冯云卿7.下列小说最具四川地方特色的是( )A.《山峡中》B.《围城》C.《在其香居茶馆里》D.《小二黑结婚》8.下列鸟类没有在《凤凰涅槃》中出现的是( )A.野雉B.鸱枭C.白鹤D.家鸽9.下列属于现代派诗歌的是( )A.《繁星》B.《断章》C.《死水》D.《给战斗者》10.没有..在巴金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中出现的灯光是( )A.办公室的灯光B.旧居的灯光C.爱尔克的灯光D.心灵的灯光11.陆蠡的散文《囚绿记》的写作背景是( )A.辛亥革命时期B.“九·一八”事变前夕C.抗日战争前期D.解放战争时期12.辛笛的诗歌《航》的突出特色是( )A.具有“三美”特征B.突出“主观战斗精神”C.情感表露直白简单D.思想知觉化13.下列诗歌中,大量使用暗喻和补充式复句的一首是( )A.《生活是多么广阔》B.《铸炼》C.《孤岛》D.《星星》14.诗文集《踪迹》的作者是( )A.朱自清B.冰心C.徐志摩D.郁达夫15.靳尚是下列哪部话剧中的人物?( )A.《压迫》B.《虎符》C.《南冠草》D.《屈原》16.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作者还写过( )A.《暴风骤雨》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C.《呼兰河传》D.《财主底儿女们》17.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儿名叫( )A.曹大年B.长安C.长白D.姜季泽18.下列诗歌反映了反帝反种族歧视思想的是( )A.《沙扬娜拉一首》B.《别了,哥哥》C.《洗衣歌》D.《拜献》19.下列诗歌被称为“鼓点诗”的是( )A.《上山》B.《天上的市街》C.《我用残损的手掌》D.《给战斗者》20.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人和车厂的老板是( )A.刘四B.祥子C.曹先生D.虎妞21.下列属于乡土小说的是( )A.《沉沦》B.《拜堂》C.《铸剑》D.《围城》22.小说《缀网劳蛛》的作者还写过( )A.《祝福》(鲁迅)B.《桃园》(冯文炳)C.《丈夫》(沈从文)D.《春桃》(许地山)23.戴望舒的诗歌《偶成》表达的是( )A.迷惘、颓废、伤感的情绪B.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C.对相对哲学观念的深刻理解D.对解放区的由衷向往24.下列诗歌属于“九叶派”诗人创作的是( )A.《我爱这土地》B.《十四行(四、鼠曲草)》C.《山》D.《泥土》25.林语堂的散文《祝土匪》中的“土匪”指的是( )A.倾向于官场的学者B.敢于说真话的进步文人C.以“绅士”“学者”自居的文人D.共产党26.下列作品属于报告文学的是( )A.《蛇与塔》B.《山之子》C.《雅舍》D.《包身工》27.赞扬了一种“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的散文是( )A.《给我的孩子们》B.《钓台的春昼》C.《忆韦素园君》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28.下列散文选自杂文集《乡风与市风》的是( )A.《简论市侩主义》B.《拿来主义》C.《白马湖之冬》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29.下列话剧不是..田汉创作的是( )A.《名优之死》B.《丽人行》C.《南归》(冰心创作)D.《北京人》30.采用了“横断面的描写法”戏剧结构的作品是( )A.《升官图》B.《上海屋檐下》C.《日出》D.《白毛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答案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3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瞿秋白杂文《一种云》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A.象征B.比喻C.暗示D.借景抒情2.在鲁迅散文《秋夜》中象征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 )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D.奇怪而高的天空3.婵娟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剧作( )A.《白毛女》B.《日出》C.《屈原》D.《丽人行》4.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三个共同创立湖畔诗社并合出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的诗人是( )A.冯至B.冯雪峰C.辛笛D.卞之琳5.下列作品中,被认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的诗篇是( )A.《断章》B.《星星》C.《航》D.《手推车》6.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作品是( )A.《包身工》B.《春末闲谈》C.《囚绿记》D.《山之子》7.下列属于杂文的作品是( )A.《鹰之歌》B.《雨前》C.《蛇与塔》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8.在鲁藜的《泥土》一诗中,与“泥土”相对的意象是( )A.鼠曲草B.珍珠C.小草花D.天空9.《雷雨》中处于中心的人物是( )A.周蘩漪B.四凤C.周朴园D.侍萍10.散文《雅舍》表现了作者( )A.自暴自弃的心态B.超脱旷达的心态C.壮怀激烈的心态D.怀才不遇的心态11.叶圣陶早期的创作特色是( )A.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色彩B.冷静客观地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C.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D.具有自叙传的特点12.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邢么吵吵的儿子应服兵役,但被抓去当壮丁后又被放了,被放的真正原因是( )A.邢么吵吵的儿子报数报错了B.国民党军队要求严格,认为邢么吵吵的儿子没资格打国仗C.地方豪绅邢么吵吵的大哥与新县长勾结上了D.联保主任撤销告密13.路翎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时代背景是( )A.从“一·二八”事变到苏德战争爆发B.从“一·二八”事变到“七七”事变C.从“一·二八”事变到解放战争开始D.从“七七”事变到新中国成立14.《天上的市街》一诗的作者是( )A.胡适B.戴望舒C.冰心D.郭沫若15.《春末闲谈》的主要艺术特点是( )A.人物个性化B.对话口语化C.说理形象化D.语言抒情化16.下列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作家是( )A.徐志摩B.闻一多C.许地山D.郁达夫17.水生嫂这一形象出自40年代创作的小说( )A.《沉沦》B.《边城》C.《丈夫》D.《荷花淀》18.以曹七巧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A.《倾城之恋》B.《呼兰河传》C.《金锁记》D.《铸剑》19.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A.张爱玲B.丁玲C.钱钟书D.许地山20.“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说出这句话的人物出自小说( )A.《小城三月》B.《伤逝》C.《莎菲女士的日记》D.《金锁记》21.阿垅诗作《孤岛》的主题意蕴是( )A.诗人对祖国的热烈赞颂B.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C.诗人与正义力量的血肉联系D.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22.散文集《画梦录》的作者是( )A.李广田B.何其芳C.丽尼D.陆蠡23.沈从文《边城》的结尾处有这样的句子:“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指的是( )A.大老B.二老C.顺顺D.爷爷24.下列属于冰心的短篇小说集是( )A.《繁星》B.《春水》C.《寄小读者》D.《超人》25.“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答案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题课程代码:0053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凤凰涅槃》的诗体是( )A.格律体B.自由体C.散文诗体D.十四行诗体2.《竹山房》在爱情悲剧上着墨不多,而是着力于( )A.人物对话的描写B.故事情节的叙述C.心理活动的刻画D.环境气氛的烘托3.下列在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讽刺作家是( )A.郁达夫B.鲁迅C.茅盾D.张天翼4.老舍的《断魂枪》中“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最主要原因是( )A.沙子龙重伤大病B.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盛行C.民国政府的严令禁止D.镳局众多,竞争激烈5.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开篇的小说是( )A.《阿Q正传》B.《祝福》C.《伤逝》D.《铸剑》6.《钓台的春昼》一文反映了作者( )A.对严子陵历史故事的追思B.对家乡秀美山川的迷醉与依恋C.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关注D.对黑暗现实的忧思和愤慨7.臧克家的《星星》一诗热情赞美布满天空的星星。
星星意象所暗喻的是( )A.革命志士B.广大人民C.广大战士D.社会精英8.诗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作者是( )A.何其芳B.卞之琳C.辛笛D.杜运燮9.女工陈二妹的形象出自郁达夫的小说( )A.《沉沦》B.《薄奠》C.《春风沉醉的晚上》D.《迟桂花》10.李广田散文《山之子》所采用的叙述线索是( )A.“我”的见闻B.“山之子”的见闻C.刘兴的见闻D.高立山的见闻11.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代表的散文家是( )A.梁实秋B.丰子恺C.夏丏尊D.林语堂12.《死水》通篇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象征B.比拟C.比喻D.排比13.冯至的抒情诗《我是一条小河》把“我”比做“小河”,委婉地表达对恋人的一往情深的忆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笔记资料(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00530)鲁迅: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现代小说之父第一篇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价值(最早关注的问题)、影响最深刻的:1、对农民的命运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整个民族问题的关注。
2、敏锐、准确地关注着、分析着知识分子的命运。
作品:《故乡》《阿Q正传》农民命运《孔乙己》《伤逝》知识分子命运区别:《故乡》相对是对农民、农村本身的集中关注《阿Q正传》是农民题材,但其意义远远思想内涵更加丰厚《孔乙己》关注、描写五四前就知识分子的命运,科举腐朽的料一代知识分子《伤逝》五四后,新式知识分子的命运,也表明鲁迅对妇女地位的思考。
郁达夫:创造社代表作家创造社根本特点:浪漫主义抒情风格郁达夫和鲁迅都是以短篇小说出身,二者的不同特点:鲁迅是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郁达夫是主观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的两座高峰“双峰并峙”作品:《沉沦》要求阅读全文。
郁达夫的主要代表作,最能表达其主观的浪漫抒情风格《春风》略有风格变化,有与现实的交*现代文学最早最大的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叶绍钧(圣陶)、冰心、许地山、矛盾(四人中矛盾是重点)茅盾:作品:《子夜》长篇代表作(了解故事内容)以上作家是现代文学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巴金开始是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巴金、老舍并称两大小说大师(兼具中长短篇)巴金:作品:《家》、《寒夜》:共同体现了巴金的小说的根本的价值:对家庭题材的表现,都表现了家庭的兴盛衰亡老舍:自称写家作品:重点两长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体现了从个人意识到国家意识的转变《月牙儿》短篇。
老舍的小说朴素、写实,客观真实的叙述,但也有抒情、象征的特点,《月牙儿》就是如此。
革命文学的潮流(左翼〈革命〉文学代表作家):柔石、萧红、张天翼、沙汀、艾芜其中,柔石、萧红是早期代表,不同于同事起那些讲革命、讲口号、讲标语的人,而是比较注重、讲究一说品位的人.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两个重要文学流派:京派和海派京派:沈从文、废名(虽不是北京人,但主要作品在北京创作,某种意义上讲,《边城》是京城的产物。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精读)一.《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等。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收入《呐喊》。
作品主要人物有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等。
2、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3、分析阿Q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①阿Q的形象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4.本文的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②批判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5、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6、阿Q的革命从两方面分析评价:①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
②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复习资料

《阿Q正传》(一)识记: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于1921年底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二)理解:从鲁迅对阿Q的态度中看鲁迅小说创作思想。
鲁迅对阿Q的态度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哀怜他不幸的遭遇、卑下的地位,又恼怒他精神的麻木与愚昧。
鲁迅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种"病苦"既是物质的贫困,也是精神的病态。
可见鲁迅之所以做小说的创作思想,是为启蒙主义,为人生,为改造国民性。
(三)简析: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法加以描写的。
首先,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激起的波澜和反响。
不同阶级的人物,对待这次革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阔人老爷、地主豪绅本能地对革命感到害怕和不安,而象阿Q这样的被压迫者,却从统治者的惊慌和不安中感到"快意",并由此而"神往"革命。
其次,作品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性质。
革命并未改变封建统治的现状,没有损害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什么,"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地主豪绅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第三,作品总结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历史教训。
革命前没有发动群众,革命起来后,又不依靠群众、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满足群众的革命要求。
相反地,革命在中途与反革命势力妥协了,阿Q这样受苦无辜的农民反被当作抢劫犯枪毙了。
(四)论述:1、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
请你简要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自幼生活在文人世家,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也受到社会风气和家族变故的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
《红楼梦》以史书的形式叙述了贾府衰败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顽固,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欺骗。
小说以贾家为中心展开,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群富贵闲人的生活与情感,通过世情、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人生百态和离合悲欢。
小说前部以贾府的繁荣和贾宝玉的成长为主线,后部则展现了贾府的衰败和人物的命运逆转。
整个小说以对人生的深思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为主题,语言优美,情节曲折,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二、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请你介绍新文学运动的起源、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新文学运动,也称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划时代事件,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崛起。
这一运动始于20世纪初,主要由一批文化人士和作家推动。
新文学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民主义的影响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此前,中国文学长期处于传统约束和封建束缚之下,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和文化进步的要求。
新文学运动主张“革新文学、建设新文化”,提倡文学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关注时代状况、反映社会问题。
它以《新青年》杂志为代表,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批判性和启蒙意义的文章。
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以文学创作为手段探讨社会问题,倡导“立意新颖,表现新潮,语言新鲜”的原则;二是追求个性、自由和民主,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创作的自觉性;三是开拓文学题材和表现手法,注重写实和独立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文体和形式的限制。
新文学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开拓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思想家,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卷(课程代码 00530)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闻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刊载《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杂志是A.《论语》 B.《新青年》 C.《小说月报》 D.《七月》2.散文《死火》中,“死火”与“我”要挣脱的困境是A. 大石车 B.冰谷 C. 火宅 D. 烈焰3.叙述了留学归来的“我”与女工陈二妹由相遇、猜忌到互相了解、同情的小说是A.《荷花淀》B.《送报夫》C.《春风沉醉的晚上》D.《金锁记》4.叶圣陶小说塑造的卑琐灰色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是A.方鸿渐 B.潘先生 C.黄述泰 D. 刘向高5. 话剧《雷雨》中,矿主周朴团的儿子周萍和管家鲁贵的女儿四凤之问的关系是A. 同父同母的兄妹B. 同父异母的姐弟C. 同母异父的兄妹D. 同母异父的姐弟6.小说《春蚕》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20世纪20年代湘西农村封闭的生活场景B.20世纪20年代江浙军阀战乱引起的社会动荡C.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资本家惨淡经营的状态D.20世纪30年代江南农村经济凋敝的现实7. 小说《萘竹山房》为刻厕人物丽描写了阴森、清冷的生活环境,这种表现手法是A.夸张 B.对比 C. 反讽 D. 烘托8.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中,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吵相骂暴露出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兵役翎的腐败 B. 婚姻制度的不合理C. 赋税制的腐败 D.宗法制度的不合理9.小说《桃园》中,种桃人王老大给生病的女儿买的物品是A. 红头绳 B.绣枕 C. 玻璃桃子 D.绒线鞋10.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结局是A. 贫病丽死B. 不能嫁给相爱者丽抑郁致死C. 难产而死D. 陪伴楣爱者的亡灵孤老终身11. 小说《断魂枪》中,至死不传“五虎断魂枪”的人物是A.沙子龙B. 王三胜 C.孙老者 D.鬼冬哥12. 诗句“在人道恶浊的涧水里流着,浮荇似的,五具残缺的尸体,它们是仁义礼智信,向着时间无尽的海澜里流去”感自A.《婴儿》 B.《毒药》C.《白旗》 D.《我用残损的手掌》13. 被胡适认为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的作家是A. 沈从文B. 闻一多C. 徐志摩D. 林语堂i4.散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病情恶化后的表现是A.尽可能地多做工作 B.尽可熊地多休息C. 尽可能地多治疗 D.尽可糍地多享受15. 散文《灵魂的呼号》的文体及叙述人称是A.霜记体第三人称 B. 书信体第二人称 C. 日记体第一人称 D.书信体第一人称16.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在区氏面前反复说“恩典恩典”的人物是A.大黑 B.小二黑 C.金旺 D. 二诸葛17. 诗歌《老马》中,“老马”象征的是A. 背负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中圉农民B. 工作辛苦却工资微薄的产业工人C. 追求进步、坚忍顽强的中国知识分子D.辛勤劳动、面对苦难积极反抗的战斗者18. 出自辛笛诗歌《航》,体现了观代派涛“思想知觉化”的艺术观,把对生命的抽象感知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审美空闻的诗句是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8.“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D“从日到夜/从夜到日/我们航不出这圆圈/后一个圆/前一个圆/一个永恒/而无涯溴的圆圈”19.郭沫若创作的《屈原》是A.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剧 B.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悲剧C. 融诗、歌、舞于一体的民族新歌剧 D.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喜剧20.小说《拜堂》表现汪大嫂与汪二拜堂前后的惊恐和痛苦所运用的手法是A. 环境描写与心理独白B. 语言描写与肖像刻画C. 心理独自与动作描写D. 细节描写与气氛营造21.报告文学《包身工》把包身工的生活浓缩为一天中的三个场景,它们是A.起床、上工、下工 B.起床、早餐、上工C.早餐、上工、下工 D. 上工、午餐、下工22.以眉间尺为父报仇作为中心线索的小说是A.《九十九度中》 B.《蜗牛在荆棘上》C.《铸剑》 D.《山峡中》23. 新闻特写《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中,被赋予“忠诚”品性的动物是A. 狼犬 B.鸟 C.猫 D.肥猪24.诗歌《死水》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这种形式体现了新格律诗“三美”主张中的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 建筑的美 D.雕塑的美25.诗歌《雨巷》中借用“雨巷”和“丁香”等意象所表达的“我”的情绪是A.孤独伤感 B.平和淡泊 C.乐观开朗 D.沉闷绝望26.诗歌《纤夫》的写作年代是A。
“五四”时期 B. “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7.小说《绣枕》中,大小姐精心绣出凤凰和翠鸟,其用意是A.赠予友人 B. 求得亲事 C.作为婚庆贺礼 D.用于出售28.下列诗集中收录了《凤凰涅檗》的是A.《女神》 B.《星空》 C.《旷野》 D.《云游》29. 歌剧《白毛女》塑造的压迫阶级的人物形象有A.黄世仁和穆仁智 B.穆仁智和大春 C. 黄世仁和杨白劳 D.杨白劳和大春30. 杂文《春末闲谈》中,细腰蜂的故事所要表达的是A.赞美细腰蜂的聪明B.揭示统治阶级麻痹和禁锢人民思想的方法C.歌颂人类的科学精神D. 批判螟蛉的懦弱无能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征有A.通过叙事人称的变换展开抒情 B.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C.用重叠的诗句或诗节反复咏叹 D.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的画面E.强调自我的感觉,追求意象的朦胧32.下列诗歌中,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起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有A.《给战斗者》 B.《黄河大合唱》C.《力的前奏》 D.《泥土》E.《山》33. 杂文《蛇与塔》论及多种关于白蛇与雷峰塔的民间传说及其看法,其中给予辩证分析有 A.把追求美好生活但遭到镇压的女性比喻为“塔”下的“蛇”B.许仕林中状元、衣锦荣归的大团圆结局C.把雷峰塔的倒掉解读为“避邪”D. 把雷峰塔的倒掉解读为“偷砖”E. 把雷峰塔的建造解读为“祈福”34. 在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先后与主人公莎菲发生感情纠葛的人物有A.苇弟 B. 凌吉士 C.程仁 D.鬼冬哥 E.李茂35.话剧《上海屋檐下》采用横截面的方式,把境遇不同的几户人家的一天的生活情景放在同一舞台画面中。
这些人家有A.杨彩玉、林志成一家 B.黄家楣一家C.施小宝一家 D.赵振宇一家E.李陵碑一家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简析陈敬容诗歌《力的前奏》的主题意蕴。
37.简析周作人散文《苍蝇》的艺术特征。
官长 (威严地挥下牙刷)都下去,等会我要查的!(转身走进门去)村妇 (尾上去)官长,求你……官长 (回过头来)你还要什么?村妇 (凄楚而嗫嚅地)我要……兵士乙呵,她要她的菜!官长退给她!看你丈夫面上,我们给你开个恩!(兵士乙丙丁各把南瓜、蛾眉豆拿出来给她装在背兜里。
)兵士乙 (生气地放南瓜)算你运气好,快拿去卖!钱都不要你退,我们在你老公饷上扣好了。
兵士丙 (笑)你先要招呼一声哈,免得别连的弟兄,又买你的平价菜!兵士丁对哆,你说你的丈夫是我们连上当兵的!兵士丙记到!人家问起,你说是在我们第三连上。
村妇 (仿佛没有听见他们说话,只是向门内伸起双手)官长我求你,求你做好事!官长 (出现在门内)还要什么?我不是菜都叫他们退了吗?村妇 (含着泪)我要,我要我的当家人!官长这就要得没有名堂了!哪个吃了他!终归会给你的,你慌些什么!村妇 (气愤地)不是说打败了El本么?咱个还不放?官长,请你告诉我,到底是哪会儿才放呀!官长连我也不晓得!这是国家大事情,最好你不要问!村妇 (愦限地哭起来)那不是要害人家一辈子呀!他龟儿子死保长,全拿起厌嘴哄人!那时候半夜三更捆起走,说是打走日本兵就送回来。
我的天呀,如今走过自家门口,都不放人家回去。
官长 (大怒)把她拖开,不准她在这里撒野耍泼!村妇 (不让兵士乙丙丁去拖,大哭起来,直朝丈夫身上倒去)你把我带去算了,死就死在一道!兵士甲 (伤心而又愤怒地扶着他的妻子。
)兵士乙 (摇摇头,小声地叹气)咳,这简直要叫人发疯呵!(选自《艾芜小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