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效成分常见色谱前处理方法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_理论说明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然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存在于复杂混合物中,并且含量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分离与精制处理才能获得纯净的有效成分。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方法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包括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
随后,详细探讨了这两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对应用范围、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同时,通过总结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提升对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2.1 分离方法原理: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是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其中的有用成分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以达到纯化和提纯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原理:2.1.1 薄层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是根据不同化学物质在薄层固定相上表现出不同行为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硅胶或其他固定相涂覆在玻璃或铝板上,并使用溶剂系统将混合物带上样。
随着溶剂前进,不同成分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移动性,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2.1.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利用了样品中化合物在气体载流子带动下通过固定相填充柱时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而分离。
该方法要求待测物质具有足够高的挥发性,并且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相来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2.1.3 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法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在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分配行为而进行分离。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提取、分离与纯化)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任务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提取、分离与纯化)课程类型教、学、做一体教学设计模式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目标:1 理解浸渍法、煎煮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要点。
2 知道浸提与纯化、分离的操作注意事项。
3 知道浸提、纯化与分离的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1 能说出浸提、纯化与分离的方法。
2 能根据中药材的性质选用浸提、纯化的方法。
3.能按浸出制剂车间洁净度要求组织人员和物料进入车间。
4.能按GMin。
(3)浸润时间到后,打开设备电源开关,开启直通蒸汽进汽阀。
加热至沸腾后,关闭直通蒸汽阀门,打开夹层蒸汽阀门,使药液保持微沸,煎煮2小时。
(4)煎煮到规定时间,关闭汽阀,开泵过滤,将提取液泵到提取液储罐并在提取液储罐上做好清膏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品名、批号、批量、生产日期、操作人,完成第一次煎煮。
(5)药液过滤完毕后,加入工艺要求的水量,进行第二。
煎煮时间分别为1小时。
(6)按(4)操作,过滤第二煎药液。
药液需过滤两次,其间隔时间为30min,使药液尽量过滤尽,以免浪费。
(7)药液过滤完毕后,排出料渣。
3清场(1)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将使用后的运输车、工具、容器具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2)由工序班长取下生产状态标志及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纳入批生产记录,换上操作间待清场”标志、设备“待清洁”标志,严格按照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3)由QA员检查清场情况,确认合格后签发“清场合格证”正副本,清场合格证副本插入操作间“已清场”标志牌上。
(4)填好生产记录和清场记录。
关于中药提取的流程

关于中药提取的流程中药提取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便于临床应用的剂型。
中药提取的流程包括原料的前处理、提取、纯化和浓缩等步骤。
本文将对中药提取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料的前处理原料的前处理是指对中药材进行筛选、清洗、破碎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提取过程。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料中的杂质、提高提取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
1. 筛选:将中药材中的杂质、石块、树叶等非药用部分筛选出去,以保证提取过程中不引入杂质。
2. 清洗:将筛选后的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用手或机械搅拌,使药材表面的污垢和附着物脱离,然后捞出药材,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3. 破碎: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进行破碎,使其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后续的提取过程。
破碎的方法有手工破碎、机械破碎和超声波破碎等。
二、提取提取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提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材的性质、有效成分的性质和目标产品的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等。
1. 煎煮法:将破碎后的中药材与适量的水一起加热煮沸,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热水中。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或易溶于热水的药材。
2. 浸渍法:将破碎后的中药材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混合,放置一段时间,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浸渍法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的药材。
3. 渗漉法:将破碎后的中药材装在渗漉器中,使溶剂从药材上方渗透到下方,通过扩散作用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材。
4. 回流提取法:将破碎后的中药材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加热至沸腾,使溶剂蒸发,再冷凝回流到药材中,如此循环多次,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溶剂中。
回流提取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材。
三、纯化纯化是将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与其他杂质分离的过程。
纯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和目标产品的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结晶法、色谱法等。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方法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方法
中药成分分离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提取液与薄层色谱板相接触,依据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通过色斑的形成进行分离和鉴定。
2. 液相色谱法:通过将中药提取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来实现分离。
3. 气相色谱法:将中药提取液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通过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挥发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4. 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流动相在高压下通过固定相进行分离,可根据各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5. 逆流色谱法:是一种将流动相和固定相顺序倒置的色谱方法,利用不同成分在逆向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这些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使用,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聚酰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1: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 水中>有机溶剂中>碱性溶剂中 常用溶剂对聚酰胺洗脱能力顺序如下: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液或稀氨溶 液<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温度超过150 ℃则游离硅醇基之间脱 水形成硅氧醚结构丧失游离硅醇基的吸附能力。 为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中性或酸性成分。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黏合剂)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另含有一种无机荧 光剂)。硅胶GF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 荧光背景,在荧光背景下通过紫外光照射成分 斑点为暗斑,常用于一般显色手段不易显色的 成分的分离。
3、 洗脱:
洗脱操作的目的是要将加入的样品中各个 组分先后从上往下带出来,并能分开收集各成 分。 洗脱的过程中,上端溶剂不能干,分段收 集是关键;作定性检查合并相同成分。 TLC时Rf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 洗脱系统,梯度洗脱。
4. 应用 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更强, 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 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一)吸附剂
4、常用的吸附剂
(1)硅胶SiO2•xH2O 多孔性的硅氧烷交链结构,极性吸附剂, 吸附性较氧化铝稍低,既适于分离亲水性成分, 又可用于分离亲脂性成分。 其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游离硅醇基的数 目,也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达17%以上,则 失去吸附性,所以需110℃活化30分钟。
(一)吸附剂
例:求图中A、B、C三斑点Rf大小并判断三成分 极性大小顺序。
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一、前言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则是中草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技术。
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它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化合物,例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标准品一起在同一张薄层板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在同一条件下的迁移距离和颜色变化来确定待测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化合物。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对待测样品进行吸附和洗脱,通过检测洗脱出来的化合物在不同时间点的吸收峰面积来计算其含量。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适用于描绘挥发性、脂溶性或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它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化合物。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某种方法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固定相进行分离,最终通过检测各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峰面积来计算其含量。
4.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它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化合物。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待测样品中有效成分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通过检测吸收峰面积来计算其含量。
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技术1. 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技术之一。
它通过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品,然后将待测样品与标准品一起进行检测,通过比较两者在同一条件下的吸收峰面积来计算待测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 内标法内标法是一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技术,它通过引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来校正实验误差。
其基本原理是将内标物质与待测样品一起检测,通过比较两者在同一条件下的吸收峰面积来计算待测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色谱法

药物分析之中药分析——色谱法中药分析是指对中药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进行质量分析与研究的过程。
色谱法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色谱法是利用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来实现物质分离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于中药分析,常用的色谱方法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其中,液相色谱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HPLC)是指以液体流动相和固定相分离成分的色谱法。
它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中药复杂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多种成分的含量分析、中药质量评价等。
在中药分析中,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主要由液相系统、色谱柱、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液相系统包括溶剂瓶、进样器、流速泵等,用于将样品溶液以一定速率推动通过色谱柱。
色谱柱是HPLC的核心部分,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如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等。
检测器用于检测其中一化合物在柱流中的出现,常见的有紫外检测器(UV)、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在中药分析中,HPLC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控制柱温、流速等条件,从而实现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同时,HPLC还可以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带宽分析、杂质分析等。
这样,通过对中药样品的分析,可以获得中药的质量指标,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中药分析中,HPLC可以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等。
例如,其中一种中药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可以通过HPLC分析不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从而评估中药的质量。
此外,HPLC还可以检测中药中的杂质、微量元素等,以进一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
总之,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色谱法,可以用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通过色谱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有效成分常见色谱前处理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常见色谱前处理方法第一步:提取法:用相应的溶剂使有效成分溶解出来的,溶剂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来选择。
可以冷浸,如果稳定性允许,为加速溶解的过程,可采用超声处理,加热回流(包括索氏提取)。
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减少杂质。
基本原则是能用纯的甲、乙醇不用带水的,能用非极性的不用极性的,因为消除极性杂质一般比非极性的麻烦。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非极性溶剂溶解的极性物质较少。
蒸馏(多为水蒸气蒸馏)也较多使用,同时具有提取和一定的分离作用。
某些物质还可以用升华法:樟脑,咖啡碱(178℃以上就能升华而不被分解)等。
升华法易产生挥发性的焦油状物,粘附在升华物上,不易除去,另外,升华不完全,甚至会分解,不能用于含量测定。
第二步:分离和纯化:1、液液萃取基本上都是水溶后,用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
一般分析的量较少,微溶于水的物质都可以用液液萃取的方法。
通过合适的酸化/碱化步骤,可有效的去除杂质。
2、沉淀利用重金属等与待分析物形成络和物或难溶盐沉淀而分离,然后再用酸、碱等把它还原出来。
铅盐常用以沉淀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粘液质、鞣质、树脂、酸性皂甙、部分黄酮等。
例如含绿原酸的溶液加醋酸铅溶液,搅拌使沉淀,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加5%硫酸溶液,用醋酸乙酯萃取。
常用雷氏铵盐使生成生物碱沉淀析出。
橙皮甙、芦丁、黄芩甙均易溶于碱性溶液,加入酸后可使之沉淀析出。
某些蛋白质,可以变更溶液的pH值利用其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性质而使之沉淀析出。
此外,还可以用明胶、蛋白溶液沉淀鞣质;胆甾醇也常用以沉淀洋地黄皂甙等。
3、析出法:包括盐析和改变溶剂极性析出。
盐析法是在水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
常用作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三七皂甙乙、掌叶防己碱,小檗碱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不过,一般分析上是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例如麻黄碱、苦参碱等水溶性较大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有效成分常见色谱前处理方法(转载)
第一步:提取法:
用相应的溶剂使有效成分溶解出来的,溶剂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来选择。
可以冷浸,如果稳定性允许,为加速溶解的过程,可采用超声处理,加热回流(包括索氏提取)。
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减少杂质。
基本原则是能用纯的甲、乙醇不用带水的,能用非极性的不用极性的,因为消除极性杂质一般比非极性的麻烦。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非极性溶剂溶解的极性物质较少。
蒸馏(多为水蒸气蒸馏)也较多使用,同时具有提取和一定的分离作用。
某些物质还可以用升华法:樟脑,咖啡碱(178℃以上就能升华而不被分解)等。
升华法易产生挥发性的焦油状物,粘附在升华物上,不易除去,另外,升华不完全,甚至会分解,不能用于含量测定。
第二步:分离和纯化:
1、液液萃取
基本上都是水溶后,用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石油醚等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
一般分析的量较少,微溶于水的物质都可以用液液萃取的方法。
通过合适的酸化/碱化步骤,可有效的去除杂质。
2、沉淀
利用重金属等与待分析物形成络和物或难溶盐沉淀而分离,然后再用酸、碱等把它还原出来。
铅盐常用以沉淀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粘液质、鞣质、树脂、酸性皂甙、部分黄酮等。
例如含绿原酸的溶液加醋酸铅溶液,搅拌使沉淀,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加5%硫酸溶液,用醋酸乙酯萃取。
常用雷氏铵盐使生成生物碱沉淀析出。
橙皮甙、芦丁、黄芩甙均易溶于碱性溶液,加入酸后可使之沉淀析出。
某些蛋白质,可以变更溶液的pH值利用其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的性质而使之沉淀析出。
此外,还可以用明胶、蛋白溶液沉淀鞣质;胆甾醇也常用以沉淀洋地黄皂甙等。
3、析出法:包括盐析和改变溶剂极性析出。
盐析法是在水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
常用作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三七皂甙乙、掌叶防己碱,小檗碱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不过,一般分析上是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例如麻黄碱、苦参碱等水溶性较大的物质。
改变溶剂极性析出是在溶液中加入不同极性的溶剂是物质析出。
就像生产中水提醇沉、醇提水沉。
4、柱色谱法: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活性炭、硅藻土等。
柱色谱法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吸附解吸,理论塔板数相当于一,跟萃取差不多,也可称富集,例如像现在用得很广的SPE(solid phase extract)。
另外一种则是像色谱先驱Tswett那样,样品加在柱上形成一窄带,然后再分步或连续洗脱。
第一种较简单,活化后,按要求预处理,然后让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吸附饱和后,根据不同物质的解吸条件,选择不同吸脱溶剂吸脱下来。
关于SPE小柱的使用这里不介绍了,仅举一个更实际的例子:取天麻细粉5g,加甲醇50ml,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溶解,用氯仿萃取2次,每次10ml,弃去氯仿液。
水液加热挥去残余氯仿,加活性炭(不活化)2g,微沸20分钟,放冷,加硅藻土1g,搅拌均匀,用滤纸过滤,再以40ml水洗涤残渣,滤液弃去;残渣于水浴上干燥半小时,然后置锥形瓶中,加无水乙醇50ml,回流半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
液。
其实,如果不是含量测定的话,上面的做法可以达到目的。
如果是含量测定,那就要用柱子,并确定一下吸附剂的使用量,防止待测物损失。
第二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让样品在柱上形成窄带。
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窄带的高度相当于理论塔板高度,柱长除以理论塔板高度就是理论塔板数了。
实际上洗脱时,待测成分在柱上的实际高度不一定等于窄带的高度。
如果用洗脱剂直接溶解样品,就可以直接上柱了。
如果不是的话,就要用一定的吸附剂吸附样品,在把样品的溶剂挥干后,在加到柱子。
洗脱条件应通过实验确定,包括洗脱溶剂、洗脱体积、洗脱速度。
根据不同的吸附剂,具体的应用不同:
(1)硅胶:硅胶颗粒表面有很多硅醇基。
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多少有关。
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吸附水分而降低吸附能力,硅胶的吸附性根据其含水量不同分成多个级别。
硅胶的活化:100~110℃时,硅胶表面水分即能被除去;500℃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脱水缩合转变为硅氧烷键,失去吸附性。
硅胶是酸性吸附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分离。
不活化的硅胶,可利用分配原理分离色素。
硅胶又是一种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其表面上的硅醇基能释放弱酸性的氢离子,所以可作为离子交换剂,分离碱性化合物。
吸附硅胶柱的洗脱溶剂成很多,从非极性到极性的顺序洗脱。
(2)氧化铝:氧化铝偏碱碱性,最适宜用于生物碱类的分离,不宜用于醛、酮、醋、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
氧化铝用水洗至中性,称为中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适用于酸性成分的分离。
氧化铝用稀硝酸或稀盐酸处理,可使氧化铝颗粒表面带有硝酸根或氯离子,制成酸性氧化铝,酸性氧化铝具有离于交换剂的性质。
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柱层析用的中性氧化铝粒度应在100~200目之间。
粒度大,分离效果差:小则洗脱速度慢,纵向扩散。
中性氧化铝的活化与硅胶差不多。
中性氧化铝柱的洗脱溶剂溶剂组成很多,从非极性到极性的顺序洗脱。
(3)聚酰胺:尼龙与酰胺类化合物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上有很多酰胺基,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形成氢键。
适用于酚性化合物如黄酮的分离。
一般聚酰胺不需活化或预处理就可以装柱。
提取液或提取物上柱后,用水洗杂质,用不同比例的醇的水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洗脱。
(4)大孔树脂:具有立体结构的多孔性聚合物,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有机物。
以前的大孔树脂多用汽油等作致孔剂,需要用丙酮加热回流来预处理,现在可购买纯度较高的,使用前只需用甲醇、或乙醇洗涤至洗出液滴在水中不产生白色即可。
再生树脂的方法是,用2%~5%的盐酸浸泡洗涤,用水洗到中性,然后用5%氢氧化钠浸泡洗涤,用水洗到中性即可。
树脂含水量70%左右,如不慎树脂干了,可用乙醇或丙酮浸渍处理,然后再用。
按实际情况,酸、碱浓度可增减。
大孔树脂类型很多,最多用的是D101。
多用于皂苷、黄酮、内酯、萜类和色素的分离。
提取液或提取物上柱后,用水洗杂质,用不同比例的醇的水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洗脱。
(5)活性炭:一般需要先用稀盐酸洗涤,其次用乙醇洗,再以水洗净,于80℃干燥后再用。
上柱用的活性炭,最好选用颗粒活注炭,若为活性炭细粉,则需加入适量硅藻土作为助滤剂一并装柱,以免流速太慢。
活性炭主要且于分离水溶性成分。
活性炭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对大分子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小分子化合物。
可将水溶性芳香族物质与脂肪族物质分开,单糖与多糖分开,氨基酸与多肽分开。
提取液或提取物上柱后,用水洗杂质,用不同比例的醇的水溶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洗脱。
(6)硅藻土:采用不同pH缓冲液的硅藻土分配色谱柱,可分离生物碱、酸性生物碱和中性物质。
提取液或提取物上柱后,用乙醚或氯仿洗下色素、脂肪、中性杂志,然后用胺性醇洗下生物碱。
十八烷基硅烷基硅烷碱合硅胶、其它类型键合硅胶、DEAE纤维素、其他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应用的较少,这里略去。
投票+收藏1。