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20世纪50年代初,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____的《-架弹花机》等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2.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____派”或“山西派”。
3.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4.芭蕾舞《红色l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 L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诗派”。
6.“朦胧诗派”的得名,最初来自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7.《》是一篇极美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8._ ___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9.王朔的小说大多随意而放纵,但也有严肃之作,他自己认为,他写得“最深沉”的一篇作品是《一____》。
10.____的作品里包含了通俗文学的诸多因素,成功地将消费和娱乐统一在他的写作行为中,因而被称为“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
11.____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出自小说《现实一种》。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必看及参考答案(全新整理,值得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必看及参考答案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范畴是什么?答: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以不同类型的作家的创作。
2、中国现代小说在三个发展阶段各自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这些主题和特点在不同的阶段的变化和发展说明了什么?答:要点:第一个十年即1917年至1927年。
现代小说突出的思想主题:摧毁封建旧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
艺术上,白话文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普遍的语言形式,多是短篇,以某个社会生活的侧影或某一人生片断为题材,以白描或人物对话为重要描写方式或写实或抒情,自由灵活,各成一体。
如叶圣陶小说的纯正的白描,冰心小说轻松地揉叙事与议论为一体,郁达夫小说的散文化结构、主观抒情的色彩及“自叙传”的写法,都是开风气之先河的。
鲁迅的作品更是一篇一个风格,圆熟老到,妙笔生花。
第二个十年即1927年至1937年。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明显倾于多重性,虽然出现了许多直接反映社会革命斗争的作品。
但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幻灭、动摇与追求,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更为普遍的思想主题,还有许多作品力图以一种全景性、多侧面的视角来揭示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趋势,或是表明一种执着的人生信念,展示一种独特的人生图景。
艺术上,风格各异的小说流派纷纷出台,中长篇小说剧增,小说作家的个性风采愈显鲜明,艺术风格更趋稳定和成熟。
京派、海派、乡土小说、市民小说、东北作家群、新感觉派等创作流派更是以群体的风格各显特色。
现代小说多样化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加强。
这一时期小说创作在强化作家主观个性的能动作用、艺术语言的反复锤炼、环境与心境的有机融合、艺术气氛的精心营造、快节奏多变幻的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意识流心理刻画的加强、以及地方色彩民风民俗的刻意展示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范围:《中国现代文学》全书)一、填空题1.《围城》2.《狂人日记》3.《两个家庭》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终身大事》二、名词解释1. 1932 年中国诗歌会成立,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
重要诗人有蒲风、杨骚、任钧、柳倩、温流、王亚平,代表作品有《茫茫夜》《六月流火》等。
艾青、田间、臧克家等于 30 年代崛起于诗坛,他们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而著称。
2.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以抗战为背景,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成为七月诗派创作的重要内容。
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4.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5.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七月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最新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注意事项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
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o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2. 19 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A.郭沫若 B.胡适C.刘半农 D.鲁迅3. 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 )等。
A.《漂泊杂记》 B.《屐痕处处》C.《西湖漫拾》 D.《湖上散记》4.田汉1920年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剧本是( )。
A.《获虎之夜》 B.《梵峨嶙和蔷薇》C.《名优之死》 D.《咖啡店之一夜》5.“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是( )。
A.胡风 B.阿垅C.路翎 D.穆旦6.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 )。
A.《绣枕》B.《女儿身世太凄凉>C.《酒后》D.<资本家之圣诞》7.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 )。
A.《女神》 B.《新梦》C.《前茅》 D.《恢复》8.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 ’)。
A.田间 B.胡风C.艾青 D.阿垅9.私淑里尔克的一位中国诗人,以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诗哲的地位,他的《十四行集》,占据了40年代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这位诗人是( )。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_16年01月试题

36. 周涛
37. 红莲寺
38. 司马铺
39. 七等生
40. 余光中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说明: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4 1.简要说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思想意义。
A. 在刻画林震的工作热情时,作家句勒出三个各有特点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一一专横跋
历史批判逐渐转向苦难与命运叙述,逐渐呈现出"乐生主义"的色彰,不仅真实记录了诸多小人
物的平凡人生,而且在创作方法上也愈加趋向于现实主义。你是如何看待余华的这个变化的? 请具体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评分标准:
A.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5-10 分〉
B.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5-10 分)
c.文字欠流畅或不优美。(扣 5-8 分)
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这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的
塑造加以说明。 44.20 世纪 90 年代后,余华小说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擅变,从暴力叙事下的 历史批判逐渐转向苦难与命运叙述,逐渐呈现出"乐生主义"的色彩,不仅真实记录了诸多小人
物的平凡人生,而且在创作方法上也愈加趋向于现实主义。你是如何看待余华的这个变化的? 请具体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112. 简要说明余秋雨与韩少功的散文风格的异同 o
A. 余秋雨的散文擅长以游记的方式,发掘作家所面对的自然景物和文化遗址的人文内
涵,彰显其穿越历史沧桑所积淀下来的精神启迪,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彰,被学界誉为"文化散 文"的开创者。 (5 分)
B.韩少功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题材古今中外,语言恬淡优雅,元论是大自然,还是各色 人等,元 A 例外地以本色和盘托出,没有丝毫的雕琢与修饰。 (5 分)
国开期末考试0882《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机考试题及答案(4套)

国开期末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机考试题及答案(第2套)(试卷号0882,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分析题(共1题,共100分)要求: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幻灯片事件”对鲁迅的心灵创伤一定是太深重了,对看客,对示众,鲁迅是一写再写,接二连三。
在《示众》中,夏日炎炎的街头,无聊的看客成了作家描述和讽刺的主角。
在《肥皂》中,四铭先生在街头充当了一回看客,看孝女乞钱,又听了别的看客的风言风语,淫欲萌动,特意买了珍贵的肥皂回家。
在《阿Q正传》中,阿Q被游街示众,看客们的眼神,让他想到了狼的眼睛。
在《祝福》中,祥林嫂在丧子之后,反复地述说儿子阿毛死于狼口的不幸,周围的人们,始则好奇,诱导她来述说,继则冷淡,不愿再理睬她,终则厌弃,纷纷避她而去,甚至嘲弄她。
“狂人”周围的人们,兄长、医生、乡邻,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他的迫害。
魏连殳的遭遇,在为祖母办丧事时周遭人们的关注和预测,他“发迹”之后无聊小报的窥探和吹捧,足以令人扼腕。
《风波》呢,更是一群无知民众对时代风云的一种盲目的远观了。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2、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现代都市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使都市生活成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们围绕着读者与市场展开新一轮争夺战的焦点。
而对都市生活的表现,在当时也成了各大流派文学创作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批判立场和态度,但也各有特点: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小说偏重社会分析和阶级批判;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较多地看到了现代文明背后的道德沦丧和人的自私贪婪,偏重于暴露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庸俗卑劣;而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则偏重于感觉的印象和人性的迷茫。
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左翼小说与京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对现代都市生活的表现和贡献。
电大《我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2.《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沈雁冰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
其作者是(D)。
A.冰心 B.冯文炳 C.鲁迅 D.王统照4.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 C.闰土 D.祥林嫂5.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这人是(B)。
A.苏雪林 B.郭沫若 C.郑伯奇 D.周作人6.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7.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D)。
A.《隔膜》 B.《潘先生在难中》 C.《火灾》 D.《倪焕之》8.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
A.王统照 B.庐隐 C.许地山 D.许杰9.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10.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11.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其作者是(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
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为什
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这人是( )。
A.苏雪林 B.郭沫若
C.郑伯奇 D.周作人
2. 19 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3.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和( )。
A.《呐喊》 B.《二心集》
C.《热风》 D.《三闲集》
4.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A.上海戏剧协社 B.民众戏剧社
C.上海艺术剧社 D.南国社
5.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
张的最初萌芽。
西谛即( )。
A.郑振铎 B.恽代英
C.邓中夏 D.瞿秋白
6.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 )。
A.老舍 B.赵树理
C.巴金
D.李劫人
7.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 ( )
A.《酒后》 B.《歧途佳人》
C.《围城》 D.《结婚十年》
8.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