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98272252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基础复习

相(Phase): 是指金属或合金中成分、结极
单相 合金
和性能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
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显微组织(Microstructure): 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材料 内部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即金属中
各相或各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
和分布的组合。 组成合金的元素相互作用可形成不同的相。
两相 合金
力学 性能 强度 性能指标 符号 σb σs 名称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说 明 试样在拉断前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材料开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σ0.2
塑性 δ( δ5、δ10)
条件屈服 强度
延伸率
对于无明显屈服的材料,规定产生 0.2%残余伸长时所对应的应力值
断后试样标距伸长量与原始标距之比 的百分率,试样的长度/直径比为5、 10时记为δ5、δ10
布氏
HBS
HBW
10mm淬 火钢球
10mm硬 质合金球 120°金刚 石圆锥 1.588mm 淬火钢球 120°金刚 石圆锥 136°金刚 石四棱锥
1000
1000 60 100 150 5-120
<450
<650 70-85 25-100 20-67 0-1000
退火、正火或 调质钢件
淬火钢等较硬 材料 硬质合金、表 面淬火钢 退火钢、有色 合金 一般淬火钢件 经表面处理后 的材料表面层
洛氏
HRA HRB HRC
维氏
HV
第二章 材料的微观结构 重点:
1. 三种典型晶体结极的原子排列规则及其基本参数。
2. 实际晶体结极的点、线、面缺陷与性能的关系。 3. 合金的相结极
晶体学基础知识
1. 晶格:把粒子(原子或分子)
在空间的平衡位置抽象为规则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程材料与成型⼯艺第⼀章:⼯程材料的分类及⼒学性能1、强度:材料抵抗外⼒作⽤下变形和断裂的能⼒(MPa )(1)弹性限度0e S Fe =σ(2)屈服点0s S Fs =σ屈服阶段特点:负荷F 不变,或略有升⾼,伸长量L ?继续显著增加(3)条件屈服极限2.0σ(⽆明显屈服现象)(4)抗拉强度b σ(材料能抵抗最⼤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2、塑性:在外⼒作⽤下,材料产⽣永久性变形⽽不破坏的能⼒(柔软性)断后伸长率δ=00L L L u -断⾯收缩率ψ=00S S S u-。
ψδ,越⼤塑性越好 3、硬度(耐磨性):材料抵抗变形特别是压痕或划痕⾏成的永久变形的能⼒。
(1)布⽒硬度HBW /HBS :以式样压痕的表⾯积A 去除符合下所得的商压头:硬质合⾦头/淬⽕钢球 HBW=F/A优点:能准确反映试样的真实硬度。
缺点:不适于检验⼩件薄件和成品件。
350HBW10/1000/30:⽤直径10mm 的硬质合⾦钢球在9.807KN 试验⼒作⽤下保持30s 测得的布⽒硬度值为350。
(2)洛⽒硬度HR :以残余压痕的⼤⼩作为计量硬度的依据。
压头:⾦刚⽯圆锥、钢球或硬质合⾦球 HR=100-n/0.00260HRBW/s :⽤硬质合⾦球/钢球压头在B 标尺上测得洛⽒硬度值为60。
优点:压痕⾯积⼩,可检测成品⼩件和薄件,测量范围⼤,测量简便迅速。
缺点:对内部组织和性能不均匀的材料测量不准确。
4、冲击韧性k a :在冲击再和作⽤下抵抗冲击⼒的作⽤⽽不被破坏的能⼒。
5、疲劳强度:b 121σσ=-材料在规定N 次的交变载荷作⽤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应⼒称为疲劳强度。
6、断裂韧度IC K :是指带微裂纹的材料或零件阻⽌裂纹扩展的能⼒。
第⼆章:⾦属学基础⼀、⾦属的晶体结构2、典型⾦属晶格类型3、⾦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同⼀⾦属在⼀定温度下,发⽣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
纯铁在固态下发⽣两次同素异构转变⼆、⾦属的结晶1、过冷现象:结晶过程中,n T 总是低于0T 的现象0T :理论结晶温度;n T 实际结晶温度过冷度:0T 与n T 的差值,n T T T-=?02、过冷是⾦属结晶的必要条件。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教学大纲(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Forming Technology)课程代码:31010280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学时/学分:60/4适用专业: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简介:《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是研究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工艺方法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以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重点介绍材料的本质,提出有关的理论和描述,说明材料结构是如何与其成分、加工工艺、性能以及行为相联系的。
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成形方法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成分、性能、改性方法和用途;了解常用热加工工艺方法的基本知识。
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现代机械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
能运用工程材料及改性的知识,正确选用零件材料和改性方法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热加工工艺知识,选用毛坯成形方法;初步具有运用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对机械技术工作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造。
2、教学难点:铁碳合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工业用钢、铸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机械制造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有所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课件中的影音文件和图片资料,增强直观性,加深理解。
同时注重每个章节的小结,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助于记忆。
四、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6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绪论了解0.5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51.1刚度、强度、塑性掌握 11.2冲击韧性掌握1.3疲劳强度了解 0.51.4硬度理解2.金属及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42.1金属的结构与结晶理解 22.2合金的结构与相图掌握 23.铁碳合金相图 43.1铁碳合金的组元及基本相理解 13.2 Fe-Fe3C相图掌握 2.53.3含碳量对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了解 0.54.钢的热处理 104.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理解 14.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掌握 34.3钢的退火与正火掌握 14.4钢的淬火与回火掌握 24.5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理解 14.6钢的表面热处理掌握 25.工业用钢 65.1概述理解 25.2结构钢掌握 25.3工具钢掌握 1.55.4特殊性能钢理解 0.5 6.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26.1铝及铝合金了解 16.2铜及铜合金了解 0.56.3滑动轴承合金了解 0.5 8.铸造 108.1合金的铸造性能理解 28.2常用铸造合金掌握 28.3砂型铸造掌握 28.4铸件工艺的制定原则及结构了解 28.5特种铸造了解 2 9.金属压力加工 89.1金属塑性成形理解 29.2锻造掌握 49.3板料冲压掌握 2 10.焊接 610.1金属熔焊掌握 210.2电弧焊掌握 110.3其他焊接方法了解 110.4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掌握 110.5焊接结构设计了解 1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五、作业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1、课外作业:每章结束后,要求布置作业一次,以综合应用题为主。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大纲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课程(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Processing)(36学时,工业工程专业适用)一、简要说明《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是研究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机械类、工业工程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工程材料及其选择、材料成形技术及其选择两大部分,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1.获得工程材料性能及其改性和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2.掌握工程材料及其主要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合理选择零件材料,零件、毛坯成形方法以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3.具有应用工艺知识考虑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初步能力;4.了解现代材料及其成形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工业生产实践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课堂教学之前应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因此学习本课程之前或在学习过程中应到机械制造厂进行一次多工种的金工实习,对于主要工种(如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应作全面了解和动手实践,以获得零件加工的感性知识。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并完成金工实习,可与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原理、互换性原理等课程并行开课。
四、授课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材料及热加工,陈培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参考书:1.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吕广庶,张远明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82.热加工工艺基础张万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王高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机械工程材料,沈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四、学分和学时分配《工程材料及热处理》36学时,2学分,学时分配如下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30学时)绪论(1学时)1.目的要求:使学生对材料科学、材料及机械零件的成型技术的发展概况、材料及成型技术与工业工程专业的关系、以及《材料及成型技术》的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有总的了解。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性、韧性迅速下降的现象。
再结晶: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原子也具有较大的活动能力,使晶粒的外形开始变化。
从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
和变形前的晶粒形状相似,晶格类型相同,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热加工:将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一定温度进行压力加工。
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
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均称之为相。
相图: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各个合金的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称为相图。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格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改善冲压件结构工艺性的途 1.在使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结构,以减少工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2.采用冲压结构。
对于形状复杂或特别的冲压件,可以设计成若干个简单冲压件,然后再用焊接或者用其他连接方法形成整体件。
3.采用冲口工艺,以减少一些组合件。
4.冲压件的厚度。
在强度、刚度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厚度比较薄的材料来制作,以减少金属的消耗,减轻结构质量,对局部刚度不够的地方,可采用加强筋。
加工硬化: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伸长;晶格和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晶粒间产生碎晶。
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其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发生变化。
而力学性能的变化最为明显: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各种工程项目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各种工程结构和设备中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而成型工艺则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包括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各种加工方法。
本文将就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工程材料的选择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工程项目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工程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导热导电性等各项指标。
例如,在制造高速列车的轨道时,需要选用具有良好耐磨性和高强度的特种钢材料;在建筑领域,需要选用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的建筑材料。
因此,工程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要求来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成型工艺在工程制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成型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工件的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
不同的工程材料和工件形状需要采用不同的成型工艺来加工。
例如,对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可以采用数控加工技术来进行加工,以保证工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对于大型铸件,则需要采用铸造工艺来进行生产。
因此,成型工艺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工件形状来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着工程领域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工程材料和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例如,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性能和安全性;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则大大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因此,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工程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在现代工程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也推动着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E04556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学时:34h(课堂教学)+8h(讨论) + 8h (实验)=50h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汽车结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材料力学一、课程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研究车辆工程学科涉及的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材料组成(成分)—结构—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认知工程材料常用的成形方法及其工艺特点;具备合理选用车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的初步能力;了解车辆领域的新材料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发展趋势。
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和开发打下材料及其成型工艺技术方面的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工程材料部分:1、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评价分析,如:强度、断裂韧性、硬度等;2、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规律、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3、熟悉典型合金的化学成份、相、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4、了解二元合金状态图和铁碳合金状态图;5、学习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理论,了解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6、学习并掌握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的种类、牌号;了解常存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的性能及其应用。
7、熟悉常用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工艺特点;了解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基本性能;了解常见热处理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8、掌握车辆工程典型金属材料及其应用;9、了解车用非金属材料种类、特性与应用;10、学习车用复合材料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材料特点、设计原则、界面测试分析方法;11、熟悉车用复合材料种类、特性与应用。
培训课件 -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上)

金属材料
Metallic Materials
按成分分类
2020/8/19
高分子材料
Polymer培ic训M课a件te- r工ia程ls材料与成型工艺
陶瓷材料 按成分分类 Ceramic Materials
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s
四者的关系
2020/8/19
铁制车轮
2020/8/19
铸铁,各种农具
培训课件 -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人工复合材料(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中国大发展时代
高分子材料、陶瓷、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搬动48个Fe原
在Au-Pa(金-镤)薄膜上用
子到Cu表面上构成的量子围栏
2020A/8F/1M9 探针的纳米雕刻(培北训课大件)-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培训课件 -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参考资料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第2版,鞠鲁粤主编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 , 杨红玉, 刘长青主编
➢ Engineer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
structures, processing, properties, and
selection = 工程材料技术, James A. Jacobs,
重点:
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
难点:
熟记常用指标并能在选材中初步应用。
课堂练习:练习题
2020/8/19
培训课件 -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力 学性能
第一节 工程材料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话壳
开关壳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三、橡胶
定义: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具有高弹性的材料。 1.橡胶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特点:高弹性。还有储能、耐磨、隔音、绝缘等性能。 应用:广泛用于制造密封件、减振件、传动件等。
2.橡胶的组成 组成:由生胶和橡胶配合剂组成。配合剂有硫化
剂、硫化促进剂、防老剂、软化剂、着色剂等。
物理化学性能:高绝缘性;高化学稳定性; 低耐热性和导热性。
缺点: 高分子材料老化--失去弹性、出现龟裂、变 硬、变软、变色等; 降解困难,对环境不友好。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5.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分类
塑料
按性能和用途分 橡胶 纤维
(2)命名
高分子材料多采用习惯命名。常用的有: 原料单体前加“聚”字,如聚乙烯、聚氯乙烯 原料单体后加“树脂”,如环氧树脂等。 采用商品名称,如尼龙、涤纶等。 采用英文字母缩写,如聚乙烯用PE等。
2)大分子链的形态 分类:按照几何形状,分为线型、支链型和体型结构。
线型结构:弹性、塑性好,硬度低,热塑性材料; 支链型结构:性能与线型分子结构相近; 体型结构:硬度高,脆性大,无弹性和塑性,热固性材料。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4.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力学性能:低强度,比强度较高;低弹性模
量,高弹性;高耐磨性。
但低温脆性大。无毒无味。
应用:电视机、电扇等壳体等;微波炉餐具、椅子、安
全帽;PP膜可作香烟等。
PP
PP
PP
微波炉餐盒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热塑性聚酯(PET):每天接触的塑料。 性能:PET膜拉伸强度很高,但耐热性不高。 应用:主要用于各种食品、药品、精密仪器的高档包装、
录音带、光盘、磁卡等;各种饮料瓶、矿泉水瓶等。
➢聚苯乙烯(PS):最鲜艳且成形性特好的塑料。 特点:极易染成鲜艳颜色、透明度好,电绝缘性好,脆
性大,户外长期使用易变黄变脆。
应用:各类电器配件、壳体、灯罩、建筑广告装饰板、
磁带盒、笔杆、饭盒等。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聚丙烯(PP):最轻且价廉的塑料。 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150℃)最高,密度最低,
2)硅橡胶。 特点:耐高温和低温。缺点强度和耐磨性差,价格较贵 应用:主要用于飞机和宇航中的密封件等。
3)氟橡胶。 特点:最耐腐蚀,其缺点是价格昂贵、耐寒性差。 应用:用于高级密封件及火箭、导弹的密封垫圈等。
第四章 非金属材料成型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一、高分子材料
定义: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材料。 1.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组成: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
聚乙烯分子链
CH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2.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加聚反应
合成方法 缩聚反应
3.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分类:高分子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摩擦传动零件用塑料: 聚酰胺(PA):强韧、耐磨耐油。 性能:优良的耐磨性、减摩性和自润滑性、耐油性。 应用:机械行业中应用广泛,如轴承、齿轮、凸轮等。
拉链、打火机壳、头盔、球拍线、输血管等 。
PA
PA轴承座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聚四氟乙烯(PTFE) (F-4):俗称“塑料王”。 性能:最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260~250 ℃),几乎
不受任何化学品腐蚀;无味、无毒、不燃,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血栓性。
应用:不粘锅涂层、管道密封用生料带等。医用材料中
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等。
不粘锅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2)热固性塑料 特点:热固性塑料加热软化,冷却后坚硬,能再成形。
➢酚醛塑料(PF):俗称“电木”。合成塑料的鼻祖。 性能:耐磨、绝缘性好、耐热性好,但性脆。有毒。 应用:电话机壳、开关、插座、纽扣、刹车片、齿轮等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2)通用合成橡胶 1)丁苯橡胶(SBR):产量最大的合成橡胶。 特点:耐磨性、耐热性、耐老化性好,价格便宜。 应用:制造轮胎、胶带、胶管及生活用品。
SBR板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2)顺丁橡胶(BR):弹性最好。 特点:弹性、耐磨性、耐热性、耐寒性均优于天然橡胶,
是制造轮胎的优良材料。缺点强度较低。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3.橡胶分类 按原料来源分类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按应用范围分类
通用橡胶 特种橡胶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1)天然橡胶(NR):最早应用的橡胶。 特点:强度高;弹性、耐磨性、耐寒性、防水性、绝缘
性好等,但耐热、耐油及耐老化性差。
应用:各类轮胎、胶带、胶鞋、气球及医疗卫生品等。
保温瓶壳、茶杯、奶瓶等。
保鲜膜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聚氯乙烯(PVC):第一种热塑性的全能塑料。 性能:强度、硬度高,绝缘性和耐蚀性好,但热稳定性,
一般在-15~60 ℃使用。有毒。
应用:适用于如输油管、容器、阀门管件等耐蚀结构件及
桌布,化妆品的硬质外包装,电线绝缘护套等
农用薄膜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1)高分子链结构 1)大分子链的化学组成 组成:主要是碳、氢、氧,还有氮、氯、氟、硼、硅等。
根据组成元素 不同可分为
碳链大分子:主链全部为碳原子。 杂链大分子:主链除有碳原子外, 还
有氧等原子。
元素链大分子:主链不含碳原子,有
硅、氧、硼等元素。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应用:制造轮胎、三角带、橡胶弹簧、鞋底等。
顺丁橡胶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3)氯丁橡胶(CR):“万能”橡胶。 特点:耐油性、耐磨性、耐热性、耐老化均优于天然橡胶。 应用:耐老化的电线电缆绝缘层、耐油耐蚀的胶管、输送
带、矿井用橡胶制品等。
输送带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3)特种合成橡胶 1)丁腈橡胶。 特点:优异的耐油性著称,耐磨性也高。 应用:用于油桶、输油管、手套等。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二、料1.塑料的组成 ➢合成树脂-主要成分,起决定性作用; ➢添加剂-辅助成分,改善塑料某些性能。 2.塑料的分类及用途
热塑性塑料 按受热时行为
热固性塑料
4.1 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
1)热塑性塑料 特点:加热时变软,冷却后变硬,可反复成形。
一般结构用塑料: 聚乙烯(PE):结构最简单的塑料。无毒。 应用:化工用管道,承载小的齿轮、轴承;瓶、食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