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肛周炎的偏方
肛窦炎的偏方

肛窦炎的偏方
肛窦炎是指肛门齿线部的肛隐窝炎症性病变,属于常见的肛门感染疾病,会影响带我们的健康,而且要是不注意积极的接受治疗的话没那么还容易并发更多的直肠疾病,比如说肛门脓肿,或者肛乳头炎等疾病,这些都会给你带来非常多痛苦和身心上的折磨,那么有什么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种疾病吗?看看下面的偏方。
★1、消炎栓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利湿解毒。
主治肛窦炎、溃疡性直肠炎以及痔术后消炎。
★【处方组成】
川连15克、黄柏30克、明矾6克、儿茶30克、血竭9克、没药9克、仙鹤草30克、冰片12克、猪胆2枚。
以上各药(除猪胆)研为细末,过120目筛,混合拌匀,溶开合成脂肪酸36型基质,基质与药粉的比例为3.75:1。
加入猪胆汁,搅匀,注入栓剂模具,制成4厘米长棒状栓剂,待凝固后包装备用。
用时,取1枚纳入肛内。
★2、局部治疗
可于便后用40℃温水坐浴15—20分钟。
或用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的中药水煎坐浴,方用黄柏15克,芒硝20克,苦参30克,紫花地丁15克。
坐浴后用百多邦药膏涂抹肛管,纳入一枚甲硝唑肛栓或消痔锭栓,早晚各一次。
★3、发病急症状重者
可加用清热燥湿止痛中药保留灌肠,选大黄15克,黄柏15
克。
黄连15克,水煎取液20—30毫升灌肠,早晚各一次。
肛窦炎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治疗,那么是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的,所以说不要小瞧这些疾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个身体检查,尤其发现一些不舒服的情况时候,一定要注意积极的接受治疗,要不然就会演变成成更大的伤害。
治疗肛周脓肿的土方法

治疗肛周脓肿的土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盐水热敷。
将适量的盐加入温水中,用棉球浸湿后轻轻挤干,然后放在患处进行热敷。
盐水热敷可以帮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脓肿的排出,缓解疼痛和肿胀。
其次,可以尝试用生姜治疗。
生姜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帮助消肿止痛。
将生姜切成薄片,然后敷在患处,每日数次,持续一段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
另外,中药熏洗也是一种常见的土方法。
选择一些具有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连、黄柏等,煎煮后用药水进行熏洗。
中药熏洗可以帮助清洁患处,促进脓肿的排出,有助于肛周脓肿的愈合。
除了以上土方法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食物,如黄瓜、冬瓜、苦瓜等,有助于加速康复。
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肛周脓肿的症状。
最后,保持局部卫生也是治疗肛周脓肿的重要一环。
患者需要
保持肛门周围的皮肤清洁,避免局部感染的加重。
定期更换内裤、
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有利于肛周脓肿的康复。
综上所述,治疗肛周脓肿的土方法包括盐水热敷、生姜治疗、
中药熏洗、饮食调理和保持局部卫生等。
患者在尝试这些土方法时,应注意方法的正确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如果症状
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还是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希望
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治疗肛周脓肿的偏方

治疗肛周脓肿的偏方主要有以下几种:菠菜、芹菜、冬瓜、丝瓜、南瓜、绿豆、黄豆、油菜、黄花菜、木耳、海带、萝卜,还有茭白等蔬菜很清淡,且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够清热解毒,经常使用这些蔬菜,能够缓解肛门局部肿痛以及流脓流水的症状。
今天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制作一道冬瓜双豆汤。
需要准备冬瓜,蚕豆和绿豆。
将冬瓜洗净,去皮切块,同蚕豆、绿豆共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就可以了。
此处,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朋友也同样如此,但是吃水果一定要有选择性,应该选择像西瓜、苹果、菠萝、橘子、梨等。
因为它们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而应该忌吃或少吃的辣的食品,像酒、辣椒、生姜、大蒜、肉桂等等,它们都可以刺激局部发炎,加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情。
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服用药物治疗肛周脓肿时,一些药物和一些饮食是不能同时吃的。
如在服用清热解毒剂时,应该忌吃鱼、虾、羊肉、香菜、韭菜等,竹笋、狗肉、海鲜等发物最好也不要吃。
那在服用气血双补剂的时候,应该忌吃萝卜、桃子、李子等,否则的话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人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
忌食腥、辣刺激性食物,若饮食不当,可导致大便干燥,干硬的粪便排出时,可以撕破肛瓣和擦伤肛门皮肤、粘膜,使细菌容易从伤口进入肛周组织引起感染形成脓肿,所以平素要多吃含纤维多的食物,如红薯、芹菜、茄子、香蕉、玉米等。
用饮食调整的方法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药物组成]仙人掌,清肠饮(银花30克、当归15克、地榆15克、玄参15克、苡仁15克、枳实9克、黄芩9克、西大黄9克)。
[制法与用法]清肠饮煎汤内服,药物组成]仙人掌,清肠饮(银花30克、当归15克、地榆15克、玄参15克、苡仁15克、枳实9克、黄芩9克、西大黄9克)。
[制法与用法]清肠饮煎汤内服,仙人掌茎削去刺皮,捣成泥状,装人无菌纱布缝制的袋中,袋口用线缝,压平半指厚,贴患部,药干换新鲜的。
肛门瘙痒偏方大全 外洗、足浴都有偏方

肛门瘙痒偏方大全外洗、足浴都有偏方肛门瘙痒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肛门瘙痒偏方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下肛门瘙痒的偏方大全。
一、外洗偏方治疗肛门瘙痒退黄止痒液组成:五倍子、苦参、白藓皮、蛇床子、防风、黄柏、大蒜、明矾各2000g、冰片500g制法:取前六味,加水至100000毫升,煮2小时后过滤用药渣再次加水50000毫升,煮1小时后过滤;取大蒜捣碎,明矾、合并全部药冰片加水适量,搅拌溶解药液,放置12小时后过滤,液浓缩至50000毫升。
加入适量泥泊金分装外洗。
功效:此方可以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治疗肛门瘙痒症,症见肛门搔痒、潮湿、流水。
百部洗方组成: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百部、雄黄15克、狼毒75克制法:水煎。
外洗、浸浴局部。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杀虫,治疗肛门瘙痒症,神经性皮炎,阴囊湿疹等。
百部酊组成:百部10~25克75%酒精100毫升制法:将酒精装瓶内,加百部浸泡,每天振荡数次,7天后去渣备用。
用时蘸药酒外搽于皮肤患处。
功效:祛风,杀虫,止痒。
治疗肛门瘙痒症。
炉甘石洗剂组成:炉甘石10克、氧化锌5克、石炭酸1毫升石炭酸1毫升甘油5毫升制法:上药加水(或饱和石灰水)至100毫升,充分摇勺后,直接外涂,亦可加入5%硫黄或1%冰片或薄荷等。
功效:消炎止痒。
治疗无渗出的急性瘙痒性皮肤病。
止痒散组成:石膏、滑石、炉甘石各50克,黄丹、三仙丹各10克、冰片5克制法:上药研极细。
外敷肛周。
功效:收涩止痒。
冶疗肛门瘙痒症,痒痛出水者。
青佛散组成:青黛60克、石膏、滑石各120克、黄柏60克制法:上药研细末和匀。
用时干掺或麻油调敷患处。
功效:收湿止痒,清热解毒。
治疗肛门瘙痒症等皮肤病,及肿痒痛出水者。
二、足浴偏方治疗湿疹车前地肤汤组成:车前草15克,地肤子12克,龙胆、羊蹄、野菊花各9克,乌蔹莓、白矾各6克。
制法:上药水煎取汁,分作两份,一份浴足,另一份加温水适量坐浴,清洗肛周及皮肤,每次15~20分钟,1日2次,1剂。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药外治疗法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中药外治疗法中医肛肠科学历史悠久,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中药外治疗法独具特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外治疗法是指将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通过外敷、熏洗、坐浴、灌肠等方式,直接作用于肛肠局部病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外敷法是常见的外治疗法之一。
对于一些肛肠疾病引起的局部肿痛,如外痔肿痛、肛周脓肿初起等,可以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用适量的蜂蜜、醋或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常用的中药有黄柏、大黄、芒硝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能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药熏洗法也是肛肠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方法。
将中药加水煮沸,利用其产生的蒸汽进行熏蒸,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进行坐浴。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
例如,对于肛裂患者,可以使用含有苦参、黄柏、五倍子等中药的方剂进行熏洗。
苦参能清热燥湿,黄柏泻火解毒,五倍子收敛止血,共同作用可减轻肛裂的疼痛和出血症状。
中药坐浴法则适用于多种肛肠疾病。
如痔疮术后,患者可以采用坐浴的方式来促进伤口愈合。
坐浴时,药液能够直接接触创面,起到清洁、消炎、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坐浴方剂包含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等中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蒲公英消肿散结,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三者协同发挥作用,有助于减轻术后的疼痛和水肿,预防感染。
中药灌肠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疾病,通过将中药药液灌入直肠,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提高治疗效果。
灌肠所用的中药通常根据病情进行辨证配方,以达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涩肠止泻等目的。
在运用中药外治疗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的特性进行选择和调整。
例如,对于皮肤过敏的患者,要注意选择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和剂型;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多种外治疗法联合使用,或者配合内服中药以增强疗效。
同时,医护人员在实施中药外治疗法时,要严格掌握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蒲公英白鲜皮治肛周湿疹瘙痒

蒲公英白鲜皮治肛周湿疹瘙痒
肛周湿疹多数发于肛周,或蔓延至臀部及会阴部,肛周瘙痒难忍,伴皮肤红斑、苔藓样变等,采用蒲公英白鲜皮煎汤坐浴治肛周湿疹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处方:蒲公英30g,白鲜皮20g,乌梅、明矾、苦楝皮、土槿皮各10g。
用法:上药加水800ml,煎煮至250ml,冷却后,兑入温开水1500ml,坐浴。
每日坐浴1次,每次15分钟,连续坐浴2周。
上方中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蒲公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二者配伍共奏祛湿清热之功;土槿皮、苦楝皮解毒杀虫、收敛燥湿止痒,三药共为佐药,止痒。
乌梅与其他药物合用,消肿止痒,故取得疗效。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中药湿敷治疗肛肠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中药湿敷治疗肛肠疾病中药湿敷是将浸透药液的纱布敷于患处,通过药液的渗透和温热作用,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治疗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在治疗肛肠疾病时,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常见的用于湿敷的中药包括黄柏、苦参、金银花、蒲公英、马齿苋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消肿止痛等功效。
以肛周脓肿为例,在脓肿初期,红肿疼痛明显,此时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的中药进行湿敷。
将黄柏、金银花、连翘等中药煎汤,冷却至适宜温度后,用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次 20 30分钟,每日2 3 次。
通过湿敷,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脓肿的局限和消退。
对于肛裂患者,中药湿敷同样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肛裂常导致肛门疼痛、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时,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敛疮作用的中药,如丹参、赤芍、地榆等。
将这些中药煎汤湿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肛裂创面的愈合,减轻疼痛和出血症状。
痔疮也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采用中药湿敷进行治疗。
对于内痔脱出、外痔水肿疼痛等症状,可选用苦参、黄柏、五倍子等中药煎汤湿敷。
湿敷能够减轻痔核的水肿,缓解疼痛和坠胀感。
在进行中药湿敷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药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以 38 40℃为宜,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过低则影响药效的发挥。
其次,湿敷的纱布要保持湿润,但也不能过于滴水,以免弄湿衣物和床铺。
另外,湿敷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湿敷,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除了单独使用中药湿敷外,中医肛肠科还常常将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痔疮手术后,可先进行中药坐浴,然后再进行湿敷,这样能够更好地清洁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药湿敷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肛门炎症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肛门炎症肛门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肛门炎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认为,肛门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体内的湿热之邪是常见的致病因素。
当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甘甜之物,或者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热内生。
湿热下注肛门,就会引发炎症。
其次,气血瘀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久坐久立、过度劳累或者情志不畅,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肛门部位,形成炎症。
再者,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也会影响肛门的正常功能,使得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炎症。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治疗肛门炎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医生会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是湿热下注型,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以清利湿热。
如果是气血瘀滞型,可能会使用桃仁承气汤之类的方剂,以活血化瘀。
而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则会用补中益气汤来健脾益气。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坐浴是常见的外治法之一。
可以使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中药煎汤,趁热坐浴熏洗肛门部位。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缓解炎症症状。
针灸疗法在肛门炎症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长强、承山、足三里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习惯的调整也至关重要。
避免久坐久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气血运行。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志因素对身体的气血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还注重预防肛门炎症的发生。
平时要注意肛门部位的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肛周炎的偏方
肛周炎是大汗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中青年,其特点是结节溃疡,甚则形成瘘管。
此病为大汗腺闭塞,继发细菌感染。
多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有时可因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感染所致。
与出汗过多、卫生状况差、磨擦、搔抓、外伤有关。
1.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止痛。
主治肛窦炎。
【处方组成】大黄20克、元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2次灌肠,每次40-60毫升,肛内保留20分钟。
【辨证加减】无。
【临床疗效】治疗10例,皆愈。
【处方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院郑日新。
【按语】肛窦炎为多种肛疾之源,处理不当常酿成肛周脓肿、痔瘘、肛乳头炎或肛裂等。
2.黄芩,黄柏,苍术,当归,川芎,丹参,白芷,元胡各20(克),榆,槐花各15(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冰片
3(克)(后下)。
1~2日1剂,水煎20分钟,取液,坐浴,每日2次。
1周为1疗程。
3.乳香,没药,红花,桃仁,丝瓜络,艾叶,椿根皮各15(克)。
把上药稍加粉碎后,用纱布包住,放脸盆内,加水半脸盆浮泡后,煎煮半小时,趁热熏洗,不烫手时把臀部浸泡于药水内坐浴,每次半小时(冬天在坐浴过程中加沸水保温),每日早,晚各1次(包括排大便后1次)。
每剂药可用1~5天。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初起形成皮下结节,化脓破溃后形成局部溃疡,最终疤痕愈合。
初起单个或数个豌豆大皮下结节,局部呈半球状隆起,可增大至胡桃大,红肿疼痛,全身症状轻微,经数周或数月结节软化,深部化脓,破溃后形成溃疡。
也右缠绵日久呈慢性过程,或形成广泛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